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兵临天下 >

第343章

兵临天下-第343章

小说: 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权望着黑黝黝的江面,长长叹息了一声,正如他妹妹尚香所言,既知此败,当初为何要决策西征呢?

    孙权忽然想起一事,连忙回头问侍卫道:“尚香公主上船没有?”

第442章 柴桑突围(下)

    几名侍卫面面相觑,一名侍卫道:“罗什长带着十名弟兄跟随尚香公主,应该上后面的船了。”

    “快去确认一下!”孙权顿时担忧起来,如果妹妹出了什么事,他可没法回去向母亲交代。

    一名侍卫奔去确认,片刻回来禀报道:“启禀吴侯,罗什长派人来打过招呼,他跟随尚香公主上了后面的战船。”

    孙权心中无奈,妹妹的性子太刚烈,不肯和自己同船,罢了,随她去吧!只要上船就行。

    江东水寨外的木桩已经悉数拔除,使战船能够迅速驶离水寨,上百艘大船陆陆续续跟随着孙权的主船驶出了水寨,与此同时,靠近北岸的江面上忽然火光点点,水面上出现了上百艘燃烧着烈火的战船,风借火势,使船只进行更快,距离江夏军水寨只有一里了。

    这时,数十艘江夏大船迎头驶来,撞向燃烧着烈火的小船,大船轰然撞上小船,火花爆裂,随即在江水中泯灭,或许孙权也没有意识到,他的佯攻会如此弱不经风。

    而就在江夏军拦截火船的同一时刻,六百余艘战船冲出了水寨,满载着数万江夏大军全速向东南方向驶去,去拦截江东战船的逃离。

    夜已到了一更时分,江面上风lang正急,lang花拍打着大船,使船速并不快,船队顺着江流而下,尽管江夏军拥有靠人力驱使的大船叶轮,但此时刘璟并没有急着使用,他知道江东军跑不了多远。

    大船船头之上,刘璟全身盔甲,手握青釭剑,目光锐利地注视着黑黝黝的前方,他已经隐隐看见了江面上有火光在闪亮,那是江东战船互相联络的火光。

    这时,甘宁上前禀报道:“启禀州牧,江东战船已经过去了大约五十艘,时机已成熟。”

    “开始吧!”刘璟冷冷地下达了命令。

    一支火箭燃着火焰冲天而起,这就是进攻的信号,江面上顿时鼓声如雷,在江面上回荡,声势如山崩地裂一般,随即火光大作,数万江夏士兵举起了火把,使十几里长的江面上顿时变成了漫天繁星。

    在震耳欲聋的战鼓声中,数百艘战船一起发力,浩浩荡荡冲向江东战船群,这是江东军和江夏军都从未遇到过的水上夜战,这也是水战的大忌,在黑暗中很难分清敌我战船。

    不过江夏军战船事先已经有了标示,在每艘战船后面甲板上都会有一只熊熊燃烧的铜鼎,铜鼎内注满了火油,江夏军由此来分清敌我。

    江夏军兵分三路,一路由甘宁率百艘战船向东追击孙权的五十艘主船队,另一路由沈弥率领两百艘战船进攻已驶出水寨的百余艘江东战船,而其余数百艘战船则由刘璟亲自率领,拦截水寨内还没有驶出来的其余船只。

    江东战船一片混乱,此时他们的任务是撤退,当江夏军突然杀来时,他们得不到最高统帅的指挥,也没有明确的战术布置,他们只有本能地反击,纷纷冲到船弦用弓箭漫无目标的乱射。

    当几艘反抗最激烈的大船被火油罐击中,燃起熊熊大火时,江东士兵被江面上的烈火惊呆了,他们才意识到了他们已注定失败,一艘艘战船接二连三地放弃了抵抗,静静停泊在江面上,等待江夏军的处置。

    但在水寨,刘璟率领的船队却遭遇到了十几艘战船的激烈抵抗,江面上箭矢如雨,石块腾空而去,呼啸着砸向敌船,四处火光冲天,喊杀声、战鼓声响彻天际。

    刘璟站在主船之上观察水寨前的鏖战,他发现这十几艘战船实际上是被其中一艘大船指挥。

    那是一艘两千石的楼船,前端包着铁角撞头,坚固异常,它已经撞毁了一艘敌船,却被两艘江夏战船逼停,甲板上多处起火,甚至连桅杆也在熊熊燃烧,但船上的箭矢和石砲却极为猛烈。

    这时,一艘江夏战船靠近了敌船,上百名江夏士兵冲上了敌船,江东军嘶喊着迎了上来,双方短兵相接,激战在一处,而后面的江东战船在这艘战船的激励之下,也纷纷投入战斗,竟没有一艘战船有投降的意思。

    刘璟心中不由有些奇怪,这是谁指挥的战船?就在这时,一名亲兵指着楼船的二层喊道:“州牧,看上面!”

    在忽明忽暗的火光映照下,刘璟也看见了,一名身材高挑苗条的江东军将领正手执弓箭疾射,她头盔已掉了,长发飘舞,竟然是一个女人。

    她箭法高明,手中弓箭连珠箭般射出,每一箭射出,必然有一名江夏士兵中箭,正是在她的鼓舞之下,江东军士气高昂,拼死反击。

    “大船靠上去!”

    刘璟厉声高喝,他认出了那个女子,正是江东公主孙尚香,她竟然没有和兄长乘船同行。

    主船缓缓靠近这艘两千石的楼船,刘璟左手执盾,右手持戟,在亲兵的一片惊呼声中,他一跃跳上了敌军战船。

    这时孙尚香也看见了刘璟,她顿时心中狂喜,如果能射杀刘璟,那江夏军将不战而溃,孙尚香抽出一支箭,毫不犹豫张弓搭箭向刘璟射去,狼牙箭呼啸而出,直取刘璟咽喉。

    刘璟举盾相迎,挡住这一箭,他一跃冲上舷梯,长戟劈砍刺杀,片刻时间,七八名江东士兵被他杀死,尸体挑飞下江,刘璟奔上二楼,又是一支箭向他面门强劲射来。

    “来得好!”刘璟低喊一声,头一偏,这一箭擦脸而过,刘璟甩掉盾牌,疾奔前冲,长戟挥刺,连杀五名侍卫。

    这时孙尚香距离刘璟只有十步,再张弓搭箭来不及了,刘璟疾冲的凶猛使她有些心中慌乱,竟来不及去取立在一旁的凤绣刀,娇叱一声,拔出青月剑向刘璟冲去。

    她虽然箭法高明,但剑法只能是酒席间的拔剑起舞,好看却不实用,她根本就挡不住刘璟沉重一戟,这一戟足以将她身体刺穿,但她毕竟是吴侯之妹,江东的千金之躯,刘璟本意就是要擒住她。

    这时,刘璟忽然认出了孙尚香手中之剑,竟然是青月剑,使他不由微微一怔,孙尚香抓住了刘璟的犹豫,她躲过了长戟,一剑向刘璟前胸刺来。

    刘璟见她竟然毫不留情,要置自己于死地,他心中微怒,抓住了孙尚香的手腕,一甩,一股巨力使孙尚香握剑不住,青月剑脱手而出,钉在甲板上。

    孙尚香也站立不稳,连退数步,身体撞在舱壁上,不等她站稳,刘璟的手已经捏住了她雪白的脖子。

    “放开我!”

    孙尚香用拳头猛砸刘璟,脚下乱踢,但刘璟却一动不动,手中慢慢施力,孙尚香渐渐踢不动了,她只觉得浑身力气被抽干一般,连气都喘不过来。

    刘璟的手如铁箍一般越来越紧,她无法呼吸了,开始痛苦的窒息,孙尚香第一次感觉到了死亡的来临,她开始想起了自己是一个女人,心底深处也第一次有了女人的软弱。

    孙尚香眼眸中慢慢涌出了泪水,这时,刘璟看见她脖子上的一丝细小的刀痕,那是多年前自己给她留下的纪念,刘璟心中蓦地一软,松开了手,孙尚香无力地坐在甲板上,抚着脖颈大口喘气。

    刘璟冷冷瞥了她一眼,对身后跟来的几名亲兵道:“将押送去主船,她胆敢反抗,立刻格杀无论!”

    说完,刘璟直接跳下一层甲板,挥刺长戟,最后一名江东军牙将被他一戟刺穿了胸膛。

    这时,江夏军已完全占领了这艘楼船,士兵响起一片欢呼声,随着孙尚香被俘,江东军也渐渐失去了斗志,开始接连着挂上白旗投降,水寨内的激战也渐渐平息下来。

    。。。。。。。。。

    孙权主船已经驶离柴桑三十里,他们终于摆脱了江夏军的追击,大船上,孙权呆呆地望着西方,除了跟随他的五十艘战船外,再没有出现其他战船的影子出现,一种让他难以忍受的刺痛向他的内心袭来,他忽然大叫一声,仰面栽倒,侍卫们惊得大喊:“吴侯,醒一醒!”

    “快传军医!”

    孙权坐船上一片混乱。

    。。。。。。。

    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就在江夏军发动攻势的同一时刻,刘正率领三十名手下打开了柴桑南门,黄忠一马当先,率领一万江夏军杀入城内,柴桑城头的江东大旗被抛下,换成了江夏的战旗,烽火燃起了熊熊大火,喻示着柴桑城再一次回归荆州。

    建安十四年五月初,孙权在柴桑突围失败,五万江夏军仅逃出不到两万军队,包括江东公主孙尚香以及太史慈、吕蒙、徐盛等大将在内的三万余将士悉数成了江夏的战俘,这是孙氏称霸江东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

第443章 马腾的心思

    邺城,这里是曹操建立的第二座都城,赤壁兵败返回中原后,曹操为了挑拨孙刘之斗,一旦留守许昌,随着袁氏余孽撤往辽东,张辽和曹纯平定幽州,河北又重新恢复了平静,三月,曹操再次返回邺都,厚赏平定河北的三军,并加封表彰张辽和曹纯之功。

    也就在三月,前将军、槐里侯马腾率子侄及骑兵五千入朝参与祭祀先祖马援,却被曹操扣留在邺城,曹操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军队,屯于原地,又封其次子马休为奉车都尉,三子马铁为骑都尉,同其余家属徙往邺城。

    至此,荀攸所献四策中,除了江夏策曹操没有采用外,其余河北策、西凉策和江东策都获得了成功,使一度纷乱的局势又渐渐平息下来。

    时间到了四月下旬,江夏和江东在柴桑的对峙已到尾声,而邺城也进入了暮春时节,树木由嫩绿转为青绿,枝头的青杏也长成拇指大,阳光依然充足,只是不像三月时那样明媚、温暖,而是多了几分燥热,空气也不再清新,已经有了一丝初夏的气息。

    对于邺城而言,赤壁之败已经不再被人们谈及,虽然才过去不到半年,但似乎已经是多年前之事,没有多少人关心了,大家似乎厌倦的战争争霸,酒馆、青楼中都在谈论各种官宦绯闻,以及官员之间的联姻,涉及女人,这才是永恒的话题。

    在邺城东王屋巷口的一家小酒馆里,客人不是很多,一半的座位空着,在靠窗的一个角落里,李孚正独自一人喝着闷酒。

    他没有跟去辽东,由于袁氏军队发生内讧,幽州阎柔夺取了大权,亲荆州一派失势,阎柔要处决李孚,在郭颂的暗助下,李孚从蓟县逃出,回到了邺城。

    他得到了刘璟的命令,让他暂留邺城,准备和刘敏汇合,虽然刘璟并没有怪罪李孚,但李孚的心情却极为不好,一直在自怨自责。

    当初众人在讨论是否接受幽州阎柔时,他表示了赞成,正是他的赞成导致袁氏军最终决定以幽州为根基,也导致了最后的内讧。

    如果他当时反对去幽州,那么袁军便会以河间郡为根基,席卷整个河北,正是他的一念之差,使袁氏复兴的功败垂成,李孚为此自怨自艾,一个多月来天天在小酒馆和青楼内借酒浇愁,纵情声色。

    李孚正要提壶再倒酒时,一只手按住了他的酒壶,“你喝得太多了!”

    声音很熟悉,李孚抬起头,他眼前站着一名身材中等的男子,身着白色粗布长袍,腰束革带,佩一把长剑,头戴防尘土的斗笠,这是典型了游侠装束,只见他皮肤黝黑,目光明亮而锐利,李孚再细看,惊得他失声叫了起来,“怎么是你?”

    眼前之人正是他的老搭档刘敏,从前的白面书生,竟变成了风尘仆仆的游侠,让他有些匪夷所思,刘敏微微一笑,在李孚对面坐下,他给李孚和自己各倒了一杯酒,笑问道:“子宪兄在邺城呆了多久了?”

    “一个半月了吧!”

    李孚叹息一声,他忽然惊觉,又打量一下刘敏,惊讶地问道:“你怎么黑成了这副模样?”

    刘敏一脸苦笑道:“在北方呆了四五个月,皮肤黑一点不正常码?”

    李孚呵呵笑了起来,不知为什么,见到刘敏,他仿佛看见亲人一样,心中的愁绪一扫而空,他连忙指了指里间,“去里面谈!”

    李孚命酒保将酒菜端进里屋,又点了几个菜,两人坐下,李孚这才将袁军内讧之事说了一遍,刘敏眉头微皱道:“我听说阎柔被张辽所杀,袁军已撤退去辽东,子宪兄为何不跟去呢?”

    李孚摇了摇头,“我接到州牧的命令,暂时不去辽东,其实我能理解州牧的意思,袁军有过河拆桥之意,曹操不会放过袁军,迟早会动手,那时袁军就会来求我们,所以暂时不用着急。”

    李孚又坐直了身体,好奇地问道:“说说你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