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兵临天下 >

第322章

兵临天下-第322章

小说: 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诸葛亮快步走来,进帐便笑道:“可是有东风来了?”

    刘备连忙上前道:“步骘来了,带来孙权的亲笔信。”

    他将孙权的信递给诸葛亮,满怀期望地望着诸葛亮,诸葛亮不慌不忙看完信,笑道:“难怪孙权恼火,原来朝廷竟然封程普为南郡太守,曹操这招离间之计很高明嘛!点燃了孙权的野心。”

    刘备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他问道:“孙权在信中承诺,只要我肯协助他,一旦攻克江夏,他会将南郡和长沙郡划给我,军师觉得可信吗?”

    诸葛亮微微冷笑,“我相信他会把南郡和长沙郡划给主公,但他可没有说给多久,给主公五十年是信守承诺,但仅给主公三天也是信守承诺,这个关键的问题,他怎么不说呢?”

    “军师的意思是说,他根本没有这个诚意?”

    诸葛亮摇摇头,“我们先不提刘璟还回少主之事,只说孙权,现在江东内部有南统派和南和派,顾名思义,就是南方统一和南方讲和之意,信中并没有提到周瑜,那就说明是南统派占据了优势,何谓南统,就是统一南方,包括扬州、荆州、交州和益州。

    如果按照孙权的承诺,把南郡交给我们,那么江东军又怎么去攻打益州?明摆着南郡不能给我们,但他却又承诺,只能说明他的承诺没有一点诚意。

    另外,我听说当初刘璟和孙权结盟谈判时,就涉及到荆南四郡的归属问题,孙权是明确要求荆南四郡归江东,这说明孙权的本意是先取荆南,只不过被曹操的离间之计扰乱了心思,一旦他真的剿灭了刘璟,那么他的下一步必然就是对付我们,最后才轮到益州。”

    诸葛亮的话句句敲打在刘备的心中,他这才幡然醒悟,自己竟被孙权的**汤灌得迷糊了,他不由苦笑一声道:“若没有军师提醒,我肯定会答应孙权的条件,军师的意思是劝我不要答应,对吧!”

    诸葛亮笑了起来,“主公其实答应他也无妨,不过是做做样子,比如开始造船之类,至于打不打则由我们自己决定,假若刘璟真的失败,我们可以趁势夺取江陵,一旦孙权失败,我们则巩固荆南四郡。”

    说到这,诸葛亮又提醒刘备道:“另外我还要提醒主公,我们的目标是巴蜀,江东和江夏之争,其实与我们无关,我们要抓紧时间谋取益州,既然刘璋有意邀请我们协防巴东郡,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机会进入益州,先占领巴东和巴郡,以此为根基向成都进发,一旦占领成都,益州就大势已定。”

    刘备点了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集中兵力谋取巴东,不过刘璟那边我们也可以暗中通一通消息,让他对此事心知肚明。”

    诸葛亮略略沉思,欣然道:“我赞同给刘璟通消息,甚至可以把孙权的信给刘璟看一看,就当是还了少主的人情。”

第415章 北路使者

    许都丞相府,这几天曹操的心情极为舒爽,自从他采纳并实施了荀攸的定局四策后,局势果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北方袁氏旧部因领导权之争发生了内讧,都督阎柔和军师荀谌互不相容,使袁氏旧部陷入危机,就在几天前,曹军大将曹纯和张辽分别在河北清河郡和渤海郡进击袁氏新军,阎柔按兵不救,导致袁军惨败,被曹军斩杀两万余人。

    荀谌迫于战败及内讧的双重压力,不得不接受曹操的安置方案,放弃河北,率三万余部迁去辽东柳城郡。

    曹纯和张辽趁机进逼幽州,阎柔再次献城投降,却被曹操下令在蓟县城外斩首,首级号令河北,虽然没有能彻底剿灭袁氏余孽,但河北一路已平,袁氏余孽离开了河北之水,他们就很难再有大的发展。

    而西凉马腾也迫于朝廷的压力,答应进京参加其先祖马援的祭祀,目前正在进京的途中,曹操虽然给了马腾安全的承诺,可事实上却张开了捕杀大网,等待马腾上门。

    但最让曹操欣慰的是南方江东,他已得到消息,孙权接受了南郡太守的任命,令程普率军去江陵任职,曹操当然知道刘璟不会让出江陵,这样一来,孙刘两家因江陵产生的矛盾必然会恶化。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让曹操顺心,四策中的刘璟之策显然没有成功,他已连续接到不幸的消息,刘璟佯作程普之军骗取了江陵,并在编县全歼曹仁军队,曹仁下落不明,刘璟随即又逼迫徐晃撤出襄阳,江夏军占领了襄阳城。

    这件事使曹操原本不错的心情又再次变得恶劣起来,尤其徐晃擅自决定撤出襄阳,令曹操震怒,就算他换回陈矫,也难息曹操心头之火。

    书房里,荀攸正耐心地劝说曹操,“丞相,此事也不能完全责怪徐将军,主要是刘璟只给他一天的期限,他的压力很大,他知道难以保住襄阳城,为了保全有生力量,撤出路昭的军队对他而言是明智之举。”

    “哼!”曹操重重哼了一声,“他放弃襄阳城,坏了我的大计,否则江东攻打江夏,我在后面夹攻,刘璟腹背受敌,此战必败,现在襄阳城丢失,我军阻隔于汉水,等于解除了刘璟的后顾之忧,徐公明乱作主张,坏我大事。”

    “丞相,徐将军只是大将,他不可能是刘璟这个枭雄的对手,以无备对有备,徐将军焉能不中计,只能说是刘璟总控大局,而徐将军只顾一方,在徐将军看来,他换回陈矫和五千军的平安无事是占了便宜,他怎么会知道刘璟的危机?丞相不要怪他了。”

    荀攸的耐心劝说,使曹操怒气稍平,曹操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道:“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江夏水军在蕲春县江东一侧击毁了三艘战船,并将程普的战船逼退到柴桑以东,公达怎么看此事?”

    荀攸微微一笑,“丞相,其实此事在我的意料之中。”

    曹操迅速瞥了他一眼,他虽然已有所明悟,但他也想听听荀攸的见解,“继续说下去!”

    荀攸笑道:“从此事可以看出刘璟的远谋,他是要刻意挑起事端,引发战争,这样就能解释刘璟为何急于拿下江陵和襄阳两城了,他为了应对自己挑起的战争,必须要尽快解除后顾之忧。”

    曹操点了点头,荀攸的看法和自己完全一样,他也笑了起来,“那公达再说说,刘璟为何要挑起战争?”

    荀攸也叹息一声,“他也是为了一劳永逸,解除后顾之忧,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的下一个目标,应该就是巴蜀了,刘璋乃羸弱之主,不能守其土,此乃天意也!”

    曹操仰起头,凝视房顶良久,最终摇了摇头,“刘璟乃是枭龙,他志在天下,一旦让他入巴蜀,无异于蛟龙入海,他日必成我心腹大患,我绝不能让他得了巴蜀。”

    荀攸心中叹息一声,除非巴蜀换主,否则很难阻止刘璟,曹操看出了荀攸信心不足,他冷笑一声道:“事在人为,我不信这是天意。”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在门外禀报:“启禀丞相,江东使者到来!”

    曹操蓦地站起身,神情十分严峻,令道:“速带他来见我!”

    。。。。。。。。

    张温被十几名士兵护卫着来到了丞相府,他心中有些紧张,不知能否完成吴侯的重托,但另一方面张温也知道,对曹操而言,共击刘璟也符合他的利益,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滑稽的合作,赤壁大战之前两家合作破裂,现在又主动提及合作,就不知曹操是否有这个心胸?

    来到丞相府,张温稍等片刻,便被侍卫带进了内堂,曹操已经在内堂等候了,他神情肃然,嘴角带着一丝冷笑,而荀攸坐在一旁,笑而不语。

    侍卫躬身禀报道:“启禀丞相,江东使者到来!”

    张温慌忙走上前,躬身长施一礼,“江东张温参见丞相!”

    曹操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原来是吴郡张惠恕,久闻大名了,请坐吧!”

    张温没有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他心中着实有点不舒服,便又向荀攸行一礼,坐了下来,曹操瞥了他一眼道:“我们两家现在还是敌人,不过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我不会杀你,放心吧!”

    张温苦笑一下,拱手道:“丞相此言诧异,江东之所以抗曹,是因丞相率大军南下,威胁江东生存在先,吴侯对丞相本身并无恶意,也一心想与丞相合作,如果丞相记旧恶,那我也没有什么可说了。”

    曹操笑了起来,“宰相肚里能撑船,我当然不是记旧恶之人,但孙权的诚意也不是先生说两句就能表现出来,关键是我要看他怎么做?”

    “我正是为合作的大事而来!”

    张温取出了孙权的亲笔信,双手呈上,“这是吴侯给丞相之信,请丞相先过目!”

    曹操接过信略略看了一遍,信中内容和他想的一样,先是礼节性问候,随即解释一下赤壁大战苦衷,以缓和两家关系,最后话题一转,说到了南郡太守之事,自然也提到了荆吴两家由来已久的矛盾。

    “父仇不共戴天,权欲讨伐江夏,力犹不及,望丞相从西面助之,共伐江夏。”

    曹操顿时大笑起来,“吴侯好一个精明之人,前次我兵强马壮,实力雄厚,他不助我,反助刘璟,现在我兵力不足,正欲休养生息,吴侯又要提出合作了,真是令人费解啊!”

    张温尴尬笑了两声,“丞相当时若兵带少一点,眼光放短一点,或许江东就不会与江夏军结盟了,事易时移,丞相为何不向前看,非纠结着过去的事情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曹操淡淡道:“吴侯不拿出几分诚意,让我怎么能忘掉过去之事?”

    张温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曹操是要提条件,尽管临走时,吴侯也吩咐过他,关于领土方面的条件一概不让步,钱粮方面也一概不许,其余他可以做主,一个不让步,一个不许,就已经封死了很多谈判的余地。

    张温只得硬着头皮问道:“不知丞相需要什么诚意?”

    “我想知道,假如攻灭了荆州,土地该怎么分配?”

    曹操很坦率地说出了自己要求,“我的意见是,襄阳郡归我,其余各郡我都可以让给江东,这是一,其次就是合肥,我希望能和江东订三年城下之约,三年之内江东不准再攻打合肥,如果江东能答应这两个条件,我就会从北路配合江东军。”

    张温沉思片刻道:“这两个条件,我要请示吴侯,可否稍等候几天?”

    曹操微微一笑,“先生不妨写一封信,我用快马急报给你送去江东,最迟两天便可抵达京口。”

    “那就有劳丞相了!”

    。。。。。。。。

    张温告辞下去休息了,曹操这才笑着问一直沉默不语的荀攸道:“公达觉得如何?”

    荀攸摇摇头,“难道江东不知我们军队已退回汉水以北了吗?江夏军封锁了江面,指望我们相助似乎有点不现实。”

    曹操淡淡一笑,“我当然是有诚意助江东,但怎么渡江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江东军助我渡过汉水,我很愿意再战襄阳,如果他们也突破不了汉水,那我也只能在道义上支援江东了,但不管怎么说,刘璟遭遇重挫,却是我最乐意看到之事。”

    荀攸笑了笑道:“江东无火油,水战非常不利,若丞相能够送一批上好火油给江东军,我想这也是一种支援,至少可以表现出我们的诚意。”

    荀攸停一下又道:“如果丞相想增加江东军实力,也可以把炼油的方法给他们,平衡江东和江夏的军力。”

    曹操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江东也是我的敌人,炼油方法不能给,只能授之以鱼,而不能授之以渔。”

第416章 战略要地

    【今天一早有事出去,更新晚了,抱歉!】

    …刘璟在拿下襄阳后,命文聘率八千军镇守襄阳,但他并没有立刻返回江夏,而是又转道去了宜都郡,宜都郡位于南郡以西,也就是后世的宜昌及其附近,是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片开阔地带。

    宜都郡最早是刘琦的封地,一直由南郡军统领,曹操南下后,宜都郡的五千驻军也随之南撤,而曹军也没有在宜都郡大规模部署军队,只有千余人象征性的占领。

    宜都郡人口不多,整个郡的人口只有五千余户,主要集中两个县城,一个是夷道县,一个是西陵县,其中位于长江南岸的夷道县是宜都郡郡治,也是宜都郡人口最集中之地,有近三千户人家,这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楚蜀咽喉’之称,现被刘备占领,大将周仓率三千人驻扎于此。

    而长江以北地区则投降了刘璟,以西陵县为中心,西陵县也就是夷陵县,扼守于西陵峡峡口,战略地位也同样重要,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便是在这里爆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