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文豪 >

第58章

大文豪-第58章

小说: 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九章:乱世祸害

    方先生上前去和那王之政见礼。

    王之政爽朗大笑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哈哈,原来是正山兄,正山兄,上次一别,已是三年了,来来来,且坐下。”

    王之政往一处席位一点,请方先生坐在副席。

    等方先生落座,王之政便指着那蟒袍青年道:“这是东山郡王。”

    方先生向这东山郡王行礼。

    东山郡王却像是还没有睡够的样子,打了个哈欠,很不在意地道:“不必多礼,本王不兴这一套。”

    王之政尴尬一笑,道:“东山郡王拜老夫为师,如今老夫回乡,东山郡王藩地恰在金陵。”

    方先生便笑着道:“东山郡王殿下聪明伶俐,想必定是王兄的高徒了。”

    他说话的功夫,这东山郡王竟拿起了案牍上的苹果,咔擦咔擦地啃起来,浑不在意的样子。

    哎呀,似乎很尴尬呀!

    陈凯之看得目瞪口呆,他倒是听说过,金陵里有一个郡王,乃太祖第九子之后,想不到今儿在这里撞见了。

    这个王之政,果然非同小可,连郡王都要拜他为师。

    接着,便开始饮茶,陈凯之坐在方先生的一侧,过不多时,便有仆役斟茶来,方先生见缝插针道:“王兄,这是劣徒。”

    陈凯之会意,忙站起来道:“学生陈凯之,见过王先生,久仰大名。”

    王之政抱着茶盏,轻饮一口,听到陈凯之三个字,似乎动容,他抬眸,深深看了陈凯之一眼,令陈凯之有些不自在,旋即笑道:“陈凯之?倒是略有耳闻。”

    陈凯之道:“哪里,贱名不足挂齿。”

    王之政便也一笑,道:“好了,在座的都是金陵贤达、俊杰,老夫……”

    “且慢!”场面话说一半,突然有人将王之政的话打断。

    王之政愣了一下。

    那东山郡王却是道:“这话不对,本王不是贤达和俊杰。”

    众人讪讪笑起来,这位郡王殿下挺耿直的。

    东山郡王昂首,骄傲地道:“本王要做,就要做大将军!”

    只听铿锵一声,这郡王居然腰间还佩着宝剑,猛地一下,拔剑而起,英姿雄伟地道:“要率千军万马,斩杀敌酋!”

    王之政看着眼睛都呆了,不禁有些气恼:“郡王殿下……”

    东山郡王似乎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了,看着许多人错愕地看着自己,便讪讪笑道:“哈,戏言耳,本王方才只是胡口乱说。”

    接着一副乖宝宝的样子,收剑回鞘,跪坐在案下,解释道:“气氛有些沉闷,方才只是想让大家打起精神罢了,本王好读书,更爱读好书,本王拜在王先生门墙,绝不是因为母妃强迫,而是出自真心实意,本王学业有成之后,定要做个好贤王。”

    说罢了,转过头朝王之政笑道:“王先生莫气,噢,还有,方才的事,万万不可和母妃说。”

    王之政的脸都僵了,老半天才舒缓过来,强笑道:“在座诸位都是贤达和俊杰,老夫这里,聊以几杯清茶代酒,请诸公莫嫌。”

    他当先喝了茶,其他人纷纷饮茶。

    这茶水清香沁人,连陈凯之都不免多喝了几口。

    这时席中有人道:“此番王先生仗义执言,虽失了学宫中的博士资格,却也是令人敬佩啊,只是金陵距离京师,毕竟山长水远,消息不畅,却不知先生直言的何事?”

    王之政却只摇摇头,眼眸却像是似笑非笑地看了陈凯之一眼。

    陈凯之被看得一头雾水,你老玻璃吗?

    王之政这时道:“哎,这样的俗事,就休要提了,老夫既远离庙堂,自此只谈风月诗词,不提朝堂上的琐事了。”

    众人都啧啧的称赞王之政清高。

    饮过了茶,王之政道:“老夫久不回乡,却是不知,金陵近来可出了什么好文章?”

    重头戏来了。

    陈凯之偷偷看一眼方先生。

    恩师把自己叫来的目的,就是希望这位王之政给自己一个好评吧,唯有如此,将来自己的路会比从前顺畅许多。

    金陵俊杰,陈凯之也算其一。

    方先生呢,却只是淡笑。

    这时候,他不宜说话,读书人嘛,怎么可以不端着呢?要沉得住气。

    果然,席中一青年道:“学生近来写了一篇文章,还请先生过目。”

    他碎步上前,取出一篇文章交给王之政。

    王之政打趣地道:“天下十分文气,金陵占了八成,青年俊彦,不可小看。”

    众人都笑了。

    接着王之政认真地看起文章来,良久,他方才道:“以字观人,以文而知人,你的文章,刚而不折,可见品德。老夫久不评人了,不过今日却颇为兴趣,今日便给你一个评语吧。”

    这青年颇为紧张局促,忙道:“还请先生示下。”

    王之政笑呵呵地道:“我见你气宇轩昂,行书如刀,必是刚烈之人,而今天下承平、海晏河清,必得器重,前途不可限量。”

    这评语,已算是优中之优了。

    青年大喜,道:“学生惭愧。”

    有了这个评语,就等于是他的履历多了光彩的一笔,连王先生都如此看好他,那么将来一旦他进了京师,不少高官和大儒,只怕对他都会多有提携。

    陈凯之知道,这个评语制度,绝不只是胡说八道,这里头是有其背景的,能下评语的人,往往是天下知名的人,这样的人本身就有巨大的人脉,而一旦某人得到了他的好评,人生的道路上,就多了不少的贵人,将来的前途,怎么会不限量呢?

    大陈沿袭了汉制,虽然科举成为主流,没有沦落为上一世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度,可是这种品评制度的尾巴,却还留存下来,颇为风行。

    那青年激动不已,就像是得了三好学生奖状似的,千恩万谢,方才退回席中去。

    这时有人道:“今日恰好,还有一位俊杰,王先生说,从前曾听说过陈凯之,这陈凯之,确实是我金陵颇有文气的才子,此番他中了金陵府试案首,更是在天瘟横行时出力不少,连朝廷都有恩旨旌表,今日凯之就在这里,不妨就请先生品鉴一二。”

    方先生的面上,已经露出了笑容。

    陈凯之朝说话的那人看去,这人……呃,有点眼熟,似是某次,他曾拜访过方先生。

    这是托啊。

    方先生当然不会自己跑去说,我这门生好,哥们,咱们给个好评呗。

    所以,这话得由别人来说出口,这个人,想必早就和恩师暗通款曲了。

    而恩师和王之政本就有点交情,恩师这一趟,说穿了,就是让自己来镀金的。

    想到这里,陈凯之不禁有些感动,无论怎么说,他知道恩师是很厌恶这种行为的,可偏偏,却还是带了自己来,还安排好了这一出,只希望自己这俗不可耐的功名之路,能够顺畅一些。

    陈凯之站起来,道:“惭愧得很,学生当不起这样的夸奖。”

    王之政打量陈凯之,道:“陈凯之,你就不必将你的文章拿来了,你的文章,老夫也略看过,在洛阳时,就有人抄你的文章给老夫品鉴过,你上前来。”

    陈凯之上前,却见那东山郡王朝自己挤眉弄眼,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

    陈凯之不理会他,朝王之政行礼道:“学生还请王公赐教。”

    王之政捋须,呵呵一笑,打量了陈凯之片刻,便道:“赐教的话,就言外了,不过老夫评人,历来还算公允,嗯……老夫要开始说了,你仔细听着。”

    陈凯之点点头。

    王之政突然眼眸一张,道:“你的文章,投机取巧,看似中规中矩,实则却是剑走偏锋,老夫再瞧你面向,隐有奸邪之相,若是天下太平,则注定碌碌无为,可若是在乱世,则势必搅弄风云,祸害苍生……”

    方才,所有人都含笑。

    无论怎么说,这种场合,一般都是宾主尽欢的,即便是王之政对陈凯之不看好,至多也只是用平庸之类的评语罢了,何况陈凯之的恩师方先生还是他的故友,所以大家一开始心里揣测,觉得这评语,至少也该是中上。

    可谁知,一句治世庸碌无为,乱世遗祸天下的评句,却令所有人惊愕之余,皆是哑口无言起来。

第一百章:血光之灾(1更)

    空气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显然,谁也没有想到王之政会说出这么一番话,大家皆是错愕地看着王之政。

    而王之政这时,却像是没有看到众人的反应,轻描淡写地喝了口茶,便笑道:“老夫只是平心而论,切莫见怪。”

    好一句平心而论。

    可这一句平心而论,虽然不至于毁了陈凯之前程。可单凭这一句评语,等陈凯之有朝一日入京的时,即便将来高中,这履历上也会成为一个污点。

    陈凯之怎么也想不到,原本和谐友好的气氛,突然会急转直下。

    事实上,他有点懵逼了,自己和这家伙,有仇吗?

    可是偏偏,他无可奈何,因为人家名声大,因为人家声望高,还因为人家这一句‘平心而论’。

    凑上去请人品评的是你,总不能人家说你不好,你就掀桌子吧。

    这是一个极麻烦的事,陈凯之微微皱眉,心里十分清楚,单凭这个恶评,就足以让他在未来经历许多的坎坷。

    可是……怎么办是好呢?

    方先生的脸色已变了,他似乎也没想到这个情况,忍不住道:“王兄……这是何意?”

    王之政却是捋须道:“老夫个人的评价而已,方贤弟和凯之也可以不接受。”

    话都说了,无论接不接受,以他的名气,足以让天下皆知了,至少在士林,大家提到了陈凯之,就不免提到这个评语了。

    方先生显得有些恼怒,他很少和人红脸,现在却愠怒道:“凯之虽有瑕疵,可是我却以为,王兄这个评语,有失公允。”

    很显然,方先生和陈凯之都不知道,这王之政,就是因为跑去洛阳宫里请命,结果谁料到,金陵的瘟疫起了转折,结果被太后打击报复,很不客气地将京师的这位老先生赶出了京师。

    这一次茶会,这王之政本来也没想到会出现这么一出,谁料到这个叫陈凯之的家伙居然自己凑上来了。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啊。

    王之政是个很实在的人,惹不起太后,还惹不起你陈凯之吗?

    此时,看方先生气恼之态,他呵呵一笑道:“此子乃是方贤弟的门生,方先生自然偏颇一些,哈,为兄也是无奈,只可惜,这评语乃是为兄心中所想,自然也只好如实相告,若有得罪,还望恕罪。”

    他态度很客气。

    就更让人判定王之政和陈凯之没有什么私怨了,你看,人家和方先生这般的关系,都说出了这个评语,可见王先生是如何的公允。

    方先生震怒,他哪里想到,本来想帮一帮陈凯之,最终却将他害了。

    方先生脸色铁青,狠狠地将茶盏顿在案上,道:“你只三言两语,就可以观人吗?你再言之凿凿,老夫也是不信。”

    王之政眯着眼,却是阴阳怪气地道:“贤弟这话,却是有意思了,老夫不过是品鉴而已,靠的,乃是这一双眼睛,如何品鉴,是老夫的事,倒是贤弟如此护短,太有失公允了,这若是传出去,只怕对贤弟清誉有碍啊。方贤弟,你也算是士林大儒,今日我见你如此,实在大失所望,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这才是品评的标准,可贤弟如此,只怕在人看来,怕是有失德行了。”

    这番话,就等同于是骂方先生缺德了。

    缺德为何会成为骂人的话呢?甚至在古代,这缺德二字,等同于问候对方女性,这是因为,在这以德治天下的时代,失德二字便是对一个人的人格侮辱,尤其是方先生这样的大儒,一旦被人这样抨击,便会声名狼藉,从此成为笑柄。

    别看方先生平时装逼还可以,可骂人,却实在不擅长,他怒气冲天,却显得说话艰难:“你……你……”

    陈凯之急眼了。

    本身自己得了这个评语,已是糟糕,谁料到连恩师也被卷了进来。

    看着王之政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陈凯之笑了。

    “哈哈……”

    笑得虽然不张狂,却也足以帮助恩师吸引火力。

    众人皆朝陈凯之看去,却见才陈凯之一副怡然自若的样子,哪里像是遭受了什么打击?

    这家伙,是疯了吗?

    其实在座不少人,对陈凯之的印象是颇好的,单单这一次陈凯之除疫,就拯救了无数人,正因为如此,大家多少对王之政的评语有些不忿。

    只是当着王之政和东山郡王的面,却是不好说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