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文豪 >

第558章

大文豪-第558章

小说: 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凯之则是面无表情,随即,看向了陈无极,他眼睛似乎在说,陛下,诸子百家固然处心积虑,暗中积蓄力量,筹谋大计,只是……当今的天下,这天下的六国,绝无一人,是诸子百家可以动摇的,这等深植千年的观念,实在可怕。

    陈凯之长身而起,朝陈一寿道:“陈公,请节哀。”

    陈一寿深吸一口气,抬眸看了陈凯之一眼,却想起什么:“凯之,为何没有悲恸?”

    声音里满是困惑。

    陈凯之却是朝陈一寿淡淡开口说道:“非我不想,实是装不出来。”他摊摊手。

    陈一寿却是冷静下来,他似乎是在想,陈凯之似乎对于衍圣公府,显然并没有带有太多的善意,他良久道:“无论如何,也要装出一些,老夫,告辞了。”

    他起身,告辞而去。

    陈凯之则和陈无极对视一眼,陈凯之也点点头:“陛下,臣告辞。”

    从宫中出来,显然这噩耗,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师,转眼之间,这春意盎然的洛阳城,竟是多了几分萧索,许多的读书人,开始穿上了素色的儒衣,有人门楣上,悬上了白蟠,整个洛阳城都陷入了一种淡淡的哀伤里。

    陈凯之回到了飞鱼峰,抬头看见山门上,已是有人树立了白蟠,等上了山,便见晏先生诸人,俱都已换了素衣。

    好在,晏先生等人并没有表现的过于悲痛,倒是恩师,却已是痛不欲生,双目红肿,显然是哭了很久。

    陈凯之将晏先生、杨彪等人请进了书斋,晏先生看着陈凯之,朝他淡淡开口说道:“殿下,该换素衣了。”

    “嗯。”陈凯之颔首点头,心里尊敬还是鄙视是一回事,可眼下风气如此,决不可显得异类,离经叛道,只会成为天下人口诛笔伐的对象,说着,便早有人预备了素衣,陈凯之换下,接着,陈凯之跪坐下,看着晏先生等人,这一次,衍圣公突然传来的噩耗,实是有些意外。

    没想到他和赵王刚说到衍圣公不行了,这便去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晏先生看了陈凯之一眼,叹了一口气,才开口说道:“七日之后,圣公将要出殡,到时,各国必定派出使节,火速至曲阜,随后,便是怀义公子登上公位。怀义公子对殿下,有些仇怨?”

    陈凯之直言不讳:“是。”

    晏先生皱眉,和一旁的杨彪等人对视一眼,众人都显得有些紧张。

    晏先生眉头皱得越发深了,捋着须,担忧的开口说道:“那么,此事就棘手了。老夫方才翻阅了锦衣卫最近送来的奏报,其中,便是陈子十三篇的事,《陈子十三篇》出世,因入天榜,瞬间风靡天下,可是,无论是在曲阜还是洛阳,又或者是在各国,都是有褒有贬,终究,还是有些争议。”

    陈凯之颔首点头,这一点,他是有心理准备的。学派之间,本就有不同观点,陈子十三篇横空出世,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不但新颖,而且和其他学派的观点,也不遑多让。

    可问题在于,读这书的人,自然会有其好恶,有人喜欢,就自然会有人厌恶,认为过于惊世骇俗。

    晏先生轻轻摇头。

    “那么,最重,此书的裁决,终究还是在新的衍圣公,也即是怀义公子身上。倘若此时,怀义公子抨击此书,这就麻烦了。一旦抨击,则代表了衍圣公府的态度,其他各个学派的学公,也定会和衍圣公同气连枝,殿下能够辅政,是因为殿下文章进了天榜的缘故,而一旦,衍圣公认为此书离经叛道,意义就全然不同,而今,衍圣公故去,天下读书人,无不怀念衍圣公,对怀义公子,也大为期待,他对此书做出任何裁决,影响都将极大。”

    “何况,太皇太后一定不会放过这一次机会。”晏先生看着陈凯之,目光里满是担忧,旋即便凝神的说道:“她一定会借此机会,派遣人去奔丧的名义,说动怀义公子,一旦二人里应外合,殿下的辅政,不但可能不保,而且极有可能,会露出巨大的破绽,给了太皇太后,一个反戈一击的机会。”

    晏先生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这个时候很关键,若是太皇太后有意要整治陈凯之,那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显然是借怀义公子之手来对付他。

    陈凯之并不愚蠢,他很清楚,一旦被裁决为离经叛道,那么,这陈子十三篇,便成了蛊惑人心、妖言惑众了,甚至,若是将其列为**,陈凯之便成了众矢之的。

    “所以,决不可让怀义公子下这个学旨?”陈凯之淡淡道,他面上显得极冷酷。

    “是。”晏先生叹了口气,随即道:“老夫在曲阜,颇有一些故旧,也是先圣公的授业恩师,此番,老夫想去曲阜一趟,为殿下奔走,无论如何,也要面见怀义公子一面,痛陈厉害,或许,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其他人方才还神情紧绷,可想到晏先生和衍圣公府关系匪浅,倒都松了口气,若有晏先生出马,事情似乎有柳暗花明的可能。

    可陈凯之却是摇摇头,笑了:“本王和怀义公子……”陈凯之起身,走到了书斋的窗台前,举目眺望,随即,他旋身,又笑了:“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这绝不是有人说项,就有转圜余地的。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所以……”陈凯之嘴角微微勾了起来,竟是笑了:“你们看,这世上,从来都是如此,即便只是一篇文章,也能牵涉到无数的利益,怀义公子此人,诸公对他了解多少?”

    这一句话,倒是将人问倒了。

    晏先生微微一愣,便连他,都不敢保证自己对怀义公子有多少了解。

    可陈凯之却是信心十足的道:“你们不了解,可是本王却是对他了解的再透彻不过,做人,就如作文章一般,每一个人对文章的口味不同,而事实上,每一个人的本性也各有不同,你摸透了一个人的本性,便知怎么对付这样的人了,所以………”

    陈凯之说到了这里,顿了顿:“所以晏先生,绝不可以去曲阜,在座的任何人,都不得去,我自我有的办法。”

    “倒是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太皇太后会命何人前去奔丧?”

    “会不会是那个方先生?”陈义兴忍不住道:“此人而今乃是太皇太后的腹心,据说太皇太后这三日之间,已召他入宫有五次了,实是罕见的很。”

    “不会是他。”陈凯之遥遥头:“太皇太后多次召他入宫,说明太皇太后心里有事,有些事,难以做出裁决,因此需要身边有人说说话,而这方先生,既是蒙太皇太后厚爱,就反而不可能放他去,那顺国公,肯定会被太皇太后留在身边,太皇太后这个人,平时难以信任一个人,一旦信任了,这个人,就绝不会轻易让他出京。派去的人,十之**是杨家的人……”

    陈凯之说到这里,嘴角的笑意越发甚了:“现在,就得看看,太皇太后是否有本事,拉拢的了怀义公子;又或者是我陈凯之的方法更为有效了。”

    他随即,平静下来,朝着众人说:“诸位先生,这几日,对曲阜的事,就不必在过问了,我自会处置安排,到时无论外头有什么风言风语,诸位先生也不必记在心上,眼下最紧要的只有两件事,广积粮、筑高墙。”

    “杨先生,还得去济北,济北乃是太祖高皇帝的龙兴之地,未来,也极有可能是我们的安身之所,晏先生则留在山上,处理公务,陈先生……”他看向自己的叔父陈义兴:“继续招募宗室子弟上山的事,得由你来负责,你现在是宗族之中为数不多的长辈,上山的宗室子弟,由你负责,最为妥当。”

    ……

    在长沙开年会,这两天更新会不稳定,但是,老虎坚持着更完吧。

第八百一十七章:大礼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宗室子弟陆续的上山了。

    勇士营的声名鹊起,再加上陈凯之成为摄政王,这诸多的利好因素,让诸多原本并不急于改变命运的宗室子弟,也变得动心起来。

    以往的时候,上山的大多是陈让这样真正没有什么前途的人,可现在,越来越多较为殷实的宗室,竟也开始上山。

    理由只有一个,跟着摄政王,未来的前途可期。

    因此,几乎在飞鱼峰上,每日都会有十几个宗室来此报道,有些是京师的,也有一些是其他府县的,要管理这些宗室,寻常人可未必能成,而陈义兴,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人选,而今大多数亲王都已经获罪,靖王陈义兴乃亲王之尊,在族中的地位也高,有他出面,陈凯之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

    至于济北的发展,还得靠着杨先生,杨彪乃是当年的宰辅,属于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干才,大陈他都能治理,小小的济北,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有他坐镇,令人放心。

    唯一不能放心的就是宫中了,现在太皇太后野心勃勃,谁也不知道她会有什么行动。

    如今曲阜那边继位的人将是怀义公子,太皇太后随时都会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来,会令人应接不暇的。

    可陈凯之却很淡定,他似乎根本不担心,他看了众人一眼,旋即又笑着看向蒋学士。

    “蒋学士最擅长的乃是治学,济北那儿,还是离不开蒋学士,济北的书院,现今已有三十六所,可还是不够,济北的青壮劳力多,孩子也多,不读书,何以成才呢?这学堂还得蒋学士亲自去督办着,本王才放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蒋学士得将这担子挑起来,教化之事,关系重大,非同小可,有劳蒋学士了。”

    蒋学士忙是道:“殿下放心,老夫必尽绵薄之力。”说着,一张面容里露出担忧之色,深深皱着眉头提醒陈凯之,“只是……老夫还是很担心啊,那怀义公子……”

    陈凯之面无表情,朝着众人平静的说道:“请诸位先生放心,我已说过,我会用我自己的办法!”

    陈凯之说罢,送走了诸人,虽得晏先生的提醒,可陈凯之并没有显得焦躁,而是静下心来,寻了自己的陈子十三篇来,慢慢的看,其实自己回过头来此书,却又不免,对自己也有启发,他寻了笔墨纸砚,将自己的心得写下,这些年来,读了这么多年的四书五经,早已将后世和这个时代的许多事都融会贯通,正因如此,所以才有了此书,可这还不够。

    陈凯之还需继续修几部系统阐述自己思想的书,才能让人更透彻的理解。

    衍圣公的死,在整个天下,都惊起了巨大的波澜。

    无数奔丧的读书人,或是各国的使节,早已齐聚于曲阜。

    怀义公子作为嫡长子,此时已是孝衣孝帽,迎接着八方的来客,一般前来的悼念之人,他可以置之不理,可是有的人,身份高贵,或是牵涉到了各国的天子,他却不得不亲自出面。

    这几日守丧,令他颇有几分烦躁,可想到过不了几日,自己即将登上公位,心里又不禁添了几分稀奇。

    自己的父亲,实是死的有些不冤枉,每日吃着那仙药,身子一日亏了一日,愚不可及啊。

    大陈的使节杨石到了,先是到了灵前悼念之后,怀义公子请他到了后堂,这位杨卿使显得很客气,说了许多节哀顺变的话,怀义公子便一副悲恸的样子点头:“多谢,有劳,家父驾鹤西去,于我而言,如晴天霹雳,身为人子,真恨不得以身代父,哎……”

    说着,他开始哽咽起来,显得格外悲伤。

    其实这些话,这个表情,他早已在人前表现了无数遍。

    杨石似乎对此,并没有太多兴趣,也懒得听他的絮絮叨叨,不过表面上,却也是沉痛的样子:“学生代大陈太皇太后,向公子问好,太皇太后很是关心公子,公子年轻,不久就将继承公位,太皇太后担心公子无法胜任。”

    怀义公子一听,心里便有些不高兴了,这是什么意思,不能胜任?这是在小看他,哼,他从鼻孔里出气,这女人看不起他嘛?

    杨石见怀义公子神情不悦,他并没有道歉,而是继续笑道:“不过太皇太后说,御人之道,其实是最难,也是最容易的,无非就是赏罚分明而已,要罚容易,罚可以以儆效尤,可要赏,却是不易,赏赐可以收买人心,可若是没有足够的财帛,如何能做到赏呢?太皇太后欲拨付内帑四十万纹银,交付公子,些许的意思,公子还请笑纳,有了钱粮,以公子只能,势必有如先圣公一般,为宇内称颂。”

    怀义公子一呆,随即心下却是一喜,这个世上,没有人不稀罕银子,自己的父亲喜欢,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怀义公子自然是喜欢的,一双眼眸里满是闪闪的光芒。

    这太皇太后倒是直截了当,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