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文豪 >

第366章

大文豪-第366章

小说: 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一面说,一面泪眼婆娑。

    其实这番话,也算是肺腑之词。

    殿中的大臣,也突然感觉扬眉吐气,他们这时候,倒是没有疑心其他,倒有不少人,能够理解慕太后的感受,是啊,这么多年了,那北燕也会有今日。

    此时,竟也有几个老臣泣不成声起来,姚文治也是噙着泪,哽咽道:“想当年,先皇帝在时,无时无刻,不铭记着当年北燕给予我大陈的奇耻大辱,今日,总算是吐气扬眉。”

    又有人道:“陛下该当祭拜列祖列宗,告祭太庙,如此,方才彰显我大陈国威。”

    祭告太庙……

    有人开了这个话匣子,陈贽敬却是呆了一下。

    他跪在地上,觉得凉,冷的他发抖,可心里,却是出奇的愤怒,此时听到要告祭,更是怒不可遏,他这时道:“燕军虽败,可是很快,就会卷土重来,何况,不过是夺回了一个城塞,又非济北,现在告祭,不但不足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而且,一旦燕军继续用兵,胜负难料。燕人……绝不会善罢甘休,本王可以预见,此时这受辱的燕人,势必要举倾国之力,前来报仇雪耻,到了那时,五十万燕军遮天蔽日,现如今我大陈,理当做好准备,迎接来犯燕军,还没有到鼓乐齐鸣、欢声雷动的时候,娘娘,诸公,大祸将至了!”

    一下子,所有人蒙住了。

    对啊,殿下这句话,倒是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虽然守住了城,虽然还夺得了一个济北的要塞,可这,只是一个要塞而已。

    燕人尚武,他们在苦寒之地,数百年来,都与胡人作战,所以性格,历来是桀骜不驯,现在,虽是大捷,可换句话来说,是摊上事了。

    他们赢了一仗,可是接下来呢,燕人自然是反扑,一定要出了这口恶气才行呢。

    方才大家在反对什么,反对对燕人用兵啊,可现在看来,就算是你想不用兵都难了,以燕人的习性,十之**,他们会举倾国之兵,和大陈决战,死磕到底。

    大祸将至!

    此时,大家虽还高兴,可心里,却不免有些沉甸甸的,于是众人俱都沉默,高兴之余,不免有了几分担忧。

    方才的礼部侍郎张安,也不禁垂头丧气,叹了口气:“殿下说的不错,臣在礼部,与燕人打过不少交道,燕人历来睚眦必报,现在济北三府,并未收复,而那城塞之围,燕人绝不肯甘心受此屈辱,反而这个时候,我大陈理应小心防范,否则,当真是大祸将至了!”

    一下子,庙堂里瞬间的安静了,谁也不敢多言,俱是垂着眼眸,似乎在担忧着未来,似乎更多的是在想良策。

    慕太后听到陈凯之平安无恙,心里稍安,这时,反而不惧与燕人的决战了,而是咬着牙,铿锵有力的说道:“若真到了这一步,勇士营尚且可以九死一生,朝廷又如何可以瞻前顾后,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

    洛阳城的轮廓,已出现在陈凯之的眼前。

    只是陈凯之此时再进洛阳城,却是发现,这洛阳城里,竟不似从前那般的热闹,他打马入城,自下了船,他便先行一步,飞马走了一个多时辰,一见到这洛阳城,心里便安静下来。

    回家的感觉,挺好。

    只是现在,肚里有些饿了,他见城门处,有个茶摊,似乎现在也不急着去吏部点卯,所以他先行下马,坐在了摊上,口里道:“来一些点心,再来一壶好茶。”

    这便是贫贱出身的好处,即便现在有了银子,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也不甚高,随便什么摊子都可以吃。

    立即有伙计上前,他见陈凯之穿着官衣,倒是小心了一些,眉开眼笑的上了点心和茶水,陈凯之拿起一个面糕便吃,一面道:“怎么这洛阳城,如此冷清,和平时不太一样。”

    “公子是初入城,想必还不知道吧?”伙计看着陈凯之。

    陈凯之皱眉,旋即一脸认真的问道:“我自是初入城,却不知这发生了什么事?”

    伙计叹了口气:“公子啊,那陈凯之在章丘大捷,这是前两日送来的消息,咱们洛阳上下,一片沸腾呢。”

第五百四十九章:入宫(5更求月票)

    陈凯之闻言,不由呆了,既是大捷,这该是好事,可这和街市上冷清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他的眉头皱得愈发甚了,目光满是不解地看着这个伙计。

    伙计似乎也知道陈凯之要问什么,叹着气说道:“这位陈都督为咱们大陈出了口气,小人们自然是佩服他的。只是可惜……公子也不想一想,燕人吃了这么大的亏,他们会肯善罢甘休吗?所以现在都在传言,说是大燕国,怕是要起倾国之兵,南下了。”

    伙计越说越激动,音贝也是提高了几分。

    “公子啊……小人还听说,衍圣公府对于大陈先行袭击北燕大为不满,现在燕人的使臣已在洛阳联合了各国,有意想要使大陈退让,如若不然,只怕到时其他诸国也会趁火打劫。公子想想看,一旦起了战事,这边镇多处告急,且不说接下来,多少生灵涂炭,就说朝廷要防范大燕,与北燕人决一死战,这……又需要征募多少民夫,拉走多少壮丁?我有亲戚在户部,他们说,一旦全面开战,朝廷所需的民夫,便是三十万,这关中、关东,还有山东,甚至是江南各地都要拉夫,许多人家,现在可不敢出门,就怕官府什么时候突然出动,到时……”

    后面的话,这伙计似乎不敢说下去了,那可怕的后果,谁都怕,没人不怕的,估计这伙计也是怕的,因此他一脸认真地提醒陈凯之。

    “公子你应该明白的,你现在也得小心为好。”

    陈凯之听了,不禁哭笑不得,不过他倒是能够理解的。

    寻常百姓嘛,这男人,就是一家人的顶梁柱,若是男人走了,就算没有危险,可去了前线,没有一年半载也回不来,可这剩下的家里人吃什么喝什么?何况,一旦被征丁,生死未知,这得多少人肝肠寸断啊。

    不管是什么时代,战争都是让人害怕的事情。

    陈凯之知道了缘由,不由朝伙计微微一笑,淡淡开口道:“你放心,朝廷不会征丁的,北燕人也绝不会报复,这仗暂时打不起来了。”

    伙计奇怪地看了陈凯之一眼,觉得陈凯之再说大话,这朝廷的大臣们都说了随时准备战斗了,这人却说不可能。

    不过伙计也只是听听,却不敢信陈凯之的话,他朝陈凯之失笑道。

    “话虽是如此,可是公子想来并不知道,这北燕人和其他人不同,他们脑子是一根筋的。公子可能没有见识过北燕人,可小人却有一个远亲嫁去了北燕,多少知道一些。”

    这伙计说得有板有眼的,生怕陈凯之不相信自己,于是格外认真地继续说着:“这仗啊,十之**是要打的,若是不打,小人将头割下来给公子当蹴鞠。”

    陈凯之见识了这伙计的固执,也不禁失笑,挥挥手,让他自去忙他自己的,匆匆吃过了糕点和茶水,便骑上马,继续前行。

    这一路,街道是愈发的冷清,竟看不到几个人,这些平民百姓,倒也是可怜,稍有什么风吹草动,便吓得风声鹤唳。

    倒是从外城进入了内城,街道上人口总算多了起来。

    能住内城的人,非富即贵,要嘛就是各家府上的仆役,所以并不担心征丁,自然一切照旧。

    陈凯之先是赶到了吏部,他风尘仆仆的,显得有些疲倦,刚要进去,门口的差役却是拦着他,厉声喝止道:“是什么人。”

    于是陈凯之取出了自己的腰牌,随即露出了自己腰间的紫金鱼袋。

    差役这才意识到,陈凯之竟是个宗室,再看腰牌,不禁吃吃道:“是,是陈凯之……陈都督……”

    陈凯之将这差役脸上的惊异之色尽收眼底,微微笑道:“正是,我自章丘回来,按制,所有宗室回京,都需来吏部点个卯。”

    那差役哪里再敢怠慢,急匆匆的冲去了吏部部堂里。

    过不多时,便有人来迎陈凯之进去,一个堂官小心翼翼地打量着陈凯之,一面给陈凯之点了卯,陈凯之要走,他却道:“且慢着,陈都督,方才已有人入宫去禀报,想来宫中很快就要召见了,请陈都督在此稍候吧。”

    陈凯之想了想,倒也真是如此,他便索性坐下,那堂官也不好和陈凯之说什么,依旧是悄悄地打量着陈凯之。

    那目光令陈凯之感觉像是在打量怪物似的,让陈凯之很不自在,却也不好多问。

    此刻的陈凯之在他的心里,显然是毁誉参半的角色,此番大捷,振奋人心,可引发的后果,却也令人忧心。

    这北燕人尚武,估计这一仗败了,肯定是不服的。

    真是逞一时勇,后患无穷呀。

    果然用不了多久,便有宦官来道:“陈凯之,陈中尉何在?”

    陈凯之豁然而起,便见一个宦官进来,竟是一张熟悉的脸孔张敬。

    张敬一见到陈凯之,目光隐隐带着灼热,忙上前给陈凯之行礼道:“见过陈中尉,陈中尉,辛苦了。”

    显然,张敬很激动,甚至声音里略带着哽咽。

    陈凯之倒是觉得奇怪,这张敬在宫中虽没有什么很高的职位,却是太后身边的随侍宦官,自己呢,虽是宗室,可在宗室之中,实是不起眼,不过是个小小的中尉而已,只怕就算是镇国将军见了这位公公,都要行个礼,客气一番吧。

    可他分明感觉到,这位张公公对他的态度很不一样。

    虽是不大明白张敬的心思,可陈凯之也不忘向张敬行了礼。

    倒是张敬细细地打量了陈凯之一番后,见陈凯之无恙,精神焕发的样子,才松了口气,随即道:“请陈中尉立即入宫,娘娘在文楼……”

    陈凯之随他出了吏部,见系马桩上竟有两匹马,一匹是自己的,另一匹,竟是张敬的,这张敬……莫非是骑马来的?

    张敬已是翻身上马,着急地催促陈凯之。

    “娘娘等得急,请陈中尉速速随咱去吧。”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陈凯之怎么能怠慢,也利索地上了马,马不停蹄地随着张敬火速入宫。

    进了洛阳宫,随即轻车熟路地到了文楼,而此时,不需通报,陈凯之已步入其中。

    此时文楼里,有不少人,太后似乎是在和人议事,听说自己回来,却是紧急召见自己。

    陈凯之扫视了这殿中一眼,发现都是一些老熟人,除了赵王,还有内阁的几位学士,除此之外,竟有一个学候。

    这学候,陈凯之曾和他有一面之缘,不过此人却非是大陈的学候,而是衍圣公府调来此长驻的,相当于是衍圣公府在此的使者,专门负责代表衍圣公府与大陈交涉。

    至于另外几个,一看服饰,便晓得里头有吴人、楚人,还有一个西凉人,蜀国和北燕的人倒是没有到。

    慕太后一见到陈凯之,已是大喜过望,再细细地看着他似乎毫发无损的样子,心里那还隐隐悬着的大石,总算是消失了,对她来说,任何事任何人都比不上她儿子重要。

    慕太后按捺住那满满的失而复得的喜悦,忙站了起来,朝陈凯之含笑道:“陈凯之,你回来了,哀家听说你回来,大吃一惊,怎么,你不是在城塞里吗?”

    慕太后确实是吃惊不已,因为她原本以为陈凯之是没有这样快回京的,这个节骨眼,他回京做什么?

    可无论如何,见到自己的皇儿能够平安无恙的回来,慕太后还是显得激动不已,她拼命克制着这股激动,似乎因为有外臣在,所以努力平静地道:“来啊,给陈卿家赐坐。”

    张敬给陈凯之取了蒲团来,陈凯之跪坐下。

    陈凯之见陈贽敬目光朝自己看来,目中,带着几分别有深意的味道。

    可陈凯之却是假装没有看见。

    倒是这时,那吴国使臣似乎也轻描淡写的看了陈凯之一眼,他很快的收回了目光,正色道:“陈中尉回朝,竟是正好,说起来,我等正议到了陈中尉的事,陈中尉,你贸然袭击北燕,本来我大吴是不该多问的,只是我身为使臣,就是想问一问,贵国的国策,是否已经改变,今日,若是贵国可以袭击北燕,是否下一次,还要袭击我大吴?昨天夜里,燕使寻了我等,共商大计,他已言明,虽然大燕天子的旨意还未到,可他已经预料,大战已经迫在眉睫,这一切都是贵国的责任,燕使希望,各国能够同仇敌忾,一起,向大陈讨一个公道,那么,老夫敢问,大陈打算如何善后?”

    他表面上,是咄咄逼人的朝着陈凯之来的,可实际上,却是朝着慕太后,只是他不敢在慕太后面前放肆,所以,故意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