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文豪 >

第322章

大文豪-第322章

小说: 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凯之点点头,这方文,见了自己便乐呵呵的样子,完全是一副和蔼大叔的样子。

第四百八十七章:赐封学候(1更求月票)

    方文笑了笑,凝视着陈凯之道:“这并不是因为我在你面前转了性子,而是因为……”方文笑得有点渗人:“而是因为,老夫很看好你。”

    这话听着,怎么很容易引起歧义呢?

    陈凯之心里恶寒,便哈哈一笑,掩饰过去:“再会了。”

    他匆匆骑了自己的马,转身而去。

    陈凯之回了飞鱼峰,次日一早,却突然有人来。

    到了岁末,似乎登门的人不少,不过这一次,来的却是张忠。

    张忠手持的,乃是学旨,他身体看起来很羸弱,此次依旧来颁学旨,沿途上耽搁了不少,陈凯之将他迎上山,张忠已是气喘吁吁,脸色显得有点发白,几乎要死了一般,如拉风箱一般的喘着粗气道:“陈凯之,接学旨。”

    陈凯之是他的救命恩人,自然而然,也就在他面前没什么客气,张忠打开了学旨,宣读之后。

    陈凯之方才知道,那被吾才师叔所拒绝的学候,竟是落在了他的身上。

    陈凯之不免心里五味杂陈,三十万两银子丢了出去,吾才师叔的钱,作为师侄的,理论而言,似乎也可将其视为自己的钱吧,嗯……好像没有继承权,可不管如何,自己心里总还是有点主人翁精神的,现在……

    陈凯之总算是松了口气,至少肥水没有流入外人田。

    陈凯之憋红着脸,本想拒绝的,至少学一下吾才师叔,只是……他汗颜,自己终究脸皮还不够厚啊。

    这句话终究没有出口,却是将学旨接了下来。

    张忠终于缓过劲来了,笑吟吟地道:“陈学候,恭喜。”

    陈凯之却道:“圣公的身子可好?”

    张忠立即道;“多亏了你的药,而今已经大好了,圣公命我,特来感谢。”

    只怕感谢谈不上吧,多半是张忠在此借题发挥。

    陈凯之笑了笑道:“我看你身子不好,这一路跋涉,多有劳累,不妨在此休息休息。”

    随即,陈凯之便命人给张忠安排了卧房,让他暂时歇下。

    而后他才下了山,因为张忠的耽搁,天色已经不早了,他匆匆的赶到了待诏房,这新任的侍读见他来迟,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道:“速速入宫待诏去。”

    陈凯之点头,急匆匆的自崇文门入宫,回到阔别已经的宫中待诏房,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他坐下后,过不多时,便有个宦官来道:“太后与内阁诸公议政,请人去笔录。”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

    翰林相当于秘书,这翰林院待诏房,本质就是宫中的秘书处,有人给皇帝讲学,需要有人记录,宫中有什么政务活动,也需有待诏翰林参加,一方面是记录存档,将来修写实录时,需要借用这些资料,另一方面,待诏翰林的职责是随时备询,也即是说,若是太后想不起什么事,或者需要问一些问题,待诏翰林必须做到对答如流。

    正因为如此,翰林必须要求做到知识渊博,而且对于往来的公文、圣旨,大抵心里要有印象,否则若是答不上来,就是失职了。

    因此,但凡是这种活动,都是一些老翰林负责的,他们对京里的事都了如指掌,对政务也精通,甚至是各州、各府的任免,也都牢记在心,所以一个老侍讲,已是预备起身要动身了。

    可那宦官却又道:“不过娘娘有吩咐,问翰林修撰陈凯之是否在当值,若是在,请他速去。”

    那老侍讲面色一呆,有些尴尬,陈凯之就更加尴尬了,前些日子,虽是向太后表明了心迹,可木秀于林,有时候很危险的呀,太后这般‘厚爱’,这不免让自己得罪人了啊。

    陈凯之便笑吟吟地道:“也好,刘侍讲身子不好,下官便代他去。”

    他故意这么一说,算是留了那位老侍讲的体面,接着才动身,随这小宦官一路至文楼。

    文楼看上去不起眼,却是中枢机要之地,作为待诏翰林,却需谨防出什么差错,陈凯之大抵知道宫中的规矩,蹑手蹑脚地提着笔墨到了文楼。

    这显然是一次小范围的会议,太后还没有到,可其他人却都到齐了,除了观政的几个王爷,赵王、梁王还有北海郡王三人,接着便是几个内阁大学士,还有几个尚书了,翰林吴大学士也参加了。

    陈凯之心里谨慎,这显然不是廷议,廷议参加的人虽然多,文武百官俱都参加,可越是那样的廷议,就越是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恰恰是这种小圈子关起门来议论,才决定了大陈的大政方针。

    陈凯之落座,尽力的使人不注意到自己。

    陈正道的眼睛却是撇了陈凯之一眼,这陈凯之虽是被方先生称之为贵人,可陈正道心里依旧是极不喜这个家伙,现在看他姗姗来迟,便忍不住笑呵呵地道:“今日倒是很有趣,我等来得最早,反而要等一个修撰。”

    他这不经意的话,看似无心,却是让这文楼里的人都沉默了片刻。

    吴学士是最为尴尬的,他是翰林大学士,这北海郡王的话里头,颇有几分指责他管教无方的意思。

    于是吴学士忙道:“陈修撰乃是新翰林,第一次来此待诏,只怕多有生疏,还请殿下见谅。”

    他算是给陈凯之顶了雷。

    可陈凯之一听,心里却想,坏事了,陈正道这个人的性子,历来是乖张得很,跟他以前也有过私怨,太后让他观政的本意,是离间宗室,可这家伙见人就咬啊,这倒还罢了,最可怕的却是,若他指责两句,只要不搭理他,事情也就过去了,这家伙的脾气是一阵阵的,偏偏吴学士下意识的对自己的下属进行袒护,这便容易挑起他的火气了。

    只见陈正道果真不依不饶地继续道:“即便是初来乍到,那也不可如此,这朝廷,难道一点规矩都没有了吗?即便是本王入朝观政,尚且每日早起,不敢有分毫的差池,怎么一个修撰就可以如此了呢?”

    到了这个份上,陈凯之知道自己不得不出来解释了。

    坐在这里的人,都是大陈朝至关重要的人物,每一个人都是独当一面,所以即便有人爱护陈凯之,可此时,也不便说什么。

    陈凯之便道:“下官来迟,实在万死,下官不敢解释,不过也请郡王殿下恕罪,下官再不敢了。”

    他直接认错,不过他这一句‘下官不敢解释’,却很抓人心,陈正道眯着眼,嘲讽地勾起一笑,道:“你还想解释?这倒是奇了,本王倒是很想听听看,你陈凯之如何的解释,来,你来告诉本王,是出了什么事,比入值宫中还要要紧的啊?”

    众人都看向陈凯之,这件事,陈凯之错了就是错了。

    宫中的事,理论上而言,便是天上下了刀子,都不能怠慢的,所谓事有轻重缓急,这陈凯之还是太年轻了,办事不牢靠啊。

    便连那对陈凯之素来多有偏袒的陈一寿,也是忍不住地瞪了陈凯之一眼,错了就乖乖的认错,认错便认错吧,偏偏要在话里埋钉子。

    陈凯之很是淡定,则是徐徐道:“是这样的,今日一早,有故友来访。”

    “什么朋友?这样重要?”陈正道很不客气。

    陈凯之便道:“这朋友,倒也没什么打紧,不过他来办的事,却是让下官不得不耽搁。”

    “好,那你来说说,办的什么事,且要看看,这事儿莫非比天还大?”陈正道似笑非笑地看着陈凯之,眼中全是轻蔑之色。

    许多人便在心里暗暗的摇头,都觉得陈凯之这一次明明错了,还非要解释,太年轻了啊,人太年轻,便不晓得轻重了。

    连方才为陈凯之顶雷的吴学士,脸色也不好看起来了,认错就好了,何必说这么多话?这种事,越说越错,人家是入朝观政的郡王,想要找你的毛病,还不是轻而易举的?

    陈凯之则是慢悠悠地道:“这个……说来惭愧,也不知为何,这圣公对下官多有错爱,竟是下了学旨让下官的这位朋友送了学旨来代为转达,是以,才耽搁了。”

    “……”

    衍圣公府。

    圣公错爱。

    学旨。

    众人的脑子里捉住了这几个重要的字眼,俱都看着陈凯之,一时无言。

    陈正道瞪大眼睛,下意识地问道:“学旨,什么学旨?”

    陈凯之恭恭敬敬地道:“下官惭愧,不过是赐封下官学候的学旨罢了。”

    学候……

    此时,陈正道的脸色一下子的铁青下来,尴尬得厉害。

    是很尴尬啊。

    学候……这学候可不是学子,衍圣公府赐封的每一个学候,可都是名噪一时的人物,他们不只是要有才学,还需有足够的家世,道德上也需无可挑剔。

    上一次,衍圣公府要赐方先生为学候,这已是让人震惊了,因为谁也不知道方先生的底细,可这一赐封,大家便晓得,方先生一定不是一个一般人。结果,方先生却将这学旨拒绝了。

    而现在……这陈凯之,何德何能,竟得以赐了学候呢?

第四百八十八章:如雷贯耳

    衍圣公府的心思,实在是难以猜度啊。

    可是无论如何,能赐为学候,足以证明陈凯之和衍圣公府之间,已是建立了某种特殊的联系。

    陈正道张大口,本来还想呵斥一下,可现在……竟是哑口无言,完全是找不到话来说了。

    倒是这时,有人道:“什么学候,说来听听。”

    却见这时,慕太后已是带着一干宦官进来,众人太后,纷纷行礼。

    慕太后只左右张望了一眼,目光落在陈凯之身上。

    吴学士立即道:“娘娘,陈凯之今被衍圣公府赐为学候。”

    “呀?”慕太后先是一愣,随即一喜,抿唇淡笑起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咱们大陈的俊杰,而今实是让人刮目相看了。”

    陈凯之忙道:“臣惭愧,这都是娘娘的功劳。”

    慕太后便只是笑了笑,随即目光一闪,她心里虽是大喜过望,可是面上,却不好表露的太过,只是神色如常的将话题转移了:“今日召众卿家,商量的乃是北燕的事,北燕的使者,今早已经来拜见了,他们在乐浪遭遇了大败,竟被倭寇连连战败,倭寇的实力已是大增,现在这北燕,可谓是焦头烂额,自然,我大陈与北燕同气连枝,自也不可看笑话,大陈的海境,亦有千里,谁能保证,倭寇狼子野心,不袭了我大陈呢?”

    众人纷纷称是。

    陈凯之微微皱眉,他一边记录,一边想,乐浪乃是燕国北边的边境,在上一世,便属于北部的朝鲜,自汉以来,历来是大汉的疆土,现在北燕在乐浪遭遇了败绩,倒是够喝一壶的。

    因为北燕的中心,理论上是在河北一带,乐浪等地,距离河北有千里之遥,北燕若是驰援乐浪,势必要穿越千里北国,消耗实在太大,可若是不派驻大军,单凭在乐浪一线的军马,显然是抵挡不住倭寇的袭扰了。

    一旦乐浪丢失,这乐浪等地,俱都成为了倭寇的乐园,他们有乐浪乃至于朝鲜南部的一些海岛,瞬间,便使大陈的山东诸州遭遇巨大的威胁。

    说到底,北燕之所以焦头烂额,是因为他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了北部边境的胡人以及河北一线,乐浪等地,毕竟只是一隅之地,不可能为了一个乐浪,而放弃对胡人的城塞,以及河北等地的卫戍。

    陈一寿这时道:“娘娘,倭寇凶残,他们以劫掠为生,好勇斗狠,个个都是不畏死的亡命之徒,据说倭岛连年经历了大灾之外,巨十万的倭人出海谋寻生路,这些人,本以是存着必死之心,盘踞在海外诸岛,以劫掠为能,这些人战力,堪称可怕,据说在乐浪诸地,数十个倭人,竟可以追杀上千北燕军马,上千北燕军,竟是犹如羔羊,竟不敢战!”

    说到倭寇,这里顿时流出了恐怖的气氛,许多从乐浪送来的战报,是不少人都曾看过的,确实是太骇人听闻了。有人甚至将倭寇形容为鬼兵,攻无不克。

    因此陈一寿一副担忧的样子,皱眉深深锁着,叹息起来。

    “而今北燕连败,倭寇得了乐浪,实力更为壮大,这般下去,他们欲壑难填,迟早要借海外诸岛,袭我大陈海边,不得不防,以臣之见,这一方面,大陈为了自己的安全,少不得要资助北燕人,让他们继续对倭寇作战,以拖住倭人。另一方面,大陈山东、金陵诸地,只怕要加强防范,以防不测。”

    也有人道:“北燕此败,恰见北燕的虚实,这数十年来,他们表面国力颇强,实则暗弱,不如趁此机会,要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