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文豪 >

第215章

大文豪-第215章

小说: 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凯之不禁道:“师叔是来打仗的?”

    吾才师叔毫不客气地给了陈凯之一个白眼,冷哼道:“愚不可及,少嗦,既然你和北海郡王有嫌隙,往后可不要四处说老夫乃是你的师叔,师叔打算去拜谒北海郡王。”

    “北海郡王……”陈凯之呆了一下:“东山郡王呢?师叔不是成了他的入幕之宾吗?怎么……”

    吾才师叔憋红了脸:“东山郡王殿下是个好人啊。”

    陈凯之心里顿时冷笑,好人你还跑来找北海郡王?

    吾才师叔捂着自己心口道:“说句实在话,师叔呆在东山郡王身边,天天说着天上泉下之类的话,心里有愧啊,总感觉有点对不住这个孩子,良心总是不安,老夫哪里不想留在金陵,在金陵跟着东山郡王殿下吃香喝辣的,可老夫终究不是那种厚颜无耻之人,还是心里存着良知的。”

    陈凯之脸都变了,满眼都是鄙视之色,卧槽,师叔,你别谦虚啊,你已是我见过最厚颜无耻的了。

    “所以……”吾才师叔似是没有注意陈凯之的神色,吸了口气,似乎缅怀了一下陈德行那个家伙,然后又变得轻松起来,才又道:“那北海郡王三番四次命人去金陵邀请,非要师叔来这京师,师叔一开始也有些犹豫,可渐渐也想清楚了,还是来京师的好,京师才有师叔用武之地。”

    陈凯之却在这时猛地想到了什么,记得上回听杨业说,金陵有个高人来着,该不会真是……

    只想到这里,陈凯之的脸色就十分古怪起来。

    吾才师叔则是耸耸肩道:“东山郡王那孩子是太好了,至少来了这里,师叔心里没有负担,再说待在东山郡王身边是待,在北海郡王也是一样,明日师叔就去登门了,已经晾了那北海郡王许多日子,想来他现在正心急如焚。”

    陈凯之呆了一下,却是担心起来:“这北海郡王,性子可不好,桀骜不驯,师叔,安安生生的过日子多好,何必如此?”

    吾才师叔捋须道:“吾已是驰名天下的大人物,人在江湖之中,想抽身就抽身吗?一个小小北海郡王又算什么,师叔什么大世面不曾见过?难道师叔会告诉你,这满京师,师叔有许多至交好友?天人阁,你可知道吧?那天人阁的大学士杨彪,师叔和他谈笑风生,老夫听说你的文章还入了天人榜,看来这可能是承了师叔的人情。”

    陈凯之又是一怔,随即道:“师叔也认得杨学士?”

    “怎么,你也认得?”吾才师叔突然瞪大了眼睛,狐疑地看着陈凯之。

    陈凯之汗颜道:“倒是见过几面,和他秉烛夜谈,可为何没有听他说起过师叔,师叔,下次我上白云峰,得去问一问。”

    吾才师叔的脸顿时红了,却像是气得嘴唇发抖的样子,道:“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破了,就要被人取笑了,本来人家心里有数,你偏去他面前提你师叔,这岂不是令杨兄尴尬?你休要提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师叔最讨厌的就是你仗着师叔认识那些有身份的朋友,四处打着师叔的名号去招摇撞骗,真真岂有此理,吾等交友,论心不论行。”

    陈凯之见吾才师叔反应如此激烈,却不得不苦笑着道:“是,是,是,不提。”

    吾才师叔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转而道:“总而言之,师叔是偷偷来看看你的,无论怎么说,你也是兄长的弟子,噢,还有一个邓健是不是?我记得他也在京师,吾乃他的师叔,可惜师叔有大事要办,却不能见他了,也不能让他为老夫接风洗尘了,不如这样吧,你们的孝心,总还是该要有的,否则师叔知道你们心里也很不好受,你这就去寻你师兄,凑个分子,拿三五十两银子来,权当是这洗尘宴折现了,可好?”

    陈凯之瞠目结舌,他早就知道这样的,这么久了,你还是一如既然的没好心啊。

    于是陈凯之木讷地道:“这……好啊,不过……师叔,马上师兄就要成亲了,到时候少不得请你来吃酒。”

    一听邓健要成婚,吾才师叔的脸色又变了,面色又青又白:“我细细想来,师叔来此的事,还是不要知会他为好,这件事,你休要去提。”

    陈凯之便连连点头,松了口气的样子,道:“师叔来京师,只为了去北海郡王府,做入幕之宾?师叔……依我看你还是……”

    “不用说了,这些事,你休要提,师叔自有师叔的想法。”

    吾才师叔拉着脸,一副教训陈凯之的样子,可能是因为没有折现吸尘宴,脾气变得糟糕起来。

第三百三十九章:伴驾(1更求月票)

    陈凯之俊眉轻皱,看着这师叔,竟不知该如何接茬才好。

    不过无论如何,他乡遇故人,即便是这素来不靠谱的师叔,也让陈凯之心里有一些踏实。

    只是想到师叔竟跑去和那北海郡王狼狈为奸,再想起那北海郡王的傲慢,陈凯之反而有些担心起来。

    倒是吾才师叔,轻轻地捋着须,一派的淡定从容。

    这师叔,永远都是如此的风淡云轻,说句实在话,除了脸皮厚一些,还真是不可小看啊。

    想了想,陈凯之朝吾才师叔作揖道:“师叔,保重便是,若是遇到什么困难……”

    吾才师叔淡淡地压了压手道:“凯之啊,这句话我本也该嘱咐你,你要保重,若是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来找师叔,你师叔很忙的。”

    漕了!

    陈凯之心里顿时恼火,什么故人情思顿然一扫而空,脸一板,道:“噢,知道了,那么告辞。”

    “走吧,走吧。”吾才师叔没有半点之留恋地挥挥手。

    陈凯之直接下了车,并不回头,径直进了院子。

    心里依旧念着:这师叔,不是东西!

    邓健看到陈凯之回来,倒没有多问什么,反而兴冲冲地道:“凯之,吃饭了,快来看,小翠的饭做的真好。”

    陈凯之却终究还是忍不住回眸往门外看了一眼,只见在那竹篱笆外,马车已不见了踪影,只有这昏暗的夜幕之下,那大槐树下的空空如也。

    呼……

    他装逼的能耐那么强,应该也不会出什么事的吧,再说,就算他是想理也理不了。

    陈凯之心里想着,便信步到了饭厅,邓健却已在这里摩拳擦掌,见陈凯之慢吞吞的,便威胁道:“我数三下,你再不来,师兄要先吃了,一……二……师兄下筷子了啊。”

    见陈凯之满腹心事重重的样子,邓健终究没有下筷子,终于忍不住地道:“方才外头的人是谁?”

    陈凯之想了想,却道:“一个旧友。”

    邓健眉毛一挑:“既是朋友,请来吃个饭再走也不迟啊。”

    陈凯之摇摇头:“没什么,不必理会,吃饭了。”

    小翠的手艺的确不错,单看桌子上的菜色,就令人赏心悦目。想到往后有了两个女子照料,师兄弟二人顿时感觉轻省了许多。

    吃过了饭,小烟便斟茶上来,邓健感动地吸了吸鼻涕道:“想不到,师兄也能过上这样愉快的日子。”

    陈凯之咂舌,却不便说什么。

    次日一早,师兄弟二人一起穿戴整齐后,便上翰林院当值。

    陈凯之到了待诏房,梁侍读见了他,便朝他招招手道:“陈修撰,今日你入宫待诏。”

    这才是第二天上班呢,陈凯之现在还属于见习时期,不料竟让自己入宫待诏了。

    虽然很意外,但陈凯之还是连忙应道:“是。”

    梁侍读坐了片刻,随即便起身,唤了陈凯之,还有两个编修,一道自崇文门入宫。

    这是陈凯之第一次从这里入宫,翰林院的后门,距离这崇文门只有一步之遥,四人无声地通过了长长的甬道,这红色的宫墙足有四五丈高,在这甬道之中,人显得极为渺小。

    通过了一道门,眼前才豁然开朗,只是在这里,却有一排不起眼的建筑,其中一座阁楼,陈凯之便知道这是自己的办公地点了。

    宫中的待诏房很不起眼,四人进去,各自落座。

    梁侍读则看了陈凯之一眼道:“你是新来的,整理一下这里的诏令,一般情况若是有旨意,让刘编修来草拟,陛下也可能会召见吾等,当然……这是极少的情况,你可以走动,但这是禁苑,不要走远了就是。”

    陈凯之颔首点头,心里说,皇帝不是个孩子罢了,还能召见什么?召了去换尿布吗?

    他耐心地到了一旁的诏房,将近来的诏令整理起来。任何一份诏令,在颁布出去的同时,还需存档一份,以备随时查询,而圣旨又分为敕命、诏令、旨意、制命、谕令等等,这里头各有不同,所以也需要进行分类。

    陈凯之将其一一归档,回去梁侍读那儿复命,却在这时,一个小宦官趾高气昂地进来,气急败坏地道:“陛下请人去伴驾。”

    咦?伴驾?

    陈凯之心里一呆,不太对劲啊,皇帝估计连自己撒尿都不会,怎么会请人伴驾呢?

    那梁侍读笑吟吟地道:“凯之,你去试一试吧,不必害怕,记着,恭谨慎言即可。”

    反正迟早都要有这么一遭的,陈凯之知道,这是梁侍读有意磨砺自己,便打起了精神。

    他随着这公公七拐八弯的,来不及观赏这一路的风景,便很快的到了一处宏伟的殿堂。

    陈凯之明显的发现,这里的禁卫渐渐森严起来,心里不禁在想,皇帝要人伴驾,无非是几个情况,一个是皇帝召见大臣,这时需要翰林在身边随时备询,毕竟有时大臣奏陈的事,皇帝未必清楚,需要随时询问。另一种常见的情况,便是皇帝有什么疑惑。

    正因为如此,在外人看来,翰林好像只是清贵,可实际上,想要成为翰林,尤其是待诏翰林,需要极高的素质,你必须对朝中的情况十分清楚,所以这一两年的政令的方向,还有所有的诏书,以及一些大臣的奏本,都要有所了解,除此之外,便是各种学问,心里也要有底,否则询问起来,你则回答不出,这就坑了。

    其实之前陈凯之在翰林院的待诏房,就已将近来的诏令都研究过了,所以倒也无惧。等那宦官进去通报,陈凯之步入殿中,便在这里见到了小皇帝。

    只见小皇帝身上穿着一身贴身的龙服,头戴着通天冠,只是可惜,他年纪太小了,所以不得不整个人坐在龙椅上,别人当龙椅是座位,他倒好,可以当床了。

    为了以防万一,所以在这龙椅之下,有个宦官趴在龙椅之下,生怕皇帝摔下来。

    这小皇帝不过三四岁而已,据说,还未断nai,至今还需要nai娘伺候,倒是已会走路,也能粗浅的说一些话了。

    靠着小皇帝,是一个面无表情的宦官,他只看了陈凯之一眼,便淡淡道:“靠边站着,待会儿北海郡王要来觐见,有什么问题,咱会问你。”

    想来也不可能是皇帝亲自询问了。

    陈凯之颔首,侧立在了一旁。

    只是……北海郡王觐见?

    陈凯之心里有那么点儿警惕。

    随着宦官的一声唱喏,这时,英姿勃发的北海郡王,却是一瘸一拐地走进来,到了御下,拜倒在地道:“臣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他拜倒,小皇帝没有动静。

    跪在龙椅下是宦官,极尽讨好的样子,低声对小皇帝道:“陛下,快应一声,陛下……”

    “朕……我要吃nai,朕要张嬷嬷。”小皇帝发出了声音。

    小宦官吓了一跳,依旧还是跪着,低声哄着他:“忙完了这儿的事,很快就有nai吃了,陛下,快应,应一声。”

    小皇帝才打了个哈欠:“卿家平身。”

    北海郡王陈正道这才起身,他举目看了小皇帝一眼,眼睛一扫,却看到了陈凯之。

    他觉得颇为意外,随即又露出鄙夷之色,接着,他正色道:“臣来此,是有一位高士,自金陵而来,此人有大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臣与其秉烛夜谈,此人乃言,京师看似太平,实则却是危机四伏,一月之内,或有灾祸,臣忧心如焚,特来奏禀。”

    陈凯之站在一旁,竟是无言以对。

    危机四伏,必有灾祸……

    一月之内……

    这尼玛的不就是神棍吗?

    话又说回来,什么是灾祸呢?京师这么大,而且一月时间,有灾祸也是正常的事,比如哪里失了火,哪里出了盗贼,这都有可能,若是出了大灾,固然是神棍们了不起,可若是不出大灾,随便找个小灾祸,也能圆过去。

    这位高人,就是师叔吧。

    小皇帝默不作声,于是那板着脸的老宦官便朝陈凯之看了一眼,道:“陈翰林,陛下问你如何看?”

    陈凯之上前道:“臣闻,君子敬鬼神而远之,谶纬之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