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咸鱼的自救攻略 >

第806章

咸鱼的自救攻略-第806章

小说: 咸鱼的自救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款可训练的对话语音AI。看投资清单,里面一票明星投资机构,甚至融资的时候还要找独家财务顾问,非常有范儿。
  巴人的AI客服相对务实,但也显得很另类。说务实,是因为巴人自己的客服是人机混合,少量真人加大量AI的模式,其中AI部分完全自主研发。这种构成是为了服务于玩家,而不是为了单独拆分打包孵化乃至上市。
  说另类,是因为,如果不为单独孵化,为什么不采购第三方服务呢?采购第三方服务的成本显然小于自己投入资源进行研发。要注意研发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后面还有大量维护和更新的工作,AI是个永无止境的深坑,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出现新的进化方向,采购第三方服务,就相当于预约了长期的更新服务。
  但是,外人并不知道当时薛明有祖传代码,研发个客服AI还是比较简单的工作,只需要进行完善的训练就可以直接拿出来用。
  像这种业务巴人里面林林总总的很多,又比如xixitube这种,其实已经是子公司的模式了,只不过不是孵化结构罢了。
  相比于这类投资人,更专业的人士评估的是巴人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文化方面的能力。楚垣夕长时间自诩巴人为一家文创公司,听过这个调调的人可不少,而现如今,其表现的形式可以简单的聚焦为推IP的能力,或者具体点说,就是“硬推大IP”的能力。
  很多人简单的把推IP视为炒作,然而“炒作”和“IP”这两个词并不搭配。炒作,就是如同巴人集团最近在做的事情,借助奥斯卡提名的东风提升自身知名度。而IP是内容的载体和表现,需要的并不是炒作。
  炒作的核心是用热点事件触达公众,让公众了解到有这么个事,有这么个人或者公司等等,最终指向的是知名度。而IP需要的不只是知名度,还有内容展示,还有粉丝转化。如果只是被人听说过但是对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根本就没接触到,那么对IP来说实际意义并不高,只有在倒买倒卖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价值。
  这也是很多大IP需要经年累月的内容输出,持续不断维持很长时间才能够成长为大IP的原因。不排除有一些内容极其独特的IP,虽然并不是特别之长但是也收获了IP效应,但总体来看还是需要时间的积累。
  而巴人最擅长强行推一个IP,也就是说内容上并不是非它不可,但起势的速度却能赶得上那些内容非常独特的。
  无论前面的《乱世出山》,还是后来更甚一筹的《无道昏君》,要说内容都有比较好的内容,但肯定不算是SSS级别,跟《灌篮高手》、《浪客剑心》这种内容虽短但是别具一格的岛国IP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然而通过巴人集团的操作,粉丝聚集的速度可是肉眼可见。最变态的是巴人还不是用自己的方法论,推《无道昏君》的过程和推《乱世出山》完全不一样,一个靠漫画,一个居然靠游戏。
  靠漫画的其实还比较容易理解,至少外行觉得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各种方式都有人尝试过。譬如说小破站的小众独立向游戏《妄想破绽》,在微博上建立超话,新DLC上线的时候集中运作大量同人画师的征稿进行图片投放,超话阅读量瞬间超过3000万,命中用户对优质立绘的诉求,吸粉效果非常明显。
  但是靠游戏反向运作IP这种事情至少在一年之前是打破脑袋都想不到的,但是巴人就这么干了。
  实际上当初楚垣夕并没有对小游戏战略进行什么保密,打的是一把明牌,行为意图和具体手段统统都可以讲,否则也难以说服阿里在交易中剔除这部分。
  为什么讲明白反而容易说服呢?因为这是没有人验证过的运营模式。脑洞人人都能开,但是具体能不能落地,落地需要花多少钱,里面有多少深坑,跳不跳的出去,以及最后一同操作猛如虎,等到看收成的时候,ROI是否能够为正还是个问号呢。
  因此在2019年的秋天,这个“小游戏…IP”计划可以被归纳为楚垣夕以自己的行业直觉和基本的商业常识为锚点,去开发一条独特的IP运营线,并且形成了流量循环理论。使得推出新IP的流程直接略过了冷启动这一步骤,然后在实践中验证这个理论。
  所以,因为一系列问号的存在,使得双方对小游戏业务的定位和预期完全两样,但分歧却迅速靠拢。最终的结果就是从巴人的角度看,是成功的将它留下,而从阿里的角度看,是成功的把它剥离,并购对价减少20亿,双方都认为是双赢。
  这20亿的价码也是张铭当初因之而错过并购时机的原因。在当初,要是他真肯拍钱,因为有四分之三的操作都还没怎么实施,项目停留在初期架构的论证上面,刚刚搭建好IP内容和小游戏的雏形,根本还没进行测试,也没有看到让人惊讶的数据。因此楚垣夕是真的肯卖,20亿?归你了!
  张铭也不傻,这个并购其实相当于收购IP,整个小游戏事业群只有《无道昏君》的内容值点钱,在当时,其它并没有体现出什么有价值的地方,顶天就是千万量级,怎么可能接受这种讹诈?
  然而IP的价值就在于,今天你觉得不值,明天已经追不上了。随着巴人围绕《无道昏君》不断做活动,特别是抖音活动,挂机手游的DAU能够始终维持在3000万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不但给IP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也几乎碾压了国内的挂机游戏市场,和《刀与远征》展开对挂机用户的良性竞争,共同培育了游戏玩家的挂机意识。
  《刀与远征》,那可是买量费用一次性就拍出去大几亿的存在。
  至于后来国内买量市场因为小康生活健康币的出现而出现颠覆性变革,使得大量游戏买不起量的事情,楚垣夕说那和巴人无关。
  第一千九十五章 我要淡定!
  总之时至今日它的IP效应已经日趋明显,不但能够养活一个UGC游戏平台,同款院线电影也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距离杀青不远。反观靠买量运营的其它产品则纷纷露出颓势,不得不加大买量的成本和力度。这就足够显示出IP和流量之间的不同。
  实际上张铭和楚垣夕确实进行过交流,但不是像外界传言的那样,而是张铭做自我的总结。事到如今已经可以将当初撤出20亿并购交易的决定视作误判,而且如果是一般人,还会因为对方是在自己的平台上搞活动而弄的声势如此浩大而感到难堪。但张铭自然不是普通人,遇到事情都是向前看的,复盘是为了今后不犯错误,也是为了找到犯错的原因。
  张铭的复盘相当简单,把当初自己的想法和实际情况一对照,就找到了症结。也就是当初楚垣夕描述的小游戏…IP计划主要是从冷热启动的角度去描述,靠小游戏病毒式裂变获取用户,对于推广IP而言具备较高的效率、较低的试错成本以及非常好的性价比。
  也就是说,要检验一个IP需要先付出流量,创业者当然可以直接买量,但楚垣夕选择通过小游戏去赚来这个流量,把买量的钱用来开发小游戏,因为小游戏可以作为一个船体内容的载体和管道而存在。
  甚至当初楚垣夕还说可能IP没推起来,按试错来看确实是错了,但是项目非常痛苦的赚到几百万。
  这个表述严重误导了他,使得他认为用小游戏启动IP获取的是流量。而自己掌握头条系,流量多的用不完呐,根本不需要试错,直接试IP就好了,轻松把流量灌注到内容中催生IP,灌完发现不灵就下一个。
  也就是说只要张铭愿意,可以把强文创要素的IP变为流水线产品。那要小游戏IP计划何用?
  当时楚垣夕对他的这番表态表示赞同。
  但现在看来满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光给内容灌注流量它不一定能够成为大IP,因为“粉丝转化率”太低,导致性价比低。对商人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
  发现自身错误的过程中,巴人集团已经演示了用小游戏为什么能够提升性价比。答案超级简单,那就是只要小游戏本身立的住,那些游戏玩家一天最少也把游戏开个十次八次的,也就不得不接触到剧情十次八次,操作角色几十上百次,接触到NPC的次数更多,换言之每天被动灌输IP的内容若干。
  这就是用小游戏启动IP的隐藏福利,粉丝转化率奇高!
  而且玩家进入小游戏的门槛低,比大型MMORPG和卡牌的门槛都低,巴人还人为的填平氪金点,使得游戏寿命变得极为漫长,和粉圈按头安利明星的效果相比可能更加静水流深但是也更加润物无声。
  现在楚垣夕对他的这番总结也表示赞同。
  实际上是日今日也不止张铭一个人看懂这套打法了,所有具备游戏开发能力,同时又有IP需求的人都开始做类似的事情。就以《阴阳寮》为例,这款手游的生命周期极其漫长,而且对IP开发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在2020年中推出了IP相关的挂机小游戏《妖怪屋》,由玩家照顾妖怪们的生活起居。
  这就是深得小游戏推广IP精髓之举。
  但是等到这个时候,远远跑在前边的巴人已经不肯卖《戈壁网络》了。按楚垣夕的说法,我们带动业界新风,怎么可能自己停止探索呢?
  因此张铭转而和楚垣夕交流,当时是怎么设计这套打法的,为什么对于IP的认知能够领先于时代。
  这个问题楚垣夕可不敢轻易做答,因为玩流量头条系是全球顶尖,术业有专攻,远非楚垣夕自身所能及;而玩IP,楚垣夕其实并不特别懂,小游戏计划也是赵杰先提出来的,当时就是为了安置巴人游戏中立了功的老兄弟们。后面能够一直走过来,无非是亦步亦趋摸着石头过河罢了,但是外人觉得他很懂……
  所以若是轻易作答,暴露出自己其实不特别懂IP,那岂不是人设都要散了?头可断,人设不能散!
  最终,他说:“实际上战略上最值得反思的不是打法,而是战略目标的设立。我这两个公司,经常设立了一些从公司角度来说很有力的目标,但是到底符合不符合用户的利益?还有没有更符合用户利益的方式?这都是需要回归初心去考虑的,思索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愿意接受的又是什么,然后实现双赢。”
  张铭看着这段话不禁陷入沉思……
  这段时间不光外面出现大量注视的目光,巴人内部也是紧锣密鼓为上市做准备,比如说叶萍已经完成董秘培训,通过资格考试,开始着手组建IR部门。所谓IR就是投资者关系,负责信息披露以及和投资者的沟通。每家上市企业的官网都必须有“投资者关系”板块,这是标配,只不过一般没人看。
  然鹅,这个部门实际上极为重要,即使对未上市企业也是一样的重要,重要到之前一直是楚垣夕自己把这个事情负责起来。不是他喜欢事事亲力亲为,而是上市之前需要面对的投资者少啊,往多了说百人量级。而上市前夕需要对接交易所和机构投资者,上市之后动辄十几万股东,更是只能聘请专业团队。
  但是这个部门的成员招募上,叶萍和楚垣夕出现了分歧,因为通常来说这个行业都是招聘高学历海龟,最好是毕业于海外名校,给予高薪,这也是叶萍的招聘计划,而楚垣夕却感觉做巴人的IR需要的不是高学历,而是对各种新经济模式的专业性,或者具备强力的学习能力也可以。
  一句话,他自己就不是什么高学历,更不是海龟,但是干巴人的IR肯定富富有余。
  这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其实就两点,第一是管理投资者预期,注意舆情与股价。
  这个做不好,在我大A股可能还没什么大事,但是在外面可不然。比如说投行对公司本季度的业绩预期非常低,公司也没有善加引导,连个财务电话会都不开,结果实际公布出来的业绩好太多了,市场是什么反应?
  有可能大涨,但也有可能被人怀疑造假,而不是投行大傻X。用一句中学英语来描述叫做“to……to”,业绩太好了而不可信,总之股价大幅波动。
  至于我大A股?投行大傻X不是共识吗?还有机构给予扇贝运动会的举办者买入评级呢,他们出的报告一般韭菜是不会去看的,所以反而没什么大事。
  第二就是负责路演和公司开放日。
  每当业绩发布前后都是IR非常忙碌的时间,需要密集安排路演回答投资者提问,平时还要为企业组织活动,邀请分析师和投资人代表到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这都是为了建立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关系,股票市场上信任为王,信心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大A股之所以屡败屡战十年不举,正是因为信心问题始终没有填补历史缺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IR还有一个责任就是把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客观的传递给管理层,以确保管理层不要对投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