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首富崛起 >

第629章

重生之首富崛起-第629章

小说: 重生之首富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女俩继续南下,很快就到了鲁省境内。
  登泰山对于思轩小朋友而言还是有些太过挑战了些,没敢由着小丫头的性子乱来,不过父女俩却还是在泰山进行了一些不是那么雄险的征服攀登过程。
  没有登顶泰山让思轩小朋友很有些失望。
  还好,小丫头到是颇有些狠劲,给自个儿在日记本里立下了誓愿,等再长大一些,把身体再煅练得更棒一些,她在十岁之前,一定是要征服了这座大山的,不用爸爸背,不用爸爸抱,自己徒步攀爬登顶。
  别了泰山,父女俩下一站到了曲阜孔庙。
  这好一座“东方圣城”,来到这座历史人文名城之中,小丫头便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
  饶是陆亦轩两世为人,真正是经历了一甲子岁月的智者,却也有些招架不住女儿这连珠炮般的发问模式。
  不过好在的一点,到底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陆大老板在闺女跟前不好去假装什么智慧通达,遇到实在解答不了的问题,父女俩干脆就把问题当成游戏攻关的难关,寻找掌握问题答案的智者求解便是。
  小丫头对于这样的游戏,那还真是超级有兴趣。
  在这样的一座文化圣城内,值得追寻探索的历史谜题实在太多太多。
  好在父女俩在行程上并不预设什么准确的时间点。
  于是干脆多待了几日,直到很多问题实在是问无可问之人,再难找到答案了,小丫头在日记本里又记录了一番,立志长大之后定要亲自去往历史的浩瀚之中找寻出答案来。
  辞别了曲阜孔庙,小丫头又生了兴致,说是要去见识一下《红高粱》、《秋菊打官司》这两部电影的拍摄地。
  这对陆亦轩而言自然更不是什么难事。
  另外,也是有年头没跟莫大作家见面聊天了,趁着这么个机会,跟莫大作家再拉近一番关系,增进一下友谊。
  再要是能签下莫大作家的新作品,或者干脆直接能将莫大作家直接签在《星月刊》文化传播出版公司的名下,那更是妙事一桩。
  很快父女俩骑着他们那拉风无比的改装版偏斗摩托,一路到了皋密市大东乡。
  莫大作家如今已经进了市作协,真正成为了当地最知名的文化人。
  老朋友见面,自是有一番欢笑。
  陆亦轩在当地的名声那可也着实不小,不说当年投资拍摄的那两部爆红大江南北的电影,只说是陆大老板当初在乔家村掀起的那一场风暴,那可真正是将当地的官场都齐茬刮了一边,让本市的官风习气,都是为之而肃,如今乡里百姓,甚至市县各级衙门口,那也无不是感怀其当初之义举。
  说一千道一万,一切都还是要归结于陆大老板声名在外,加之又有时任鲁省一把手,和陆大老板又是什么‘忘年至交’。
  只不过,陆亦轩此来是躲清闲陪女儿长见识来的,他便没让莫大作家去惊动其他人。


第1223章 再至乔家村
  毕竟当年在皋密市很是折腾过那么一回,这尤其是大北乡的乔家村,那地儿更是因为他的干预,在这一世里,多出了许多本不该有的悲欢离合事。
  当初将乔小惠一家人弄去了南圳市。
  这事情都发生的太过于突然了些,乔大春在南圳市安顿下来之后,就一心念念着自家日子过好了,原来乔家村的这些乡亲们,还是继续在水深火热之中。
  后来乔大春向他问计,他还给了乔大春一些如何真正帮衬乡里的建议。
  事隔这许久,却也不知道这些陈年旧事都变化成什么状况。
  当然,这有些小心思,那是打死也不能让思轩小朋友知晓,真要是让乖宝女儿知道了亲爹老子的一些所为,最初根本,就只是为了照顾前世小娇妻,这天大的秘密真要是外泄出来,他这个亲爹老子,还有没得脸皮当下去,那还真是成了一个大问题。
  思轩小朋友的好奇心真是永远不知满足。
  此来季节多少有些迟了,那上千亩红高粱连天蔽日浩瀚如海般相接一起时的壮观景象,没能亲眼目睹,不免是让思轩小朋友深感遗憾。
  于是乎思轩小朋友的日记本中又多了一条必应心愿。
  早晚有天,她要再来此地,一定要实地体会一番《红高粱》电影里那火红的世界。
  莫大作家出奇地跟思轩小朋友能话谈得来。
  莫大作家很快就觉察出了思轩小朋友在智力及思维独辩方面的超然不凡。
  用莫大作家的话来形容,看到谢思轩这样的小朋友,他真是要为家乡的孩子们智商堪忧了。
  不过想到这孩子毕竟是陆大老板的女儿。
  妖孽生养了妖孽,这般一想之下,也顿觉释然了。
  找了借口到处故地重游一番,乔家村仍是又跑去了一趟,村子仍是那个破落村子,即便这两年间有省里、市里的各种扶助政策,但村子仍是没能逃开那个穷命。
  好在的一个情况,打听过之后方知,村里是有不少的青壮男女,先后都南下打工去了。
  不只是乔家村的青壮男女,这周围不少村庄,也都是有不少人,陆续都是呼朋引伴,相继南下去了南圳市。
  一问之下,赫然全都是奔着乔家村乔大春去的……
  因为有太多青壮劳力离乡打工的缘故,这些村庄内多半剩下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以及孩童、老弱妇女,所以尽管地方上有不少的扶助政策,该穷还是照样穷。
  毕竟四六不靠的这么个山野地,实在是搞农产不行,发展副业同样也不行。
  乔老太爷的身子走路时越发佝偻了,走三步喘两步。
  这老家伙,最近这两年日子当真极其不好过,在乔家村里不受乡亲们待见,在周遭几个邻村里,同样也是过街鼠般,处处遭人嫌弃唾骂。
  原因说来也是让人无语。
  还是要牵扯到当年事,乔五娃多年来捐款救济乡人,本是大好事一桩,却就因为乔老太爷身为村中长者,偏是没有承担起长者威望之责,任由各方瓜分捐助款之事发生,且其也为事件帮凶之一。
  等到真相败露,耍奸弄鬼事被揭破,如今非但是害了乔家村声名狼藉,也同样连累到几个邻村名声大损。
  最近两年,他们这些村子皆被市里县里规列为严抓重管反面典型。
  用乡人们的话说,那就是没吃着多大的油水,反而惹得腥臊满身。
  这尤其就是那些自始至终,压根没拿到过一毛钱捐助款的人家,他们如今最是受牵连深重。
  所以怨气重的,基本上也都是这些人家。
  对于这些烦心事,陆亦轩没说是再去搞什么救助大动作。
  没必要,真是压根没必要。
  怨气归怨气,谁遇到这样的下作事,能不生怨气。
  但话说回来,这些村庄留守在家的村民,日子清贫归清贫,总体而言,却也都算得上是基本的吃喝不愁,谁也饿不死的生活状态。
  地方上这些年来施行的诸多扶助政策,没哪条能说是真正让这些村庄立马大富大贵起来。
  但却基本上有一点是完全可以保障了!
  那就是再也没出现过类似前几年间,居然还有饿晕死在大街上的闲汉。
  正所谓,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真正对好日子有所追求的,像是那些远走他乡的青壮男女们,这些人能够豁出去奔了南圳市找前程,留守乡里这些,即便都是老弱妇孺居多,但真的就一丁点儿改善生活的机会就没有了吗?
  真未必这样啊!
  像是莫大作家的大东乡的村民们,别人家也没见着就能得了多少的政策扶助,还不照样是都在积极想办法把日子往前景了过,大东乡的村民们能借了《红高粱》电影拍摄地的名头,开发出一些个‘农家乐’之类的最原生态民宿项目。
  乔家村那可也是《秋菊打官司》的拍摄地,同样也有着很不错的宣传噱头来着。
  可是……
  架不住自己放弃,自弃疗了,谁还救得了啊!
  说白了还不就是懒,懒得想要去改变现状,懒得想要再折腾什么更好的日子去过。
  当然了,对于这些恼人心情的事,陆亦轩看到也就看到了。
  至于说如何应付宝贝闺女那十万个为什么,这不跟前还有莫大作家可以顶上。
  乔家村,这次离开,或许就将永远成为过去时。
  因为这里已经不再有丝毫值得留恋的痕迹。
  在大东乡野了三天,临别之际,跟莫大作家讨问了一番新书约稿之事,又提及愿意用职业作家签约方式,签下其今后所有的创作。
  简单一句话形容,比起莫大作家在市里兼任个什么不拿一分钱工资的作协干部,签约成为《星月刊》旗下职业作家,就是拥有了一份可以每月领取不菲工资,但基本也不太用受什么创作约束的真正自由创作者。
  兴许这消息来得太过突然,
  兴许莫大作家还有其他的什么顾虑,
  总之面对陆大老板这个突然邀约,他没有第一时间给予确定答复,只说是要再考虑考虑。
  陆亦轩自然不可能强求什么。
  说白了,他想签下莫大作家,还不就是有些鸡贼地惦记上了莫大作家多年之后的华夏文学界诺奖第一人名头……


第1224章 烟波江南
  此后的月余之间,父女俩一路继续南下,横穿过鲁省之后,又入苏江,领略过太湖盛况,见识了苏州园林之秀丽,又逛遍了扬州西湖的梦境如幻……
  陆亦轩蓄起了胡子,留起了长发,蛤蟆大魔镜戴着,高邦大头皮靴蹬着,头上一顶牛仔帽,一身的破烂牛仔装扮,这造型绝对是视觉冲击力十足。
  女儿思轩同样也是一身的小牛仔打扮,长时间的野外风吹日晒,那张早已不再白皙的小脸蛋,没了婴儿肥的圆润,不过却多了一重英秀之气,一双越发灵动的大眼睛,外加一个高高挽起的丸子头,让这小丫头片子多少显得不再是那么稚气娇弱。
  这转眼间已经持续一个多月的旅行劳顿,非但是没说累垮了小丫头,反而让她的个头不知不觉中猛蹿起了不少,如今居然已经将近一米四的样子。
  这可实在不像是个刚过六岁生日小半年的小姑娘的个头。
  看得出来,小丫头真的是在享受和亲爹老子这难得的出游旅途。
  这一日,
  不知不觉中,父女二人已经来到了沪海市。
  相较于这一路走来,别处的繁华胜锦地,沪海市无疑是他们这一路走来,盛况仅次京城的又一座大都会之城。
  白天的沪海清新、安静,适合人修心养性。
  夜晚的沪海却是繁华与疯狂交织,可以使人尽情释放热情的一座不夜之城。
  抵达沪海时就已经临近傍晚,正是这座城市动静相转之际。
  父女俩的独特出行风范儿,还有那辆历经数月风尘洗礼,却越发变得质感十足的偏斗摩托车,还有车斗上那面夺目红旗,那迎风飘舞的挑幅,这一套行头,如今已经成为父女二人最显眼的标识。
  他们在此之前,以这般的形象,已经无数次出现在了津门、鲁省、苏江各地的媒体报刊之上,被视为改开以来,国内为数不多所仅见又一新鲜事物。
  所以在他们出现沪海街头之际,赫然如同英雄凯旋归来般,竟而是引来无数市民的夹道欢迎。
  市民们的欢迎绝对是由心而发。
  没什么人组织他们搞这样的仪式。
  另外陆大老板如今形象大改,又是刻意而为的掩饰了身份,所以其实没人知道他们父女俩是谁。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父女俩的游历之旅的猎奇与向望之心。
  十里洋场不夜城,这便是沪海这座大都会的最具代表印象了。
  逛了豫园,游过外滩,见识了老城隍的奇瑰,又领略了夜市中美食的独到风味。
  夜里安顿好了小丫头片子洗漱睡下。
  陆亦轩裹一身浴袍推开宾馆客房的阳台,不畏夜风的寒沏之意,他立在阳台前凭栏眺望这仍是灯火璀璨的不夜城……
  奇也怪哉,今天别看这是一直陪着女儿到处疯玩,他这心思却实在有些心不在焉。
  那是因为,在父女俩刚刚驶入城之际,有那么失神的一刹那,似乎在街边人群之中,看到一道熟悉背影——
  伍丽娜的背影。
  他当时看得真切,的的确确,就是伍丽娜这消失了多年的女人的背影。
  这女人当时像是也十分好奇他们这对奇葩父女组合,夹混在人群中看稀奇,而且有那么的一刹那,他和这女人有那么一瞬间的目光相触。
  他看到了伍丽娜眸中的疑惑和诧异不解。
  不过就在他很想凑上前打过招呼时,伍丽娜却一闪身隐入人群之中,等到他应付过周围热情人群的围观,分开人群再想找人时,哪儿还有伍丽娜半点的影子可见。
  “她居然一直在沪海生活……”
  “看她当时那打扮,一副居家主妇样子,手拎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