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斗罗之逍遥山庄 >

第268章

斗罗之逍遥山庄-第268章

小说: 斗罗之逍遥山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煜对着疾风说道:“不急,等曹供奉来了之后再说。”李煜刚说完话,曹长青就来到了逍遥宫,曹长青对着李煜道:“参见陛下。”

    李煜点点头,然后拿出如意金箍棒,对着他们说道:“此乃我炼制的灵宝,可大可小,可长可短,而五帝中的最后一个有大功德,乃是需要治天下之水,所以这件灵宝可以专门丈量水位之用,你们先拿着。”

    疾风接过如意金箍棒,看了一眼,然后不屑的撇撇嘴,说道:“老大,不过一件丈量水位的灵宝罢了,还需要你亲自炼制?”主要是疾风他们现在也看不上这种档次的灵宝了,现在,别说是李煜的徒弟们了,就连疾风和曹长青他们身上的先天灵宝,都很少有中品的。而用来斩尸的灵宝更是上品或者极品先天灵宝。

    李煜却满不在乎的说道:“无他,只是告诉世人,我蓬莱岛出品必属精品,就算是一件下品先天灵宝,也要比别人的强。”这件如意金箍棒如今是下品先天灵宝,等大禹治水完毕,就有了功德加身,成了一件功德灵宝,并且杀人不沾因果,可比原来的要好上太多了,毕竟后天与先天可是差距巨大啊。而李煜这样做第一是蓬莱岛不缺灵宝,第二就是哪怕是下品先天灵宝,那也是同等中最厉害的。

    当疾风把如意金箍棒给收起来之后,李煜就吩咐他们下界了,毕竟五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也就是大禹了,但五帝在位时间加在一块还不如三皇在位的时间长,这主要是三皇对人族的功绩不可估量,所以,天道才会这样安排。

    而当疾风与曹长青来到下界之后,就按照李煜的安排,进入了人族开始寻找大禹。

    而此时的人族,颛顼在成就人族共主之后虽然没有什么很大的功绩,然却很好的维护了三皇时期留下来的创举,人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但颛顼却很好的完成了这一点。

    颛顼在功德圆满之后,便把人族共主之位传给了帝喾,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他“生而神灵,自言其名”。父亲名叫矮极,颛顼是他的堂房伯父,是继颛顼后的第三位帝王,生于穷桑,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迹而生。

    帝喾有一子,名尧,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帝喾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帝喾飞升火云洞后,便将帝王之位传给了尧的长兄挚继承。果然放勋在十五岁时被封为唐侯,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帝挚与唐尧相比,却没什么突出的政绩,各部族首领也就亲放勋而疏远帝挚。

    帝挚九年,挚亲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让于放勋,放勋即帝位,帝号尧,因初封于唐,即以唐为朝代号,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号,后人称其为唐尧。

    唐尧即位后,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为政勤慎俭朴,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来推定时日,测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为一月,太阳一周期为一年,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尧感觉自身功德已满,为找到继任的贤者,便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说明舜至孝,对迫害他的父亲、继母仍孝顺无二心,与邻里相处和睦。尧便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以考察舜的品行。然后尧又设置了许多的考验,舜也逐一的通过了,尧便放心地把国君之位让给了舜,没有将帝位传给儿子丹朱,成为历代贤君之美谈。

    尧帝飞升火云洞后,舜帝便接过了人族共主之位。舜帝也是一位勤劳、俭朴之人,他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舜帝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不过大家都不赞成,舜帝才正式成为了人族的帝王。

    而当曹长青与疾风来到人族之后,舜才继位没长时间,二人来到一个人族聚集地,这个部落正是大禹出生的地方,而当疾风与曹长青来到这里之后就听说了这个部落的首领刚刚诞生一个孩子。

    疾风和曹长青二人直接来到了部落首领所在的地方,当首领见到是两个道人,立刻不敢怠慢。对着疾风个曹长青说道:“鲧见过两位神仙。”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禹治水

    疾风对着鲧说道:“首领你好,我们两个乃是蓬莱岛人士,你的孩儿与我们两个有缘,今日特地前来收徒,还请首领能够答应。(全本小说网,HTTPS://。)”

    鲧听到疾风的呼哈欧立刻大喜,连忙说道:“多谢两位道长的看重,在下求之不得。”鲧在听到疾风和曹长青乃是来自蓬莱岛一脉,就立刻同意了,蓬莱岛那可是圣人道场啊,而且就连圣师也是蓬莱岛的人,这让鲧如何不答应呢?

    曹长青与疾风就在人族留了下来,一同教导禹。在禹三岁的时候,突然人族所在的地方,长江与黄河洪水泛滥,致使人族生灵涂炭,甚至都有威胁帝都的可能,这让舜不敢大意,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如何治水,而在大臣的推荐中,说在黄河边上有一部落,由于这个部落常年生活在黄河边,而这次洪水肆虐,居然没有对这个部落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个部落正是鲧生活的部落。

    舜在听说这此事之后,就猜想,这个鲧应该非常熟悉黄河的环境,并且对黄河的治理也有很多的体会,便下令,让鲧开始治理洪水。

    而鲧在接到共主召集之后也不敢怠慢,直接来到了都城,然后带领着舜派下的手下开始对黄河与长江治理。这一治就是十七年,但鲧的治理方法却并不是很独特,只有一昧的堵住洪口,但洪水实在太大,堵住这里那里又被冲开,致使洪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反而还有更严重的预兆。

    舜在看到鲧只是徒有虚名,便直接下令把鲧给赐死了。当鲧死去之后,鲧的部落一片哀嚎,而此时已经二十岁的禹虽然非常伤心,但也感觉自己的父亲被赐死全都是因为洪水的原因,就这样,禹便有了一定要把洪水治理好,为自己的父亲平反的想法。

    而这一点,疾风与曹长青也是看在眼里,于是,在第二天,疾风便把如意金箍棒,也就是定海神针交给了禹,而当禹听疾风介绍定海神针的作用之后立刻如获至宝,然后每天都会来到黄河边上,丈量水位,并且还不时的改变位置。

    就这样,有了定海神针的帮助,禹虽然没有机会治理黄河与长江的水患,但却把自己所在的部落给治理的井井有条,部落虽然在黄河边上,但因为禹的治理,却从没有遭受过水患。甚至一些距离黄河偏远的地方遭受水患了,禹所在的部落都平安无事。

    这让一些部落都认为禹所在的部落是有神仙庇护的,所以,纷纷前来投靠,一时间,禹所在的部落成了附近最大的部落。

    而当禹三十多岁的时候,疾风与曹长青也认为时机到了,便开始给禹交代,让他主动扩张,并且收留那些因为水患而流离失所的人族。就这样,禹的名声也慢慢开始从部落里面往外传。整个人族都知道了禹的存在。

    而远在都城的舜,此时因为年龄的增长,感觉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便有了退位的想法,舜帝感觉自身功德圆满,也很想找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继承人。这时,曾经向尧举荐过舜的四方首领又来禀告,认为大禹乃德才兼备之人,可以作为他的继任者。

    舜想了想便问道:“莫非就是那个治水无功被我杀死的鲧的儿子吗?”

    “不错”,一首领坦言道:“大王切不可根据父亲来评价儿子,这个禹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他能够继承大王的王位,对于人族将是一件好事情。”

    舜帝笑了笑道:“也好,我懂得你的意思。倘若禹真是一位贤德之辈,这个帝王之位将会是他的。”

    不久,舜不避前嫌,启用禹子承父业去治理洪水,也想借此验证一下四方首领的话,也好考验考验禹的品德。

    大禹由于其父亲之事,深感舜的信任,力图报答,因而治理洪水时不辞劳苦,兢克业业。他又招来了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大禹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确认仅用父亲堵决口的办法根本不行,而必须以疏导为主。他就率领人民开山通泽,疏浚河道,不仅消除了洪灾,大致确定了九州的区划,更使各州恢复了生产,人民安居乐业。

    大禹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之女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禹三过家门不入,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而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他的父亲鲧那样的治水方法,大禹一直认为堵不如疏,于是便把长江与黄河的水道扩宽,然后还增加几条水道,而因为有了定海神针的存在,每次禹都能很快的观察到哪里水浅,哪里适合改水道。而且一些波涛汹涌的地方因为有了定海神针,也会变的非常平静。这让大禹在治水的时候轻松了不少。

    经过大禹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大禹不惑之年,把水患给治好了。大禹将水患处理好后,舜帝很高兴,便效法尧帝,将帝位禅让给了禹。禹推辞不肯继任,于是舜就暂缓传位,却让禹开始主掌百官,管理国事,虽无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实。

    舜帝飞升后,大禹也就接过了人族共主的地位。

    当大禹成就人族共主之后,便寓意着人族三皇五帝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了,大禹在为期间,一直秉承着,守业的宗旨,在一些大臣们向大禹进谏的时候,大禹好几次都没有听取大臣的意见,因为他认为,如今的制度已经用了这么长时间,可以说已经很完善了,只能从现有的制度基础上进行小幅度修改,而不能如改朝换代一般,那样岂不劳民伤财?

    而大臣们听到大禹的话后也认为非常有理,于是,便听从了大禹的建议,整个人族的制度保持不变,而必要的时候可以酌情更改。而大禹在位期间,就观察到东海时不时3的海啸频发,于是,大禹便经过曹长青与疾风的同意把定海神针判抛入海,定住东海之水,让东海风平浪静,造福百姓。

    终于,在大禹做了二十年的人族共主之后,大禹的身体也坚持不住了,因为常年的治水,让大禹身上有了很多的暗疾,而这些暗疾在大禹年轻的时候还察觉不到,但当大禹老的时候,就全部爆发出来了,而疾风与曹长青看到大禹的样子也无法医治,毕竟天道如此。

    而当大禹步入晚年的时候,便开始寻找自己的继承人,而经过大臣的推举,大禹便把人族共主之位传给了舜的儿子。

    当舜的儿子继承共主之位后,大禹便直接飞升至火云洞了。

    至此,人族三皇五帝中的最后一位帝王也飞升到了三十三天外的火云洞中。而华,李曌,曹长青,疾风,还有应龙,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德。甚至女娲,老子,还有李煜这些拥有人族气运的圣人也都分到了功德。而疾风和曹长青在大禹飞升之后便回到了蓬莱岛,然后开始闭关。至此,蓬莱岛又一次开始了闭关大潮。而这次参与三皇五帝的蓬莱岛一脉中,目前也只有李曌已经出关了,剩余的都还在闭关状态,而李曌经过这次闭关。也终于成为了斩去两尸的准圣了,牛壮目前还是斩去一尸的准圣,但牛壮却没有自卑,因为在斗罗大陆的时候,牛壮的实力就永远被李曌压过一头,他已经习惯了。

    人族的三皇五帝也是全都齐全了,人族代替妖、巫正式矗立于地仙界中,就算妖、巫想重新来过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况且就算他们想重新回来独霸,也得问问那七位圣人答不答应。

    但当大禹飞升之后,大禹的儿子启,便直接组织了一场政变,把舜的儿子给赶下了人族共主之位,然后启便成为了新的共主。并且成立了夏朝。

    当启成为夏朝的开国帝王之后,在频临去世的时候,便把帝王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仲康,至此,人族禅让制彻底结束,人族走向了朝代家天下的时代。

    而远在地府中的后土,此时却是叹了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