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左道之士 >

第94章

左道之士-第94章

小说: 左道之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六旁门之一的铁血大旗门弟子高巢,临死前忘我的疾呼,估计消息已传到师门去了。据说我知,这个道脉人丁单薄,除了道主得镇派至宝之助,取巧熬过雷霆洗练转成阳神真人,门下只有四个阴神境弟子。高巢死在本道手里,也就是说剩下一老三小四为道人。”

    在场修士都被叶知秋的话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想到眼前的“法家修士”竟然对诸道脉如此熟稔,简直就是知根知底的底部了,难道是有人泄了底。

    可惜,实情与他们想的完全不同,若不是叶知秋的独特天赋,他还真的不清楚铁血大旗门的内情,完全是现学现卖的典型。

    以上关乎个人最核心的隐秘,有必要跟这些试探用的棋子,纯粹拱出来送死的炮灰修士说吗?完全没有必要!

    叶知秋不慌不忙地收起太白金戈,脸上露出微笑:“现如今,洛阳城以及附近方圆百里地界,都被我亲手布置的大阵笼罩,占据地利优势钓鱼实在是不二选择。若是铁血大旗门和血灵道的道人来找我晦气?哼哼……正想他们快点来。”

    如此坦陈的态度,无视旁门真人和左道修士的气魄,正是修道人的风采,落在蜀山道脉剑修和大方真人的弟子眼里,自然是各种羡慕嫉妒。

    灭尘子毕竟是剑修,心直口快的脾性,很干脆地直说:“真是我辈修士的楷模!”

    “可惜啊!他是保汉阵营的修士,与龙气同生共存,简直就是道人的天敌?趁着此人还未彻底成长,应当联手剪除为妙。”

    灭尘子听到细如蚊蝇的声音,忍不住侧头回望,看见说话的人正是大方真人乙休的弟子李醉,思索片刻后也觉得颇有一番道理,就轻轻点了点头算是默许认可。

    与此同时,叶知秋斩杀了铁血大旗门的弟子高巢后,不仅获得许多有用的情报,也获得了这支旁门道脉的根本法决。

    道脉源泉是一件上古时期的法宝,玄铁铸成铮铮铁骨的旗杆,神禽瑞兽的鲜血染红了旗幡,又得了道之本源裂解的碎片,融合巫道的血杀咒,曾在商周朝代更迭时,在战场上大放光彩。

    第三王朝定鼎中原后,法宝之主避世隐居,由于双手血腥太重,始终无法登仙。寿终前,选了两个同胞兄弟作为传人,开辟出这支旁门道脉。

    “铁血大旗门的本质,其实是作为上古三皇五帝的军旗、战旗,有点为王前驱的味道。道脉祖师是想效仿天空不时横贯而过蚩尤旗,以战养战地不断积蓄,用来突破关键的瓶颈,甚至登仙的界限。可惜,为了铸造这件法宝,死在他手里的神禽瑞兽数量不少。商周朝代更迭的连场大战,亲手杀死的修士道人也为数众多,这笔血债承负太重,道途便艰难了。”

    叶知秋如今的眼光比过去高多了,几次站队都选择保汉,与大汉龙气休戚相关,简直是与国同体,再加上两世为人的经历,自然就会站立在更高的位置去看问题。

    “铁血大旗,一件历经千年岁月的法宝!有军旗、战旗的隐藏属性,非常契合我如今的身份。毕竟道兵大肆扩充是必须的,不为了《军法》受众广大,增益法域考虑,也得为今后与玄门开战提前做好准备。”

    见识过军气元神攻防具备的妙用,叶知秋对于麾下道兵越发看重,尽管十二都天鬼神大阵和“法域”足够罩住京城洛阳,兼得传国玉玺压住阵眼,即便玄门仙真也能反掌镇住。

    不过,玄门不止有普通仙人,还有境界修为更高的地仙。玄门三教的教主,叶知秋估计他们已经超出地仙的境界之上,尤其是如今龙气法禁崩塌,灵气大潮汹涌之下,指不定就有哪位教主找上门来。

    “话说回来,我觉得,法家一系的神灵真的好眼光,关键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深得法家快、狠、准的三字精要!目前而言,我还真的离不开这些法神!”

    叶知秋斩了两个刺头,以野蛮粗暴不讲理的手段,压服了被法绳捆缚地动弹不得,低眉垂目异常听话的修士道人,也不与法神商鞅商量,就将他们挂在东门墙头上。

    算是好用的人质,或是让人不忍拒绝的香饵,故意引人上钩,在来钓鱼式的定向执法,总而言之,叶知秋算是把玄门三教狠狠得罪了,一部分旁门左道也被他冒犯地不轻。

    商君对此一言不发,只是暗中寻思:“此子之势大致已成,我等国神一体,雪中送炭之举卖了个好,日后无论仙道如何强盛,就有进退的余地。如今顺利恢复法网暂且不说,还恢复了大汉的三分气数,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不过,此子越是杀戮,运势就越发隆厚,我是百思不得其解,诸位意下如何?”

    法神商鞅的眼神投向虚空,冥冥之中就有回应,都是面目威严的法家一系神灵,影影憧憧的深处地方,还有许多魁伟地撑天巨影,分明是“法圣”皋陶等上古人族圣贤。

    可惜,许多前贤也看不穿叶知秋的本质,就连法圣皋陶也始终保持沉默,反倒是“先驱”管仲管夷吾有所发现。

    “我仔细瞧过,此子身上有一股生死无常,流转不休的味道。没准继承了冥神无常的血脉,故此杀性如此之重。”

    商鞅闭上眼睛沉思,果然也有同感,不过叶知秋的身上始终有一股迷雾罩住,让他看不清,准备继续观察。

    商君是凭着律法神兽獬豸降临大地,倾力编织法网时,尽管得了叶知秋的帮助,节省了许多力气,可惜眼下维持神临存在的本身,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自己过往积蓄的神力。

    他眼看左右无事,就与叶知秋道声告别,将此身融入法网里,化作一双无处不在的眼睛,时刻维持着法网的运转,游走在各方,监察洛阳城内城外的方圆百里地界。

    叶知秋将被缚的修士道人挂在东门墙头,沐浴在微曦的晨光里,忍不住伸了个懒腰,一夜忙活下来,总算有点收获。

    他不是不想将这些人都杀了,不过最近吃地有点饱,得好好消化一番,兼且可以用他们来作饵钓鱼,就算是一条直钩,难保不会有人跳出来,到那时就是一锅端的事了。

    阵眼有传国玉玺,不杀一个玄门仙真,不用仙血建立自己的威名,宵小之辈群起而攻之,也是一堆棘手的麻烦。

    稍后,叶知秋平复心情,留下几个道兵看守,就直接去见玄德公刘备,毕竟洛阳城眼下已经“打扫”干净了。

    恰好,刘备此时也想找叶知秋好好商量洛阳城的善后事宜,毕竟洛阳大火扑灭后,摆在所有人眼前的难题来了。

    不止是大部分汉室宗亲,连偌大的朝廷都被西凉军整体搬走,金银财货损失无数,权贵、富商十室九空,城中居民和周边村镇的农夫,被强行迁走的就超过五万户,少说也被掳走二十万人口。

    “现在我军派兵去追索,沿途还能救下一部分百姓回来。这些都是大汉的根基,落在西凉军那群狼子野心的叛军手里,还能有好下场?他们抵达旧都长安时,路上累死、得病、遭乱兵洗劫、虐杀,种种天灾人祸下来,估计十不存五了!”

    叶知秋听了这番话,对刘备的仁义,心怀百姓的想法感叹不已,暗道:“不愧是宗亲之后,一身大汉的风骨令人敬仰!自私自利的门阀士族,哪会管百姓平民的死活?”

    “玄德公,我亲自率领麾下道兵去追。洛阳城里的杂务琐事,就劳烦公与各位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击

    (全本小说网,HTTPS://。)

    刘备听了这番话,轻轻地点了点头算是同意。(全本小说网,https://。)原本他是想亲自率兵去追击西凉军,拯救大汉的子民,不过叶知秋的话及时地提醒了他,洛阳城里的杂务琐事太多了,不说大火焚烧过后,坊市街区满目疮痍,为数众多的民众需要救治,稳定人心、恢复秩序才是重中之重。

    其次是几家诸侯云集,谁也无法占据上风,尽管刘备相信自己可以拉来师兄公孙瓒,不过孙坚的破虏军和曹孟德的忠义军以及东郡太守乔瑁的郡国兵,肯定不会听从自己的安排,若是争执起来发生恶斗,遭殃的还不是洛阳和城里城外的民众。

    因此叶知秋自请出战,绝对是最好的选择,与此同时,刘备也感受到某种不可名状的压力,毕竟叶知秋趁着夜色的掩护,将洛阳城里的修士道人一网打尽,闹出的动静不可说不小,也就是无知的愚人才不会明白里面的利害。

    望着麾下道将转身离去的背影,玄德公刘备的心情不好不坏,忍不住叹了口气:“我的这位叶兄弟,道行法力又勇猛精进了,我估计应该跃上一个台阶,臻至新的更高的境界。”

    随后,刘备仔细看着自己的双手,纵马驰骋沙场的生涯,指间多出一层薄茧,忽然展颜微笑:“我的器量足矣,不过中山太守的名位有点轻,冀州刺史还差不多,否则无法驾驭群雄啊!”

    刘备忽然想起叶知秋冒险救下无双上将潘凤的用意,就是为了冀州牧的位置:“叶兄弟的思虑如此长远,别人走一步看两步,他却是走一步望着五六七八步,其人文武双才,又会道法,莫非不是张子房,而是韩信!”

    韩信的下场可不好,功高盖世,已到了功大不赏的地步,终被君主群臣所忌,亡于妇人之手。

    刘备晃了晃头,将这些不好的心思全部甩出去,自断臂膀,他可不会干出这样的傻事,尤其是大业未成的时候。

    稍后,关张二人连同潘凤等帐中诸位将领前来,各自领命下去,率领中山军救灾济难,与城中居民一起自救,恢复平和的秩序。

    与此同时,叶知秋召集麾下的道兵,当场宣读自己编制的《大汉军法》,追击西凉军的残余,将被掳走的平民百姓拯救出来。

    场面极为壮观,不止是千余道兵听见,就连附近的民众也有所耳闻。法网受到刺激,就多出几分变化,虚浮不定的军律自然沉淀下去,令法域变得越发浑厚有序。

    由于军士数目较少,无法生成“某誓”,叶知秋只是稍微感到遗憾,却没有被影响到心情,立即率领道兵出城。

    骏马扬蹄疾奔,汹涌翻腾的泥尘滚成烟龙,这支义军往西凉军退去的方向追去。

    沿途所见所闻,叶知秋发现昨晚的大雨极为神奇,雨势几乎集中在洛阳城地界,不由地暗叹几分,对天命在汉的观点越发牢固。

    越往前,强征民众迁徙的痕迹就越多,叶知秋发现道路、田野、沟渠里,开始出现被乱兵杀死的百姓尸体,由此可见西凉军的军纪何等败坏。

    “二十多万民众,一天一夜可以走多远?前头走到函谷关,尾巴估计还在京畿地界,我就不信西凉军会不知道这一点,肯定留下某位上将,率领大军伏击。”

    想到这里,叶知秋立即凭着望气术窥探,果然有所发现,异常散乱的大团民气就在不远,不过丝丝缕缕的黑红军气也夹杂在其中。

    “好阴险的手段!竟然将西凉军藏在平民百姓的队伍里,一个个去辨认肯定会坏事,不去拯救又不好交待,怎么办?”

    就在叶知秋左右为难的时候,前方三十里处的一处林地,伏藏着西凉军的士兵,散乱地分布在林间,他们的气息都被巫师用秘法遮掩,叫人看不出底细。

    伏击部队的将军为羌族豪杰烧戈,擅长使用皮鞭,此时的武器却是一柄羊骨包锷的重剑。

    因为剑身附着老巫师亲手布下的咒语,能号令山林的青藤杂草,变成捆人缠敌的武器,因此烧戈才选择林中设下伏军。

    强行迁徙的民众刚刚经过,车轮粼粼的声音犹在耳边,没过多久灵觉过人的巫师,和耳目聪明过人的烧戈,就察觉到追兵快速接近的马蹄声。

    蹄声如鼓似雷,一阵阵地敲打在两人的心头,很快地由于距离拉近,就连伏击军的将士也有所发现。

    虎牢关旦夕之间被攻破,城中居民的绝地反噬,就连天下无敌的飞将军吕布也败走洛阳,更重要的是精神领袖董卓生死不知,对西凉军的士气打击不可谓不大。

    正是因为士气低落,担心日后会被清算,羌族豪杰烧戈等人才不得不站出来收拾残局,试图通过一场狙击战的胜利,一方面提振士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威吓其他各方势力。

    再说了,伏击军中不止是羌族的巫师,还有几位主动示好,却藏头露尾的海外炼气士,即便是老巫师蝉西,也对他们客客气气,显然不是实力普通的军中术师。

    原本个人武力就能以一敌百的豪杰烧戈,有幸得了老巫师的赏赐,自信自己可以一骑当千,就没将浑身上下散发出咸腥味的海外炼气士放在眼里,可惜心高气傲的人到处都是。

    烧戈看不上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