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昏君 >

第211章

大宋昏君-第211章

小说: 大宋昏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游牧还是游猎民族,他们战斗力都是惊人。契丹、大金、西夏,哪一个不是逼得大宋年年纳贡。

    为什么后来他们都被灭了呢,那是因为这些蛮夷一旦生活安逸了,他们的狼性也就磨没了。

    赵桓拿下大金如此顺利,一部分原因还是金人贪图享乐,战斗力远远不如建国之初。如果与赵桓抗衡的金主不是完颜晟而是阿骨打,那鹿死谁手怕尚未可知了。

    没都不要,就要安逸,大宋现在也是如此。蒙古人打不动就和谈,赵桓便以为天下太平了。

    若不是惧怕红衣大炮,蒙古人根本不用拿高丽来试探,早就铺天盖地的盖过来了。

    安逸归安逸,好在狗皇帝赵桓还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这个道理。朝廷在军器监投入巨资和人力研究各种武器,等到了边关这里,宋军骑兵已经是人手一支的神臂弩了。

    宋军骑射技术不如蒙古人,但武器的先进弥补了他们技术的不足,神臂弩。

    神臂弩为求射程威力,原本有些沉重。后来军器监设置出一款轻易版神臂弩,又称马弩,是一款专门在马上为骑兵量身定做的弩箭。

    尤其弓弩上的‘望山’,它的作用近似近代步枪上的表尺,射者依目标的远近,通过望山控制镞端的高低,找出适当的发射角,以便准确地命中目标。

    “杀!”双方开始混战,仅交手一个回合。蒙古骑兵便死了二三十人,而宋军也阵亡了七八个。

    优劣立显,神臂弩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蒙军指挥官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见势不妙,一声招呼,带着手下便逃。

    可他们再次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神臂弩就是以射程远、威力大而见长。

    神臂弩,装有机关,但可由一人发射,最大射程可达400多米,且可贯穿重甲,令敌军胆寒。

    而这种简化的马弩,射程也可达到二百余米,有效射程九十多米。

    于是蒙古骑兵远远以为自己跑到了宋军骑兵射程之外,却没想到还是丧生在了弩箭之手。

    蒙古马虽然个头相对矮小,耐力却强,适合长途奔袭,唯独短时间爆发力差点。

    而这队韩家军骑兵清一色的西夏军马,那都是榷场交易时蒙古为了表示和平诚意,主动同意放开军马交易所致。

    西夏军马长途耐力虽不如蒙古马,然短时间爆发力却比蒙古马快的多。

    “杀!不要放过他们!”为首的韩家军指挥官纵马狂追。

    ‘嗖嗖嗖!……’马弩齐发,后面一排蒙古骑兵又倒了下来。

    这一切都被周桂桐和他的手下刘都头看在眼里,他们不禁惊叹起韩家军的战斗力来。

    “大宋有其虎狼之师,蒙不足惧矣。”周桂桐不禁叹了一声。

    “是啊大人,咱们韩家军就是神,韩家军就是行!”刘都头拍起来马屁。

    “驾!”周桂桐一提马缰追了上去。

    刘都头愣了一下:“大人,咱们干嘛去啊?”

    周桂桐头也不回:“追上去,看看我大宋健儿的威风!”

    他似乎意气勃发,虽然周桂桐只是一介文弱县令,看来每个人都有一个战场杀敌的英雄梦。

    前面的蒙古骑兵不再逃跑,他们已经看出来,越逃死的越快。宋军的弓弩手咬着他们打,使他们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蒙古人当真是天生的战神,在短暂的慌乱之后,他们的指挥官扔掉了弓箭,拔出弯刀对着冲过来的宋军冲了上去。

    冲击中的宋军一排弩箭射了过去,蒙古骑兵又死了几十人。

    就趁着马上宋军换箭的间隙,蒙古骑兵便冲到了近前。

    用前面的人头挡住弩箭,给后续部队争取近距离交战的时间,这大概是眼前最好的办法之一了。

    终于双方开始短兵相接,白刃战。

    蒙古人弯刀灵活至极,弯刀轻便,防守严密。同时借着马上的冲击力,威力也是巨大无比。

    反观宋军这边的大刀片子就稍微落了下乘,驰骋天下的蒙古铁骑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战局几乎有被他们逆转的形势。

    “布阵!”韩家军指挥官同样的看事不妙,喊了一声。

    无论是岳家军还是韩家军,他们临敌布阵的战术都是最让敌人头疼的。

    战场阵型变化万端,只见宋军前队时而在前,忽而在后。阵型变动,让人眼花缭乱,你根本分不清他们的进攻主力在哪儿。

    “朱雀占乾位,玄武占坤,离位青龙发动攻击!以白虎坎位为主阵型左右包抄迂回运动!”

    鬼知道这宋军将领说的是什么,反正蒙古指挥官彻底凌乱了。几番冲击下来,蒙古铁骑死伤狼藉。

    要命的是这次再想逃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宋军一队骑兵在外围转着圈子来回奔跑。

    圈子中奔跑的宋军骑兵不时的跳出来对蒙军砍上一刀,随即另一名宋军又加入了奔跑的圈子。

    这种仗没法打,转也把你转晕了。蒙古骑兵只感觉天旋地转,眼前来来回回都是宋军骑兵的影子。

    ps:推书《幻意梦境》

 第七十章 事情总是莫须有

    眼前的蒙古骑兵不断减少,随着一个个蒙古兵的倒下,指挥官一咬牙,指着一处看似薄弱的环节喊了声:“突击!冲开一到缺口!”

    剩下几十人拼死冲开一道口子,拼命的催马快跑,一仗下来,仅二三十人逃回蒙古境内。

    “嗷嗷!”剩下的宋军欢呼雀跃,庆祝他们的胜利。

    远远的身后,周桂桐和刘都头只看得是目瞪口呆,好厉害的韩家军。

    宋军指挥官显然也看到了周桂桐,他勒转马头,向着周桂桐走来。

    周桂桐是新上任的奎县县令,指挥官并不认识他。

    指挥官一抱拳:“这位是?”

    周桂桐下马还礼:“在下周桂桐,是这新上任的奎县县令,这位是衙门刘都头。”

    刘都头赶紧行过礼,那指挥官跟着下马:“在下衡水沟杨林,隶属韩元帅部下。”

    “原来是杨将军,久仰久仰!”周桂桐正色道:“杨将军,下官有要事需要面见韩元帅。”

    杨林一愣:“哦?不知周县令找我家元帅何事,你又怎知元帅在横水沟的?”

    军政分置,除了州府,地方县令与将领一般并无甚往来,所以杨林需要问个清楚。

    周桂桐闻言大喜,他激动的抢上去紧紧握着杨林的手:“原来韩元帅在横水沟,太好了!快带下官去见他,下官已经知道军事泄密案的主谋了。”

    这可是大事,杨林大惊:“快随我来!”

    横水沟大营。

    韩世忠皱着眉头:“你的意思是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奸细,蒙古人已经猜到奎县这条路不会有驻军,所以才敢来肆意劫掠?”

    周桂桐点了点头:“正是,韩元帅。如果蒙古人占领奎县,元帅可以分兵合围聚而歼之。可骑兵迅速,他们只是抢了就跑,只要元帅在横水沟与桃仙镇之间设一道屏障,蒙古人再也不敢来了。”

    “哈哈哈……”韩世忠仰天大笑:“厉害!厉害!没想到一个县令竟然破了本帅苦思不得其解的答案。你说得对,是本帅疏忽。”

    “韩元帅,下官还有一事相求。”周桂桐抱拳说道。

    韩世忠一伸手:“但讲无妨,只要本帅办得到。”

    “元帅,为了查军事泄密案。别说是奎县,整个清河府抓了上千号无辜百姓。他们不过是私下与蒙古人进行了一些生活交易,便被新来的抚谕使按上一个通敌卖国的罪名。小人官微言轻,还请元帅手书一封,传到汴京圣上手里,以免造成千古冤案。”说到这里周桂桐几乎是声泪俱下。

    “哼!”韩世忠大怒:“这些文官,除了吃饱了撑的给自己人添麻烦,好像别的一无是处!放心,此事包在韩某身上!”

    周桂桐大喜:“多谢韩元帅!”

    清河府,师爷风风火火的从奎县赶来。将事情经过向抚谕使李清远和府尹赵康平陈述清楚,二人随即大惊失色。

    赵康平短暂的惊讶之后开始拍手大笑:“好!好好好,这样一来这些走私百姓就洗脱嫌疑了。周桂桐可以啊,抚谕使大人给了他半个月时间,没曾想他这两日不到案子就给破了。”

    李清远却冷冷的道:“就算蒙古人没人泄密,可这些刁民枉顾朝廷律法。竟与蒙古人私下走私交易,本使岂能这么轻易饶过他们!”

    “这个,不知抚谕使大人还想如何处置他们?”赵康平小心的问道。

    本来李清远想来这里立个大功,让皇帝大大的封赏自己一番。没曾想事情却闹到了这一步,自己屁的好处没见到,于是他怒了。

    “审!大刑伺候!每个人都需要严加审问,本使就不信了,他们就没有一个与蒙古人勾结的。一旦审出来,定斩不饶!”

    赵康平与奎县师爷吓得面面相觑,师爷说话没什么分量的。赵康平毕竟是府尹,他继续劝到:“李大人息怒啊,这些不过是与蒙古人私下交易的小老百姓。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军事机密,他们怕是连军营的大门都进不去,有的甚至连军营在哪儿都不知道,何来通敌之有?”

    不甘一辈子就这么平庸的李清远冷笑一声:“这些刁民虽无直接证据,但事情总是莫须有的吧!”

    赵康平更惊:“抚谕使大人,若是屈打成招,恐百姓怨恨难平,朝廷追查下来也不好交代啊。”

    李清远目光露出一丝杀气:“有什么不好交代!本使来清河之时,陛下亲自交代要严查泄密案。屈打成招?他们不屈又何来招。”

    师爷再也忍耐不住:“抚谕使大人,莫须有三个字何以服天下!”

    李清远冷冷看着他:“放肆!你一个小小的奎县师爷,竟然敢对本使大呼小叫!来人,来人!”

    李清远的权利无异于一个土皇帝,这时外面进来两名官差:“大人。”

    “将他拖下去,重打二十大板!”李清远指着奎县师爷。

    “不可啊抚谕使大人,”赵康平慌忙来阻挡:“柳师爷只是善意提醒,只是语气急了一些,还请大人包涵。”

    “包涵?本使自来清河,自你赵康平以下官员,个个对本使阴奉阳违。你们想干什么!我是抚谕使,犹如陛下亲临。你们对我不敬,便是对陛下不敬!”李清远抱拳高举。

    妈的,这简直就是往人头上乱扣帽子。大不敬的帽子没人扛得起,赵康平慌了,慌忙跪地求饶:“下官不敢。”

    “哼!”李清远甩了甩袖子:“将这师爷拖下去,重重的打!”

    官差们都是唯令事从的主儿,谁的官大听谁的。当下两名官差架着柳师爷来到了府衙院子,既然抚谕使大人下令重重的打,他们也不敢徇私。

    ‘砰!砰!……’一板子一板子的打下去,师爷只痛的死去活来。

    赵康平慌慌张张的从大堂冲出来,看着被打的血肉模糊的师爷,只吓得心惊肉跳。

    身后的李清远嘴角带着一丝冷笑,看来只有刑讯才能使这些人乖乖听话。

    二十大板分轻重,轻者如鸿毛抚臀,重者如泰山压顶。

    二十板子打完,柳师爷屁股殷红一片,他人也痛的晕了过去。

 第七十一章 汴京应对抚谕使

    韩世忠一封加急书信送往汴京,将清河府的事做了详细说明,大宋暂未查出军事泄密者。

    至于那一千余名走私者,韩世忠武将不能参政。只能在奏折副本上以他个人名义将清河府抓捕走私者的冤案告诉赵桓。

    赵桓终究还是娶了嫣然公主,他承诺会对高丽出兵营救嫣然公主的父王。

    此刻文德殿里的赵桓正在阅读韩世忠的奏折,看完奏折他才知道清河府所谓的军事泄密原来子虚乌有。

    “李清远,他想干什么!”赵桓怒了,他已经猜出来了。李清远为了邀功请赏,加官进爵。

    “朕真是瞎了眼,瞎了眼!”他重重的拍了下桌子。

    曹东升吓了一跳:“陛下,何故生这么大气。”

    “韩世忠的折子,上面写着李清远到了清河后刚愎自用不听劝言,制造上千人的冤狱。是朕的错,朕只想着如何抗击蒙古,却想不到又用了一个小人!”

    “陛下,奴婢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曹东升躬身垂手。

    赵桓明白他的意思:“你是说韩世忠在越政?”

    曹东升不敢抬头,只好轻轻的点了点头:“武将不得参政,军政分离,这韩元帅怎可私自上奏。”

    “迂腐!”赵桓踢了他一脚:“这是冤案,一千多号人的冤案。韩世忠这么做没有错,再者这也并不是他的主意,是奎县县令周桂桐求他办的事。朕忘了告诉你,军事泄密冤案就是这周桂桐告诉的韩世忠。”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