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秦复辟 >

第729章

三国之大秦复辟-第729章

小说: 三国之大秦复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历过了种种历练,袁尚绝对不会像他表现的这般人畜无害,就像是一条毒蛇,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必杀一击。

    就像是这一刻,袁尚听到韩公袁绍的话,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丝毫的谦虚,他就这样直白的告诉袁绍,对于韩国太子之位,他有心。

    这便是关键的一击,来的快准狠,这一点根本没有人教他,但是依旧被袁尚在第一时间抓住了。

    ……

    心中念头闪烁,袁尚心里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想要从袁绍手中接过权柄,最大的阻力就是袁绍。

    只要他取得袁绍的欢心,可以说是一切皆有可能。

    特别是此时此刻,长公子袁谭远在青州,二公子袁熙远在幽州,只有他在冀州,袁尚心里清楚,这就是他的机会。

    “嗯。”

    微微颔首,韩公袁绍目光如炬,死死的盯着袁尚,他心里清楚,袁尚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见识。

    但是此刻在大明宫中,袁尚回答了出来,由此可见,对于这件事袁尚是做过准备的。

    心中念头闪烁,几乎就在同一瞬间,韩公袁绍就清楚袁尚的心思,以及对太子权位的渴望。

    在这个时候,他也是清楚,他的三个儿子,不管是嫡长子袁谭,还是二公子袁熙,以及三公子袁尚,对于韩公之位都有想法。

    ……

    “显甫,若是孤以你为太子,孤病重,秦王嬴斐率军来犯,你应该如何做?”

    心中念头闪烁了一会儿,韩公袁绍将一个假设提了出来,他想要见识一下袁尚的真正的才学。

    唯有袁尚的真实才学,才能打动他,让他下定决心,立袁尚为太子。

    闻言,袁尚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他心里清楚,一切事情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慎重考虑。

    沉默了许久,袁尚心中念头飞转,良久,方才朝着韩公袁绍,道:“禀君父,若事到如此地步,儿臣以为当联魏抗秦。”

    “联魏抗秦?”

    呢喃一句,韩公袁绍眼中一亮,因为他清楚袁尚的战略是对的。

    一旦秦军东出,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与魏国,单独哪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抗衡秦王嬴斐。

    在这个时候,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联合魏国以抗衡秦国,可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

    一念至此,韩公袁绍忍不住深深的看了一眼袁尚,一时间,他有些惊讶,袁尚此时此刻表现出来的才情,非同凡响。

    ……

    “为什么要联合魏国以抗衡秦王?”

    这句话出口,韩公袁绍嘴角流露出一抹笑意,这句话根本就是送分,因为回答太简单了。

    只要不是傻子,都清楚联合魏国抗衡秦国是为何。

    察觉到韩公袁绍嘴角露出的微笑,袁尚心中一喜,连忙朝着袁绍,道。

    “禀君父,魏国君臣必然懂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秦王嬴斐吞并韩国,接下来首当其冲的就是魏国。”

    “想要鼎立一方,就必须要韩魏联合,唯有如此,才有一线希望。”

 第1439章 幽州与青州而来的文书

    刚才袁尚的应对,非常完美,就算是挑剔的韩公袁绍也挑不出太多的缺点。

    这让韩公袁绍有一刹那感觉自己根本从来就没有了解过自己的这个三儿子。

    深深的看了一眼袁尚,袁绍心中只有欢喜,没有丝毫不满,公室家的子弟若是纯净如同一张白纸,那才是最大的祸事。

    就像是大汉王朝的恒灵诸帝,生死操于人手,为天下笑也。

    就算是如今的韩国不如大汉王朝,但是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只要有利益,就会有冲突,就会有阴谋诡计。

    心中念头闪烁,韩公袁绍看了看袁尚,摆了摆手,道:“显甫,下去吧,孤有着乏了。”

    “诺。”

    点头应诺一声,袁尚转身告退离开了大明宫,他是一个颇为知进退懂分寸的人,同时他太了解韩公袁绍了。

    循序渐进慢慢来才是获得韩公袁绍的认可,最终能够接过韩国权柄的最佳策略。

    如今袁谭与袁熙远在青州,幽州,袁绍的身边只有他一个人,正是获得袁绍认可,拉拢文武百官的机会。

    ……

    “君上,刚刚得到消息,青州的大公子,幽州的二公子纷纷送来一纸文书。”

    瞥了一眼刘长,韩公袁绍心下了然,他能够大概想到为什么,这说明袁谭与袁熙坐不住了。

    “呈上来。”

    风雨欲来风满楼,如今的韩国内部,充满了诸子夺嫡的气息,作为正主袁谭与袁熙若是坐视不理,没有丝毫的动作,韩公袁绍才会真正的担忧。

    毕竟能够在这个时候还稳如泰山,要么就是不贪恋权柄,要么就是图谋不轨,心中早已经有了定计。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作为父亲,韩公袁绍对于袁谭与袁熙三人的了解,远超任何人。

    他心里清楚,不管是袁谭,还是袁熙,亦或者是袁尚,都不是那种视荣华富贵为虚无的人。

    他们都是一个个俗人,对于韩公的权势每一个人都有贪恋。这个时候,若是一反常态,反而才是最大的威胁。

    ……

    “诺。”

    点头应诺一声,刘长将书信递给了韩公袁绍,这是韩公袁绍的家事,他没有插言的权利。

    ……

    打开书信,浏览的一遍,韩公袁绍将两份书信都放下,不管是来自青州的,还是幽州的书信。

    它们的意思基本上都一样,都想要在这个时候前来邺城,甚至于找的理由都一样,没有丝毫的差异。

    “呼……”

    深深的吐出一口气,韩公袁绍压下心中念头,沉吟了良久,方才朝着刘长,道:“回信,孤准许他们入邺城。”

    “诺。”

    望着刘长走出大明宫,韩公袁绍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他心里清楚,立储这件事情根本避不开三人。

    就算是没有袁谭与袁熙的文书,他也会挑一个时间,召二人前来邺城。

    袁绍心里清楚,储君悬而未决,这是韩国此刻最大的问题,必须要认真对待,也必须要做出最后的决定。

    要不然,韩国非乱了不可。

    ……

    青州。

    一辆轺车辚辚前进,穿过繁华的街道,最终停在了一座豪华府邸前,卫厉从马车上下来,挥了挥手,然后向前府邸走去。

    ……

    辛府!

    高大府邸上的匾额,赫然写着辛府二字,这便是青州之中,除了刺史府之外,最为显赫的地方。

    它的显赫不仅仅是因为高门大户,更因为它的主人。

    卫厉走到辛府门口,看着门口的护卫,微微一笑,道:“请转告辛大人,邺城使者卫计求见。”

    “请使者稍候!”

    ……

    “使者这边请,我家老爷在书房等候!”

    就这样,秦使卫厉冒充邺城使者,堂堂正正的走进了青州最为显赫的府邸。

    “带路。”

    ……

    不一会儿,卫厉就来到了辛评的书房,看着书房门口站立的中年,他望着护卫,点了点头,道。

    “你下去吧,本官亲自前去。”

    “诺。”

    ……

    “秦使!”

    辛评看到卫厉的瞬间,脸色大变,他曾经在邺城见过卫厉,自然能够认得出来。

    见到卫厉的同时,辛评心中念头百转,有着不为人知的思虑产生。

    ……

    “辛大人,在下冒昧前来,还请不要见怪!”

    拱了拱手,卫厉对辛评恶狠狠的眼神毫不在意,反而朝着辛评笑了笑,道。

    此刻卫厉一脸的轻松,就像是他没有置身敌国,反而在自家后花园一样随便,这一刻,卫厉的气度,令人折服。

    深深的看了一眼,“使者,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里面请。”

    “请。”

    同时卫厉伸手,他同样清楚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自己代表着秦国,一旦身份暴露,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毕竟这里不是秦国,在韩国大臣的府邸,未必就没有韩公袁绍的眼线,为了生命安全,卫厉必须要慎之又慎,杜绝一切意外的发生。

    ……

    “秦使好大的胆子,竟敢冒充邺城使者,真当本官不会杀人乎?”

    对于辛评的故作高深,卫厉笑了笑并没有放在眼中,在旁边的位置上跪坐下来,方才微微一笑。

    “辛大人可以将本使抓起来,交给韩公处置,只是秦国使者出现在了辛大人的府邸,这一点恐怕辛大人就算是有十张嘴也说不清楚。”

    淡淡的话语中,充斥着逼人的锋芒,这一刻的秦使卫厉,一如大秦,锋芒毕露,让辛评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呼……”

    面对卫厉的威胁,辛评冲天气势为之一顿,他不得不承认,卫厉的威胁直中要害,让他不得不畏首畏尾。

    他太清楚韩公袁绍了,一旦秦使出现在自己府邸的消息传出去,必然会引起袁绍的忌惮与怀疑。

    这不管是对辛氏还是对自己,有百害无一利,一念至此,辛评深深的看了一眼卫厉,沉声,道。

    “不愧是秦王的人,一如既往的犀利,本官佩服。”

    说到这里,辛评话锋一转,看着卫厉,道:“只是本官不清楚,使者前来我府,意欲何为?”

    对于卫厉的来意,卫厉心中虽然有一点猜测,但是他相信这其中一定有他不知道的东西,故而朝着卫厉,道。

    ……

    第二更,第三更迟一点,

 第1440章 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重要

    迎着辛评的目光,卫厉对视良久,嘴角掀起一抹笑意,他心里清楚,辛评慌张了。

    不论是谈判还是出使,双方的气势很重要,谁能够气势压倒一切,谁能够掌握主动权,确定最大的利益。

    毫无疑问,作为纵横的传人,卫厉对于这一点,早已经炉火纯青,方才走进辛评的书房,寥寥数语,就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

    一想到这里,卫厉嘴角露出些许笑意,看了一眼辛评,道。

    “辛大人,韩公班师回朝,携大胜之功,在邺城与百官同乐,青州刺史作为长公子,却一直留守青州。”

    “据本使的消息,韩公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辛大人鼎力支持长公子袁谭,未免不智!”

    卫厉没有丝毫的犹豫,每一句话都直中要害,将辛评与袁谭面临的尴尬局面一一点出。

    目光如炬,看着辛评微变的脸色,继续,道:“长公子袁谭作为韩公嫡长子,却被过继,由此可见袁谭在韩公心里的地位。”

    “过继之后的长公子,连最后一点身份优势都没有了,这对于辛大人而言,恐怕并不是好事。”

    “本使还是觉得,辛大人当早做打算,不然韩公一旦驾崩,留给辛大人以及辛氏的,将会是一场巨大的浩劫。”

    ……

    不得不说,卫厉口才了得,就算是没有达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地步,也有了一定的境界。

    一番话落,让辛评额头冷汗直冒,他心里清楚,这件事情极有可能发生,因为不用卫厉说,他早就清楚。

    ……

    闻言,辛评心中大怒,他心里清楚,这一番话只是卫厉的开始,亦或者说只是最初的铺垫。

    接下来的话,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纵横韩国政坛的人物,辛评自然清楚这个时候气势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占据主动权,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

    一念至此,辛评开口反击,道:“此乃我韩国内政,韩公决策,我等自然遵从便是,此事还轮不到阁下多言!”

    只是相比于卫厉言辞的锋利,辛评的反击不免有些软弱,毕竟有时候实力,就是一切的源头。

    如今大秦如日中天,秦王嬴斐席卷天下之势已成,他们缺的只是一个时机,只要时机成熟,就可以兵出函谷关。

    再如此大势之下,卫厉携秦国席卷天下之势,自然而然的压倒了辛评。

    ……

    闻言,卫厉嘴角微微上扬,他对于辛评的义正言辞,一点也不在意。他相信,天下的世家一般黑,没有哪一个是例外。

    如今韩国局势错综复杂,卫厉绝不相信,辛评会无动于衷。

    “辛大人何必如此遮掩,天下人都看的清楚,韩国之中诸子夺嫡,唯独长公子袁谭没有丝毫机会。”

    “如今辛大人将家族的未来都压在了长公子袁谭身上,未免有些不智!”

    摇了摇头,卫厉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辛评,道:“本使这是为辛大人考虑,试想一下,一旦不是长公子继位,接下来辛氏将会何去何从?”

    ……

    卫厉所言可以说是字字玑珠,让辛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