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秦复辟 >

第136章

三国之大秦复辟-第136章

小说: 三国之大秦复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66章 议立太子

    “哎。”

    这几天,刘宏估计将自己一辈子的哀伤都叹息尽了。大汉王朝势至如今,其要负最大的责任。

    观察了建章宫半响之后,刘宏眸子一凝,道:“汝自己幼生长于道士人家,可知庄周否?”

    “禀父皇,儿臣于史子眇家里,始学道家经典,自是熟读《庄子》一书。”

    “嗯。”

    点了点头,刘宏,道:“汝知内圣外王乎?”

    刘辩眸子精彩,紧紧盯着刘宏。半响之后,一抹激动从中闪过,其躬身,道。

    “《庄子·天下》里曰:“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声音自信,有些轻微的颤抖,内圣外王即是帝王之道。此刻刘宏相询于此,其透露出的信息自是不言而喻。

    天子之位,九五至尊。

    这是大众的梦想,亦是诸位皇子仰望的所在。更何况刘辩身为刘宏嫡子,对于那个位置,心里的渴求不至一星半点。

    这是每一个男儿心中的梦想,刘辩距离如此之近,更是只有咫尺之远。登上九五至尊位,便可威加宇内。于九州之内,尊威无上。

    刘辩心里的激动,根本就无法掩饰,甚至于其也不想掩饰。

    ……

    闻言刘宏脸上掠过一抹欣慰,顿了一下,道:“内圣外王便是王霸之道。即,对国之百姓仁爱,以学习三皇五帝,以致于四海升平。”

    “而作为一国之君,不仅要对其内仁爱,更要对外霸道。面对任何势力,都要敢于直面而上,虽国灭身死族亡,亦要不堕其威。”

    “儿臣谨尊教诲!”

    “嗯。”

    随意的点了点头,刘宏随手拾起一份竹简,翻看了一会儿,对刘辩,道。

    “历代帝王日常记载,乃不可多得经验之谈,乃先辈一生之精华凝聚。”

    刘宏眸子一闪,其中掠过一抹精芒,道:“宣帝曾多用刑吏,当时为太子的元帝向他建议多用儒士时。”

    “他的回答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看了一眼刘辩,这个自己期许良久的儿子。刘宏死死的盯着,认真的言,道:“天子之道,并非治国之术。”

    “治国之术,在于安民。作为天子,一国之君,熟知便可。天子之道,帝王之术,其在于用人。”

    “人性趋利,利是自私的核心,亦是君臣之交的锁链。君主驾驭臣子之术在于神秘,以使其无从观测,无从掌握汝内心变化。”

    刘宏眸子一闪,盯着刘辩,道:“韩非子曾有言,仁爱如水,人爱而多溺。法令如火,人畏而不伤。”

    “韩非子一书,乃帝王之术大成之作。其主张用法术势来治理国家,主张用赏罚对待臣子,用愚民政策对待百姓。”

    “法乃政策法令,术乃权术阴谋,势乃强权威慑,此乃法家精髓也!”

    ……

    刘宏的声音平淡无奇,在建章宫不断响起。其此起彼伏,一阵又一阵。刘宏不断说出的话,冷酷的近乎冷血。

    大汉江山,风云飘摇。这一刻的刘宏有了一丝急迫,天下大势的纷乱,让巨大的压力倾袭下来。

    如巨岳盖顶,其力千钧。

    刘辩眸子一闪,其有些忐忑。思之良久,才朝着刘宏,道。

    “父皇,暴秦因法而亡,儿臣以为当内儒外道,济之于孝。”

    瞥了一眼刘宏,刘辩的胆子突然间大了起来。其大声,道:“大秦因重法而导致速亡,文景二帝崇尚黄老之术而大汉始兴,为武帝振长策而御漠北,攒下了资本。”

    “故儿臣以为,治国当以儒、道,辅之以孝。”

    “嗯。”

    闻其言,刘宏点了点头。其眸子里闪过一抹无奈,却再未多言。刘辩的话,并不能说是算错。

    这些话,至少有一部分是对的。但是刘辩而言还是太嫩了,其只看到了最浅显,最表面的一些东西。

    根本就被表象所迷惑,不能窥尽其本质。想到这里刘宏神色一凝,看着刘辩,道。

    “自明日起,汝以三公为师,九卿训之,随朕上朝听政。”

    “诺。”

    这一番话出口,刘辩略有些颤抖的神情变得激动。刘宏此言,就意味着大汉王朝的太子,非他莫属。

    巨大的诱惑,让刘辩心里热血沸腾。太子之位,尊贵无比。其乃是大汉王朝的半君,是距离九五至尊最近的位置。

    ……

    父子两的谈话,从一开始就意味着结束。刘宏并未得到满意的答案,便转身离去了。

    此时此刻,刘辩还差的太远。大汉风雨飘摇,阻挡力无处不在。

    这个时候,刘宏需要一个性格果决的太子。能够在自己百年之后,一力扶起大汉这座大厦,不至于倾倒。

    也就是在这一刻,因为压力如山,刘宏决意让刘辩走向台前。

    ……

    由于嬴斐的不断发力,在战场上的连续胜利。导致历史大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刘辩更是因之走向了台前。

    大汉王朝的走向,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改变。一切书本上的知识,将不再是依靠。从这一刻起,嬴斐的优势尽失。

    ……

    三天后。

    未央宫中早朝,今天是十五,是按照惯例的一次大朝。聚集朝堂之中,大小官员于未央宫,商诸国是。

    “陛下早朝,百官见礼。”

    张让的声音突兀响起,在整个未央宫中回荡。脚步声由远而近,正在徐徐向前。与此同时,文武百官,纷纷躬身拜,道。

    “臣等参见陛下。”

    “噔,噔,噔……”

    刘宏一步一步踏上龙椅,其虎目连闪,望着底下的文武百官,微微颔首,道。

    “众卿家,免礼平身。”

    “谢陛下。”

    文武百官立马起身,皆站的笔直。刘宏望之神色一闪,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不立太子。”

    “先秦不立太子,以致速亡。朕当引以为戒,朕思之良久,决定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以摄群臣。”

    说到这里,刘宏神色一挑,紧盯着文武百官,道:“关于太子人选,诸位爱卿,可有何建议?”

 第267章 亥时

    巨鹿郡。

    满山遍野都插满了旗帜,旌旗招展,在太阳光下熠熠生辉。恐怖的杀气,激荡出一道道涟漪,席卷四方。

    四十万军队的对抗,这种罕有的大规模战争。大汉王朝建立至今,四百多年里,都很少出现。

    ……

    巨鹿城前,一座座连绵不绝,纵横三里的营帐坐落于其地。大营错落有致,按照九门飞星布置。

    帅帐位于其中,居中而临。立于天元之位,统摄四方。其余帐篷,就像群星一样,拱卫帅帐。

    军营中,斗大的董字帅旗,迎风招展,东中郎将的旗帜席卷九天。大风袭来,旌旗猎猎作响,一瞬间大营成了旗帜的海洋。

    大营中,士卒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极其森严。面对三十万黄巾军,董卓不敢有丝毫大意。

    董卓虽然不爱读书,但是其对于皇甫嵩之名,也是耳闻不少。煊赫九州的大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但是其面对张角,亦是不敢轻进。

    肥硕的身子在不断扭动,董卓正在视察军营。其身后牛辅、李儒紧紧相随。

    “汝可有破敌之策?”

    一路之上,走走停停。董卓虎目连闪,朝着李儒,道。

    李儒是董卓最信任的人,其军中大小事务,皆有李儒参与决断。

    正所谓,自家人知自家事,董卓心知他就是一个粗人。这种阴谋诡计,军队策略交给李儒就好。

    “父亲,《孙子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今,敌三倍于我,更有坚城为之守,根本不足以攻坚。”

    “嗯。”

    点了点头,董卓虎目微闪,一抹精光自其中射出,不经意,道。

    “如此,当若何?”

    敌我双方之势,优劣之态,董卓早就了然于胸。其眸子里,一抹凝重掠过。自从他就任东中郎将以来,已有三月余。

    三月之中,寸功未立!

    董卓心里亦是压力如山,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有前科的人。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平步青云,从外放之将,踏入京官可能。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董卓的梦想与整个董氏的要求,便是能够走入三公九卿行列,光耀门楣。而其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李儒眸子一闪,一抹精光自其中纵横。顿了一下,道。

    “如今我军围城已逾数月余,以情报观之,巨鹿城中粮草将尽。以儒之意,其不出月余,张角必出城博命!”

    ……

    大军出征,粮草才是第一要素。特别是这种几十万人的大军,一旦粮草断绝,军中必然炸营,恐慌的情绪蔓延不绝。

    一旦军中炸营,这无疑是董卓等人的福音。三十万黄巾不战自乱,巨鹿战事必将旦夕而解。

    疾走的脚步一停,董卓霍然转头,道:“令大军紧围其城。然后派遣斥候,本将要清楚巨鹿周围发生的任何事。”

    “诺。”

    李儒眸子一眯,一股阴冷的气息透露而出,就像一条毒蛇一样,躲在角落里窥视,时刻准备着发出凌厉一击。

    ……

    董卓一五一十的安排军务,一一查实,严防张角突围。与此同时,巨鹿城中,亦是一副气势凝聚的样子。

    大殿之上,张角身穿黄色道袍,威严而立。其手中黄金九节杖,璀璨如娇阳,在光线下,熠熠生辉。

    “诸位,大势如此,本尊徒之奈何。如今城外十万汉军围困,城中粮草断绝,不足十日之用。”

    如今局势危急,其也顾不得其它。张角虎目一闪,盯着在座的众人,道:“诸位有何良策教之。”

    静。

    整个大殿,除了呼吸声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杂音。黄巾诸将,都不是擅长用脑的智将。此时此刻,十数人面面相觑。

    半响之后,波才起身而立,拱手,道:“禀大贤良师,如今城中粮草不济,大事已不可为之。”

    轻言一句,波才转身朝着地图走去。拿起竹节指着地图,道:“我军于巨鹿拥兵三十万,于广宗拥兵二十万。”

    “巨鹿与广宗相距不足百里,互为椅角。此时我军占尽天时地利,只需要举强兵,施雷霆之击。”

    “如此一来,我军便可合兵于广宗一地。届时不仅缺粮之事得以解决,更是兵合一处,于一地坐拥五十万大军,虎视天下。”

    ……

    “嗯。”

    轻轻的点了点头,张角神色一凝,盯着在座的其他人,道。

    “除波才之言,尔等有何言之?”

    ……

    “波渠帅所言甚善,我等佩服。”

    张角询问之言一出,回答声整齐划一。其眸子一闪,对于此,内心深处也甚是无奈。

    他的麾下,一般都是泥腿子与大老粗。没有智谋之士辅佐,这是张角的硬伤。更因为如此,才导致前途局势无限大好的太平道起义,一下子糜烂。

    “波才。”

    “属下在。”

    张角目光瞥了一圈,最后又盯在了波才的脸上。沉默了片刻,道。

    “今夜亥时,由汝领三千黄金力士出城求一战,以绝对优势,击破汉军,斩杀董卓。”

    “诺。”

    闻言波才眸子里掠过一抹惊讶,躬身,道。

    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黄金力士的强大与犀利,这是张角的底牌。虎目中掠过一抹喜色,波才转身而出。

    大军想要出城而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准备的工作,多到难以计数。

    ……

    瞥了一眼波才离去的背影,张角虎目连闪。黄金力士,乃其花费重金打造的战争利器。

    若非如今局势糜烂至此,张角绝不可能动用黄金力士。黄金力士的调动需要黄金九节杖,其根本不惧波才以手段笼络之。

    张角的眸子闪了闪,其中掠过一抹无奈。目前战事糜烂,需要波才的统帅才能,故而对于其放而任之。

    “都下去准备,亥时之后,大军于三门烊攻,以协助波才破敌。”

    “诺。”

    闻其言,众将齐声,道。听到不需要出城死战,众人皆目露欣喜。

    佯攻。

    不过是为了迷惑敌人而使用的一种障眼法而已。

 第268章 袭营

    是夜。

    月明星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杀气涤荡,乌雀南飞不见。鸟类对于外界的感官,极其敏锐。嗅到杀气,顿时百鸟归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