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826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826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管这些。”

    方醒知道目前是稳定期,所以动静不会大。等朱高炽坐稳后,等明年用了新年号之后,他的日子怕是轻松不了。

    “先帝四次北征啊!”

    方醒喃喃的说道,目光幽幽。

    是五次……还是四次?

    都乱了啊!

 第1511章 陪杀场的徐景昌

    方醒现在极其不愿意进宫,可出游的第二天,宫中来人唤了他去。

    一路进宫,方醒发现那些宫人们有些惶然无措。

    “这什么意思?”

    方醒指着一个走路差点跌倒的宫女问道。

    随行的太监本想端个架子,可想到这厮是个说动手就动手的家伙,只得解释道:“陛下想放些人出去,说是减少耗费,再说那些宫人离了爹娘,在宫中终老,也有些残忍了。”

    方醒面无表情的加快了脚步,他知道这些宫女们回家后会很艰难。

    这些宫女的年纪有大有小,小的还好说,大的……有人会为了一个前宫女的名头要了去,但估摸着不是续弦就是小妾。

    不过对此方醒却无能为力,不能插手。

    到了乾清宫,方醒进去看到的全是文官。

    此时的文官当真是人才济济,杨荣占了首领的名头,剩下的杨士奇、金幼孜等人,加上刚出来的黄淮和杨溥,文重武轻的格局基本显现。

    方醒行礼,任由那些目光盯在自己的身上,很坦然。

    朱高炽越发的威严了,他说道:“朕知道你不喜上朝,只是今日朕有些为难之处,你来参详一二。”

    方醒心中一个咯噔,看了那些文臣们一眼。

    杨荣端庄,目不斜视;杨士奇面带苦色,却不知为何;金幼孜面带微笑,多半是心情不错。

    至于黄淮和杨溥,方醒并不了解。两人都是严肃脸。

    六部尚书们都是一脸的倦色,看来今儿的事情议了许久。

    “居丧无礼,你说该如何处置?”

    方醒只觉得一记炸雷在头顶炸响,他瞟了一眼金幼孜,看到的依然是微笑。

    这些人都修炼成精了,很少会流露出得意、愤怒等情绪。

    方醒的大脑飞速开动,分析着此事的缘由,然后说道:“陛下,臣未在三法司任职。”

    这是婉拒了,而且用的还是不是本职工作,不方便插手的理由。

    吕震干咳着说道:“兴和伯,陛下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三法司之外的人也说了嘛!”

    方醒瞥了吕震一眼,最近这厮颇得朱高炽的看重,刚挂了太子少师的头衔。

    “陛下,臣以为当按律处置。”

    方醒毫不犹豫的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呃!

    吕震眼珠子都差点掉到了鞋面上——你是武勋啊!居然支持按律处置?

    文官大多对你抱着戒心,你总得要寻找盟友吧?

    方醒大义凛然的道:“陛下,先帝方驾鹤归去,这些人怕不是在试探您吧?要下手!下重手整治!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者!”

    呃!

    朱高炽瞥了左右一眼,让方醒惊讶的是,出来的居然是杨溥。

    杨溥的神色看着很严肃,据说从诏狱出来之后,他大多是以这个形象示人。

    “兴和伯,此番犯禁的人颇多,若都按律处置,怕是会人人自危,本官以为,当拿几人处置,以儆效尤。”

    方醒漠然,随后朱高炽就给出了处置人选。

    “定国公和富阳侯……”

    朱高炽的面色陡然一变,憨厚不见了,那眼睛微眯,竟然有凌厉之色。

    “……此二人大不敬,富阳侯的父亲去的早,无人教养,不知礼义,着吏部去了冠带,户部去了爵禄,爵号称呼留存,去国子监司业处读书十年,长进了就还给爵禄,不长进……那便削爵为民。”

    李茂芳要倒霉了!

    方醒对此是乐见其成,只是……徐景昌呢?

    朱高炽依旧缓缓的在说道:“定国公的父亲去的早,无人教训,着吏部……不长进,那便削爵为民。”

    一模一样的处置方式,这个……

    方醒随即以身体不适为由告退。

    身体不适是个好借口,特别是北征之后,那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借口。

    回到家,把这事儿告诉了解缙和黄钟,结果黄钟就笑了。

    “伯爷,定国公家中的老夫人才去啊!”

    方醒瞬间就明白了朱高炽的意思。

    解缙一副我早料到了的得意神色说道:“当今陛下在做太子时多有隐忍,可这人啊!若是他只会一味的忍,上次估摸着就过不去了,所以啊!看着宽厚的人,其实最记仇!”

    “永平公主这些年一心给当今陛下下绊子,这下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女人的心思很古怪,也不知道朱高炽是哪得罪了永平,就这么不依不饶的和朱高炽作对。

    黄钟沉吟道:“那定国公是为何?”

    徐景昌可没有针对朱高炽做什么,为啥跟着倒霉。

    而且徐景昌的老爹徐增寿,那可是朱棣的铁杆啊,朱高炽这是想干啥?

    ……

    徐景昌的母亲过世,方醒当然是要去一趟。

    等到了定国公府时,看到外面冷清清的,方醒就问了管家。

    管家不屑的道:“伯爷,那些都是小人,墙头草,以后有他们后悔的时候。”

    方醒一路到了灵堂,一套仪式搞下来,徐景昌就亲自陪着他出去奉茶。

    几天没见,徐景昌看着瘦了些,有些憔悴。

    “节哀!”

    方醒按照套路安慰了几句。

    “运气啊!”

    徐景昌却一脸的庆幸,唏嘘道:“家母方去,正好遇到这事,哥哥我这是陪杀场啊!可有的人却看不清,真以为定国公府要倒了,都派了管家或是儿子来,欺人太甚啊!”

    方醒眉心微跳,低声道:“你的意思是说……陛下是想弄李茂芳?”

    徐景昌挑眉道:“哥哥我老老实实地在家,最多就是做做生意,说我居丧在家留宿,可那些吃酒肉的怎么说?朱勇他们怎么说?”

    “好歹先帝是我姑父,再说老二憨傻,老三阴险,我多傻才会去支持他们?哎!陪杀场,顺便给陛下当做那只鸡揍一顿,警告那些猴子。”

    方醒心中已经完全摸清了此事的脉络,说道:“那是因为你是国戚,国戚国戚,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拿来作伐也是亲近。”

    徐景昌点头称是,面色渐渐的和缓。

    方醒稍坐一会儿就告辞了,等出去时,看到了不少马车,一问……

    管家鄙夷的道:“伯爷,您来府上祭奠的消息一出,好些家都来人了。”

    方醒失笑道:“方某何时成了前锋了?可笑!”

    管家堆笑道:“您是太子之师,他们自然是信得过的。”

    方醒摇摇头,上马而去。

    北平城中依然是人来人往,朱棣离去的影响渐渐消散。

    方醒饿了,就找了家卖糊涂面的小摊坐下。

    说起来糊涂面虽然不是方醒首创,可经他几次整治之后,吃过的那些人都说好,于是外面那些心思活络的商家也跟着弄了出来。

    “哎!这兴和伯吃了都说好啊!,您说好不好?”

    那摆摊的男子用锅铲铲着锅里的面条,不时得意的吹嘘着。

    “来一碗,多加辣椒。”

    方醒坐下后,身后就来了一人。

    “伯爷。”

    “坐。”

    贾全在方醒的侧面坐下,漫不经心的说道:“姓郭的厉害。”

    “哦!”

    “公主无碍!”

    “好。”

    贾全随即起身走了,方醒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糊涂面,然后大呼痛快。

 第1512章 初露锋芒的新帝

    皇帝轮流做,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后宫之中亦是如此。

    皇后张氏出身普通,父亲不过是指挥使而已。

    而郭氏却是郭英的孙女,开国功勋的后代,这就是贵族和普通人的区别。

    可皇后凌厉,有时候连朱高炽都得退避三舍。

    “看来这郭氏……是陛下真心宠爱,还是想推她出来和皇后打擂台,好平衡宫中的势力!”

    “谁知道呢!”

    书房里,方醒打个哈欠,拿起蒲扇摇动几下。

    “皇后可不是省油的灯,郭氏若是不收敛,以后多半会倒霉。”

    黄钟对皇后的手段很是钦佩,认为郭氏是在自寻死路。

    “我只关注太子和公主,其他人随意。”

    黄钟回头看看门外,然后低声道:“伯爷,太子地位稳固,公主……按照皇家的规矩,公主还得等几年才会招驸马呢!”

    “太子稳固也不稳固。”

    方醒皱眉道:“陛下多子,谁不想成为将来的太后?不过在陛下诸子之中,并无出类拔萃之人,小心为上吧!”

    人心永不满足,这一点从朱瞻基的两个儿子身上就能看出来。

    土木堡之变后,双皇相争,最终英宗复辟成功。

    “一屁股烂账啊!”

    方醒觉得皇家的事真的麻烦!

    ……

    朱高炽的所有儿子中,大抵是朱瞻墉最为落魄。

    “新乡郡王也不错,只是为何不让我就藩?”

    封了郡王之后,朱瞻墉依旧不肯在宫中待着,求了特例,每日来知行书院上课。

    岳保国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你整日炫耀什么?郡王了不起吗?”

    “我哪炫耀了?”

    换了别个,朱瞻墉非得要辩驳一番不可,可岳保国不行,这位可是院宠,不管是方醒还是朱瞻基都关爱有加的学生。

    朱瞻墉郁闷的道:“宫里闷得慌,就藩至少我可以在府里随意折腾。”

    “天天吃肉喝酒?”

    岳保国有些艳羡,他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而书院的伙食是荤素搭配,让喜欢吃肉的他分外的不满。

    朱瞻墉忍笑道:“天天吃你也会厌烦,还是书院的伙食好。”

    岳保国不信,“听说宫中顿顿吃肉,夜宵都吃肉。”

    “好,哪日我带些出来给你尝尝。”

    岳保国一听就乐了,说道:“看在你诚心的份上,那我就给你说说吧。你不能就藩,那是因为牵制,嗯,是牵制。”

    朱瞻墉的面色微变,喝问道:“你从哪听来的话?”

    岳保国还小,他被吓了一跳,然后说道:“别人说的。”

    “谁?”

    “不告诉你!”

    朱瞻墉看着岳保国一溜烟就跑了,不禁苦笑着。

    “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不只是朱瞻墉,朱瞻基现在就很苦恼。

    “臣见过殿下。”

    “权大人多礼了,请坐。”

    眼前这位一板一眼行礼的老人,乃是大明朝有名的孝子,朱高炽提拔他做大学士都要先说自家不通政事,会误国的孝子。

    权谨坚持行礼完毕,这才坐在了椅子上,板着脸道:“殿下,陛下令臣随侍东宫。”

    朱瞻基只觉得脑门在蹦跳着痛,他强笑道:“权大人德行高深,这是本宫的福气。”

    权谨说道:“殿下,臣以为当亲君子而远小人,殿下这边若有小人,臣必然是要呵斥的。”

    这位刚被朱高炽给了个文华殿大学士的头衔,堪称是辅国重臣了。可他却严词拒绝,说自己没这个本事担任此职。

    而朱高炽也很有趣,直接说了:我不是要你来当官,而是要你来做榜样。

    于是朱高炽令群臣向权谨学习,然后就把老先生派到了朱瞻基这里。

    儿子啊!你看看这位老先生,跟着学学孝顺才是正道啊!

    朱瞻基和权谨应付了一阵之后得到了解脱,然后一溜烟就跑了。

    ……

    “要以孝治天下!”

    朱高炽扬着手中的奏章说道:“蹇义,你行事谨慎,可却失了担当!你在怕什么?想一团和气?吏部不需要一团和气!”

    蹇义出班请罪,朱高炽皱眉道:“吏部要清理各地官员,朕说了,大明不需要那么多冗官,该取消的就取消,少些官吏,百姓过的更安生,朝中也少拨些钱粮……这些可都是民脂民膏!”

    蹇义大惭,夏元吉也出班请罪,随后群臣集体请罪,蔚为壮观。

    朱高炽脸上的肥肉颤动几下,语重心长的道:“各地官吏要甄选,贪鄙的、不称职的、尸位素餐的,都要清理出来,不必要的官位都取缔了,诸卿,大明依然很难,朕请诸卿携手,咱们君臣一心,可好?”

    群臣纷纷应了,朱高炽欣慰的道:“北方大敌皆灭了,如今大明四海升平,正是休养生息的时机,各地要劝耕,要下去巡查,那等坐在衙门里当官的人,都该回家种地去!”

    朱高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