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770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770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台此时有些后悔当时的犹豫了——在方醒令人来‘商量’时,他就该毫不犹豫的下令迁徙,而不是犹豫再三。

    所以他马上补救道:“小王早就对北平慕名已久,若是陛下不嫌弃小王添乱,小王想在大战之后前去,见识一番上国风物。”

    这算是彻底的投诚,因为在他走后,方醒随时能操控鞑靼,而北平那边也可以让他‘此间乐,不思蜀。’。

    方醒看到尸堆在渐渐的堆高,唏嘘道:“和平来之不易,却能轻易摧毁,再多的人命却也换不回复生……”

    这位是要改弦易辙了?还是说他心软了……

    “可看到这个京观,我觉得燕娘会高兴的。”

    阿台的眼皮子在颤动着,心道:大哥,求你别再说这个女人了好吗?再说下去,晚上我都睡不着了啊!

    沈阳和杨竹低声道:“若是做了伯爷的敌人,估摸着晚上就该睡不好觉了。”

    这话有些隐晦的意思,杨竹就冷笑道:“我们的孙佛和兴和伯的关系不错,不是敌人。”

    看到沈阳漠然,杨竹低声道:“国内好像有些情况,想必你也该知道了,兴和伯的处境并不好,所以……以后这等话少说。”

    沈阳摇摇头道:“公道自在人心,若是那些一天只知道耍嘴皮子的人能打压伯爷这等功勋,公道何在?人心何在?”

    “公道?人心?噗!”

    杨竹忍不住笑喷了,然后说道:“这年头哪来的公道,人心更是海底针,若是什么都按照公道来,何来的纠纷?何来的明枪暗箭?你啊!还是太年轻了!”

    沈阳冷笑道:“既然没有公道,那些人还有什么脸皮教化人心?至少表面上的公道是会有的,至于以后……之后……”

    杨竹摇摇头道:“你把有些人事看的太简单了,就说钟定,他狡猾吧?你看他糊弄阿台,哪有什么公道可言,不过是以利诱之,以势压之罢了。”

    大势才是大家都在争取的东西!

    沈阳想起方醒宁愿付出偌大的代价也要发行科学书籍,哪怕为此和儒家成为死对头也在所不惜,就唏嘘道:“伯爷看得远啊!”

    杨竹赞同的道:“是,兴和伯是看得远,只是却势单力孤,此后不容乐观。”

    沈阳坚定的道:“这世道总是会有良心的,伯爷不会是孤军奋战!”

    杨竹诧异的看着他道:“你倒是胆子大,好!这个我佩服你!”

    ……

    当京观石做好后,林群安请了方醒去写字。

    方醒看着这块被磨平的石碑,目光在马车上的石碑处停留了一瞬,说道:“本伯既然带着她来看这些仇人的下场,却不会忘记了那些殉难的军民。”

    等方醒的方案出来后,大家看着石碑上的那只眼睛不禁浑身汗毛倒立。

    这是一只狭长的眼睛,这眼睛冷冰冰的,甚至还有瞳孔,却被染成了红色。

    匠人的手艺非常精湛,这眼睛看着栩栩如生。

    京观石被安置好之后,看过的人无不颤栗。

    这里只有一只眼,那么另一只眼睛呢?

    脱欢?

 第1413章 草原与中原

    感谢书友:‘20171002214613132’的万赏!

    。。。。。。

    兴和堡现在很热闹,周围已经被刚迁徙来的鞑靼人给占据了,到处都是帐篷,到处都是牛羊。

    方醒回到兴和堡的第一件事就是通告全军:不许去拿鞑靼人的东西。

    这不是在制造隔阂,而是在创造融合的条件。

    自从鞑靼人迁徙过来后,堡内的军户们从戒备再到好奇,这中间不过是几天的时间而已。

    虽然鞑靼人已经臣服于大明,可两边却相隔几百里的距离。

    距离能产生美,同样也能产生隔阂。

    方醒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今天就带着一堆军户来到了鞑靼人的临时营地。

    为了不给敌人提供打造攻城器械所用的木材,所以兴和堡周围,方圆十里都没有树木。

    于是等这些军户到时,就看到那些鞑靼人用牛马从远处拖拉着木头而来。

    营寨不小,需要的木材很多。

    边上的栅栏还只有一些雏形,防御设施还没开始施工。

    就在这热火朝天的气氛中,阿台带着一溜贵族来迎接方醒一行。

    “这里不错。”

    方醒和阿台并肩而行,一路看着那些男子在整理临时家园,就感慨道:“鞑靼人以前逐草而居,以后还会这样,但是咱们总得有个固定的地方住嘛,不然冬天到了,还得在野外受冻。”

    阿台休息了几天后,整个人都变得雍容起来,他笑道:“若是能有一座城,以后那些牧民也不用担心牛羊的越冬问题了。”

    方醒点头道:“这很简单,且等大战之后,俘虏必然会很多,到时候在草原上筑城就是了。”

    阿台的眼皮跳了一下,笑着问道:“大明要在草原筑城吗?”

    “当然。”方醒笃定的道:“以后兴和堡这里会变成内地,最安全的地方,不会再有刀兵。”

    阿台的面色如常,笑眯眯的道:“那再好不过了,以后这里将会牛羊成群。”

    方醒笑了笑,当这里变成大明的腹地时,鞑靼人只有两个选择:融入,隔阂!

    ……

    林三和唐赛儿不算是军户,可今天也被叫来了。

    孩子在外面显得很乐呵,咿咿呀呀的,让林三和唐赛儿欢喜的不行。

    “赛儿,那些鞑靼人为什么不种地呢?”

    林三觉得这事儿很荒谬,而唐赛儿却说道:“这里的气候不一定适合种地呢!而且这地好像也不大好。”

    林三辩驳道:“可听说奴儿干都司那边都在种地呢,那米上次咱们就吃过,好吃。”

    唐赛儿不知道怎么回答,正好方醒在和一个牧民在谈话,不知怎地,她脑袋一热,就抱着孩子冲过去问道:“伯爷,为什么他们不种地呢?”

    方醒愕然侧身,然后看看也是一脸懵逼的阿台,想了想,才说道:“这世上的土地不少,可还得要看气候,比如说雨水,还有早晚温差大这些问题。再有,草原虽然看似遍地青草,可也有不少沙漠。”

    “沙漠?”

    唐赛儿从未见过沙漠,根本就想象不出是什么样的东西。

    “对,沙漠。”

    方醒解释道:“就是沙子,你看到的全是沙堆,没有绿色。而这些沙堆会慢慢的侵蚀草地,若是我们现在不去保护草地的话,以后大风一起,大明的整个北方都将会被沙尘暴给淹没了。”

    呃……

    唐赛儿觉得这个有些杞人忧天了。

    阿台心中微喜,觉得这是和方醒搞好关系的机会,就正色道:“对,兴和伯这话再没错了,以往小王曾经带着部众遭遇过多次沙灾,那场景就像是鬼神役使一般,铺天盖地都是沙子。”

    方醒点头道:“草原上的土地比较薄,开垦的价值不大,至于奴儿干都司那边是个特例,那边的黑土地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宝地。”

    “哦!多谢伯爷指点。”

    唐赛儿觉得方醒真是无所不知,一时间想起自己的孩子,就脱口而出道:“伯爷,以后我的孩子能学科学吗?”

    科学的名气在底层百姓中间很大,所以唐赛儿知道很正常。

    方醒看着这个有些胖的孩子,伸手摸摸他的脸蛋,笑道:“当然可以,以后兴和堡这边肯定会有人教授,再说也可以识字之后自学。”

    唐赛儿点头道:“嗯,多谢伯爷,民妇以后一定让我的孩子去学科学,长大也能和伯爷一般的博学。”

    “哈哈哈哈!”

    方醒不禁大笑起来,然后说道:“我并不博学,没有人能博学,只是生活之中处处皆是学问,而我不过是注意到了而已,不值一提。”

    “有刺客!”

    方醒正准备再为科学宣传一番时,唐赛儿突然大喝一声,然后身体陡然跃起,抱着孩子就飞出一脚。

    “啊……”

    方醒回头,就看到一个男子倒在地上,而他的手中拿着一把刀。

    阿台愕然道:“伯爷,他不是刺客,是专门杀羊的。小王刚才令他去杀羊,估摸着是来禀告的吧。”

    唐赛儿落地后疾步冲过去,正准备一脚跺在男子的胸上,方醒赶紧叫停。

    好身手啊!

    阿台目露异彩,问了沈阳:“沈大人,大明的女子都是这般厉害吗?”

    沈阳心中冷冷一笑,以前鞑靼部又不是没有掳掠过大明女子,这时候问这话,太假!

    “王爷错了,大明的女子以贞静为上,这等女子却是异类。”

    说这话的人是钟定,对于唐赛儿这等粗鲁的女人他是看不上的。

    “什么叫做贞静?”

    方醒听到了这话,看到唐赛儿满不在乎,就说道:“人有天性,有的人欢快,有的人沉默,这不能一慨而论。本伯就是个粗鲁的人,若是遇到不高兴的事,哪怕对方是尚书也得要去掰扯一番,否则晚上会憋闷的睡不着。”

    钟定想请罪,方醒却忽略了他,看着有些茫然的阿台说道:“这天下终究还是要有一个大国出来镇压,鞑靼不可能,再强大十倍也不可能,因为你们没有根!”

    阿台愕然,当年的草原各部落何曾有根?只不过被那铁木真强行并在一起,然后通过战无不胜的疯狂,让大家都认可自己是蒙元人。

    这便是草原人的根!

    “靠武力终究不长久,底蕴,你们没有底蕴!”

    方醒想起了那些沐猴而冠的家伙,想起了那些浑身臭烘烘的家伙,想起了那些假笑着,想终有一日吞下中原这个花花世界的家伙……

    阿台点头道:“是,草原部族没有底蕴,日子也艰难,靠的不过是聚众不受欺负来收揽人心罢了,所以吞并乃是常事。”

    方醒看了他一眼,对他说出这等掏心掏肺的话表示了赞赏。

    “底蕴来自于传承,所以外人说本伯反对儒学,那是污蔑,是偷换概念!”

    这时那边有人在烧木桩子的根部,烟雾飘过来,阿台生怕方醒不喜,就准备呵斥。

    方醒摆摆手,然后说道:“汉人从很久以前就在传承着一个相同的底蕴,那便是祖宗和父母,对祖宗恭谨,对父母恭顺,便延伸出了孝,这就是一切之基础。”

    阿台无话可说,以前的草原上可是乱的很,乱七八糟。

    以孝治天下,这就是历代皇室的中心点,守住了这一点,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常。

    “虽然有些固执,可却是一个国家的根基,这不同于草原上的强者为尊,它一直在维系着大明的正常运行,而不会反复生乱。”

 第1414章 收拢人心,密室谋划

    感谢书友:“风起叶落雪”的万赏!

    ……

    这番话直接袒露胸臆,颇有些指点江山的味道。旁人皆不敢接话,只有阿台自诩地位高,还敢说些。

    “兴和伯目光远,想来陛下更是让人见之惶恐,小王倒是有些期盼,又有些害怕了。”

    一阵风吹过,原先颇有意境的烟雾被吹散,再无一点美感。

    方醒笑了笑,面色冷峻。

    “什么叫做底蕴?那便是传承。”

    方醒看到那些贵族都在倾听通译的话,就缓缓的道:“汉人的传承太过悠久,已经根植于汉人的血脉之中,骨髓之中,再残暴、再强大的异族也无法长久统治汉人,因为那传承会唤醒他们血脉之中的不屈。前赴后继,永不屈服,再强大的异族也得滚蛋,就如同当年不可一世的蒙元人。”

    阿台再也接不下去了,因为当年的蒙元帝国之中,鞑靼人就不少。

    方醒笑了笑,自信的道:“记住了,好好的过日子,那样大家都好。”

    这时一个贵族突然喊了一嗓子,方醒看去,通译说道:“伯爷,他说自己不是汉人,那该怎么办?”

    唐赛儿也觉得这是个难题,就低声对林三说道:“他们是蛮夷。”

    林三点头道:“嗯,蛮夷就是蛮夷。”

    “对,蛮夷就是蛮夷,咱们可是大明人!”

    那些军户们都自豪的昂首说着,他们在自豪于自己的身份,而不会对戎狄生出半点艳羡来。

    这一刻方醒想起了破岗渎边那个老人的话:我等世代居于此,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除去戎狄之外就是咱们,要什么族?

    这一刻他想起了那些读书的孩子,他们对那些方块字从陌生到熟稔,从握笔艰难,写出来的字就像是狗爬,到轻松的用柔软的毛笔写出一个个或是娟秀,或是刚劲有力的方块字来。

    他想起了那些晨昏定省,想起了再大的高官,在面对自己的父母时也得赔笑躬身……

    这就是传承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