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643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643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芳今天换了一身新衣,看到朱棣慌的赶紧带着工匠们行礼。

    “无需繁琐,赶紧给朕看看那个车。”

    朱芳激动的不行,一步三回头的带着朱棣到了铁轨边上,指着说道:“陛下您看,这就是铁轨,马拉着车在上面跑,轻省了许多,能多拉不少货。”

    朱棣蹲下来,用拳头敲敲铁轨,又摸摸枕木,问道:“若是漕运码头有这个东西,不少人就多余了吧?”

    起身后,朱棣看到铁轨的尽头堆着一堆铁块,还有一个架起的滑轮组,就点点头道:“这是码头的模样吧。”

    朱瞻基笑道:“皇爷爷,您还是先看看吧。”

    “好!”

    朱棣起身,方醒就让朱芳把马车赶过来。

    马车很大,而且居然是四个轮子,由四匹马拉着。

    这个违制了吧?

    念头一闪而过,吕震随即苦笑。

    这个是货车,不是拉人的。

    “陛下,这几匹只是普通的挽马,只是因为车要装货物,就打造的坚实些。”

    朱棣亲自过去检查,那些官员们也跟着凑热闹,一时间铁轨和马车边上全是人。

    对于马匹朱棣再熟悉不过了,一眼就能区分出来,他主要是检查了一下车厢。

    “嗯,开始吧。”

    马车沿着特地留下的小斜坡上了铁轨,朱芳吆喝一声,那些工匠们用滑轮组轻松的把铁块吊起来,然后放到车厢里。

    “皇爷爷,一个铁块八十斤。”

    朱瞻基自豪的看着滑轮组轻松的把铁块吊起来。

    一块、两块、三块……

    杨荣已经麻木了,金忠在边上大声的问道:“那个兴和伯,多少块了?”

    方醒没数,胡乱说道:“不知道,最后要装满,大概是一百块吧。”

    我去!八千斤啊!

    朱棣对码头的印象比较深刻,当年他领军开始靖难时,就是从天/津卫出发。

    天津卫当时叫做直沽,南边的货物都是水路运送到这里,输送到北方。

    想起大军出发时,码头上蚂蚁群般密布的民夫在运送货物辎重,朱棣不禁目露怀念之色。

    如果当时有这般手段,能省掉多少民夫啊!

    打仗就是烧钱,同时也是在烧人。

    不论古今,军队的辎重都是靠着人力、畜力,一步步的运送到位。

    那么这个马拉轨道车如何呢?

    当马车装满了之后,一个男子过来坐在马车的前面,马鞭一甩,四匹挽马一起动作。

    “动了动了!”

    八千斤对于文官们大抵只是一个数字,可在见识到那些铁块的数量后,都在怀疑这四匹马能否拉得动。

    四匹马一边两匹,开始有些艰难,可马车动了之后,那动作就变得轻松起来。

    车夫就坐在车头上加的一个座位上,手中拿着马鞭,吆喝一声之后,马车渐渐加速。

    “跑起来了!”

    杨士奇坐过无数次的马车、牛车,知道马车的速度。

    可这个马车拉了八千斤货物,还能跑的那么轻松,那么快,如若无物,如果是拉人呢?

    就在这胡思乱想中,杨士奇听到有人惊呼道:“要冲出去了!”

    马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可铁轨就那么长,要是冲出去,估摸着人马都得倾覆。

    杨荣看了方醒一眼,却是云淡风轻。

    故作玄虚!

    “嘎……”

    这时前方的马车传来了一声怪响,紧接着马车就开始减速了。

    慢慢的,马车最后在铁轨尽头的前面一点停住了。

    “咦!”

    眼力比较好的刘观诧异的道:“这车夫都没下车,马车怎么停住的?”

    华夏的马车、牛车源远流长,可刹车的方式却很寒酸。

    第一种刹车方式,就是下坡前,车夫放下一根连着车厢的棍子,棍子上拉着绳子,车夫跑到车后面去拉着绳子,木棍就和车轮摩擦,这就是刹车。

    而第二种就是全靠着车后面的一根‘刹车棍’,在要减速时,车夫下来,把车后倾,那根棍子就和地面摩擦,达到减速的目的。

    可刚才车夫没下车啊!

    走近些后,大家看到车夫依然在车上,顿时兴趣大增。

    这些文武官员们出行大多是骑马,可家眷出行却不得不坐车。

    这些年惊马的事儿没少发生,车夫完全来不及反应,只能拼命的拉缰绳。

    若是能刹车的话,能省多少事啊!

    方醒冷眼旁观着,看到刘观和蹇义,以及金幼孜三人走过去,然后蹲下来仔细看着车轮,寻找刹车装置。

    而其他人,特别是武勋,包括了吕震,全都围在马车边上,仔细看着马车的构造,还有去检查铁轨的。

    “这个是何道理?”

    这四匹马拉的太轻松了,以至于大家认为两匹马也没问题。

    朱芳被挤在外面,满头大汗的道:“陛下,这个是……”

    “你进来说。”

    大家闪开,朱芳进来,指着铁轨和车轮说道:“陛下您看,车轮是铸造的,有外缘,正好和下方的铁轨重合,这样运行起来的阻力非常小。”

    “阻力?”

    金忠一脸懵逼。

    朱芳点头道:“是,就是阻力,重物压在车轮上,车轮和地面摩擦就是阻力,而这种轨道配合可以让阻力减少到最小,一旦起速,那惯性可就大了,马匹受力也小…。。。”

    金忠还是一脸懵懂,朱芳无奈的捡起一块石头在地上摩擦着,说道:“若是没有铁轨,马车的车轮就是这样和地面摩擦,生出不少阻力。而铁轨和轨道相对平滑,阻力就可减小。”

    “而且四个轮子,马匹就不用负重,只用拉车就好,这样不但是稳,而且还能节省马力。”

    看着一群懵逼的臣子,朱棣面无表情的道:“这些都是谁教的?”

    朱芳根本没想别的,脱口而出道:“这是书院里教的科学。”

    寂静!

    刚才还围着马车转悠的官员们仿佛是中了定身法,一动不动。

    这个能节省时间,节省人力和耗费的发明,就是科学里面的东西?

    朱瞻基说道:“皇爷爷,这个道理那本物理书上面就有,只要认真的学,勤动手,大多数人都能懂,说不准哪天有人能发明出更厉害的东西来。”

    人人皆为尧舜吗?

    群臣目光复杂,心中纠结。

    朱棣淡淡的道:“大家都看看,看看这车还能干什么。”

    于是乎,心中难受的群臣又开始了心不甘,情不愿的‘研究’。

 第1188章 要钱?去找夏元吉

    感谢书友:“狼屠屠狼”的万赏!

    ……

    马车边上围了一圈人,方醒和朱瞻基站在外围,面色轻松。

    “德华兄,此物一出,短途货运皆可用之,用处大啊!”

    朱瞻基想起了漕运,有了这个东西,漕运还用得着那么多人吗?

    而漕运此时还未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相对容易改变。

    方醒笑了笑:“目前只适合短途运输,要想长途,那还得等……”

    等什么?

    等科学渐渐的有了发言权,否则建造铁路那种浩大的投资绝不可能通过。

    “有时候我宁可看到一群商人站在朝堂之中,至少他们会选择最有利的方案,而且不缺乏冒险精神。”

    那些官员们听着朱芳在解释着铁轨和马车的构造和作用,渐渐的面露矜持之色。

    “他们大抵会认为是奇技淫巧罢了,你看刘观居然用手绢擦手!”

    朱瞻基无奈的道:“务虚不务实,善于谋身,却拙于谋国。像夏元吉这等人太难得。”

    这时金忠大致了解了情况,就说道:“陛下,此物在码头和矿山倒是用处大,兵部许多地方也用得着,不管是运送什么东西,有了此物,天生就能省人省事。”

    在场的都是人精,哪会不知道这套轨道交通的作用。

    只是这玩意儿是方醒弄出来的,难道要大家欢欣鼓舞,庆贺一番?

    滚蛋吧!

    朱棣沉吟道:“此物在城防中亦有大用,来往运送物资人员,速度快,运的多。”

    城防中有了这个东西,能节省多少民夫?能节省多少时间?

    朱棣就是朱棣,他回身问道:“此物可能在塞外建造?”

    方醒苦笑道:“陛下,建造此物,地面要平整坚固,而后铁轨的制造也不轻省,造价不菲,关键是容易被人破坏。”

    朱棣想起刚才看到铁轨的固定方式,嗯了一声道:“是了,除非是沿线警戒,否则小股敌军就能把它给破坏了。”

    朱棣的感觉很敏锐,可方醒却知道,这种马拉轻轨只能是小规模应用,若是铺它几百公里,等大家伙一出来,就成了鸡肋,白白耗费钱粮。

    朱棣有些意趣阑珊,作为皇帝,他的眼光看的是大规模。不能在军事上起到大作用的东西,不能普及到整个大明的东西,对他来说只是锦上添花。

    所以那些一个小发明就能让君王惊为天人的描述,真心的是在害人啊!

    宋礼倒是颇有兴趣,在不停的向朱芳发问。

    工部当然有兴趣,这个东西不管是矿山还是各种工程都有大用。

    朱棣负手在枕木上走着,问道:“这个木头不要可行?”

    这是在问成本,方醒答道:“陛下,可以,但是地面要足够坚实,否则时间长了,铁轨会下沉,导致高低不平,受力不均。”

    朱棣看着远处道:“不错,矿上也不乏树木,只要能多拉,这些都不是问题。铁轨的造法拿出来吧。”

    方醒冲着朱瞻基眨眼,示意到他出面的时候了。

    朱瞻基硬着头皮道:“皇爷爷,这里面可是投了不少钱粮,孙儿都穷了……”

    朱棣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方醒一看不对,赶紧补救道:“陛下,殿下和臣都投了不少钱在里面,若是给了工部也没啥,只是以后却是没钱再去研究其它东西了。”

    “你二人配合默契,不外乎就是想说朕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朱棣回身看了正在作惶恐状的两人一眼,不屑的道:“罢了,多少钱?回头你们自己和夏元吉说。”

    方醒和朱瞻基无奈的对视一眼,原本他们是想朱棣出手给好处,那样弄不好还能多赚些。

    夏元吉,夏老抠……

    那就是个铁公鸡啊!

    两人都深深的感到了朱棣的不怀好意,朱瞻基低声道:“德华兄,此事小弟不便出面,就交给你了。”

    这个借口光明正大,堂堂的皇太孙,难道要和菜贩子似的,去户部和夏元吉讨价还价?

    方醒给自己打气道:“没事,咱们堂堂正正,难道他夏元吉还敢不给钱?那我马上就去他家吃住,直到把老本吃回来为止。”

    话虽这般说,可方醒心中一点底都没有。

    这时方醒的同盟军出现了。

    “兴和伯,这马车和铁轨的造法,给了工部吧!”

    宋礼追上来,不敢问朱瞻基,就找上了方醒。

    方醒正愁着,闻言马上面露难色的道:“宋大人,不是方某不给,为了这些东西,家里都要揭不开锅了,连太孙家中的钱钞都被我搜刮一空,据说太孙府后院的女人们,好几个月都没拿到月钱了。”

    你真能编排!后面跟来的群臣纷纷摇头,觉得这人如果去户部和夏元吉抢饭碗,估摸着夏元吉不是对手。

    宋礼自然是不会信的,大明的皇储若是沦落到家中的月钱都发不出来的程度,夏元吉的脑袋大抵就危险了。

    方醒看到朱棣远去,就诚恳的道:“宋大人,你在工部,应当知道要弄出这些东西的代价,朱芳那里的烟雾一年到头几乎不散,你说说花了多少钱?”

    宋礼当然知道,他试探道:“兴和伯,夏大人那里历来都是只进不出,宋某也为难啊!”

    方醒怂恿道:“此事关乎工部的未来,若是有了轨道运输,能省多少人力?能省多少工期?那不都是钱吗?所以要会算账啊宋大人!”

    宋礼想想也是,在工部待久了,人的思维也会变得工匠化,于是他就去找夏元吉。

    夏元吉还没想到这一茬,被宋礼一家伙问了个糊涂。

    “还要钱?”

    夏元吉警惕的道:“这三卫退役要花钱,招收军士要花钱,户部穷了。”

    工部是要钱大户,宋礼毫不客气的道:“夏大人,别哄我,不过是几千人罢了,你可得想清楚了,有了轨道,那些工程和矿山能省掉多少劳役,那些还不是钱?兜一圈又回来了。”

    夏元吉看了前方的方醒一眼,低声道:“可是兴和伯让你来的?”

    宋礼说道:“夏大人,别人费心费力,花费无数钱财弄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