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478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478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煦这次居然能憋那么久才告诉方醒,可见城府大有长进。

    “哈哈哈哈!”

    朱高煦看到方醒一脸的肃然,就拍腿大笑道:“是昨日金陵来的急报,哈哈哈哈!方醒,你也有被骗的一天?哈哈哈哈!”

    方醒哑然,然后释然。

    这位王爷的秉性如此,若是他能把这个消息一路憋到北平,那估摸着多半是被鬼魂附体了。

    既然如此,方醒也就放下了一半的心。

    花生米很脆,方醒丢了两颗进嘴,悠悠的道:“宣府乃大明边墙兵锋最利之地,王聪接任总兵官,听说操练不辍,刀兵鼎盛,咱们去主要是查验逃亡数量……”

    朱高煦把装花生米的碟子挪到自己的身前,沉吟道:“边墙重镇自然会收敛,只是那些散落各地的卫所,那才是重点。”

    “让他们自己去啊!”

    方醒谑笑道:“他们自己管辖不利,难道不该自己去收拾这个烂摊子吗?该抓的抓,该勉励的就勉励,在迁都的消息传下去之后,没人敢懈怠,你我自然可以轻松逍遥。”

    朱棣要来了,这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晴天霹雳,若是治下出了纰漏,不用方醒和朱高煦去查,他们自己都会处置的妥妥当当的。

    这就是威慑力!

    而等朱高炽继位后,这种威慑力直线下降。

    朱高煦悠然神往的道:“本王愿意去宣府替代王聪,大同也行!”

    趁着朱高煦喝酒的机会,方醒出来找方德荣问话。

    “李家那边怎么样?”

    李德政自从去了光禄寺任职后,北平这边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庄。

    方德荣眼睛发亮,“老爷,客气的很,自从李德政去了金陵之后,李家的人都很客气。”

    “很客气啊……”

    方醒摸着下巴,看着左边道:“去问问,就说方家要买地,问问他家愿不愿意卖,什么价钱。”

    方德荣一听就乐了,急匆匆的就带人去了李家。

    方醒想着此事大概要等李德政跟着迁都回到北平后才能敲定,可谁曾想他还在陪着朱高煦喝酒的时候,方德荣就办妥了。

    “老爷,每亩三两,宝钞折算。”

    方德荣容光焕发的回来了,看着成就感爆棚。

    “这价格不算高啊!”

    方醒讶然,在迁都的大背景下,而且李家修建的那些大宅子也不便宜,居然只卖三两一亩地。

    “老爷,咱这里靠近北平城,这地价是不贵啊!”

    方德荣一脸得意的道:“李家的管事说了,李德政去金陵之前,就已经立了文书,咱们交钱,文书到手,等李德政到北平后,咱们找个见证人,再去衙门交税,这就算到手了。”

    大明交易土地需要见证人,而且还得去交税,买卖双方都要交。

    “老爷,李家不会是设套坑人吧?”

    方德荣不知道李德政在金陵混的咋样,所以有些担心被坑了。

    方醒笑了笑:“这李德政倒是有趣,我此次带了些钱钞,你去交割了。”

    “他家不敢反悔,否则那就不是地的事了!”

    方醒有这个自信,李德政只要是没疯,就不敢设套坑他。

    “到衙门去验证一下文书,无误后就交割宝钞。”

    “还有,你赶紧整理房舍,新建些,夫人她们应该在路上了。”

    “什么?小的这就去,这就去!”

    方德荣喜的不行,一时间都忘记了去交割文书钱钞的事。

    “你这个管事不够稳重啊!”

    朱高煦一人喝酒没趣,出来就看到方德荣屁颠屁颠出去的模样,不禁戏谑道。

    方醒笑道:“旧时宰相门前七品官,方家没这习惯,还是和和气气的好。”

 第885章 冷漠依然,愤怒的奏折

    宣府对于方醒来说是一个充满了敌意的地方。

    第一次参加北征去探路,结果就差点被郑亨坑了。

    到了宣府镇城之后,郭义和金玉很热情,也很自信。

    朱高煦和这两人也算是熟络,所以进城后就大大咧咧的道:“你们麾下可有空饷?可有将官占了田地?有就说出来,本王酌情处置。”

    郭义笑道:“王爷,宣府直面草原,下官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吃空饷啊!”

    “逃亡的有多少?”

    虽然郭义是安阳候,可方醒却直接质问道。

    郭义沉吟道:“约有一万余。”

    “不算多!”

    朱高煦赞道:“宣府十多万人马,只逃了一万多,可见你们带军有方。”

    杨荣无语,按照文官的心思,你逃了一人就是错。

    可在见过了天津三卫的军户惨状后,杨荣也无法苛求。

    宣府控制着一千多里的边墙,事务之繁杂,后勤之庞大,除去大明,再无第二个国家有此实力。

    进了城,郭义就不由分说,要请三人喝酒。

    “草原可有警示?”

    杨荣始终不放心,特别是阿鲁台。

    郭义笑道:“杨大人,去年阿鲁台大败,目下正在整军,大概会在明后年和瓦剌决一死战,所以最近边墙无忧。”

    “那就好!”

    得知边墙无忧后,杨荣也不会说什么不许饮酒这种话。

    于是整治了一番之后,一大盆红烧羊肉就被弄了上来。

    喝酒当然不能在大堂,这是郭义住的后院。

    “以前咱们吃羊肉都是煮了吃,烤了吃,有人在金陵第一鲜吃过一顿这种红烧羊肉,就去找掌柜的要了方子,如今边塞吃牛羊,不少都是这般作法。”

    郭义冲着方醒拱手道:“说起来还得要多谢兴和伯,那掌柜的开始不乐意,后来就去庄上问了,回来就说兴和伯说了,既然是军中的同袍,想要就给,还免了那一顿饭钱,哈哈哈!”

    方醒笑了笑:“方某以前在家不说锦衣玉食,可在吃食上却是不肯委屈了自己,直到转战多地,被军中的厨子给折腾了几回,这才知道,原来军中是没有美食的。”

    “是这个理!”

    金玉赞同道:“那些厨子都弄惯了大锅,炒个肉菜吧也加水,那哪是炒菜,咬都咬不动。”

    朱高煦吃了一块羊肉,也是回忆道:“靖难那时,好不容易吃一顿好的,有厨子放盐放多了,吃到的将士大怒,可他倒是振振有词,说什么流汗就是流盐,不多吃些盐,哪能打赢南军,最后连父皇都没责怪他。”

    郭义和金玉都有意拉近双方的距离,方醒也算是配合,一时间言笑晏晏,以前的矛盾仿佛都消散了。

    吃完饭,朱高煦和杨荣去休息,方醒却被郭义邀请去喝茶。

    书房里,郭义干瘦的脸上全是愧疚:“当年郑亨在宣府权倾一时,郭某也无可奈何啊!幸好兴和伯御下有方,否则郭某万死难恕。”

    方醒淡淡的道:“方某麾下兵不过两千余,安阳候无需如此谨慎,至于过往,过了就过了,无需介怀。”

    当年从北平去兴和的这一路,聚宝山千户所真的是拿命在拼,若不是方醒拿出了许多物资,能坚持到兴和的不会超过三百人。

    而郭义此番表达不过是看在方醒的身份和当年有了天壤之别的份上,担心以后会被他下黑手。

    郭义闻言就苦笑道:“不瞒兴和伯,当年郭某确实是在袖手旁观,并未伸手,可军中就是这样,等级森严,若是越级干涉,事后的报复……”

    郭义的坦然出乎了方醒预料,他淡淡的道:“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方某自然是懂的,可这样不行!”

    这位兴和伯难道还是一位品行高洁的人?不然他怎么会单纯到以为能改变人心!

    方醒沉声道:“方某不怕逾越的说一说吧,等级森严,这是军中必须的东西,可大明的军队却不是私人的,公报私仇这等事,恕我直言,这是陋习!就该露头就打!”

    看到郭义不以为然,方醒就说道:“在天津,那些敢于上报守将不法的将士你可知道去了哪吗?”

    郭义讪讪不语,那还用说吗!

    “全家死光光,无一生还!”

    方醒的声音带着怒气:“那些畜生,我已禀告陛下,请求主犯一律凌迟,家眷全都发送瀛洲,三代不许归乡!”

    郭义苦笑道:“不瞒兴和伯,下边的卫所我们已经清查了一次,千户官以上的都抓了五人,就等着王爷定夺。”

    方醒冷笑道:“王爷也是怒不可遏,这些人没一个能有好的!”

    “还有侵占田地的,王某的请罪奏折已经去京,难辞其咎啊!”

    郭义的内疚模样丝毫没有打动方醒,他知道此人不过是想脱责,至于内疚什么的,纯属多余。

    一番谈话后,双方的关系依然是原样。

    ……

    大明的不少地方都是由军镇发展起来的,宣府就是其中之一。

    十多万人马,人吃马嚼,随军的军眷散布在各地,这就是商机。

    原先的开中法废除了之后,南粮北调就成了宣府的生命线。

    走在街上,方醒想着以后在北方扩大种植土豆的前景,觉着应该不会差。

    “老爷,前面有个老头。”

    小刀提醒了方醒一下。

    老头自然不稀奇,可这个老头却身穿破烂军服,独臂,少了一只耳朵。

    老头的面色发红,坐在一家布店的台阶边上,手中端着个破碗,不时的喝一口。

    这就是军户,父死子继,除非逃亡,否则这就是宿命。

    “这样下去不行!”

    方醒回到住所,就磨墨开始写奏折。

    “……臣闻汉唐时百姓勇于应募,何也?盖因军功封赏丰厚,百姓血性未泯……”

    杨荣走进来,方醒也没阻拦,继续写。

    “……自前宋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何?好男不当兵!”

    杨荣在方醒的身侧看到这些内容,不禁微微摇头。

    “……臣一路行来,所见军户之惨,铁石心肠也能动容,此与贱役等同,如何能养出壮士!”

    杨荣觉得有些头痛了,方醒的这份奏折上去,北方卫所又要多倒霉不少人。

    “……臣思之,一乃国朝养兵过多,耗费不菲,然屯田之法被军中将官与地方上下勾结,早已糜烂矣,纵然短暂更新,必重蹈覆辙,此人心本贪也!”

    “……军中赏罚可否清明,军士可有盼头,若无,则懈怠。臣妄言,若军户尚不如农户,必……”

    “兴和伯!”

    杨荣抓住了方醒握笔的手腕,面色凝重的道:“此事需集思广益,非我等可言之。”

    方醒摇摇头,继续写下去。

    “……农户可读书,军户为何世代操役?父英雄,儿并非好汉。臣建议募兵,以百户官等为骨干,其余人等皆可招募……”

 第886章 内外勾结,走私草原

    既然郭义和金玉都说已经清理了一遍,朱高煦也不以为甚,就令御史分头去各处卫所巡查验证。

    杨荣去查看宣府历年来的人员物资情况,朱高炽去了校场,检阅宣府操练。

    宣府有个超大的校场,能同时容纳十多万人操练。

    方醒相对比较无聊,就上街转悠。

    宣府没啥好玩的,近期草原内斗,大明自然无事,所以这个军事重镇多了几分安宁。

    天上的太阳挂的高高的,明晃晃的撒下无数热量,不过是才走了一百多米,方醒就后悔了。

    回身一看,小刀的头上不知何时多了个斗笠,边走边嚼着干牛筋。

    方醒一把夺过斗笠,呵斥道:“小小的年纪,多晒晒太阳有好处,大了不腿软。”

    小刀哭丧着脸道:“老爷,别人像小的这般大,孩子都有了。”

    方醒不为所动,戴上斗笠后,顿觉阴凉了不少。

    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将官,所以方醒带着两个家丁,一身便衣走在街上,根本就没人关注。

    “宣府一砖头就能砸到个百户官。”

    方五拿出水壶喝了一口,觉得水一进肚子里就变成了热量,还不如不喝。

    “打起来了!”

    这时右边的一家饭馆中冲出来一个男子,紧接着四个男子追了出来,五人都穿着军服。

    当先出来的男子骤然回身,一拳撂倒了追的最近的对手,随即一个扫堂腿扫倒了一人。

    剩下的两个男子面色一变,喝道:“张晓,你特么的赌钱出鬼,今日若是不给个交代,老子……啊!”

    那叫张晓的男子飞起一腿,速度之快,方醒刚看到动作,对面就倒了一个。

    “出鬼也得当场抓到,哈哈哈哈!”

    剩下一个男子根本不敢追来,只是嘴硬的道:“张晓,你特么一个被左卫踢出来的老油子,老子看谁敢收你!”

    张晓大笑道:“哈哈哈!老子不愿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