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466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466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醒低头道:“公主纯良,没人敢欺负她。”

    太后看了他一眼,叹道:“罢了,你去吧。”

    方醒转身,然后又回身道:“娘娘,您胃口不好的话,还是要多走动,每日清晨走小半个时辰,对身体极好。”

    太后点点头,“你有心了。”

    方醒默然拱手。沉吟了一下后说道:“娘娘,会好的。”

    他迟疑了一下,然后认真的道:“一定会好的。”

 第2589章 如此,大明应战

    冬季的大明京城被大雪覆盖着,紫禁城中也是一样,于是就苦了那些太监们。

    “最新的消息,泰西船队在试探。”

    早朝时,孟瑛出班介绍了最新的情况。

    “他们出了哪里?”

    有人把地图摆在了前方,能让皇帝和那些重臣们看清。

    孟瑛走到地图前,指着一个地方说道:“他们出了鼍龙湾,可我水师一直有小船队在附近游弋,当即就发现了他们。”

    “然后呢?”

    杨荣面色严肃的问道。

    他担心泰西人会从水路袭扰大明,甚至是发动进攻,然后哈烈和肉迷联军会趁机夹击大明。

    “水陆并进啊!”

    杨溥觉得大明此次有麻烦了。

    方醒却说道:“别高看了泰西人,他们只是丛林里的野兽。野兽从无感情,他们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做决定。而大明……”

    他看着文武百官,然后指着外面说道:“大明可以同时应对水路和陆路的两个大敌,并能击败对手!”

    他的语气坚定,让人不禁心中一振。

    孟瑛点头道:“正是这样,我大明水师只是小股船队在附近,面对强大的对手,他们依旧敢于发动进攻,而且……”

    他骄傲的道:“他们击退了泰西人的试探,鼍龙湾以外依旧是大明的海疆!”

    “好!”

    杨荣忍不住挥拳叫好。

    孟瑛微微颔首,代表着武人们接受了这份夸赞。

    “得了消息之后,我等判定泰西人只是作态而已。他们出来就是给联军打气,可却不敢再进。”

    有文官问道:“保定侯,若是他们真敢呢?一旦大明海疆被袭……而且那时多半大军正在西征途中,引发了混乱了怎么办?”

    方醒出班说道:“麻六甲那边有水师的主力轮换驻守,扼守住了那里,大明海疆就高枕无忧!”

    孟瑛在地图上把那一道岛链用手指头勾勒了一下,方醒说道:“这也是当年水师非要拿住那道海峡的原因。”

    有些人不自在的转过脸去,不想看方醒那张平静的脸。

    当年方醒一力鼓吹大明需要控制那道海峡,并做好长期移民和驻守的打算,被不少人诟病为疯狂。

    那时候不少人用前唐拼命扩张,最后穷兵黩武亡国的例子来反驳方醒,却被他一一驳倒。

    现在的局势证明了方醒当年的高瞻远瞩,而他们自然就是鼠目寸光。

    杨溥却有另一番想法,他觉得这些年来方醒一直在推动着大明在某些方面不断走出去。

    比如说对外移民,以及藩王分封海外……

    这些举措如今联系在一起看,就会发现一脉相承的恐惧。

    是的,杨溥看向方醒的目光中带着恐惧。

    这人竟然在十多年前就预测到了这样的局面吗?

    在朱瞻墉出海之后,又有三家藩王走了。

    据说车马一眼看不到头,可见那些藩王聚集了多少钱财。

    而且哭声一路不断。

    没有人愿意去海外,这一路就是他们的流放路。

    无数人在咒骂着皇帝和方醒,可他们依旧无恙。

    “……泰西人的举动反而是个好消息。”

    方醒在分析着局势,分心的杨溥渐渐的回过神来仔细听着。

    “他们的举动告诉我们,他们给了联军不少支持,并答应要从水路来牵制大明。而时机很重要……也就是说,联军肯定已经出发了。”

    他看着皇帝,说道:“要开始了。”

    群臣的心中一紧,都看向了皇帝。

    他们中间有人曾经幻想过此战能够避免,可在听了方醒的分析之后,幻想破灭。

    朱瞻基一直在看着地图沉思,闻言点头道:“是啊!要开始了。”

    皇帝表态了,孟瑛马上就大声的道:“陛下,臣愿领军前去。”

    大军出发很麻烦,所以就需要前锋去哨探,去迎敌。

    “陛下,臣愿为前锋。”

    武人这边都空了,全部出班请缨。

    文官们目光复杂的看着这些武人,知道文武之争又将要放下一段时日,对武人的打压也得消停了。

    外面有冷风吹进来,文官们打个寒颤,而武人们却神采奕奕。

    朱瞻基把这些都看在了眼里,说道:“朕知道有人会说穷兵黩武,现在不说,等朕去了之后也会说。”

    “陛下万岁!”

    对付这等唏嘘,万岁是最好的回应。

    可朱瞻基却没有半分欢喜,他起身道:“这个世界很大,却也很小。说它大,那是因为许多地方我们依旧无知。说它小……因为朕依旧看到了夕阳!”

    大家有些不解,方醒却了然,并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朱瞻基指着外面,厉声道:“朕要看到太阳在大明的土地上不停的转动,永不坠落!谁能帮朕?”

    从科学开始传播后,大家都知道了一个概念。

    ——太阳会不停的转动,这里是白天,那边就是黑夜!

    日不落啊!

    “陛下,臣愿为大明征伐!”

    “陛下,臣……”

    武人们沸腾了,人人面色涨红,哪怕张辅也是一样。

    文官们大多面色沉凝,对于他们来说,世界不再是一个飘忽的概念。

    通过水师的不断探索,大家都知道了所谓的中央之国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可要让他们赞同大明向外不断进取,没几个会赞同。

    汉唐之后,儒家的进取心就荡然无存。

    他们更愿意抱残守缺,只求一个安稳。

    朱瞻基朗声道:“中央之国从来都不是地理位置所决定的,那么它是怎么来的?”

    无人回答,朱瞻基神色凛然,喝道:“那是打出来的!”

    群臣肃然,文皇帝当年北征的硝烟还未散尽,追亡逐北的热血依旧在武人的身体里燃烧着。

    方醒看了一眼那些鼻息咻咻的武人,再对杨荣点点头,然后出班道:“陛下,臣请率前锋出征。”

    杨荣看向了皇帝。

    朱瞻基微微点头,说道:“哈烈和肉迷联手,外加泰西人的试探,这个世界在向大明发出挑战,而朕唯一能回应的只有刀枪。”

    皇帝终于决定了出征!

    大殿内的气氛有些灼热,和以前文皇帝一人拖着整个大明去北征不同,现在的大明少了许多目光狭隘的官员,哪怕是反对,可他们依旧知道这次西征的重要性。

    “大明从不畏惧什么,以前不会,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

    皇帝的目光锐利,从文官那边扫过来,最后在武将这边停住。

    “此战大明必胜,而在此之前,朕需要众卿齐心协力,可否?”

    武人们率先齐声说道:“愿为陛下效死!”

    杨荣当先说道:“臣等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等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战当前,首要的是人心。

    朱瞻基伸开双手,微微上抬,说道:“如此,大明应战!”

 第2590章 出征

    冬天出征不是什么好主意,可从京城到哈密遥远,少则四五个月,多则半年以上的行程让人头皮发麻。

    而武学里,千户所的编制已经满了,那些想报名而不得的学员们把官司打到了御前,可依旧只能接受留守武学的结局。

    商辉很满意,作为一名并未上过战场的伯爵以及武学后进,他期待着在沙场上重新展现亡父的武勇和忠诚。

    每日操练之余,许多学员都得了假期,然后回家去团聚几天。

    土豆刚请了假出来,见商辉在等着自己,就问道:“可是有事?”

    商辉看看左右,低声问道:“前锋是兴和伯,那咱们能不能跟着一起去?”

    土豆摇摇头,“武学一切都要听从陛下的旨意。”

    他拱拱手就走了,心中对商辉颇为不以为然。

    而这个不以为然在到家后就消散了。

    内院里,三个女人加上无忧在帮方醒收拾行囊,神色却不见担忧。

    对方醒的崇拜让她们压根就没考虑过失败的可能。

    “你父亲在前院书房。”

    张淑慧不担心丈夫,却担心儿子。但是此刻她却不能把这种担心表露出来,以免影响到即将出征的方醒。

    “贫僧要回去了。”

    明心的那双眼睛里多了平和,还多了几分恬静。

    “有些高僧的模样了,怎么,这是想在金陵发展?”

    方醒并没有出征前的紧张情绪,很是放松。

    明心平静的道:“贫僧这几年虔心修炼,自觉颇有些灵觉,兴和伯,此行珍重。”

    方醒点头道:“你也一路顺风,希望我下次去金陵时,咱们能饮茶游湖。”

    明心点点头,然后告辞。

    方醒把他送出去,却看到了杨荣。

    把人迎进来后,正好土豆从后宅出来,就担当了接待的事务。

    方醒从他的手中接过茶杯,然后问道:“请了几日的假?”

    土豆把另一杯茶放在杨荣那边,然后说道:“武学说父亲即将出征,武学稍后也会跟着陛下出发,父子同在军中,当是一顿佳话,所以给了五日假期。”

    方醒的目光中多了些慈爱,然后问杨荣:“杨大人来找方某是私事?”

    杨荣看了一眼土豆,见方醒没有让他离开的意思,就说道:“士奇那边……”

    这话倒是直接。

    方醒说道:“方某说过多次,是骡子是马就拉出来溜溜,而不是光说不练。而且大战在即,革新儒学也好,改良儒家也罢,都要服从于这个大局,否则哪怕陛下不在京城,可京城自然有能做主的人,到时候血流漂杵……方某到时候杀回来,杨大人,那时候不会再有什么儒家。”

    杨荣面色铁青的道:“若是老夫留守,自然会盯着这些。”

    方醒的眼中全是杀机,“方某知道在许多人的眼中,国战只是玩闹,和他们一文钱的关系都没有。很多人巴不得重新换个主子。这些人都是乱臣贼子,一旦发动起来,西征大军哪怕停战回师也要把这等人斩杀殆尽!族诛!”

    杨荣知道方醒所言不虚,那些人并没有什么国家的概念,换个统治者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事。

    “老夫知道。”

    不能辩驳的郁闷让杨荣想吐血。

    但是得了方醒不使坏的应允之后,他也能回去压住那帮子热血沸腾的家伙了。

    马苏没有回来,他上了一份奏章,言辞激烈的请求皇帝减免苏松地区的粮税,并举例说明了在这种高粮税的情况下,苏松地区百姓的煎熬。

    苏松赋税半天下,这是夸张的说法,但那一块鱼米之乡的出产在以前就是大明的粮仓。

    马苏到任的时间不短了,在这个时候建言,肯定是分析了各种利弊。

    可苏松的高赋税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一是那块地方肥沃,二是当年苏松等地区支持张士诚,算是报复。

    皇帝不会答应吧?

    可皇帝并没有犹豫,马上就答应了,并减免了历年来苏松地区欠下的粮税。

    那可是上千万石的粮税啊!

    可皇帝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应允了。

    这是什么意思?

    皇帝既然早有打算,为何不自己主动提出来,反而要让马苏赢取名声和资本?

    随后皇帝就下了一道旨意,允许私人在大明各地开办兴科学的书院或是私塾,地方不得阻拦和刁难,否则严加处置!

    这道旨意一出,顷刻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无数人在疯狂的问为什么!

    消息被飞快的传出去,疯狂在蔓延。

    这是决绝的一击!

    这代表着皇帝彻底靠向科学一脉的一步棋!

    走出这一步之后,皇帝再无后悔的可能。

    所以这便是宣战!

    而第二天就是方醒出征的日子。

    夜里北方呼啸,就像是鬼神在嚎哭。

    方醒此刻却在宫中。

    “你又撇开我独自去和他们争斗,这样不好。”

    方醒有些无奈的看着朱瞻基,觉得自己当年应当多教他些无耻之道。

    两人站在外面,身边有太监端着盘子,里面是刚热好的酒。

    朱瞻基取了一杯酒喝了,然后看着夜空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