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404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404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尼姑看着才十多岁,大抵是跟着师长一起来的。

    她在颤抖着,跟随着马蹄声的节奏,身体微微摇晃。

    马蹄声渐渐减缓,然后止住。

    杨熊抬头看着城头上的几个头领,问道:“可有哈烈人和肉迷人?”

    城头上有人翻译了他的话,几个头领慌作一团,“没有,没有。”

    杨熊冷冷的道:“本官的人要进去查!”

    无人敢阻拦,骑兵们从尼姑的身边冲进城中,那娇小的身躯恍如暴风雨中的小鸟,瑟瑟发抖。

    杨熊就在城门外盯着里面,他早就想弄掉亦力把里,然后大军直接入驻,逼迫联军做出反应。

    那尼姑一直在颤抖,等不见有人对自己动手,这才敢抬起头来。

    “你……你不要杀人了。”

    字正腔圆的大明话让杨熊微微低头看着她,皱眉问道:“为何到了这里?”

    小尼姑怯怯的看着他道:“爹娘以前就在这边。”

    “爹娘呢?”

    小尼姑摇摇头,茫然的道:“不在了。”

    杨熊厮杀多年,早就把一颗心炼成了铁石,可此刻却莫名其妙的说道:“此处混乱,去哈密!”

    小尼姑摇摇头:“不去。”

    杨熊冷冷的道:“由不得你!还有会大明话的吗?没有就是你了。”

    小尼姑以为他是只想找会大明话的方外人,想起自己的那些师姐们,就鼓起勇气道:“就我会。”

    杨熊默然,等里面的麾下出来说没找到敌人时,他指指小尼姑说道:“给她马,带走。”

    杀气腾腾的军士让小尼姑变成了呆子,等她被卷着去了明军那边后,城里才出来一群尼姑。

    她们庆幸着自己躲过一劫,然后觉得这里不是好地方,准备去撒马尔罕,看看能否找到贵人为她们修庵堂。

    小尼姑被带到了临时驻扎地,随后炊烟升起。

    “去过哪里?”

    杨熊从不是那等平白无故发善心的人,所以他坐在地上,看似和善的问着小尼姑。

    小尼姑身处大军之中,知道自己是待宰的羔羊,所以只得低头。

    “好多地方。”

    “都有哪些?”

    他的语气重了些,小尼姑的眼睛就红了,然后哽咽着道:“好多……大明……还有撒马尔罕,奴儿干都司也去过,还有……还有……”

    见她揉着眼睛,边上有人低声道:“大人,好可怜啊!”

    小尼姑看着确实是很可怜,杨熊微微抬头,回忆了一下,“当年本官跟随文皇帝北征时,曾经被一个女人一箭差点射中要害,至此后,在本官的眼中,再无妇孺。”

    杨熊说的淡然,可了解战阵厮杀的都知道这里面包含着的凶险。

    小尼姑抽抽噎噎的说了自己去过的地方,杨熊最后问了撒马尔罕的情况。

    “……他们……他们好凶,好多人……”

    小尼姑打个嗝,身体一抽一抽的说着:“经常出来跑马,还有……还有很厉害的甲衣,都包裹着,还有大筒子……”

    “大筒子?”

    杨熊收获了最有价值的情报,稍后随便吃了些烤肉,就率军回师。

    而与此同时,在草原上四处躲避着追兵的黑刺也已经过了亦力把里,只不过走的是另一个方向。

    这一路的躲避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但人数折损的很少,只是战马少了许多。

    那些战马大多是熬不过这等强度的跋涉,然后化为了这群人的口中食。

    王琰嚼着马肉干,放下望远镜道:“过了这里,他们必然就不敢再追了。”

    陈登回首看了一眼,见麾下木然,而战俘们也是木然,就说道:“大人,要不咱们去亦力把里城打个草谷?”

    王琰摇摇头,说道:“若说两边中间拉着一根线,那么亦力把里就是中点,一旦这个中点断掉了,那就是大战的开端,所以亦力把里反而得活。若非如此,你真当大明的游骑是废物吗?”

    他看着前方说道:“肖顾伟哨探还没回来,派人去看看。”

    少顷就有骑兵出发,没过多久又回来了,而且人数还多了不少。

    肖顾伟欢喜的策马过来,“大人,遇到了游骑。”

    等双方会师时,王琰竟然认识杨熊。

    “你是大熊?”

    王琰认出了身材雄壮的杨熊,而杨熊面对王琰,也露出了憨笑。

    “王大人。”

    王琰笑着拍打了一下杨熊的肩膀,说道:“你这头熊罴居然亲自带队来打草谷吗?”

    杨熊憨笑道:“没呢,联军不断在试探,朝中的意思是要坚决压下去,所以哈密才频繁出兵……大人,您这是?”

    杨熊看到了那些黑刺,作为沙场悍将,他一眼就看出这些人的不简单。

    而那些被解救的俘虏穿着混乱,看着面黄肌瘦的,不像是军队。

    王琰低声道:“刚从撒马尔罕解救了他们出来,篾儿干大概要气疯了,不断派出追兵。”

    杨熊的憨厚消失了,杀气腾腾的道:“他们有多少人?”

    两人当年相逢于北征,那时候的王琰杀人如麻,让自负悍勇的杨熊惊为天人,就缠着学了几招。

    王琰说道:“两千余人,一直纠缠着我们,大概是精锐。”

    杨熊见王琰只是带着不足千人的麾下,就知道那所谓的精锐不简单,否则王琰只需一个反击,就能赶跑这些追兵。

    “大人,弄一把?”

    王琰点点头道:“这一路本官也憋了不少火气,正好在亦力把里出出气。”

    等见到那个小尼姑时,王琰就皱眉不语,杨熊解释了一番后,他说道:“这等消息……稍后我带着她走,一路送去京城。”

    两人说了些各自离开后的情况,王琰对自己的事有些讳莫如深,杨熊也不追问,直至等来了斥候的消息。

    “他们追来了。”

    杨熊想设伏,可王琰却要堂堂正正的驱赶对手。

    “设伏没用,那些都是老手。”

    于是当看到追兵时,加上杨熊所部后兵力还占据些优势的王琰就下令出击。

    这一次王琰放弃了战术,只是和杨熊并肩作为箭头冲杀进去,然后就一路冲杀了出去。

    所谓的精锐在两人的面前宛若泥土,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挡不住必败的结局。

    王琰大概真的是憋气久了,所以击败敌军后令人追杀,他自己和杨熊看人拷问战俘。

    惨叫声不绝于耳,通译不断在说着情况。

    “……肉迷人来了不少,陆续还有,只是粮食有些艰难,所以好多都在种地。”

    “……军队很多,现在连军队都在种地放牧。”

    “经常打架,死伤不少,那些肉迷人悍勇,经常寻事。”

 第2483章 两个人的火气

    “今年山东铁定遭灾,不过看样子倒不是大灾。”

    金幼孜在大明湖畔和人说话。

    人很多,从十余岁的毛头小子,到头发斑白的老汉。

    这些人此刻都站在面对大明湖的方向,而金幼孜背对湖面,在苦口婆心的说话。

    “……百姓遭灾,朝中必然会赈灾,这就是施政之术,看似简单,可里面的东西很多,从筹集钱粮,到如何运送,派谁来赈灾,谁来督查,如何安抚灾民,如何组织他们自救……”

    “这一切都是实务,是在书本里学不到的。”

    有人问道:“金大人,那您的意思……咱们还学不学了?”

    金幼孜说道:“圣人学问自然是要学的,可不要埋头学,要抬着头,一边学学问,一边要躬身。”

    那些人大多面无表情,听到躬身时,更是各种反应都有,大多是不屑。

    金幼孜看在眼里,心中唏嘘着道:“要躬身去探问世事和实物,否则下笔千言,实则空洞无物。再漂亮的文章有何用?难道能救灾?”

    金幼孜不小心就犯了忌讳,有人反驳道:“金大人,学问能救灾!”

    “是,本官失言了。”

    金幼孜的花白抚须被风吹拂着,他的眼神苍凉,嘴唇蠕动几下,说道:“没了优待,要活命就要靠务实,再多的钱粮也经不起坐吃山空,所以学实务吧,不管是种地还是经商,总得给自己找条生路。”

    那些人的眼中多了愤恨,却没人说话。

    金幼孜的声音渐渐嘶哑,嘴角的白沫越来越多。

    “别想着兼并了,地方官一旦包庇,被查出来就是流放,兼并的那家也全数流放,不能做了。”

    “圣人的学问本是从实务中来,所以你等也要到实务中去,去重新找到儒学的好处,要发前人之未发……不要重走那些空洞的路。”

    见这些人麻木,金幼孜只得下了猛药:“陛下已经册封了太子,大明的未来不会再有什么优惠,不要再想着什么兼并田地,广收佃户,没了,再也没了!”

    他没说出那句话,但是大家都知道。

    ——方醒将会成为帝师!

    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后果。

    气氛渐渐沉重起来,金幼孜正准备通过此事来激励这些人奋发图强,右边来了一骑。

    “不是说不许打扰吗?”

    金幼孜不悦的看着随从。

    随从下马说道:“大人,兴和伯进城了,还有汉王殿下一家。”

    金幼孜本想呵斥,等听到朱高煦一家子也来了,他就苦笑道:“那位来了不得了,本官去一趟。”

    他上马跟着随从走了,背影还历历在目,人群中有人就骂道:“老狗!只知道捧臭脚!”

    众人默然,有人跟着骂道:“不去为了名教据理力争,反而来打压我等,果真是老狗!”

    众人都觉得无趣,有人提议去游湖,顺便作几首诗,于是人人响应。

    “上船上船!”

    “哎哟!各位大爷慢些,慢些,小心脚下。”

    一个女人出现在画舫的踏板侧面,一边挥舞着手绢,一边喊道:“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掉下去一个咱们可担待不起,快扶着些!”

    两个仆役站在入口,伸手拉住要过踏板的读书人,一一接上船去。

    所有人都上岸后,一个仆役被吩咐去城中采买,他接了钱钞,脚下只是一点,压根就没走船板,就上了岸。

    船板收了回去,无聊的仆役把船板立起来,最高处也只到他的胸部……

    ……

    “这一路本伯并未看到地方组织百姓自救,在等什么?”

    布政使司衙门里,朱高煦坐在主位,却是在吃面条。

    一个大碗,很大的碗,碗里全是牛肉和面条。

    耳边是吃面条的声音,前方是方醒那看似淡漠的眼神。

    常宇觉得自己就是倒霉催的,他看似惶然的说道:“兴和伯,水少了,各地都在引水,可今年的水少,幸而还有些雨,否则……”

    他没说原因,但已经表示的很清楚了:没水我能怎么办?

    破空声顷刻而至,常宇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一双筷子砸在了脸上。

    他呆呆的伸手拂去脸上的一根面条,但一块辣椒皮依旧黏在他的颧骨下面,看着红彤彤的。

    “猪一般的脑子!滚!”

    能把猪这个字说的如此自然和清新脱俗的宗室,除去朱高煦再无旁人。

    他的眼睛瞪着,大大的眼珠子微微凸出,脸上微微发红,杀气腾腾。

    常宇的腿一软,想起这位汉王马上就要去海外了,要是他发飙捶自己一顿,只要不打死,皇帝多半只是下旨斥责一番。

    方醒摇摇头,起身把常宇送了出去。

    院子里的花树蓬勃生长,一股植物的气息在弥漫着。

    “主动些,别等着,别敲一下动一下。”

    方醒止步,他无需和常宇应酬,也不想应酬,而且他还看到了金幼孜。

    常宇没看到,因为他一直在低着头。

    学会蝇营狗苟的人从来都不会抬头,只会看着脚下,顺着金钱铺就的大道一直走,至于前方,有权财还怕什么?

    “兴和伯,本官……”

    常宇想分辨一番,等见到金幼孜走来后,就如释重负的告退。

    “兴和伯,本官找了不少人,都说今年只是些微干旱,可水却少,打井的代价高,只能慢慢的来。”

    方醒不置可否的道:“等秋季时朝中自然会派人来,若是有渎职,殿下那边还缺人口,这一路恨不能化身为盗匪,把百姓都裹挟了一起出海。”

    金幼孜顿时就忘记了自己想和方醒说的话,瞪眼道:“若是这般,本官必然会扣下后续去华州的船,以为后来者戒。”

    这是要挟,华州后续的建设需要大明本土不断的提供支援。

    若是支援被断掉,朱高煦怕是会重新杀回大明,然后一路回京,冲进朝堂打死几个‘佞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