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268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268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俭伸手出去,仿佛是想寻求帮助,然后又缩了回来。

    “老师,那人不会无的放矢……”

    。。。。。。

    “老爷,那王柳碎当年很谨慎,他就通过一些青皮在传递消息,能委托他的,都是假手他人……查不到,不过王柳碎有个册子,都记着那些请他办事的客人,那册子据说是在一个青皮的手中,那青皮和王柳碎是过命的交情。”

    辛老七刚去问那个女人的话回来,身上并未带着血腥味,可见没动刑。

    南方的冬天不好过,最好的法子就是打瞌睡,睡醒了就吃,吃完了接着睡,然后就能积蓄不少肥肉来应对最寒冷的时节。

    方醒就准备去给自己弄些好吃的养膘,所以想了想,就当了甩手掌柜。

    “此事交给你了,对于青皮,锦衣卫应当最清楚,你找费石配合。”

    辛老七应了,等他走后,方醒就去了厨房。

    厨子李秀怕出事,所以没敢给,还是费石去寻的。

    厨子只负责方醒和家丁们的饭菜,所以不算累,而且他在这里做一段时间之后,出去就可以吹嘘自己服侍过兴和伯,身价倍增。

    见方醒来了,厨子以为是对午饭不满意,急忙就堆笑着问好。

    “弄些面疙瘩。”

    方醒只是让人生火,他自己弄。

    面粉里打两个鸡蛋进去,然后搅拌。

    如果说什么是土鸡蛋的标准,那就是金黄色。

    搅拌的差不多之后,水也开了。

    “火大些,别加多水。”

    方醒用小勺子舀着面糊下锅,厨子在边上用汤勺轻轻搅动,好让面糊下锅后不粘锅。

    不过是滚了几分钟,方醒就把面疙瘩捞了起来,然后也不要厨子殷勤推荐的鸡汤,就用看着有些浑浊的面汤。

    酱油醋,许多辣椒面,盐,最后一小勺猪油。

    方醒一手拿着大蒜,一口大蒜一块面疙瘩,吃的热火朝天。

    辛老七已经和费石碰面了。

    “青皮?”

    “可有姓名长相?”

    锦衣卫有高手,能根据人的描述画出人犯的长相,所以费石很是自信。

    “没有。”

    辛老七也觉得难度大了些:“就说话有些漏风,叫做什么五。”

    费石一听就喜道:“说话漏风,排行第五,那肯定是没错了。”

    随即锦衣卫的人就倾巢出动,金陵城中的青皮头子都被叫去问话。

    “说话漏风那肯定是缺牙,还排行第五……大人,小的下面没这人啊!”

    “大人,没这人,小的骗谁也不敢骗锦衣卫啊!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

    费石做事很得力,在他的指挥下,锦衣卫的人在天黑前就把那些青皮头子弄了进来,然后一一询问。

    他坐在刑房的外面吃面条,早晚很冷,所以他弄了不少辣椒。

    他吃面条是用筷子卷,卷了一团被辣椒染红的面条之后,就送进嘴里,然后囫囵嚼着。

    “辣!”

    “大人,还是说没有。”

    费石张开嘴,然后冷风吹进火辣辣的嘴里,皱眉道:“用刑吧。”

    随后惨叫声就从里面传了出来。

    他慢条斯理的吃了面条,最后把汤都喝完了,觉得还不过瘾,就把碗底的那些辣椒籽也刨了个干净。

    他嚼着辣椒籽,起身道:“还是一样吗?”

    “大人,还是一样。”

    费石有些纠结了,他不认为那些青皮头子都是宁死不屈,所以这就是真相。

    “说话漏风……大人,那些青皮经常打架,缺牙的不少啊!”

    手下的话让费石挠头道:“是啊!本官倒是忘记了这一茬,那就只能是找那个老五了。”

    他的头上全是汗水,被冷风吹着倍感凉爽。

    稍后里面的惨叫声就停了,有人出来说道:“大人,叫老五的就三人。”

    “虽然凉快,却怕伤风啊!”

    费石吩咐道:“马上去拿人。”

    ……

    锦衣卫连夜拿人的动静不小,第二天凌晨随着动手那地方周边的百姓的八卦开始散播出去。

    “杀了一个咧!说是锦衣卫拿人还敢提刀出来拼命,马上就被乱刀砍死,好惨啊!”

    “说是拿什么老五,大晚上的弄的满城狗叫,不得安宁。”

    “。…。。”

    方醒也得了消息,只是却不是好消息。

    “三个老五都抓到了,都不是。”

    这是打草惊蛇,方醒觉得暗地里那人怕是要瑟瑟发抖了。

    “那就问清楚,问那个女人,告诉她,只要提供了能抓到背后那人的线索,五十贯。她是正经户籍,有了五十贯,自然可以安生度日。”

    “我们不急,我更乐意看到那人在暗地里惶然不可终日。”

    ……

    船只的建造容不得半点疏忽,用于远航的战船更是要精益求精。

    方醒再次来到船厂,洪保和傅显都在。

    船台上的战船已经有模有样了,三人在边上站着,洪保的眼睛在发亮。

    “咱家年岁还小,此次出海,兴和伯,陛下的旨意该拿出来了吧?可有咱家?”

    方醒含糊道:“还没过年呢!”

    “兴和伯这是欺咱家吗?”

    洪保说道:“咱家现在好歹是水师副都督,咱家和傅大人肯定要去一个,弄不好两个全去,有何好隐瞒的?”

    傅显也是和洪保一个立场:“兴和伯,是谁出海?”

    方醒没给答案,傅显黯然道:“洪公公轻车熟路,下官却是……哎!”

    “做这样子给谁看?”

    方醒没好气的道:“本伯下来镇压金陵,北方的大局不定下来,如何出海?”

    “怎么算是定下来了?”

    傅显终究忍不住,方醒说道:“京城安定。”

    洪保给了傅显一个眼色,等方醒去看船后,就解释道:“此次清理北方,京城才是大局,京城的权贵们服帖了,大局也就定了。”

 第2255章 落寞,落幕

    朱瞻基最近被太后叫人盯着,每日必须要睡足四个时辰以上。

    太后还放了话:谁敢在皇帝睡觉时去打扰,打死勿论。

    睡足的感觉很好,精神头很好。

    “旨意该到了吧?”

    朱瞻基靠在椅背上,一个宫女在给他按摩头部。

    俞佳说道:“陛下,按照行程来说,也就是十日之内。”

    朱瞻基点点头,问道:“京城那些权贵如何?”

    ……

    “陛下提早下旨给了兴和伯,这段时日幸而没有大事,否则船队一出海,咱们只能是徒呼奈何啊!”

    杨荣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纷争,不禁叹道:“累啊!心力交瘁。”

    黄淮已经累病了,在家休养,剩下的人都多了不少白发,人人面色疲惫。

    杨溥靠着说道:“陛下果真是镇定,清查那些武勋田地时,当时京城中可是风声鹤唳,就怕那些武勋发狂。”

    “有火器卫所盯着,他们敢动?”

    金幼孜冷笑道:“那些谋逆的都是些不知天高地厚之辈,大军一至,顷刻覆灭,只是笑话罢了。”

    杨士奇说道:“只是人心惶惶罢了,没有大军镇压,京城后续怕是会出事。好在那些火器卫所震慑得力,大局定了!”

    值房内轻松的气氛渐渐生起,直至杨溥说了一句话。

    “南方呢?”

    ……

    “老师,外面在找人。”

    只是两天的功夫,黄俭已经廋脱了形,让汪元也是愕然。

    “你堂弟没在了,你怕什么?”

    黄俭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汪元马上喝问道:“可是你堂弟当年泄露了姓氏和底细?”

    “没有的事,老师,我叮嘱过他多次。”

    汪元点点头,温言道:“你且反心,为师必然是要护着你的。”

    “多谢恩师!弟子……弟子……”

    黄俭终于哭出声来,汪元过来劝慰了一番,师徒重归和睦。

    黄俭出去打听消息,汪元去了书房,然后叫了人来。

    “那些书信都烧了。”

    因为担心烟雾太大,一箱子书信烧了许久。

    汪元全程盯着,最后还把灰烬用水搅拌,这才去洗澡。

    洗澡出来,他站在书房外面,有仆役过来禀告:“老爷,他在城门口盯着那些青皮。”

    汪元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准备一下礼物,别让人知道,老夫出门一趟。”

    ……

    “远山先生多虑了,还是那句话,自身正,则无惧,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前厅里,老态龙钟的曹瑾微微点头,“是啊!老夫见他们蝇营狗苟,四处串联,可后来你来了,他们就偃旗息鼓,原来是怕了,可见人心都是假的,至少在刀兵前都是假的。”

    “远山公……”

    大清早,方醒正准备去造船厂履行自己的使命,去被曹瑾给堵在了住所。

    老先生越发的苍老了,而且能看到落寞的痕迹,所以方醒也不忍下逐客令。

    “南方不能乱,但北方已然动手,南方就无法幸免,所以他们在观望……”

    曹瑾吧嗒了一下嘴,就喝了一口茶水,然后好像在回味着。

    “兴和伯整顿军中,挖掉了那些和士绅勾结的将领,这是在准备吧?只是聚宝山卫一个卫所却少了些,老夫知道现在不会动手,可是出海之后?”

    “是了,等出海归来,北方必定大事定矣,然后再清理了南方……赋税这个问题就差不离解决了,陛下千古明君,兴和伯你是千古名臣,相得益彰。”

    方醒耐心的听着,却不再搭话。

    曹瑾说了一阵后,终于说到了自己的来意。

    他瞥了方醒一眼,干咳一阵,见方醒也没关切问话,就说道:“老夫老了,小儿科举不利,老夫想着是不是让他进京去吏部谋个差事,可终究致仕多年,没了脸面啊!”

    “曹安?”

    “是。”

    方醒想起了那个出色的年轻人,那个让人如沐春风的年轻人。

    在曹瑾殷切的关注下,方醒淡淡的道:“可惜无缘。”

    是的,错过了科学之后,在科举路上蹉跎的曹安哪怕天资再出色,也无法吸引方醒的注意力。

    曹瑾黯然道:“是了,老夫如今老了,国子监刚好出缺一个助教……”

    国子监……

    方醒想起了上次自己让曹瑾卖了个大人情给国子监的事,就问道:“难道不成?”

    曹瑾看着门外那带不来温暖的阳光,老眼浑浊,宛如烛火在风中飘摇。

    “哎!老夫老了啊!”

    人走茶凉,这是一种态度。

    可人老茶凉,这就有些恶劣了。

    “哎!老夫老了,叨扰了,告辞。”

    曹瑾起身,方醒却没挽留,只是一路送了出去。

    送客的规矩很多,各家的还不大一样。

    可按照方醒的地位来说,送到大门口就很了不起了。

    曹瑾步履蹒跚的出了大门,他茫然的看着周围。

    周围有人,方醒的驻地是金陵各方关注的要点,所以小摊不少,人流也不少。

    那些人见曹瑾独自出来,有人噗嗤一声就笑了。

    “那老头也是疯魔了,他从吏部致仕都多少年了?而且早年他故作清高,不肯去联络故旧,如今曹安谋一个国子监助教的职位都不得,曹家算是垮喽!”

    “曹瑾看那模样分明就活不了几年了,曹安以前倨傲,等曹瑾一去,他自然寸步难行。而且他家中没什么积财,再过十年,说不准咱们中间又多了一位摆摊的举人呢!”

    “你别哄人,曹家难道就没土地?”

    “有个屁!那曹瑾故作清高,当年文皇帝在时提过士绅收取投献的事,他就主动把田地给放了。”

    “啧!那可真是自作孽了!”

    曹瑾的眼睛不大好,可耳力却没有问题。

    这些话就像是细针般的扎在他的心口,让他心生苍凉,并茫然。

    以往可是做错了吗?

    人在至亲的面前总是要收敛情绪的。

    曹安也听到了这些话,他从牛车旁过来扶住曹瑾,说道:“父亲,咱们回家吧。”

    “回家,家……”

    曹瑾点点头,曹安骇然发现,自己的父亲竟然迈不动脚步了。

    “父亲……”

    人间最无奈的便是落幕。

    不管是戏曲还是人生,在接近落幕的那一刻,幕布在颤抖,鬼神在窥看……

    “他家没有投献?”

    大门内,方醒有些意外。

    …。。。

    父子俩站在那里,曹安知道父亲不肯把自己软弱的一面展露在外人的面前,所以需要缓缓,就扶着他。

    那些人从两侧走过,有人叹息,有人幸灾乐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