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104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104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于谦的脸上没有一点儿高兴的模样,群臣亦是如此。

    “小吏猖獗,地方士绅贪婪,百姓如鱼肉。”

    朱瞻基的眼神冷厉,猛地拍了一下扶手,起身道:“牧民牧民,朕看有些人把百姓当做了牛羊,自己却成了屠夫!”

    群臣有些不大自然,心中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想法。

    这就是炮弹,方醒送给皇帝的炮弹。

    炮弹在群臣中炸响,关于是否取消士绅免税优待的各种想法都在这一发炮弹下趋于统一。

    你说士绅是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说士绅能稳定乡里。

    你说士绅是大明的根基……

    这些溢美之词,在这发炮弹之前都被轰击的支离破碎。

    “这就是大明的士绅?”

    “这就是诸卿说的大明的根基?”

    群臣无言以对,在朱瞻基抛出李二毛那份奏章时,他们表面上是沉默了,可暗地里奏章却不断进宫,各种苦口婆心的分析,甚至有‘改动士绅优待,大明将会崩溃’的言论。

    朱瞻基讥诮的道:“这不是大明的根基,而是挖大明根基的蛀虫!”

    ……

    随即济南府第一阶段土地清查的情况就被散播了出去,百姓们咬牙切齿,感同身受。

    往日矜持而倨傲的读书人们如丧考妣,纷纷开始了串联。

    至于那些官吏……他们最纠结的就是方醒的建议。

    “所有的税赋杂税都转为一税,按田亩的数量和好坏收取,这个……”

    “这是要绝了大家的路啊!”

    户部里,马苏夹着一卷报表缓缓走过,耳边听着廊下那些官吏的议论,心中激荡,只恨不能立时赶到济南,和老师一起直面那些士绅。

    “大人。”

    夏元吉抬头见是马苏,就点点头,然后揉揉眉心道:“兴和伯在济南做了大事,如今外面看似平常,可暗流涌动,你且小心。”

    马苏把报表放下,说道:“老师当年就把方家庄和一干生意主动缴税,当时还有人说老师是沽名钓誉,如今算是还了老师一个清白。”

    夏元吉含笑道:“兴和伯当年就给当今陛下灌输了不少这类想法,本官猜测……他的最终想法应当是一体纳税。”

    说着他盯住马苏,见马苏并未露出什么惊讶之色,不禁就叹息道:“果然啊!他好大的气魄,而且能隐忍多年,缓缓而发,本官不如他,不如他啊!”

    天气炎热,大开的窗户吹进一股风。

    马苏看着这股风吹动了那卷报表,那些数据就像是蚂蚁在晃动着。

    “老师……希望能改变大明……”

    ……

    济南已经成为了一个漩涡,常宇频繁召集济南府官员议事,中心议题就是一个:如何坚定不移的把济南府的田地情况摸清楚。

    济南知府黄禄就像是个小妾养的,常宇把问题直接压下来,他只得把压力转嫁下去。

    整个济南府的官吏们都像疯子般的往乡下跑,而青皮们都瑟瑟发抖,纷纷装成良民。

    他们害怕了!

    大宅院里的方醒在上了奏章之后就在蛰伏着。

    可他不是小白兔。

    而是一头猛虎!

    猛虎蛰伏,他在想什么?

    ……

    方醒俯身,仔细的嗅着一朵黄花。

    他的神态专注,呼吸轻微,渐渐抬起头来,说道:“鲜花落于凡尘,贩夫走卒皆可赏玩。”

    黄禄感觉刚才看到了一头猛虎在嗅着鲜花,他垂首道:“兴和伯,那些人……正是不甘于坠落凡尘,所以……已经聚集在了一起,各处都有暴力……发生。”

    “那是抗法!”

    方醒毫不犹豫的下了个定义,说道:“大势如大潮,有人说人这一生有几种需求,可在本伯看来那是无病呻吟,纯属闲得发慌的屁话,吃多了放的屁。”

    “人,只为求活!”

    “本伯看到了那些双眼茫然的百姓,他们绝望,他们麻木,为何麻木?因为不麻木……就不能活,不想活……”

    黄禄心中凛然,担心自己执行力度太软,让这位明显对读书人没啥好感的伯爷发飙。

    “那些读书人整日无所事事,依红偎绿,一壶老酒下去,吟几首酸诗,就认为自己能经天纬地,可他们可想过自己的钱财从哪来?那特么的都是百姓的血汗!”

    黄禄对此只能唯唯称是,他不敢惹方醒,至于那些读书人的日子……他觉得无可厚非。

    读书人就是大明的骨骼,失去了他们的支撑,大明会变成什么样?

    他有些茫然,他在想着失去了士绅管控的百姓会干出什么事来。

    “每个县设立一个机构,按照户数增减官吏……”

    方醒伸出手指,轻轻的抚摸着黄花,漫不经心的问道:“直管如何?”

    “皇权下乡……”

    黄禄面色大变,脱口而出道:“兴和伯,怕是不妥吧?”

    “你在担心什么?”

    黄禄直面清理田亩的工作,所以方醒才会试探,他想看看官员们对此的看法。

    黄禄看看左右,有些紧张的道:“伯爷,不说别的,前宋开始,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明……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始,虽然有所改观,可终究……慢慢的又回来了,如今天下早已稳固,悍然而动,怕是要动摇根基啊!”

    “你在担心什么?”

    方醒再次问了相同的问题。

    黄禄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咬牙道:“下官担心的是……那些人。”

    方醒点点头,说道:“你的担心有道理,不过却高看了他们。此时大明无外患,他们无从借力。此时大明钱粮充足,他们没了鼓噪的机会,当今陛下励精图治,仁政不断,这样的大明,谁……敢反?!”

    黄禄只是点头,可神色却有些恍惚。

    真要让皇权下乡,那……还有读书人什么事啊!

 第1967章 强硬(感谢“卸甲葬弓”成为本书新盟主)

    “动起来!”

    针对暴力事件频繁发生,方醒召唤了驻军。

    于是一批批的军队分散跟着官吏下乡。

    “退后!”

    一个村子,一座豪宅的外面。

    十余名军士拔出长刀,为首的小旗官刀指前方的中年男子,喝道:“军令如山,搜!阻拦者……杀无赦!”

    豪宅的门内站着个儒雅男子,他跺脚道:“李大,拦住,拦住他们!”

    中年男子已经快控制不住内心的恐惧了,他张开双臂喊道:“这是李家,我家老爷乃是……”

    小旗官的眼中全是杀机,他毫不犹豫的挥刀。

    边上的两名小吏呆呆的看着这一幕,直至鲜血喷溅,人头落地,这才尖叫起来。

    “啊……”

    斩杀一人之后,小旗官有些茫然,随即被血腥气一冲,那眼珠子渐渐的红了起来,目光转动间,就盯上了门内的那个儒雅男子,也就是这座豪宅的主人。

    “饶命……”

    小旗官不过是向前迈动了一步,那儒雅男子竟然跪了。

    他跪在地上,惶然的大喊饶命。

    小旗官的眼中多了困惑。他记得以前这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可看不起武人,不说跪,连正眼都不会给你。

    这是怎么了?

    他的鼻翼抽动,闻到了一股子尿骚味。

    目光下移,儒雅男子的衣裳下摆上,一道水痕在慢慢的扩大……

    “哈哈哈哈!”

    小旗官仰天大笑起来。

    什么狗屁的文人,不过是装模作样而已。

    大笑声中,小旗官大步近前,俯身,居高临下的看着儒雅男子,冷冷的道:“滚开!”

    “是是是!”

    儒雅男子膝行到了边上,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

    小旗官大步进去,身上带着的血腥味冲进了儒雅男子的鼻端,他楞了一下,然后歪头,瀑布般的开始了狂呕。

    小旗官回身喊道:“搜!”

    十多名军士冲了进去,豪宅里马上传来无数惊叫声。

    本该是主持这次清查任务的两名小吏缓缓进来,其中一人在进门后,低声对还在呕吐的儒雅男子说道:“你该配合,而不是阻拦。”

    儒雅男子回过头来,泪眼朦胧的道:“家父……”

    “老大人要被你害惨了。”

    小吏摇摇头,叹息道:“布政使常大人在盯着,关键是兴和伯在盯着,不过是五品官罢了,你只要配合,最多老大人那边请个罪完事。现在出了人命……你这是在给老大人招祸啊!”

    儒雅男子一怔,他还寄希望于老父能从官面上斡旋一二,不然他也不敢阻拦。可听小吏的意思,分明就是连老父都要受牵连。

    “这话是什么意思?”

    “拿到地契了!”

    这时里面一阵欢呼传来,小吏摇摇头,不肯再和他说话。

    另一个小吏冷笑道:“这下算是彻底完蛋了。”

    ……

    无数的地契被汇集在一起,各地的记录也被汇总,两相对照,然后找出陡然增加的时期。

    方醒和常宇在喝茶。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冲泡出来的茶水自然味道不凡。

    这里清静,听不到核查那边的嘈杂声音。

    茶香蕴蕴,两人相对默然。

    一只知了孤独的在树上鸣叫着,单调的声音让人昏昏欲睡。

    两人当然不会有睡意,只是在盘算着这一步可有什么错处。

    “南方的蝉鸣叫的更大声,而且数量也更多些。”

    方醒端起茶杯,就像是平常般的说出了这番话。

    常宇一怔,也端起茶杯,看着渺渺的雾气说道:“本官去过几次南方,可惜都不是夏季,想来那些蝉鸣会很聒噪吧。”

    “是。”

    方醒喝了一口茶,说道:“这也是为何要把试点放在济南府的原因所在,南方,那些人纠结在一起,就是一个庞然大物。”

    常宇点点头,目露回忆之色,“当年本官在南方见到了诗书翰墨,青衫如云;见到了骄奢淫逸,也见到了……安贫乐道……兴和伯,读书人中也有不少信念坚定之辈,不可一慨而论。”

    “有,而且不少,比如说即将到来的吏科给事中于谦。但本伯深信,国朝对读书人太过优渥,就养出了一群五谷不分的废柴,仅有的那些人难道还能彻底扭转士风?”

    ……

    于谦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济南,在城外他就看到了不少军士在沿路巡查,他就被查了十余次。

    “兴和伯好大的阵仗。”

    于谦有些兴奋,对他来说,阵仗越大就说明事情越有挑战性。

    一路找到了方醒,于谦带来了朱瞻基的口信。

    “陛下很愤怒,要求严查济南一地田地,不得遮掩,不得回避!”

    边上的常宇心中一动,等于谦交代完后,就问道:“那家人怎么办?陛下……”

    方醒粗鲁的打断了他的话:“那不是陛下考虑的问题,而是本伯!”

    常宇悚然而惊,心中懊恼不已。

    皇帝就算是有那个想法,可也不能透露出来。

    他刚才的话要是被传出去,那将会引发轩然大波,弄不好大明处处烽火都有可能。

    而方醒已经接过了盾牌,一切的矛盾和冲突都将会止于他这里。

    这就是担当啊!

    “你是吏科给事中,陛下为何把你给派来了?”

    于谦带来了朝中的最新动向,这一点很重要,至少让方醒知道,在这件事上,目前皇帝还能压住群臣。

    于谦行礼后说道:“陛下说下官见识少了,要各处去看看,正好这边纷杂,就让下官来向您学学。”

    “没什么可学的,多看。”

    方醒从不认为这些东西是能学出来的,没有个人的理解,旁人说的再多也只是枉然。

    于谦拱手受教,方醒对常宇说道:“常大人,朝中无事,等那边核查的结果出来后,马上把名册送到户部去,从今年开始,税赋全数照收。”

    “不是还回去吗?”

    常宇觉得这种处置方式有些问题:“那些田地多是投献,若是照常,那些农户怎么办?”

    “投献的剥离,正常购买的不管,不过移民宣传要跟上,相比做佃农,难道移民不更好吗?”

    方醒意味深长的道:“一考中举人进士,马上就会有人来送银子,等做了官,这些人就会追到任上,你该懂这里面的勾当吧?”

    常宇点点头,但还是有些担忧:“那些读书人陡然没了好日子,会闹事。”

    “不劳而获,那就闹吧。”

    方醒对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只是那些家境确实贫寒的,照例该免税还是要免税,不过谁若是趁机收取投献,那没说的,直接革了。这等人于国无益,还不如赶去种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