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049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049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思牙楞了一下才明白方醒的意思,他低头道:“在下……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方醒的面色陡然变冷,“是大明的女孩?”

    沈阳知道也思牙大概是触碰到了这位伯爷的不爽处。

    大明的女子如何能嫁给外人?

    当年瓦剌使团的人求娶方家庄的一个丑女,方醒直接就轰了出去。

    也思牙点点头,然后说道:“她也喜欢我,所以我准备立功,然后才能自由。”

    “你想……立功受赏,然后去娶她?”

    方醒皱眉道:“你确定她也喜欢你?”

    也思牙是被软禁,每日只有两个锦衣卫的人和他聊天,哪里有机会去结识女孩子?

    也思牙居然羞涩了一下,然后说道:“她爹是给在下送饭的,有时候她也来。”

    方醒点点头,说道:“此事我会报与陛下,若是可行,你就准备。”

    也思牙起身拱手,欢喜的道:“多谢伯爷。”

    眼前这位曾经的哈烈王子,如今就像是一个初恋的少年。他欢喜的都忘记了告退,急匆匆的就往外跑。

    沈阳使个眼色,两个锦衣卫就跟了出去。

    “有女人?”

    方醒问道,看着有些不高兴。

    沈阳知道他的心思,就尴尬的道:“这个下官也没问,回头就去查查。”

    “现在就去看看。”

    事关军国大事,方醒自然是要亲自去看看。

    ……

    也思牙被软禁的地方离皇城不远,因为他没什么破坏力和值得利用的,所以很是松散。

    方醒估摸着午饭时间到了小院外,站在边上,和沈阳等着。

    没等多久,两人就见到一个穿着青色比甲的女孩提着个食盒过来。

    沈阳的眼睛毒,瞟了一眼说道:“伯爷,长相普通啊!”

    方醒也看了一眼,然后回头,低声道:“情人眼里出西施,看看这女孩对他可有兴趣。”

    等女孩进去后,两人凑到没关好的门边往里看。

    ……

    “五妹,你来了。”

    也思牙就像是个陷入情网的年轻人,迎着女孩走来,双手搓着,显得格外的紧张。

    那叫做五妹的女孩冷冰冰的道:“谁是你家五妹?”

    她把食盒放在地上,说道:“吃完了记得收好,我下午来取。”

    也思牙堆笑道:“我会洗好,会洗干净。”

    女孩皱眉道:“你洗好我爹就要被扣钱,哎!求求你,别洗了好不好?”

    方醒看到了也思牙眼中的欢喜,不禁微微摇头,然后和沈阳悄然退出。

    “单相思!”

    方醒下了这个评语,然后想了想,说道:“他在大明并无作用,反而是在耗费粮食,我去找陛下说说。”

    沈阳说道:“伯爷,今日是中秋啊!”

    方醒笑道:“就因为是中秋,所以我把事情交给他,然后自己回家过节去。”

    ……

    “这事啊!”

    朱瞻基穿着便服,身边的盘子里装着几个月饼,方醒一眼就认出是自家的东西。

    “希望不大,或是说根本就没戏。”

    方醒分析道:“那些人都想着一统哈烈呢!也思牙手中没人,也没钱,回去没人会搭理他。”

    “他目前回去也没好果子吃,还不如在大明养着,等过些年就能放出去,我觉得这人真是爱煞了那个五妹。”

    朱瞻基觉得新鲜,就问道:“那五妹可是个绝色美人?”

    方醒摇头道:“普通。”

    朱瞻基犹豫了一下,说道:“那就由得他,只是他那些随从却在修路,不知道还剩几个。”

    “剩几个就几个,让他自己甄别要带谁回去完事,咱们还省了粮食。”

    朱瞻基点点头,然后说道:“可消息却不好传递啊!目前锦衣卫的人都撤出了哈烈,到时候他就是孤子,死活咱们都不知道。”

    方醒无所谓的道:“这事你自己想,我得先回家去过节了。”

 第1875章 凄惨的工匠(感谢”猫鱼狗鱼都是鱼”成为本书新盟主)

    中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个团聚的日子,可对于匠户来说,除非是没活了,否则节日和他们没关系。

    秦四就是如此。

    位于城西的这个工坊是专门制造盔甲的,里面的匠户多是坐匠户,也就是长期工匠。而秦四却是轮班匠户,这边做完了就可以归家。

    工匠按理应当是每月只做十天,可这个月上面要求尽快打造聚宝山卫的那种盔甲,而京城的水力冲床还在建设中,所以目前只能靠着工匠们用人工打造出来。

    好在铁厂依照朱芳那边给出的工艺生产出来了薄板,否则这活真不是人干的。

    工匠辛苦,监工的官吏们也是牢骚满腹,火气很大。

    秦四趁着午饭的机会出去买了几个月饼,然后急匆匆的赶回工坊时,刚进门就被人堵住了。

    秦四看着为首的小吏顾跃手握皮鞭,满脸狰狞,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哀求道:“大人,小的没迟啊!”

    顾跃和左右两个同僚相对一笑,然后上去一脚就踢翻了秦四,挥舞着皮鞭抽打着。

    “你这个贼配军也敢私自出去吗?”

    “打!”

    铛铛铛!

    里面敲打盔甲的声音都盖不住秦四的惨叫,三个中秋节不得休息的小吏轮番上阵,抽打着秦四。

    ……

    “看你下次还敢不敢!”

    顾跃气喘吁吁的停止了鞭打,只觉得浑身舒泰。

    三个小吏舒坦的进了工坊,喝骂着那些工匠,心中的郁郁渐渐消散。

    等一个去茅厕的工匠出去看到秦四倒在地上没动静时,就暗骂了一句,然后过去扶起他说道:“四哥,今日你可以回家休养了……”

    遍体鳞伤的秦四纹丝未动,工匠心中一惊,就伸出手指在他的鼻端试了试。

    “四哥!四哥……”

    ……

    声音惊动了里面的人,顾跃三人跑出来看到这个场景,顿时都呆了。

    “怎么办?”

    一个小吏过去试了试秦四的鼻息,然后又摸了脉搏,回头苦笑着摇摇头。

    轰隆!

    这个苦笑仿佛是晴天霹雳,一下让顾跃呆住了。

    里面的敲打声渐渐停住了,那些工匠们缓缓走出来,看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秦四,目光哀伤。

    两个小吏盯着顾跃,意思很清楚:这事是你起的头,你得摆平它!

    顾跃没有功夫去想别的,他下意识的道:“秦四是被架子砸死的,很可怜,本官看着你们……心中难受。”

    他转身对着出来的工匠们缓缓的说道:“所以……你们以后的日子会很好过,明白吗?”

    这就是许诺要给这些工匠好处。

    吃人手软,拿人手短,只要这些人拿了好处,到时候……

    百姓都怕麻烦,这等事多半是个漩涡,不小心自己就成了炮灰。

    所以……

    “以后你们的报酬会足额发放,本官明日……不,今日就会给你们发些钱钞,但是……”

    他指指秦四的尸骸,目视着这些工匠。

    一个工匠毫不犹豫的说道:“秦四就是被砸死的,咱们还帮忙去抬架子,可惜还是救不活。”

    现场有三十余人,顾跃满意的道:“那大家就把秦四抬到架子下面去吧,让本官看看架子是如何砸死人的。”

    那两个小吏松了一口气,觉得顾跃的这个处置方法极好,就喝道:“快些抬进去,谁不抬就是杀害秦四的凶手!”

    工匠们木然的走过来,大家七手八脚的抬起秦四,可三十余人太多了,大多是在外围做个样子。

    顾跃使个眼色,两个小吏就进去了。

    “嘭!”

    一声巨响之后,里面传来了惊呼声:“秦四被砸死了!”

    两个小吏出来,冲着顾跃得意的笑了笑。

    微笑!

    ……

    中秋节一过,京城又恢复了正常,各衙门照常开门。

    大理寺刚开门,一个年轻人就冲了过来,一下跪在门口,双手举着一张纸喊道:“家父被人打死,求诸位大人明察!”

    ……

    大理寺接手了一个案子,案子的来由很简单,所以三个小吏很快就被抓捕归案。只是那些工匠大部分不愿意作证,最后还是秦四的那个同乡出头,这才钉死了那三个小吏。

    事情按照现在的看法来说不算大。

    可事情的余波却远远未散。

    案子刚被敲定,方醒就被招进了宫中。

    一进宫方醒见到重臣们都在,就凑到张辅那边,和武勋站在一起。

    “是啥事?”

    皇帝还没来,大家可以松散些,朱勇低声道:“有人上了奏章。”

    方醒无语转过头去,你这说了当没说嘛!

    “陛下驾到……”

    朱瞻基一来就抛出个题目:“昨日有人上了奏章,说工匠辛苦,可却不得自由,地位也低下,长此以往,必成弊端,诸卿以为如何?”

    这事儿工部尚书吴中避无可避,他出班道:“陛下,大明的匠户分为坐班和轮班,那秦四就是轮班,每月上十日工,然后剩下的日子也没人管,尽可做些东西去贩卖。家中还能免一丁的劳役,算下来不差了。”

    方醒觉得这份奏章有些古怪,不像是普通官员能上的,他就出班道:“陛下,坐班的工匠报酬少,说句实话,这等条件下很难出现大匠。至于轮班的更惨,那秦四乃是铁匠,四年一班,回去也不知道做个啥,等官府招呼一声,又得带着东西奔赴各方,这一路耗费多少?耽误多少时日?这难道就是不差?”

    吴中苦笑道:“兴和伯,这匠户制度从蒙元继承而来,多番改进,已经没办法了。唯一的弊端大概就是路途,各地工匠轮班进京,确实是辛苦了些。”

    方醒摇摇头,说道:“不只是辛苦,有的轮班工匠家里离京城远,来一趟家里还得典当东西当路费,几次下来……吴大人,破家了!”

    吴中拱拱手,只能苦笑。

    匠户制度承袭自蒙元,定型于洪武年,户籍是不能变的,可待遇却可以商榷。

    “陛下,如今的工匠管理很是无稽,比如说盔甲厂,上面下了一百套盔甲,逾期不能完成的,差一套就是二十鞭,上限五十鞭。可做好了呢?或是提前做出来了呢?”

    方醒的话让人沉思。工匠做不好就责打,可要是做好了呢?

    “臣以为大明万千工匠,必然是参差不齐,好的,有天赋的,那就该给多些。差的,混日子的,那就给吃个饱饭,这样才有人愿意倾力而为。”

    杨荣摇摇头,说道:“此事说易行难,下面的小吏狡黠,好与不好最后都是他们一张嘴的事。”

    “杨大人这话透彻。”

    方醒拱手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臣想问问诸位,若是取消了匠籍呢?”

    呃……

    杨荣目光微冷,说道:“取消了匠籍,以后从何处去寻工匠?”

 第1876章 另起炉灶

    大明的工匠分为三种,一种是工部管辖,一种是属于皇家,归于各监局;第三种就是各地卫所。

    这些工匠中不少都是罪犯,被罚为工匠,而其他的大多是百姓。

    这些人一旦被征调为轮班工匠,那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家就被毁了。

    “卖家产上路劳役,回到家,家徒四壁,无所营生,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去乞讨。等下一班时连路费都拿不出,只能一路乞讨至京,这样的工匠制度,臣觉得有问题,有大问题!”

    方醒的话音还回荡在大殿里,吴中就出班确认了这个看法。

    “陛下,轮班工匠确实苦,近年来多有逃亡者,除去兴和伯说的这些之外,管工和作头贪婪,不能安抚工匠,导致工匠难以为生,哀号乞怜……臣……万死。”

    吴中跪下请罪,但他的话却让方醒恍然大悟。

    明初的兵器尚能打的蒙元人屁滚尿流,等到中期时开始颓废,及至明末时那几乎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而这一切和什么有关系?

    吏治糜烂,军心散漫,将领贪婪,结成将门……但工匠的遭遇却是有明一朝兵器质量逐步下滑的罪魁祸首。

    夏元吉出班说道:“陛下,轮班匠户四处辗转,给了路费耗费大,不给路费匠户受苦,臣以为不如都改为坐班。”

    “人口呢?”

    杨士奇说道:“永乐年间从金陵迁到北平的匠户有两万七千户,这些年陆陆续续的增加了不少,加上轮班工匠,怕是要破十万户,这些人如何养?”

    十万户,几十万人口!

    谁来养他们?

    这话题又被丢给了夏元吉和皇帝。

    “陛下,这些工匠主要是营造。”

    吴中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