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996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996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芟嗉袢盏眉晌酱笪科缴!

    陆仁干笑道:“风彩依旧就免了,我好歹也是快五十岁的老头子一个,自己是什么样子能不清楚?我说公瑾老弟,大家都是聪明人,所以不要说这些虚假的客套话了好吗?你老实说吧,你这到底是想干什么?别跟我说什么你想另投新主的话,你周公瑾绝对不是那样的人!”

    周瑜面色一正:“不错,周瑜断然不会做背主求荣之事。只是如今的江东已陷入了一个危局之中,只能是自己想办法来行些非常之事,将江东将入危局之势给强挽回来。”

    陆仁奇道:“江东将误入危局?此话怎讲?我到是听说吴主孙权觉得时机已到,想对我们夷州诸郡下手来着。”

    周瑜摇头叹道:“十几年前吕子明若是一击得手,击灭夷州尚有可为。可是十年后的今天……陆夷州,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周瑜宁可对荆州用兵、对曹境用兵,也不愿惹到你们夷州。今时今日的夷州,海域之广、舰船之利,都不是我江东能招惹得起的。海上用兵与中原内陆不同,我江东对夷州根本就没有吞并之力,一战之后或可得一时之小利,但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夷州没完没了的报复,江东的沿海之地将永不得安宁。而我江东的沿海之地可都是与曹、刘两家抵敌所依赖的后方腹地,岂能有失?”

    顿了顿,周瑜端起了酒杯:“以兵势而论,陆夷州虽然派出了重兵前往北境,但要归还夷州与江东相争却并不是什么难事。此外,陆夷州与曹家、刘备素来交好,而江东袭夷又有背信负义之失。陆夷州若是向曹操、刘备请援……刘备与江东有唇齿之依,可能还会设法调停,但曹丕却不会放过大军南下的机会。刘备与诸葛亮见调停不成,也十有八、九会撕破脸皮,尽争江东之利。吴候没有看到这些,却真以为曹刘两家的兵力都被拖在了北境与凉州,是一大失啊!”

    陆仁道:“简单点说,你是怕吴夷两边一打起来,江东会被曹操与刘备捡了便宜是吧?只是这与你助尚香招募士卒,欲赴北境助战又有何关系?”

    周瑜叹息道:“吴候有其性狭多疑的一面,某些事上亦难有容人之量。尚香在建业城中做下那等大事,吴候已是面上无光,我等江东群臣若是依寻常之法去劝谏,只怕会是劝谏不成,反而还会火上浇油。瑜唯有用此法,望如当头棒喝一般震醒吴候……”

    一直没说话的荀彧笑了:“公瑾多半是想将你之行事,却冠至吴候的名下,借此为吴候挽回声名吧?确实,江东群臣之中,这件事只有你来做才最合适。吴候亦是贤明之人,应该地明白你的苦心的。”

    陆仁故作哑然的道:“文若公的意思,是指公瑾会着人发散消息,说吴候在尚香的面前拉不下脸来,所以只好在暗中请公瑾出面去帮助尚香?”

    荀彧笑而望向周瑜,周瑜则向陆仁和荀彧回以一个苦笑。都是聪明人,彼此碰上了头就是一番虚虚实实的相互斗法交锋,结果是谁输谁赢,谁又能说得清?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两百二十五回 鱼香肉丝(五)

    夷州莽甲,高级宾馆。

    自夷州建州并且并入大汉版图,陆仁作为一方诸候自然也就少不了会有一些外交活动,宾馆这玩意儿当然也要建得像模像样才行。当然了,以夷州目前的建筑水平,盖个三层五层的楼房还行,想整出后世起码十几二十层的星级宾馆却还没戏。事实上夷州现在的宾馆,准确一点的说到更像是花园别墅。

    此时此刻,周瑜就正在陆仁安排给他的花园凉亭里面吃着早点。旁边是正在播放音乐的留声机,而周瑜的手中却是一份……夷州的早报。

    夷州的印刷业早就基本成型了,报纸这种东西自然是早就被陆仁给整了出来,说起来陆仁作为一个现代人,又哪里会不知道报纸这种东西的力量?多了不说,报纸的信息能力、舆论引导能力,还有赚钱的能力,光是这三样就足够了。

    早期起步的时候,陆仁的报纸是旬报,也就是十天出一次。会这样除了当时陆仁的印刷部其生产工艺什么的还有待提升之外,当时夷州居民们的文化水平,或者更确切一点的说就是识字率都还没跟上来,毕竟当初的夷州基本上就是接收了大量的,没有文化的流民、难民而已,而这样的一群不识字的居民,让他们看报纸不是扯淡吗?所以在那个时候,陆仁还特意的把大喇叭广播给整了出来,那玩意儿对于不识字的居民来说更实在。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夷州现在整体的文化水平已经大幅度提升,特别是早期的那些孩子在接受过教育之后再一批批的走出校门,不但加快了夷州的发展速度,也使得他们对于各方面的讯息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于是当初的旬报也就变成了现在的日报。

    好了,这些就不扯了。只说周瑜昨天来到夷州,与陆仁、荀彧打了一番官腔之后就因为旅途劳累先休息了,今天早上醒来才算是活动的正式开始。而周瑜手边的这份早报,却是小乔早上出门,因为好奇而顺手帮周瑜买的。说起来,小乔好奇的地方到不在于早报上的消息,而是好奇在晨报上连载的故事。

    夷州现在的晨报主要分成三个部份,也就是主要消息、娱乐连载,再就是一些相关的广告,其余的陆仁就没搞了。而娱乐连载当中,目前主要是在连载《仙剑四》的故事,很不幸的小乔就是陆仁和蔡琰联手整出来的《仙剑》系列故事的粉丝。

    前面的一、二、三、三外的单行本小乔都收藏了,四则是因为还在连载阶段,小乔只能通过一些别的方法收集到一些片断而已,这一直是小乔的一个遗憾,同时也在等着四的完结再推出单行本……嗯,这都是现代社会里的常用手段了,陆仁也早就玩得滚瓜烂熟。而现在已经快四十岁的小乔嘛,也很有几分现代社会里追电视肥皂剧的女性的味道。所以今天早上小乔一大早的出门,说是随便的看看再帮周瑜顺手买了份晨报回来,其实是专门去买的。

    周瑜其实也喜欢这些故事小说,但对于现在的周瑜来说,他更关注的却还是晨报上的那些相关消息。都说了报纸这玩意儿是消息的载体与舆论的引导用品,而陆仁这里目前最让民众们关注的消息,当然是辽州那边的战事,而这些也正是周瑜现在最关注的事情。

    其实在辽州那边现在已经开打了,不过目前的规模还不大,主要是乌丸、鲜卑、夫馀三方的联军在统一性上比较差,乌丸和鲜卑是想主打辽西,夫馀却想去他们相对来说要更熟悉一些的辽东闹事,于是三方在争论了一番之后,分别向两个地区都派出了试探性质的部队,想看看哪方面的守备差些,然后就打哪个地方。

    反观陆仁方面,辽西地区的核心转移去了柳城,也就是后来的锦州,辽东的核心则由襄平转移去了新城沈阳。陆仁会这么安排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后世,所谓的“辽沈”基本上就是指以锦州和沈阳为核心的战略区域。而这两个地方只要牢牢的控制住,基本上就可以辐射到整个的辽州,而且锦州与沈阳之间也有着良好的相互支援性。

    唯一让陆仁感到可惜的,是陆仁拿下辽东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趁着老曹和刘备正在打汉中争夺战的时候把辽东给抢了下来,到现在为止也就一年多点的时间,沈阳新城也因此只完成了初步的建设而已,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才刚刚把基础的城墙给修起来……注意是基础的城墙哦!严格的来说,现在的沈阳都还不是城,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一个砦。城尚且是如此,而预定的锦沈铁路线更是八字都没有一撇。

    到是柳城……哦对,这时的陆仁已经正式的将柳城更名为锦州。总的来说,陆仁对辽西下手比较早,而且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把锦州南面的菊花港给打理妥当,然后就让拓跋玉和慕容紫英去兴建锦州,时至今日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在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以及有菊花港这个要点可以保证各方面的供应的情况下,锦州现在已经是初具规模。

    这样的一些情况,在夷州晨报里面有相关的介绍,大致上可以看成是陆仁专门开辟出来的军事栏目,而乌丸、鲜卑、夫馀这三方联军会先主攻哪个地区,现时点也常常会引发夷州民众们的热议,犹其是在夷州学院的军事系,更是成为了军事系学员们争论的焦点……这也正是陆仁想要看到的事情。

    周瑜其实早就知道夷州有报纸这玩意儿。事实上早些年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的前后,周瑜曾经来过夷州几次,当时也顺手买过报纸。不过那时的夷州报纸一则还是旬报,二则当时的条件还不成熟,新闻方面除了少量的一些政令之外,反到是以娱乐连载为主,用现代的话说那时的夷州报纸到更像是娱乐周刊,所以并没有引起周瑜的注意。

    后来周瑜驻守柴桑、巴丘,与夷州相隔较远,再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讯息传递条件,周瑜对夷州的变化所知并不多。总的来说除了一些主要的情报之外,周瑜就只能是通过夷州的商队来获取一些比较片面的消息而已。而到今时今日,当周瑜再次来到夷州,并且拿起了这份新出的晨报的时候,周瑜才深刻的感觉到现在的夷州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的想像。

    再说句闲话,周瑜看着手里的报纸,心中却在暗暗的感慨说孙权怎么就搞不出这样的东东?不过这话是陆仁没听见,如果被陆仁听见了,诂计陆仁会笑着跟周瑜说孙权如果想搞报纸的话,那么难题可不是一点半点。

    首先是高效的造纸工业、印刷工业,光这两样就不是现在的孙权能玩得转的了,要知道现在的陆仁其蒸汽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整个夷州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半工业化的领域,而孙权那里还在玩着小农经济,而且很多相关的东东孙权根本就不具备,这让孙权怎么去搞?

    其次,也可以说是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报纸这玩意儿需要良好的讯息传递手段,这又不是孙权方面拥有的东西。

    再接下来,报纸有舆论作用,按说这是孙权比较需要的东东。但是别忘了,孙权与江东本土的士家豪族之间还有着很深厚的矛盾,而报纸这玩意儿要是真的在江东出现,由于其产业性质上的特殊性,除非是孙权能够完全的掌控住报纸产业,不然很容易就会被江东本土的世家豪族给把持住,然后江东的舆论就会偏倒到江东本土的世家豪族,如此一来孙氏集团的日子可就不好混了的说。

    再说得简单点,那些封建君主们为什么动不动就大搞文字狱?还不就是想控制民间舆论走向吗?孙权既然知道自己无法掌控报纸这玩意儿,又哪里会允许这东西在江东的地头上出现?

    反观陆仁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多了不说,只说夷州的报业是完全掌控在陆仁的手里这一条就足够了。作为一个现代人,某些事情陆仁还是门清的。

    瞎扯到此为止,只说周瑜看了报纸上的军事分析之后,人也马上就陷入了沉思之中。以周瑜的历史局限性,周瑜很不明白陆仁为什么要把这种军事上的事公开出来,但这并不是周瑜现在会去思考的东西,周瑜思考的是辽东和辽西哪头会成为接下来的主战场。

    正沉思间,陆仁的声音却传入了周瑜的耳中:“公瑾老弟,你这是在想什么啊?”

    陆仁比周瑜大个四五岁,所以陆仁唤周瑜一声“公瑾老弟”并不过份。而周瑜见陆仁来了,也赶紧的放下报纸向陆仁见礼。

    各自见礼坐下,陆仁就笑着问道:“你老婆和你的孩子们呢?”

    周瑜伸手为陆仁倒了茶,同样是笑着回应:“她早就想来夷州了,这次难得来一趟,又哪里还坐得住?所以一大早的,她就带着孩子们逛街去了。”

    陆仁心说我又不是没和你们夫妇打过交道,而人家小乔也不是那种不懂事的妇人好不好?说是坐不住才跑出去玩,实际上应该是猜到自己要来,而且肯定和周瑜之间有话要谈,所以是故意的跑了出去,留了空间给自己和周瑜才对,反到是自己这里还带了貂婵过来准备帮着拉走小乔的到显得有点多余了。好在进来的时候已经听说了小乔出了门的事,当下陆仁就回身向稍远处的貂婵打了个手式,貂婵于心领神会之下就离开了这里,帮着陆仁招呼小乔去了。

    回转过身,陆仁向周瑜解释了一下让貂婵去陪伴小乔的话,然后就笑道:“公瑾夫妇也是难得来我这里一趟,有点什么花销都算在我头上便是。”

    周瑜也是淡然一笑:“那就却之不恭了。拙荆很喜欢夷州出产的一些东西,只是这回来得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