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787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787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仁看看来人也是一怔:“紫英?你怎么在这里?”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三十一回 人不好派

    离海鲜小铺没多远就是陆仁在基隆的行园……也就是陆仁最初在莽甲城还没有建起来之前在基隆居住的府坻。尽管陆仁的家已经搬去了莽甲,但陆仁和家里那几号人不管是因为公事还是因为私事,仍然经常会在这里住一住,所以这里基本上也就没怎么空闲过。

    此刻陆仁就站在天台上欣赏着夜色中的海景。要知道随着夷州供电系统与人员的渐渐完善,基隆和莽甲的主要街道与办公点、集会点早就通上了电,在深夜中也都是一片明亮的灯光。而像码头这种各类事物都又多又忙的地方,灯光照明更是不可缺少的,这也在现时点成为了夷州的一大景观之一。

    在那样的时代,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陆仁的心中总是会泛起几分自得之意,所以每每在夜中的时候,都会跑上天台,欣赏一下自己的“杰作”。

    良久过去,陆仁终于转过了身,向一直静静的站在那里的慕容紫英问道:“紫英,你是有什么话想和我说?这里除了你我也再无旁人,你可以放心的对我说了。”

    慕容紫英沉默了很久才回应道:“陆夷州,有关于我们部族回辽西一事……”

    陆仁道:“我还正想找你和玉儿问问这件事呢!这都快半年了,怎么你们两个部族到现在连点反应都没有?秋天一过就是冬天,难不成你们想在大冬天的时候回去?那样大家都会很麻烦的好不好?”

    慕容紫英看了看陆仁,却很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再向陆仁大致的说明了一下清况。

    所谓的情况,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却又就那么回事。这么说吧,慕容紫英和拓跋玉的这两只鲜卑部族当初是在辽西那边混不下去了才投奔的田畴,然后在田畴的引导之下迁居到了夷州。

    而这样的两支鲜卑部族其迁居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说白了不就是想过上好日子吗?而且他们本身是游牧民族出身,虽然在慕容紫英和拓跋玉的引领之下有了些农耕定居的意愿,但总的来说乡土观念还并不浓厚,属于那种哪里能过上好日子就在哪里安心的呆着的类型。

    所以在来到夷州,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之后,两个部族中大部份的人就习惯性的把夷州当成了他们的家,并没有什么想回辽西去的意愿。而且在这一点上,特别是想想夷州的生活条件和辽西那边的生活条件,这尼玛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室好不好?在这边已经习惯了丰衣足食而且安定的生活,现在要他们再到辽西去过那种苦寒的日子,又他喵的会有几个人愿意?

    那么接下来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慕容紫英和拓跋玉就是在不停的做族人们的思想工作……确切的说几乎就只有慕容紫英在做,拓跋玉对这件事都不是很上心。毕竟相比起慕容紫英,拓跋玉的心境似乎要更小一些,而且拓跋玉的部族也更喜欢现在的生活一些。

    总之,两个部族最后的结果,是慕容紫英这边只有三成愿意跟着慕容紫英回去,拓跋玉那边则只有两成。再算算人员,两个部族最初来到夷州的时候也就一千三、四百人,后来零零碎碎的又来了些,到目前为止不足三千。

    而三千的两成半才多少?他喵的只有八百人不到!而且就算是在这七百多人之中,都有不少人在留下来与去辽西之中摇摆不定。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慕容紫英和拓跋玉这几个月下来才会没啥动静可言。

    听完了慕容紫英的解释,陆仁自己也觉得有些哭笑不得。人嘛,谁不想过平平安安的好日子?想做大事的人或是那些所谓的苦行僧毕竟只是少数的存在。再看了看眼前的慕容紫英,陆仁微笑着问道:“那么紫英,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慕容紫英道:“我想回辽西去,只是人手方面……”

    陆仁道:“也就是说,你想找我帮忙弄点人给你?”

    慕容紫英默然的点了点头。

    陆仁笑了:“紫英啊,一开始我就跟你说过,我自己这里的人手也比较吃紧,所以不可能会调派人手给你。你想在辽西做点事情,还是得靠你自己。”

    慕容紫英的脸上顿时就浮现出了失望之意,讷讷道:“可是陆夷州……”

    陆仁摆了摆手:“我还是那句话,不是我陆仁小气,而是我自己要应对的事情也非常的多,人手方面没多少余力。”

    说着陆仁在天台的桌前坐下。桌上放着刚才从海鲜铺里打包回来的菜,陆仁伸手抓起一只麻辣小龙虾开始剥壳:“说真的,你现在好歹还有七百多人,就算是再把那些心志不定的人给去掉,再怎么样你也能有个三、四百人吧?这三、四百人在辽西的诸多散乱的部族中也不算少了,更何况你根本不用为钱粮之事而担忧,所以你知道你占了多大的便宜吗?”

    慕容紫英皱起了眉:“只是……”

    陆仁把剥出来的虾仁蘸了点汤汁再送进嘴里,似笑非笑的道:“紫英,你可别跟我说你在我这里读的书都是白读的。好吧,我就当你是真的不明白,那我再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一句,辽西那边的局面可不比得倭岛、交州或是南中,我是不可能直接插手进去的,因为我一但直接插手进去,东面会引起辽东公孙氏的注意,西南老曹也马上就会有所警觉。真要是闹出了那样的情况,你反而会什么事都做不了。”

    慕容紫英再次默然。就像陆仁说的那样,慕容紫英这几年在夷州的书可不是白读的,有些事情慕容紫英的心里其实很清楚。陆仁的身份不一样、实力不一样,一但陆仁有点什么进入辽西地区的动静,马上就会触动辽东公孙和老曹的敏感神经。反过来说,慕容紫英和拓跋玉本来就是辽西那边的鲜卑部族,他们出现在辽西的话,就不会那么引人注目。

    这边陆仁接着道:“人多固然是势众,但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这个就得看你自己怎么去运作了。而我在这里也还是那句话,你的人虽然少了点,我也不能给你人,但你要钱、要粮、要武器、要盔甲,只管向我开口就是。你手上有钱、有粮、有武器、有盔甲,在现在的辽西那边还怕招不到人马?而且你是由一个人少的小部族慢慢的变壮大,这情况看上去就会比较自然,老曹和辽东那边就会不怎么注意到你。等注意到你的时候只怕你也早就成了气候,不再那么好对付。”

    慕容紫英继续沉默,但在这个时候有向陆仁重重的点点头。然后又过了一会儿,慕容紫英终于向陆仁开口问道:“陆夷州,将来你会去辽西吗?”

    陆仁狡黠的一笑:“也许会,有许不会,这个事谁知道呢?不过紫英,你是个胸中怀有志向的年青人,好好去做的话,将来也一定能成就一番功业。但是在这里,我要你对天启誓向我答应一件事。”

    慕容紫英的心中一紧,微颤着向陆仁道:“何事?”

    陆仁道:“我要你答应我,当你有了些起色的时候,我会上表朝庭给你弄个辽西郡守之类的官爵,而你也必须要接受下来。然后嘛,或许我们子孙后辈的事谁也说不清楚,但我要求你在你的三代之内,对我们大汉尽一个大汉臣子应有的臣子之份。”

    慕容紫英愣了愣,回应道:“陆夷州,我始终不明白,其实以你的实力,就算是……”

    陆仁摆了摆手:“你不懂,这是我的一份信仰。其实像我这样原本没有家的人,年青的时候到也罢了,可是随着年齿渐长,心中的那份归属感也就越来越厚重。这么说吧,辽西那边是你的故乡,所以你心里想回去做点事,那么这大汉就是我的家,我的一个归属。也许我的家里面的人一直在打得乱七八糟,让我看着头痛,但这也毕竟是我的家。”

    “……”

    陆仁这时的语气却变得有些森冷:“再就是我要提前警告你一句。你是个有志向、有想法的人,这对一个年青人来说是好事。但是你也给我记住,要是你敢为祸中原,那么只要我陆仁还在,我就会尽我所能的去对付你。而你如果觉得你能和我拼一拼的话,那就只管试试。”

    慕容紫英的心中又是一紧,看看陆仁递过来的那种冷冷的目光,终于带着几许颤抖的举起了手启誓道:“我,慕容紫英,今天在此向神明与先祖启誓……”

    ————————————————————

    慕容紫英离去之后,陆仁找到了正在房间里兴致颇佳的摆弄着陆仁的留声机,听着蔡琰的琴乐唱片的荀彧。荀彧看了看陆仁的神情,似笑非笑的道:“搞定了?”

    陆仁双手一摊:“应该是吧?不过这个年轻人不是那么好掌控的人,但辽西那边的局势,不派这样的人过去诂计也没啥用。”

    荀彧道:“鱼与熊掌本身就难以兼得。你想要吃定北境,的确是得派这样的人才行。只是义浩啊,你的棋又得多留心一些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三十二回 水上小仗

    建安十七年冬十一月,老曹从各处调集的兵力已经陆续到齐,从合肥、皖城一带出兵,进逼濡须口。

    这时的孙权也一直在作各项准备,与老曹的大军隔江对峙。考虑到老曹这回都已经在合肥那边驻军半年有余,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动静,明显的就是受到了赤壁之战的教训,采取了一种稳扎稳打的策略,间接的在和孙权拼着后勤给养,张昭衡量利弊之后,也只能劝说孙权马上准备大批的钱帛货物,让吕范多跑几趟夷州,从陆仁那里急购回必须的武器装备和钱粮军需来应对老曹的这种拖而不打的策。

    另一方面,周瑜那边一直在盯着荆州,手边的部队不能轻易调动,所以孙权这边是亲自上征去和老曹交锋。由于在兵力上毕竟处于劣势,孙权也不能够主动的出兵进击争取主动权,只能是在沿岸加强防守而已。

    可问题是曹操这几年来也一直没闲着,造出的战船可不在少数,比起当年的赤壁之战,在船只数量上可能都有过而无不及。每每孙权登高望见对岸密密麻麻的曹军战船,再想想自己虽然精壮但在数量上吃亏的水师,心里就一阵阵的发虚,隐隐约约间生出了想投降的念头。

    不过现在的东吴并不是没有一拼之力,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周瑜一样,再来上一把定胜负的大火呢?不过陆仁要是知道孙权的想法多半会笑疯掉,美洲狼的特技是火神,你孙权的特技却是……还是算了吧!本来还一个鬼谋的陆逊,但陆逊这会儿归了陆仁的说。

    到十一月中旬,曹操的兵力布署已经接近完成,看上去离发起总攻诂计已经没多久了。孙权这边全军上下都在小心应对,看来硬拼一仗的事是逃不掉了。

    为了在战前能够提升一些士气,孙桓大胆的请求孙权给他一些水师,先诱出曹军的一部分水师打一个局部的小胜仗。孙权首肯之后,孙桓便带领五千水师去曹军的水寨讨敌骂阵。不过曹操似乎吸取了赤壁之战中的一些教训,对孙桓的挑衅一直都置之不理,仍旧一心一意的进行着决战前的准备。孙桓一连挑衅数日未果,又不敢过份接近曹军水寨,只能就这样僵持下去。

    这一日孙桓又来挑衅,曹军水寨也依旧爱理不理的。孙桓咬咬牙,想大胆侵入曹军水寨,可是又始终拿不定主意。自己才多少船只兵力?曹操那边又是多少船只兵力?冒冒然的冲进去的话可能和肉包子打狗没什么分别吧?

    “将军,曹军死守水寨不出,我们还是回营去吧?”

    孙桓看看严密的曹军水寨,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正准备下令收兵,了望手急报道:“启禀将军,东南方有大量战船驶来!”

    “什么?来船是什么旗号!?”

    孙桓大惊,孙权的东南方向各郡,能调的船只可全部都调来了。如果是曹操从海路调来的舰队,东吴的问题可大了。孙桓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因为曹操这么久都不发兵,显然是兵力的调配尚未完成,很可能是一直在等待这只舰队。

    “回禀将军,来者旗号不明,既非曹军旗号,也不是自家旗号……对方帅船上的旗旗上是一面‘孙’字大旗!”

    “孙字大旗?难道说……”

    ————————————————————

    “什么?吾妹尚香的援军?”

    听到这个消息,孙权的脸拉得老长,阴阴沉沉的。对于自己的这个妹子,只要有人在孙权的面前一提起来,孙权就气都不打一处来。你孙尚香是派去陆仁那里的人质,不好好的在陆仁那里呆着,跑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