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723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723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药……华陀是精于外科、肠道科、妇科,伤寒这一类的内科却不是华陀所擅长的,而这个时代精于伤寒内科的张仲景,这会儿不就呆在夷州当着夷州的卫生部部长吗?

    但张春华也说得很清楚,她的这种药丸肯定不能根治曹冲,因为曹冲的病是留下了病根的旧疾,张春华的药丸却只是一种应急性的药物,对于病得不重的人才比较有较……嗯,这么说吧,就好比说一般的感冒发烧什么的,吃几粒感冒药再睡一觉也就行了;可如果是高烧39,亦或是引发出了肺炎什么的,那还是赶紧去医院的好。大致上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所以张春华最后告诉老曹和华陀,如果是想根治曹冲的病,最好是把曹冲送到张仲景那里去进行诊治。而这样的一个话题,马上就让老曹想起了之前派谁为使节去一趟夷州的事,就顺口向张春华问及张春华与陆仁之间的关系。对此张春华到也没有隐瞒,就把自己当初曾经在陆仁的府中当过蔡琰的助手的事说了一下。

    那么再接下来……

    ————————————————————

    另一头,对夷州所使用的火炮的惊叹,也同样的出现在了荆州方面刘备这一边的人的心中。

    诸葛亮此刻正细细的参详着信报,良久过去才向刘备长叹道:“几年前亮曾在夷州游历半年,本以为对夷州虽不敢说了如指掌,但也知晓不少。现在看来,亮也仅仅是看到了一些皮毛。此一役江东孙权虽未伤及根本,但于损兵折将之下,只怕多有胆寒之意了。”

    刘备道:“先生,夷州那边……”

    诸葛亮道:“不能再拖了,亮须当尽快去往江东与夷州一趟。如若不然,江东必然势危,江东势危则主公亦危。”

    刘备迟疑道:“周瑜一直欲谋害先生,此事是否当另着一人前往?”

    诸葛亮摇摇头:“周瑜虽然对亮有谋害之意,但他却绝不是那么笨的人。如今事已关乎江东安危,他不会为了一点个人的私仇而害亮。主公如若担心,着赵子龙为亮之护卫便足矣!”

    ……

    吴境柴桑,周瑜府坻。

    “启禀大都督,荆州有使至此!”

    周瑜正在试弦的手指微微一颤,沉吟了片刻之后问道:“来使何人?”

    “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周瑜的手指又颤了那么一颤,但马上就稳住了心神,神态自若的向传令兵道:“知道了,快快有请……小乔,去备下茶席吧。”

    过不多时,诸葛亮与周瑜这对冤家对头在客厅中见了面,很令周瑜惊呀的,是诸葛亮除了护卫赵云之外,竟然还将夫人黄月英带在了身边。不过略一沉吟,周瑜就明白了诸葛亮把老婆带在身边的用意,随即淡然一笑,也不多去过问。

    各自一揖之后落座,周瑜让小乔带黄月英去后舍转转,诸葛亮则对赵云道:“子龙,你且先回馆驿休息。”

    赵云眉头微皱,看看对面的周瑜之后刚想说话,诸葛亮复又笑道:“放心吧子龙,周都督是聪颖之人,此时此刻断然不会害我的,你先去馆驿休息便是了。”

    赵云也是聪明人,多少明白了一些诸葛亮的意思,当下向诸葛亮与周瑜二人拱手一礼之后也退出了厅去。周瑜这时才向诸葛亮望了一眼,端起了茶杯向诸葛亮致意道:“我早有料到泉州一役之后,刘豫州肯定会派人来此,再转道夷州去好言调解,但没想到却会是你亲自来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九十回

    “我早有料到泉州一役之后,刘豫州肯定会派人来此,再转道夷州去好言调解,但没想到却会是你亲自来了。”

    诸葛亮慢饮了一口香茗,微笑道:“不来不行啊……公瑾兄,如果你我不是各为其主,我想我们会是最好的知音。特别是去冬的赤壁一役之后,我心中不知有多么的想与你不谈大事、只谈私谊,而且好好合奏上一曲,但是我却怕你会给我一刀,所以不跑快点可不行。而今次之事虽然你我仍当以大局为重,但若能捎带着与你再合奏上一曲,却也是难得的良机。”

    周瑜笑得有点苦涩:“不错,若非你我各为其主,瑜能得亮为知音,死亦无憾……不过你就那么肯定我不会借此机会杀你?”

    诸葛亮笑道:“旁人或许会,但周公瑾却绝对不会。因为亮知道,周公瑾是一个公私分明之人,断然不会为了些许的私仇,而置江东大局于不顾。”

    周瑜叹了口气:“真不知道你到底是来帮我的,还是有意来这里气我的……罢了罢了,如果你真能解此危局,我周瑜被你气上一气也都认了。只是孔明,你有把握能说服陆仁?”

    诸葛亮摇摇头:“只我一人恐怕不行,公瑾兄亦当同往方可。毕竟在早年间,公瑾兄也算是与陆仁有过深交之谊。”

    周瑜瞪了诸葛亮一眼道:“你是怕我趁你不在荆州之时,对刘豫州新得的荆襄诸郡有何不利之举吧?”

    诸葛亮摆手笑道:“非也非也!曹公在北,闻知江东沿海战况之后必然会增兵合肥,以期趁吴候被陆仁骚扰得不胜其烦之时大举渡江,换言之便是你江东大战在即,江东重兵都将集结于合肥一线,又哪里还会有余力去图谋我主刘豫州的荆襄诸郡?不过你这么一提起来……你若是不与我同赴夷州,我到还真有些担心你会对我主刘豫州不利。所以公瑾兄,你最好还是与我同赴夷州一趟为好。”

    周瑜闷哼了一声道:“我若不在此间,又当留何人暂代吾职,司领军兵?”

    诸葛亮笑道:“伏路把关饶子敬。”

    周瑜伸指点了诸葛亮半天之后才叹道:“诸葛亮,你若不死,我不得安。”

    诸葛亮笑而回应:“彼此,彼此。”

    如果陆仁在场,对这样的对话或许会感叹一声,说这就是乱世中人们的心态?

    ——————

    夷州,莽甲地中。

    陆仁这会儿正在府衙之中对着大沙盘皱眉苦思,刘晔则闭着双眼在一旁的座中默然品茗。

    之前的那场海战,陆仁这边仗着船坚炮利什么的大占便宜,最后还俘虏了吕蒙并迫使吕蒙自杀,胜固然可算是大胜,但接下来孙权会有什么样的报复举动却是谁也说不清。对此陆仁当然是早有准备,就是仍然的进行以攻为守的策略,在保证夷州本土与泉州等地区防御的前题下,仍然指派甘宁与黄忠用少而精的舰队在夷州海峡一带游戈,一但发现什么机会就适时出击,以打了就跑的主战术思想使孙权的沿海地区都处在一个疲于奔命的状态,令孙权难以集结起大规模的部队对夷州或泉州进行拔钉式的重点攻击。

    但是但是,夷州兵力不足的硬伤可是件很令人头痛的事。

    这里要再一次的说清楚,古时的府民制是农即为兵、兵就是农,各家各户没有打仗的时候就种田,一有战事则各家各户的应籍的男子都要应征当兵,更有甚者就是所谓的“兵籍”了。而在当时的大战时期,有时会出现全国总动员的事,一出现全国总动员就常常会造成十室九空的不良局面。

    扯远了,打住!反正意思就是如果夷州按照府民制来征兵的话,以夷州与其他的几个地区总计约五十来万的总人口基数,可以得到的兵力最多也才不过五到七万,而且夷州与各个地区的生产也将会陷入一个半全面性停滞的状态。要是真的那么做了,那么很可能一场大战下来就能把陆仁多年的心血给基本打没了影,这可是陆仁不愿意看到的事。

    因此早在夷州设立之初,陆仁所采用的就不是府兵制,而是募兵制。即兵就是兵,民就是民的农兵分离,士兵在夷州地区是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而存在。而由于初期夷州的青壮男子偏少,且夷州地区的居民主体构成都是饱经战乱的流民,都不太愿意当兵,所以能募集到的兵力数量也都很少。像最初的时候,高顺帮陆仁训练的正规军才多少人?

    现在十多年的时间下来,直到泉州之战发生之前,夷州的正规陆军才不过八千人,水军方面算上一些乱七八糟的纺制也才两万人不到,总计最多也就三万左右。以夷州本土目前大概是三十来万的人口基数来算,也是十个居民就要养一个兵,百姓的负担其实非常的重。这是夷州的农业环境良好,而且长期以来都重视与各方的通商往来,水军方面在不作战的时候,还要负责跑商与对一些地区的收割来减轻负担,所以陆仁养这些兵尚有些余力。

    而在泉州之战之后,陆仁小规模的征召了一次兵力,但如果是把在战斗中折损的人员补回去的话,实际的扩军量不超过三千。因为陆仁太清楚自己这里的兵力一但超出那条警戒线,夷州的经济体系就会出现问题。

    总之一句话,现在虽然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暴发大规模的战事,但夷泉各地的军却是不能随便乱扩的。不过如果真的到了那种迫不得已的情况,陆仁是会考虑一下全民总动员的事。只是那样一来,夷州地区的民生与经济将会出现超大幅度的倒退。

    所以能够用其他的方法来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就还是尽可能的避免掉才比较好。也正是在陆仁擒获了吕蒙之后,为什么还要和吕蒙那样交谈上一番的原因。这该打的已经打了,该杀的也已经杀了,可还要是硬打下去的话……不值!自己这里的底子还是有些不够看。

    而在另一方面,陆仁多少还是有点底气的,因为不久前老曹那边传回来的线报说曹操已经增调了军兵前往合肥,孙权再和陆仁有仇,以孙权的为人也不可能会不管合肥那边的战线,所以与孙权之间的停战和解是有希望的。现在只差一些沟通上的问题,但这个沟通却又好像不是那么容易就做的到,毕竟眼下自己这边看上去是强势的一方,没理由自己先派人出去。要是自己这里先派了人,那岂不是会泄了底气?所以所以,陆仁现在的心里很有些矛盾与烦燥。

    “将军且容在下一言。”

    刘晔缓缓的放下了茶杯,捋须沉吟道:“从眼下的局势来看,曹公已增兵合肥,且曹公亦有亲自统兵前来之意,孙权就必然会于合肥战线吃紧,各处海防也就会跟着薄弱下来。所以在下以为此局明面上为不可多得之良机,但在背后嘛……”

    陈宫话未说完,雪莉便步入了厅中道:“师兄,老曹那边的电报,你要不要听听看?”

    陆仁向刘晔一点头,示意刘晔的话晚会儿再说,然后才向雪莉道:“是什么消息,你先说来听听。”

    雪莉晃了晃手中的电文道:“老曹派了使节,还带上了一大堆的礼物,意思是想搭乘北方商队的船团到我们夷州来做做客。老曹具体是什么意思暂时还打听不到。不过话又说回来,能从那个使节的嘴巴里探听到老曹真正的意图那才怪事、奇事。对了,师兄你知不知道使节是谁?”

    “谁啊?”

    “司马仲达。”

    陆仁差点没当场吐血,猛咳了良久之后才呀然道:“是他!?”

    这时的司马懿其实还很不怎么样,名头不算太大,所以刘晔并不是很清楚司马懿是什么样的高人,不过多少还是勉强的知道一些:“司马仲达?河内司马氏的子弟?早年间司马防(司马懿的父亲)任治书御史,以四方不宁,遣其长子司马朗(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懿本人排行老二)携家人回还河内,被董卓部下拿住后巧施簧舌而得免。之后的所作所为,足见此人见识不凡,而司马朗之下诸弟,却未有何名显于世,为何主公听闻司马仲达之名会惊呀如此?”

    陆仁与雪莉对望一眼,一时半会儿的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才好。片晌过去,陆仁才勉强的想起来一些典故,于是忽悠刘晔道:“我前几年在荆襄时听到过一点传闻,说这个司马仲达在官渡之战后曾为老曹所辟,但因时局未宁而不愿出仕。因为怕老曹降罪,就在家里装病,某次被家仆撞破,为求灭口竟然是由他的夫人张春华下的手。子阳你不妨设想一下,连他的夫人都这么厉害,那司马仲达本人会是什么样的人物?”

    刘晔“哦”了一声,心中到也暗暗的留上了心。这种事如果是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刘晔可能是会不以为然,但如果是从陆仁与雪莉的嘴里说出来,刘晔却会比谁都上心。因为一直以来,陆仁“看”人似乎就从来没“看”走眼过,所以使得刘晔相信陆仁会重视的人,绝对的都不会是什么善茬……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九十一回

    “师兄,老曹要派使节来夷州的事你打算怎么处理?”

    陆仁想了好一会儿,忽然抬头向刘晔问道:“子阳你怎么看待这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