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455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455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真要去了,他又算老几啊?而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足见其心气有多高,不能够得到重视的地头,他会愿意去?相比之下,谋士奇缺的刘备阵营才是最适合诸葛亮的地方。

    一念至此,陆仁忽然想起来黄月英刚才说过诸葛亮来信说他准备去巴东一带,那搞不好诸葛亮就已经在作投奔刘备的准备,只不过一个是手头上的准备还不充份,二个是时机未到,既便是现在投奔了刘备,多半也不会得到刘备真正的重视。

    “嗯……看来有必要要调整一下。如果不在合适的时候把诸葛亮给弄出来,刘备那里肯定会出大问题的,这对我之后的战略安排会大大的不利……”

    他在这里犯着心思,黄月英这时的目光却停留在了貂婵放在手边的绸伞之上。略一沉吟,黄月英便向貂婵道:“秀夫人,你的雨具可否给妾身一观?”

    貂婵楞了楞,随即目询陆仁。陆仁查觉到这些小机关多半会瞒不过黄月英这种机械高手,所以很干脆的就向貂婵点了点头。雨伞递过去之后,黄月英也没费什么力就找到了伞柄上的机簧,轻轻按开之后再抽出了寸许,看看那闪着寒光的剑锋,黄月英点头赞许道:“机关很是精巧,剑亦非凡品。难怪乎以先生之尊贵,却敢只带几介侍从就如此出行。今观此剑,相必秀夫人的剑艺定然不凡。”

    貂婵回以微笑:“夫人过奖了。”

    陆仁这时也想起来一些事,扭头望了望黄月英的驴车再迟疑道:“襄阳距隆中虽不甚远,但夫人却如此孤身出行……想来那乘驴车中也定然满是机关,所以夫人才会如此有恃而无恐吧?”

    黄月英略显自得的一笑:“到是瞒不过先生。”

    陆仁道:“夫人可否容游一观?”

    黄月英比了个请的手势:“先生请便。”

    陆仁起身来到了黄月英的驴车旁,开始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观看这乘驴车。如果是汉时的寻常之人,可能是看不出什么来,但是陆仁毕竟是穿越者,能看出些什么来。而这一细看之下,陆仁便为之哑然,嘴里暗自咕哝道:“开玩笑的吧?简直比武侠小说里的东西都要夸张!这这这、这简直是都快武装到牙齿了!”

    具体是怎么样,这个不太好说,因为陆仁也有太多看不透的地方。但是车梁、车厢上的那些管管洞洞,陆仁却知道里面肯定藏着短矢暗箭。黄月英只要在车内拉拉绳或是按一下机簧,短矢暗箭什么的就会飞射而出,真碰上的人就会死得相当之难看。另外木人车夫的后面是一个操纵杆,黄月英多半就是用这个操纵杆来操纵木人挥鞭策驴,以保证驴车不会走错道。

    “真的假的?这也太夸张了点吧?汉代就有这么精良的机械技术?还只是木头再配以少量的金属做出来的!怎么后人就没有传承下来呢?我们中国古代失传的技艺到底有多少啊?我靠了!”

    带着满脸的不可思议回到亭中坐下,而这边黄月英却也很是惊讶的向陆仁道:“看陆仆射的神色,显然是看出了妾身这乘驴车中的奥妙……想不到陆仆射也是精通机关之术的高人。”

    陆仁摇摇头:“谈不上精通,只不过是粗通皮毛而已。”

    黄月英道:“陆仆射过谦了。妾身其实去襄阳码头细看过先生所造之船,别的地方或许不足为奇,但船有三桅、帆有十数之事,一度曾令妾身百思不得其解。后参照陆仆射的船只试作尺许小舟,几经尝试之后才明白陆仆射的舟船无论顺风、侧风还是逆风,都可借风力而进。”

    陆仁微微一惊:“这你都能试出来?”

    黄月英笑道:“妾身自幼就素喜摆弄这些机关精巧之物,一但思不得解,往往会寝食不思……啊,陆仆射可否听妾身试出来的心得?”

    陆仁连忙点头道:“夫人但讲无妨。”

    黄月英举起了双手的手掌比作船帆:“寻常之船都只单桅独帆,若借风力而行,风自船的正后方吹来则船行最速,侧风逊之,如若逆风则难以前行,需降帆避风再以船桨划进。而先生的船只桅帆皆非止一,风自正后方来,反而不能全速而行,这时帆当微侧,以船后辅帆将风导顺至主帆;但如果是微侧之风,船便可得全速,且较之寻常之船,可得更多的风力,故而行之更速。不过再怎么样,都需要船舵来保证航向……”

    黄月英在这里稀里哗啦的一通说,陆仁在旁边一边点头一边暗自惊呀。黄月英是纯属小型的实验与推断,可陆仁这里却是有大量现成的资料,而且这多年下来,船工水手什么的早就验证出了这些资料的正确性。黄月英能够只凭小实验与推断就说得与资料相差无几,那黄月英得是什么样的天才人士?至少陆仁这会儿在心中表示很嫉妒!

    时间是无情过得很快,最开始的时候黄月英其实是不怎么想与陆仁作什么过多的交流,毕竟陆仁的名气里有着不怎么好的一面,所以黄月英一开始就很婉转的下了逐客令。

    可是真当与陆仁一谈论到有关机械方面的事,黄月英反到有些后悔了……别奇怪,这就是典型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要知道在汉时,对这些机关技艺,基本上只要是不能用于生产发展的,都会被那些个顽固人士说成是“奇技淫巧”,后来甚至发展到只要和这些东西挂上点边,都一律的照骂不误。

    最要命的是黄月英是女子,男子摆弄这玩意儿都会被说,那她一个女孩子就更别提了。这是她老爹黄承彦还算是比较开明,见黄月英书读得不错,又不怎么出门的,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然的话……基本上会是什么样的后果那是可以想像。

    正是因为这样,黄月英看上了对机械技艺也同样很感兴趣,至少不会有什么排斥之心的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常年在外不回家的,黄月英也就找不到“臭味相投”的人一起谈论这些她感兴趣的事情。现在突然发现陆仁“精通此道”,而且不但不排斥,还能够运用到实用的层次,兴趣自然就来了。不过这里大家可别误会,黄月英纯属是一种找到了机械方面的同好人仕,其他方面的想法可没有。

    有点扯偏了,就此打住。反正这会儿的黄月英其实很后悔一开始就对陆仁下了逐客令,可是之前就已经对陆仁下了逐客令,现在再想改口,面子上总归有些挂不过去。再有心想与陆仁多谈论一番,可是时间毕竟已经很晚。她再不上路,晚上可能就赶不回襄阳娘家。无奈之下,黄月英只能看看差不多了就与陆仁话别,不过有请姜游有时间的时候去她家坐坐。

    陆仁混了这么多年,黄月英对他的改变看法,陆仁自然是看出来了。不过该顾忌着的事,陆仁也不敢有所逾越,所以及时的与黄月英话别,然后就带着貂婵回襄阳去。而人在车中,貂婵看看陆仁那若有所思的样,忍不住笑而问道:“怎么?看上别人了?”

    陆仁哑然道:“去去去,你可别乱开玩笑!”

    貂婵再笑:“那你在想些什么?”

    陆仁道:“那天你也见过诸葛亮,他虽然还年轻但才学过人,是个值得结交的人物,不过这次来得不太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碰得上他。另外我可真没想到黄夫人的机关技艺如此出神入化。所以我忽然在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想请他们夫妇去我们夷州玩几个月。”

    “你是想把孔明夫妇也拉去我们夷州?”

    陆仁摇头:“不,他们我可不能拉,不然时局会出现我无法预料的偏差,对我们夷州很可能会只有坏处却没有好处。我的意思是只请他们去玩,让他们对我们夷州生出些好感,之后就可以产生一种良好的合作性关系。特别是黄月英的机关技艺,如果合作得好,她说不定能帮我们夷州弄出许多节省劳力的好东西。至于孔明嘛……”

    貂婵很期待陆仁的下文,可是陆仁却没有说出口。因为孔明也许会促进陆仁与刘备的合作关系的事,眼下实在是不便说出口来,毕竟现在可没什么人真的看好刘备,所以也没有人会想到荆州日后会是刘备的地盘……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百二十二回 再会孔明

    诸葛亮很有可能不在隆中,黄月英又婉转的下达了逐客令,陆仁也就打消了这次去拜访诸葛亮的打算。陆仁又不是刘备,没必要那么死皮赖脸。再说人家黄月英不是不懂礼数的人,这样在半道上就下达了逐客令,肯定是有着人家自己的顾虑。

    这就好比是你在没有打过任何的招呼的情况下,忽然间想起来去同事家串个门,但是在半路上碰见了人家家里的女主人。然后人家女主人推说今天不方便串门,你却不知好歹的硬是要过去,结果一到地方才发觉你的同事家里发生了什么不方便说出来的事情……总之,陆仁一向是个很识趣的人,所以也没多说什么就掉了头准备回襄阳去。

    陆仁是抱着几分游玩的心态来的,所以走得很慢,反正天黑之前能够抵达襄阳城也就够了。只是他的一行车马还没有行出多远,后面就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而且有人在高声呼喊道:

    “陆仆射,请稍停片刻!”

    陆仁听见有人呼喊,自然是停住了车马。回头望去时,见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骑着一匹劣马追赶了上来。人到车前翻身下马,那少年就向陆仁恭敬的一礼道:“敢问可是陆义浩陆仆射?”

    陆仁点头回礼:“正是在下,不知足下哪位?”

    少年连忙回应道:“小子诸葛均……”

    陆仁心说原来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亮一共三兄弟,也是就瑾、亮、均。诸葛瑾去了江东,诸葛亮和诸葛均暂时还没有出仕,所以留在了荆州。诸葛亮后来的官当得大,诸葛均却没什么事迹留下来,只知道在蜀中当了长水校尉,诂计属于那种能力平平的角色。

    在诸葛均的几句自我介绍之后,陆仁问道:“均老弟是特意来追赶于我的?”

    诸葛均连忙点头:“家嫂今天来给我送些衣食之物,同时是想来告诉我二哥可能会去往巴中一带之事,却不知道二哥人在路上的时候遇上了些变故,在昨天夜里回到了家中。之后家嫂提及陆仆射今天前来拜访,二哥便命我赶来告知陆仆射一声。”

    陆仁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到也挺巧的。”

    诸葛均问道:“陆仆射,请随我来吧。”

    ————————————————————

    跟着诸葛均来到隆中草芦的时候,诸葛亮夫妇已经在门前等候着。黄月英不久前才见过面,没啥多说的,而诸葛亮的样子比起上一次的见面好像也没什么变动之处。不过陆仁到是一眼就看到了晾在院中的劳作装束,而且裤管那里还带着几抹湿泥。种地屯田可以说是陆仁的老本行,所以只这一眼就知道诸葛亮肯定是刚刚从地里回来没多久。

    诸葛亮亲自下地种田?这里可千万别以为诸葛亮的家境差到了那种要亲自去种田收粮的地步。事实上诸葛亮虽然是属于躲避战乱而来到荆州的流亡北士,但其家境还用不着诸葛亮亲自去下地干活,然后指望着那点收成过日子。

    准确的说,像诸葛亮这样的人下地干活,是当时的文人士子阶层的一种雅事活动,像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也就是写《广陵散》的那个家伙,在钟会奉命去试探他的时候,嵇康就是正在打着铁。再说得直白一点,就和现代的高中、大学里面各类的社团活动差不多。

    尽管诸葛亮的下地种田是属于“玩票”的性质,陆仁却知道诸葛亮这个票玩得其实不比那些专业人仕差。因为那天诸葛亮去拜访陆仁的时候就与陆仁谈论了不少有关于农耕方面的事情,所以陆仁看得出来诸葛亮即便是玩票也玩得很认真。或许诸葛亮在后来能把蜀国的经济治理得那么出色,与他曾经认认真真的种过田就有着很大的关系。

    扯得有些偏了。只说陆仁见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和黄月英在草芦门前恭候着自己,心说刘备三顾之时可能都没有自己这待遇,心中也不免有些好笑。而在暗自的笑过之后,陆仁就抢前两步向诸葛亮施礼道:“孔明老弟,别来无恙否?今日换到我来你这里叨扰一番了。”

    诸葛亮与黄月英飘然回礼,诸葛亮则笑道:“陆仆射到访,却在途中因拙荆之故而折返了一回,害得陆仆射多出了些劳顿,亮之过矣,还望陆仆射恕罪才是。”

    陆仁也笑了笑,诸葛亮便请陆仁与貂婵入内小坐。而陆仁这时环视了一下周边,轻叹道:“你这草芦看似清寒,实则景致上佳,颇有些清雅脱俗之意,可比我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