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393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393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新野城呢?兵不过数千而已!不是刘玄德不想招兵买马,而是刘表根本就没有给刘玄德足够的钱粮!这不,不久前刘玄德还差糜子仲从我这里硬要走了一万斛的粮草以供军食。

    “刘表此人便是如此,虽外表儒雅待客礼周,其心却疑心甚重,犹其是对手中握有兵甲之人那更是如此。兴霸兄你的兵甲虽不多,只这八百余众,但我却敢料定刘表一定会像对待张绣、刘玄德那样对待于你。待时日稍久,你的兄弟们因食不得饱、衣不得周而散去,兴霸兄你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甘宁沉默了许久才用力摇头道:“宁相信陆仆射断然不会欺我,那这刘景升就不是可以相投之人。只是眼下除了刘景升,宁又还有何人可投?”

    这会儿的陆仁不知道有多么的想对甘宁说你跟着我混就是了,可是陆仁清楚现在还不是时候,所以也只能强行忍住。暗自盘算了一下,陆仁试探着道:“兴霸兄何出此言?逆江而上,可投西蜀刘璋;顺江而下,亦可投江东孙权……”

    甘宁一听这话马上就连连摆手道:“不可不可!陆仆射你是有所不知,长江上游,也就是刘璋的属领,正是宁初为贼时的犯事之地,被宁斩杀之人不在少数,因此境中豪族皆不能容宁,故不可相投。至于这东吴……”

    甘宁的话到这里停下,而陆仁的心中也突突乱跳。说真的,陆仁很怕甘宁会如历史进程一般,最后还是选择了投奔东吴。之所以现在说出投奔东吴的建议,也是因为自己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那不说出来就不太像了。万一甘宁有投奔东吴的意愿,陆仁就得想办法从中使坏。

    却见甘宁停顿了许久,又抬头望了望陆仁,忽然不住的摇头叹道:“陆仆射乃高明之士,却为何会说出让宁投吴这等不智之言?”

    这回换到陆仁楞住:“不智之言?陆仁有何不智之处?”

    甘宁望着陆仁愕然的神情,叹而笑道:“看来陆仆射是在荆襄一带过得颇为清宁安逸,对江东的时局又所知不多,所以才会说出这般不智之言。”

    陆仁再楞,不过心里已经隐隐约约的明白了几分甘宁这话里的意思。

    这时甘宁转侧过身,遥望向柴桑的方向沉吟道:“宁虽乃一介粗猛武夫,但对时局之事却是看得十分仔细的。这东吴自小霸王孙策在两年多前遇刺身故之时起,境内豪族大姓多有蠢蠢欲动之心,全赖周瑜周公瑾掌兵镇慑才未生出大乱。

    “时至今日江东孙氏仍有如浪中轻舟,其根基很不稳固,众多的豪族虽未起事作乱,但也只是静而观望,孙氏之势若稳则投,势危则趁危而起。宁若是此时投吴,一则是宁尚为江贼声名不佳,二则宁亦无进身之功,东吴为求避嫌也不能录而用之,毕竟早年间在江东之地,被宁抢掠过的豪族大姓也不在少数,对宁记仇之人可大有人在。”

    陆仁心说行!你甘宁也是飘到哪儿就抢到哪儿。

    甘宁又接着道:“其实最主要的,是当年小霸王孙策在平定江东时,所诛杀的豪强之士也未免太多了些。万一这孙氏未能稳住局势而土崩纷解,这些豪族势必纷起寻仇,介时就必有惨烈血战。大乱之中玉石难分,宁与这班兄弟则必为孙氏所累而蒙大祸。我甘宁一人死不足惜,可是我不能让我的这班兄弟也掺进这浑水中去而无端丧命。如果说孙氏能在稳住根基之后开馆纳豪,宁又有进身之功,东吴到是值得一投,但是现在的东吴宁是断然不能相投的。”

    陆仁一边连连点头一边心中暗道:“果然是这样,真看不出这位在三国中论粗猛与张飞都有得一拼的甘宁,处事却有着相当稳重的一面。嗯……按书上的记载,甘宁投奔刘表之后正是因为看出刘表这个人不怎么样又没有危机感,怕刘表一出事自己也会跟着倒霉才决定离开刘表改投东吴,只不过在江夏那里被黄祖给拦了下来。

    “再从时间上来算,甘宁是在建安十二年孙权攻打江夏的时候射杀了凌操,然后由于饭桶黄祖的刻薄,再经苏飞的指点,这才带着江夏的内情投奔了孙权,接着在次年的建安十三年年初孙权便顺利的攻下了江夏并杀了黄祖。

    “甘宁是在江夏被黄祖强留了三年,反算回去甘宁就是在建安九年左右离开的刘表。而在建安八年秋末,孙权就对江夏发动过一次攻击并且击破了黄祖的舰队,也算得上是向世间展示了一下他孙氏集团的潜力,这才会令甘宁生出东吴值得一投的想法吧?

    “看来我这次遇上甘宁还真是赶上了时候,因为再晚一点孙权可能就要对江夏发动攻击了,我这次的船队这么急着启航,不也是想避开这次战事的吗?不行,这次机会我千万不能放过,说什么也得把甘宁先给哄到夷州去看一看再说!”

    一念至此,陆仁的脑中又飞快的盘算了一阵,这才面带微笑的指着那边船上的甘宁僮客道:“兴霸兄思虑深远,陆仁敬服。不过我现在很想冒昧的问上一句,兴霸兄止不攻劫至今已有年余,今时今日,你手中尚有多少钱粮吃用?”

    甘宁闻言为之一窒,目光也侧望向了陆仁:“在宁看来,陆仆射应该已经看出了些什么吧?”

    陆仁故作平淡的一笑:“若我所料不差,兴霸兄手中的钱粮已将用尽吧?不然你也不会这么急着想寻主而侍,甚至找机会来与我结交,好为你投主一事美言上几句。”

    甘宁仰天笑道:“还是那句话,与陆仆射这样的聪明人说话就是爽快!不错,宁止住攻劫年余,这一年多的时间下来,原先积存着的钱粮已经都吃用得差不多了。这次赶来相援除去想与陆仆射结交之外,也想借着这点救援之功,厚起脸皮向陆仆射求取些钱粮浆养我这班兄弟。”

    陆仁笑道:“兴霸兄仗义来援,这区区钱粮陆仁又怎敢吝啬?不过兴霸兄,你这样混下去只怕也不是办法,不见得每个人都会如陆仁这般不把这些钱粮放在心上。不如这样吧,正如昨夜所言的那般,兴霸兄在未得可投之主之前暂且屈就一下,作为我请来为商队护航的武人如何?

    “似如此,兴霸兄与麾下兄弟们既可不违止劫修身之计,又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再无衣食之忧,而我也能为我的长江商运安下一份心来。只是不知兴霸兄意下如何?啊……也请兴霸兄放心,一路上的吃穿用度断不敢缺,再就是护航事终时陆仁定会以重金相酬。”

    甘宁低头沉思了一会,抬起头来时向陆仁猛一抱拳道:“诚所愿也,宁在此多谢陆仆射如此关照!只是不知陆仆射现在将去往何处?”

    陆仁道:“要先在柴桑停留数日倒换些土产货物,另外兴霸兄你这八百多弟兄加进来,我也得在柴桑另行购置一些弟兄们在这一路上的吃用之物。然后去一趟海昌,见一见我的族弟陆伯言。之后我们船队就出海口直赴夷州。”

    甘宁仰天沉吟道:“海外夷州……宁在水面上纵横多年,到还真没有出过海。常听人说海之辽阔远非江河可比,故此宁也总有想出海一游之心。今番与陆仆射的船队相遇,又能借为陆仆射护航一事出海一游,宁亦幸哉。也请陆仆射放心,宁向陆仆射许诺,既然应下了陆仆射此番的护航之邀,宁与兄弟们就断然不会令陆仆射的船队受到半点的损失!”

    陆仁的心中暗暗的松了口气,心说总算是能把甘宁拉去夷州逛上一趟了。等甘宁到了夷州之后,自己再让雪莉拿出些像样的东西,让甘宁觉得在自己的手底下混能混出大名堂,那相信甘宁就跑不了了。不过陆仁也清楚,按书中的记载,像甘宁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想在不违背忠孝节义的前题下,赚回最大的功名利禄。利禄陆仁完全没有问题,就是这功名……

    “这个问题比较大,可是暂时也没什么办法。自封为王什么的固然是没有问题,可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还会阻碍到我在中原一带进一步招纳人手的计划。算了,眼下还是以发展夷州为第一要务,等我的势力圈真正的起来了,我再动用我原先的人脉去谋取正儿八经的官职吧。

    “主要的问题是在老曹的身上,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对别人用的是萝卜加大棒,可对付他却也得是萝卜加大棒才行。可是现在的我是既没有萝卜也没有大棒,不让他尝到甜头又知道痛,这官职是肯定求不来的。”

    想到这里陆仁抬头望天默然不语。甘宁望见陆仁的沉思模样,想了想开口问道:“陆仆射心中在想何事?”

    陆仁望向甘宁,心中盘算了好一阵子,这才下定了决心向甘宁淡淡笑道:“汉有一十三州。并、幽、冀、青、徐、兖、豫、杨、益、荆、凉、司(隶)、交。可我心中在想,若是事有可为,早晚早晚,我要让这一十三州变成一十四州。真到那时,我也混个山高皇帝远的州牧玩玩,岂不乐哉?”

    甘宁闻言愕然,半晌过去才干笑道:“陆仆射,你这个玩笑开得似乎有点大。”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十八回 下锚柴桑

    “陆仆射,你这个玩笑开得似乎有点大。”

    陆仁笑而摇头:“这话不能算是玩笑。我好歹混了好些年的官场,该如何求官我的心里其实非常清楚,只不过现在还未到其时而已。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很多时候要是想成点什么事,懂不懂得如何去养光韬晦是非常重要的……”

    话到这里陆仁却突然收住了话头,继而向甘宁怪异的一笑:“哎呀,我这都说了些什么啊?兴霸兄,方才的话出我之口入你之耳,我希望你能为我保密。实在不行,你就当我是一时狂气发作所说出来的狂妄之言吧。哦,说真的我这会儿还真有些累了,得回舱去小睡一会儿。兴霸兄,陆仁告罪了!”

    甘宁赶紧回礼道:“陆仆射请便!”

    各自礼毕,陆仁背着手向船舱走去。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陆仁忽然无端端的唱上了这么一句:

    “我笑、我狂、我疯,天与地风起云涌……”

    却说甘宁望着陆仁的背影,心中暗道:“你既不狂,也不疯。正相反,你是个心思极为谨慎之人。到是这夷州……夷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还真是越来越好奇了!”

    ————————————————————

    “降帆!下锚!!”

    随着各船号子手们的喊号,陆氏船团的十五只大船外加甘宁的三只快船相继停靠到位。陆仁站在海马号的船头,低头俯视了一眼这座可供陆氏船团的大型船支停靠与进行货物吞吐作业的“而”字型简易木制码头,微笑着向身边的糜贞问道:“我们修这座货运码头花了多少钱?”

    糜贞扫了码头一眼,小嘴很不屑的撇了撇道:“和咱们夷州小城的码头相比,这种破破烂烂的木制码头能花多少钱?买些木料再请些人丁依图而为基本上就差不多了。那时候我把你送到荆州,回头到柴桑来修建这座码头时正值农闲,派些人去附近的村落里一叫,再把你陆仆射的名头亮一亮,马上就招募到了好几百人。人多好办事,才一个月不到的功夫,这座码头基本上就修建成了。不过说真的,这个码头眼下也只能是凑合着用,若是按你心中所想的那样正式在东吴境界做大生意的话,这码头我们早晚得扩大重建。”

    为什么要建码头?还不是因为陆氏船团的船都是吃水相对较深的近海贸易用海船,而在当时的柴桑并没有能够容纳与停靠这种船只的民用码头,东吴水师的军用码头陆仁也不敢去打主意。因此在去荆州之前,陆仁在柴桑呆过一段时间,专门找了一片合适的滩头,再让负责夷州往内陆货运的糜贞就按照给出的图样,花钱请人打桩垫石的修建了这么个可供陆氏船团的海船停靠的“而”字型码头。随着这个专用码头的建成,陆仁手上的夷州小城的货物也就算是可以正式的进入吴境市场。

    不过到目前为止,夷州的货物在柴桑的贩卖量还并不大。一是夷州目前的产能有限,暂时还分不出太多的货物转卖到柴桑,反过来目前的柴桑还不及襄阳那么繁荣稳定,百姓的剩余消费能力并不高,货物多了也没人买;二是吴境的吏治相对来说比较清明,不像襄阳可以让陆仁、糜贞在暗中玩那么多的小花招。多的也不说,像目前夷州较为紧缺的铜铁器皿之类的东西,在柴桑这里陆仁与糜贞基本上就买不到。所以一直到现在,陆仁与糜贞在柴桑这边主要也就是购置一些吴境内的生丝、草药之类的土特产而已。

    陆仁与糜贞正在船头上谈着事,码头的木制桥道上早有数人小跑过来,自舢梯登上海马号后来到船头向糜贞行礼。为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