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387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387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伙江贼闻知陆兄身家殷富,且常大遣舟船去海外行商时已心生歹念,此番已在半道设伏,意欲劫掠陆兄船队。元直恐陆兄为其所趁,故遣某急急赶来告知陆兄,好令陆兄早作提备。”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二十九回 为贼觊觎

    “什么?居然有人敢打我商船船队的主意?不知道我陆仁不是好惹的啊?”

    陆仁在这里哑然失笑,石韬却急劝道:“陆兄不可托大!想陆兄声名远播,而这伙贼人却敢对陆兄不利,想来必是些凶悍之极的亡命之徒。陆兄若是不以为意而掉以轻心,只怕必有大失!元直之意,是请陆兄将启程时日推迟旬日以暂避其锋,待其倦怠之时再启程不迟。”

    陆仁皱起了双眉,反背起手在船头甲板上来回的踱了几个圈之后才道:“话虽如此,可是荆襄之地天候多变,我与糜贞选定这几日启程就是因为初秋少雨且风向正顺。如若推迟上个十天半个月的,万一天候有变则必误行程……凶悍江贼?”

    说到这里时陆仁脑中灵光一闪,心中暗道:“糜贞已经跑了两年的船,虽然次数并不多,但据糜贞说就连江东那边查船收税的孙氏官方舰队见了我们都客客气气的,荆襄这边那就更不必说了,由此可见江左两岸应该都知道我陆仁的船队可不是那么好惹的。在这种情况下还敢打我船队主意的人,要么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无谋之辈,要么就是手头上的确有着很过硬的实力的人。以我在荆襄一带住了这么大半年所收集到的情报,有这种实力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弃贼从良投奔刘表的甘宁……

    “会是甘宁吗?如果是甘宁的话那可就热闹了,我一直派人出去找他找不到,反过头来他却来打我船队的主意了。不过也不太对啊,甘宁虽然是出了名的‘锦帆贼’,可他一向是劫富济贫,被他打劫的都是些为富不仁的家伙,而我却明显的不在这一类人里面。再说甘宁最后一次的打劫是在一年多之前,之后就音讯全无,显然是在为弃贼投官作准备,如果打劫我的话对他投官,特别是准备投奔刘表的事可没有半点的好处……”

    想到这里陆仁抬眼望向石韬,试探着问道:“在江左两岸有胆子、有实力敢图谋我船队的人,据我所知似乎只有一个。广元,你可知这伙江贼贼首名号?是不是那锦帆贼甘宁甘兴霸?”

    “甘兴霸?”石韬一听见这个名字就拼命的摇起了头:“不不不,这伙江贼绝不会是锦帆贼甘兴霸。”

    陆仁奇道:“广元为何断言不是甘兴霸?”

    石韬警惕的四下张望了一阵,这才凑到陆仁的耳畔低声道:“实不相瞒,数日之前来寻元直与某饮酒叙旧之人就是甘兴霸!而甘兴霸早有弃贼从良之心,其麾下虽颇有人众,却早已不再以劫掠为业。”

    “不会吧!?”

    陆仁一听说这个差点当场吐血,心中大叫道:“有没有搞错?徐庶居然就和甘宁认识?还还还、还一起喝酒叙旧?看样子交情不浅啊!你个死徐庶,怎么就不告诉我你和甘宁是朋友呢?害得我还找得那么辛苦!”

    不过这能怪谁?首先陆仁自己就没向徐庶提起过这件事。再说甘宁是什么角色,徐庶又是什么人?甘宁既然不愿露面,徐庶站在义气的角度上也不会向旁人提起,就算提起了可能还不知道甘宁在哪里瞎混是不是?

    哭笑不得的摇了半天的头,陆仁这才向石韬干笑道:“既然不是甘兴霸那我也就安下心来了,其他的寻常江贼我陆仁还不放在眼里。而且说真的,我还真想找些江贼战上一场,现在既然有这么些人送上门来,我却也求之不得。”

    石韬楞住半晌之后才很不确定的问道:“陆、陆兄此言当真?”

    陆仁先是扫了一眼“海马”号上固定安置在船舷两侧的那些长宽高都为一米左右的大木箱,又探身望了望船舷侧壁,轻声冷笑道:“居安思危……我陆仁敢让糜贞这一介弱质女流带领这多舰船往来于荆襄与海外行商贩货,对许多可能会发生的事自然是早就有所提备。而这两年来一直都一帆风顺的没发生过什么事,似乎又太过安逸了一些,我还真怕我手下的这些子弟、船工会因为过度的安逸而有所倦惰。适当的出那么点事,当是给他们敲敲警钟也不错。再一个,和这些凶悍江贼打上那么一场,越是把他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那以后就越发的不会有贼人敢来惹我陆氏船队,对我麾下船队今后的行商之旅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石韬这回是楞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摇头轻叹道:“看来陆兄依时启程之意已决……唉,我与元直、兴霸之赌是我输了。只是陆兄,你当真不把那些江贼放在眼里?”

    陆仁道:“除非他们有三千之众,且有精良战船十只以上,不然……哼!”

    这并不是空话,糜贞船队有多少战斗力,陆仁是很清楚的。而所谓的三千之众、精良战船十只以上,在当时实际上已经是一支正规水师的编制,长江一带的江贼是根本就达不到的。就像刚才陆仁自己说的那样,他敢让糜贞带队跑船,肯定是早就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就拿现在的这支船队来说,每一艘船在陆仁呆在夷州的那段时间里可都是经过专门改装的商战两用船,而且每只船上都配置有陆、糜两氏中的精锐子弟,像陆仁当初在曹营时经常带在身边护卫而且经历过实战的陆氏子弟,现在就有不少人混编在船队里。换句话来说,糜贞的这只船队如果不跑货经商的话,实际上就是一支装备精良,水上战斗力很高的水师舰队。

    不过这些事石韬又哪里知道?迟疑中观望了许久,再看看陆仁那淡定的微笑,隐隐约约的还感觉到陆仁有那么点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意思,沉思了片刻之后向陆仁拱手道:“既然陆兄启程之意已决,韬亦不便久留。并非韬不愿留在陆兄身边助陆兄一臂之力,而是临来之际元直交待于某,若是陆兄执意欲行,韬当尽早回报于元直知晓,元直也好另作打算。”

    陆仁一怔:“怎么?元直想干什么?”

    石韬摇头道:“某亦不知。不过元直既然已有定计,陆兄亦可安心便是。哦,这是甘兴霸托某交给陆兄之物。”

    一个盛物锦袋递到了陆仁的手中,石韬也就礼罢而去。陆仁迟疑着打开了锦袋,里面是一份长江水路的地图。陆仁混了这么多年,没少和地图打交道,只一细看便明白了图中的意思,淡淡的笑了笑便把这份地图收入了怀中……

    ————————————————————

    数日之后,长江水运枢纽要冲,三江口。

    陆仁在建安七年秋末从吴郡由水道迁居去襄阳的时候曾路经过三江口。想想那句“三江口周瑜纵火”,陆仁自然而然的会对这块数年之后将会成就“美洲狼”在三国史中的英名,同时亦创下中国古代战争史中经典战例的地头多留上几分心。

    当时陆仁在三江口一带停留了数日并进行旅游式的实地勘测,发觉单就地理环境而言,汉末时期三江口水域的江面要比后世的江面宽阔得多。当然这种事对陆仁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陆仁在意的是当时的三江口可说是一个三方势力交错的“三不管金三角”。

    三江口向东继续沿长江主流而下,江北是曹操属领的庐江、寿春,江面是孙权属领的柴桑、九江,西面则是刘表属领的江夏、夏口。以当时的时局,曹操正专注于与袁氏之间的河北之争,其属领内的兵力大多调集去了河北战场,留在江北各处的兵马较少,仅堪自守而已,既无力也无暇他顾。因此在边境问题上原则上是能不惹事就不惹事,以免给曹操平定北方的大业添乱。

    东吴方面主要是两年多前孙策的意外遇刺身故突然一下使孙氏群龙无首,令东吴险些阵脚大乱。虽说有孙权继位掌权,但由于孙策平定江东时采取的那个“士不能为己用即杀”的方针,孙氏在江东其实树敌颇多,孙策死后不服孙氏统治而蠢蠢欲动的地方豪族更是比比皆是。

    这两年多来孙权要不是有江东二张等旧臣的支持,以及周瑜及时的统领重兵拥护孙权、弹压住各处豪族势力,东吴局势很可能早就已经乱成了一团,到陆仁现在所处的建年七、八年中这个时间段,东吴境内的局势只能算是稍宁。

    虽然在军事方面有在做向外扩张的积极准备,但也只是准备而已,其内部的局势与实力暂时还不允许东吴做出什么大的动作。而稍迟一些,也就是历史上孙权曾在建安八年对江夏进行过一次攻击,但那只是一次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而已,并不敢真的去激怒刘表,从而引发出刘表对孙氏的全力军事报复行动。

    话到这里还得顺便再提一下,陆仁执意要在七月中旬时明明收到了有江贼盯上自己船队的消息还让糜贞率船队出发,除去想让船队经历一次与江贼的实战之外,也是想赶在孙权发动这次对江夏的试探性攻击之前让船队先通过三江口要地,从而避开这次刘表与孙权之间的战事,以免船队在战事中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是荆襄刘表……刘表本来就是一个善善恶恶的清谈坐客,再加上这时刘表的年事已高,那种不愿惹事,只求偏安一隅的心态可能比谁都重。带着这种心态的人,能事不沾身便已经要大念鸭米豆腐,指望着他能做什么事出来那简直是想都别想。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三十回 如期而至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怕是雄霸一方的诸候也一样是如此。而在建安八年之前的长江三江口一带水域,曹操因为战略重心放在了攻略河北,刘表因为内部势力的混乱,孙权则是因为要对付江东豪族和讨伐山越各部,使得这三方都有各自的顾虑,对这片区域都抱着一种能不惹事就尽量不惹事的心态。

    总的来说,就是只要不是真的与己方有关,那其麾下的舟船舰队就绝不会轻易出动,以免引起另外两家会做出什么敏感而过激的反应。在这种局势之下,三江口水域就变成了一片无人管辖与制约,近乎于“三不管”无法地区,而这种地区向来都是那些贼徒可以为所欲为的乐土。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陆仁与糜贞的船队已经数次路经三江口,同时也听闻到了许多有关三江口水域不太平的传闻。想来如果不是陆仁与糜贞的船队规模在当时来说十分庞大且人员众多,让那些寻常的江/贼自知招惹不起的缘故,可能早都已经被劫掠了多少回了。

    不过现在终于还是有人盯上的陆仁与糜贞的船队。其实这个事也难怪,现在的陆仁集团如果不以诸候的标准来衡量,而仅仅是视作商贾的话,陆仁的这个集团绝对可以进入当时华夏大陆的前十名之内。

    这么说吧,陆仁单是现在,在夷州就有一个过万人的生产团队。这玩意儿别说在那个时代,就算是搁到现代社会,一个有着上万的在职员工的企业都不容小觑。

    而且陆仁在吴郡陆氏那里还有着相当的“控股权”,此外徐州那头的糜氏宗族虽然大部份都迁居到了夷州,但留有一部份的人员在徐州,可以看作是陆仁集团的“分公司”,至于其他一些零零落落的那都不必说了。这样的一个集团,生意做得有多大,那是可想而知的。

    就拿糜贞这一次的船队来说,十几艘具有一定海运能力的船只,总计三万斛左右的纯运载量,这在那个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而这么大的一块肥肉,已经足够让贼徒为之疯狂,进而失去理智的了。

    (顺便说一下,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斛约为二十公升再稍多一些,而一公升米大概是一点五公斤左右,那么一斛米就约为三十公斤,三万斛的米约为九百吨。糜贞的船队是十五艘船,平均下来就是每只放六十吨米,基本上就是当时船只运载量的极限。而在这一点上千万别小看汉代船只的运运载能力,秦汉时期的中型船只基本上就有这种运载量。)

    ————————————————————

    夜,已入三更。

    现在是七月初旬,入夜之后便不再像昼间那么炽热,反而是透着一份初秋的清爽秋。天空中挂着一弯新月,江面上也因此有着并不甚明的朦胧月色。

    此刻的三江口江心主水道上,约有十五、六支的轻快江船已一字排开,船中的人则几乎个个都紧握着手中的兵器,而且脸上都带着厚重的杀气。不必多说,这伙人就是在长江一带以劫掠为业的江/贼,现在就在这里等待着自己选定的目标的到来。

    却说中间有三支稍大一些的江船彼此间互搭了舢板,正中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