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376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376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兵法》简化版。陆仁想与徐庶拉关系,想来想去最好的礼物可能是就兵书战策什么的,所以就自己对着芯片口述,再由蔡琰翻抄了这么一本出来。不过好就好在陆仁曾经在曹操的手下混过那么长的时间,知道曹操这个时候还没有写,或许是没能写完这本《孙子注》,所以他陆仁抢先一步,先抢了曹操的版权再说……如果那年头有版权的话。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徐庶这种求学仕子来说,这种礼物的价值可远比金银财宝什么的要有意义得多。当下徐庶双手颤抖着接了过来,翻开来先看了几页,马上就再次向陆仁大礼参拜,感激不已的道:“陆仆射如此厚爱,却教庶何以为报?家母信中有言,若能得陆仆射不弃,庶愿对陆仆射以兄事之,但有所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陆仁闻言心中呀然,心说这徐老夫人还真有意思,难不成是看穿了我的心思,想拉拢徐庶来帮自己的忙不成?不过陆仁人清醒着,没被这些客气话给冲昏头脑,只是笑了笑扶起徐庶道:“元直言重了,我现在不过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行商之人,哪里会有什么事要你去帮我拼命的?元直你还是安心的在这里求学吧,待学业有成,寻一方可投之人再一展长才便足矣。哎,说到这里,却不知元直心中可有中意的诸候?”

    徐庶与石韬对望了一眼,犹豫了一下才道:“实不相瞒,庶与广元虽学业未成,需在两年之后方能师满,但既然身在荆襄,却也有些意属刘荆州,想在荆襄之地一展抱负。”

    这是陆仁意料之中的答案,不过陆仁还是皱起了些许的眉头,口中低声念叨道:“刘景升刘荆州吗……”说着说着,陆仁轻轻的摇了摇头。

    徐庶见状迟疑着问道:“陆仆射何故摇头?”

    陆仁道:“这个嘛……我不好在背后说别人什么。不过元直你既然问起了,那我告诉你也没什么关系,刘景升刘荆州只怕会令你失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元直你师成之后,大胆的去试上一试却也无妨。路是要靠自己去走出来的,哪怕就是跌倒了,对自己也是一种历练。”

    “陆仆射教诲,庶自当铭记在心。”

    陆仁望了望天色道:“时辰不早了,元直你还是赶紧回书院去吧。另外我在襄阳城还有一大堆的事要做,在这里也呆不了几天。你如果有事想找我,去我在襄阳城中的商铺便是。”

    徐庶和石韬看看天色确实已晚,当下也只好向陆仁拱手暂别。陆仁将二人送出酒肆,望定了徐庶的背影,心中暗道:“现在拉拢徐庶还早了点,第一是我这里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完,第二就是现在的徐庶还需要相应的历练才能成为原本那个连曹操都怕上几分的一流军师,我如果下手下得太早,得到的只会是一个不完整的徐庶,闹不好还会把自己和徐庶母子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

    “反正现在才建安八年,我应该至少有四年的时间和徐庶把关系打扎实,同时还得在他母亲的身上多费点功夫。只有这样,在合适的时候我才能让徐庶召之则来,来之能用……咦,突然发现我也变得很阴险了点。呵呵……”

    正思索间,陆兰结完帐来到了陆仁的身后,凑上来问道:“大人,你在想什么啊?”

    陆仁回过神来笑道:“也没想什么……折腾了这么么,我也有些累了。咱们回去了”

    陆兰见了陆仁几眼,忽然一皱眉道:“大人,你刚才的样子……好猥琐!”

    ————————————————————

    转眼之间,陆仁便已经在水镜先生这里逍遥了数日,每天也就是这里转转、那里看看,时不时的再和水镜先生一起玩玩音乐、谈论一下时事话题……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事,陆仁真正的意图并不在此。

    水镜书院的作息安排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半日制,也就是每天上午才开课讲学,下午则是师生们的自由时间。每天的午睡时间一过,司马徽一般都会差人来请陆仁过去喝酒再聊聊天,聊上一个来时辰之后,陆仁便会推说自己并不擅长所谓的各家学说,坐在这里也只会坏了司马徽的雅兴,然后就留蔡琰下来与司马徽接着谈论这些诗辞歌赋什么的,并留下貂婵给蔡琰作伴。

    此外为防万一,还会多留下高顺调给他的贴身护卫中的凌风、凌云两位剑客兄弟当保镖。事情安排妥当之后,陆仁便会带着野丫头陆兰在水镜田庄中四处走动,尽可能的去与水镜先生门下的弟子们多多接触……这才是陆仁的主要目的。

    陆仁留雪莉在夷州主理开发工作,自己则在对夷州进行远程遥控。根据在曹营中胡混了多年的经验,陆仁相信现在自己手上的夷州只要能平平安安的发展上几年,各方面的实力就能够赶上,甚至是超过中原地区比较发达的中型城市。

    而一进入这个阶段,最紧要的问题只怕就是人材方面的不足。所以陆仁跑回中原并在荆州一带暂居,另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找寻一批能够用得上的人。

    陆仁手头有资料,知道中原地区的人材中心原本应该是颍川,但由于战乱的破坏,到这一时期人材中心已经渐渐的转向了局势相对比较安定的荆北,所以现时点想找人材就得来荆北。

    当然像诸葛亮、庞统这种可说是超一流的人物,陆仁可没敢抱任何的指望,因为这一类有着极强的能力的人物,心中其实早就已经作好了打算,君不见诸葛亮猪哥常常自比管、乐?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八”之志,凭你陆仁现时点的情况想招纳这些人无异于痴人说梦。

    陆仁现在是什么货色?说得难听点,就一个曾经当过大官,现在手头有俩糟钱的商人而已,真正胸中有着远大抱负的人材谁理你啊?别提夷州,别忘了现在的夷州在所有人的眼中不过是一片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想在这乱世中有些作为、博出些功名的人是根本不愿意去的。再者陆仁现在还不敢把没有什么实力可言的夷州公开化,不然那就是找死。

    所以陆仁的目光并没有放在这些一流人材的身上,因为太不现实了。陆仁现在的主要目光是集中在那些二线、三线,甚至是史书上连名子都没有的人上面。而在这一类人当中,家世比较好的人也可以基本排除,因为陆仁目前能拿得出来招纳人的事物就只有钱,家世较好的人谁又会在乎这点钱?相比之下,家世比较贫寒的人更合适一些,陆仁只要适时的砸些钱过去,支援一下这些贫寒子弟的生活与学业,那就是施恩于人。到时机成熟时,陆仁相信只要开一下口,这些人当中重义之人就会二话不说的追随在陆仁的身边。这些人委以重任可能是差点,但作为基层与中层的人材却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事有凑巧,前几天陆仁与徐庶相遇时,帮徐庶说话的石韬石广元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石韬的能力陆仁不清楚,不过从史料上来看,石韬与徐庶一起北上,在曹魏历任典农校尉、郡守,这在曹魏中、后期官员多为曹氏宗亲或北方名流世家子弟的情况中也算是比较难得的了。

    诸葛亮后来出祁山时也曾叹息过“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那石韬至少在内政方面的才干应该属中、上等级。最主要的是石韬似乎是把自己与徐庶绑在了一起,那陆仁在挖走徐庶的时候,相信石韬也会跟着徐庶一起来。用陆仁自己的话说,这就叫:

    买一送一!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十五回 说客水镜

    其实一流人材之中,也不是没有可以试着拉拢一下的,像徐庶就是其中一例。徐庶的情况比较特殊,谁让他是个大孝子来着?陆仁之前已经作好了一部份先期准备,而且与徐庶之间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始,相信后面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徐庶就逃不出陆仁的手掌心。

    徐庶是文的,武的方面陆仁心中也有一个人选……不是魏延,魏延现在已经是刘表手下的掌军将校,虽说官职不高,但也不是陆仁能拉拢的了的人物。再者无论史书上对魏延的褒贬如何,有一件事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魏延的傲气只怕不会输给关羽。这种人,陆仁完全没有把握能掌控得了,万一真的是个“脑后有反骨”的主……陆仁不敢想。

    甄选来甄选去,陆仁的目光集中在了另外一个比较有名的武将上,那就是甘宁甘兴霸。而且陆仁在仔细的推算过之后,觉得甘宁如果发挥出其水上特长的话,很可能会成为夷州中、后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人物。

    简单点说,陆仁在夷州的发展初步成型之后,就要效仿欧州大航海时代的作法,把手伸到海外去,从华夏大陆以外的地区获取夷州发展所必需的大量劳动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这种战乱不堪的年代,哪个有点见识的诸候不是把自己境内的人口管得紧紧的?陆仁想从内陆地区吸纳大量人口,除非夷州已经有了足够强的条件,否则就基本没戏。

    在这种情况下,甘宁这种又能跑船又能打仗……或许应该说敢去靠武力进行掠夺的人物,真到了陆仁的手上会远比魏延实用得多。此外根据史书资料,甘宁虽然粗猛好杀,却是一个很重义气的人。依陆仁的推算,只要陆仁对甘宁够意思,甘宁就会忠心耿耿的跟在陆仁的身边。另外从民间传闻上来看,甘宁到是一个劫富济贫的侠盗,在百姓中的口碑颇佳。不然的话,陆仁可能还要考虑一下这位江洋大盗出身的主是不是合适招了来用。

    不过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陆仁一直没能打听到甘宁的下落。而按照史料上的记载,甘宁这个时候对应该已经金盆洗手,没再去当他那个风风光光的锦帆贼,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正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读书充电……

    ————————————————————

    且说这天陆仁又被水镜先生司马徽请去喝酒小谈,谈得差不多了,陆仁刚想又来那套闪人,司马徽却笑着唤住了陆仁道:“陆仆射,你明日便要回去,今日就不必如此了吧?你我二人对坐细谈一番如何?”

    “哎……”陆仁楞了一下,扭头望了望蔡琰她们三个,想了想便向司马徽拱手礼道:“先生既然有命,那陆仁从命便是。”

    司马徽微笑点头,又向蔡琰道:“蔡大家,既然贤伉俪明日便当归家,那你便先行一步,回居舍收拾一下东西,明日也好从容上路,免得临行慌乱。”

    蔡琰、貂婵、陆兰都明白司马徽说这句话的意思,当下便一齐起身向司马徽盈盈拜别,房舍中就只留下了司马徽与陆仁两个人而已。

    二人对桌而坐,先是互敬了几杯酒,司马徽算算各人应该都已经走远,这才自捋清须向陆仁微笑道:“陆仆射,此间已再无他人,老夫斗胆问上一句,陆仆射心中究竟有何志向?”

    陆仁微微一惊,脸上却不动声色的笑道:“先生何故有此一问?我陆仁能有什么志向?说出来也不怕先生取笑,我就是想‘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醒饮杯中酒,醉卧美人膝’……如此粗俗言语,到有污先生尊耳了。”

    司马徽大笑道:“陆仆射,你虽不擅诗书经伦,但你胸中的富国之干,却实可比昔日之汉相萧何。你既有如此长才,要博取不世功名实易如反掌,却又何故如此自贱?”

    陆仁回应道:“为官如何?为民又能如何?官,我不是没有当过,但那数年的仕途下来,我发觉以我的心性根本就不适何为官。若人在官场,自然就少不了那些党同伐异、勾心斗角之举。而且伴君如伴虎,以我这种懒散不堪、贪欢好色的心性,只怕再贤明的主君,也会有对我忍无可忍的时候。相比之下,做一介山野草民有何不好?逍遥自在、无牵无挂……其实先生你也不是如此吗?以先生之才干名望,若真入仕途,就算是刘景升刘荆州只怕也得敬让三分才是。”

    司马徽楞了一下,因为他没想到陆仁会这么含蓄的反将了他一军。不过片刻之后司马徽便微笑道:“陆仆射,若是在你我深交之前你说出这番话来,或许我真的会深信不疑。不过现在嘛……老夫斗胆说上一句,你其实胸中有志,只不过不愿明言而已,因为对你来说时机未至。”

    “老人精!”

    陆仁心中暗骂了这么一句,脸上却依旧挂着笑:“先生言过,陆仁确实无甚志向。”

    司马徽举杯浅饮了一口,摇头笑道:“陆仆射,如果你真无甚远志,又何必呆在这荆襄之地?以你陆仆射的见识,会不明白荆襄之地已经安稳不了几年了?若是寻常的名士呆在荆襄,或许真不会有什么大事,可是你不同……”

    陆仁这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