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1128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128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铁枪尖。后端为四点五英尺的木制长杆,上面绕有一根绳索,在投射的瞬间拉动绳索,使标枪旋转前进,可刺破盾牌或盔甲。前后两端通常用两个销钉固定。标枪最大的特点就是锐利细弱,这样在杀伤敌人之后,枪头就会弯曲变形,防止敌人捡起后再投掷回来。

    接下来是罗马军团的基本作战单位,一般是由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基本战术单位的小队。不过罗马的一个百人队实际人数其实是六十人至八十人之间,所以一个小队的实际兵力通常为一百二十人至一百六十人,而且如果是全部都是成年人的成年人小队,则只有一个百人队而已。

    三个这样的小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四百五十人至五百七十人。其中少年兵、青年兵、壮年兵这三个队列一般都是一百二十人至一百六十人,再就是六十人至八十人的成年兵,同时一般还会有一队三十骑的骑兵辅助。

    十个这样的大队就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人数是在四千五百人至六千人之间。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都会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这两者之间的建制大体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600人。然后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附属军团共同构成了执政官(也是保民官)统帅的集团军,由一名执政官指挥。

    闻名天下的罗马队列其基本单位为小队,每个小队构成一组。而将它与希腊方阵混为一谈是种极为普遍的误解。或者应该说罗马方阵是希腊方阵的改良型。

    罗马队列每横列二十人,纵六人。两人之间间隔1。8至2米,横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30米间隔。各小队交错排列。

    整个队列通常由三个横列组成。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成年兵组成的第三横列。

    采用这样的三队列法,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二十码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第一横队的士兵开始冲锋,前两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六至七列的士兵投掷标枪。

    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第一横列后撤休息。这时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仍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其中成年兵为军团的后备队。

    以上就是罗马基本的军事建制了,而来到陆仁这里的五百罗马士兵实际上是一个大队的编制,而且由于是直属于罗马皇帝麾下的精锐士兵,队中没有少年兵和青年兵,基本上都是三十岁往上的壮年兵。另外当时的罗马骑兵是属于辅助兵种,一般只负责搞搞侦察和传递消息,很少参加正式的作战任务,所以在这个时候四十骑罗马骑兵都没有上场,完全就是在外围呐喊助威。换句话说,现在就是标准的重步兵与骑兵之间的对决。

    炮声响过之后,双方的战鼓也一齐狂擂,这五百罗马士兵马上就架起了他们的“乌龟壳”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开始向对面的骑兵逼近。此刻的陆仁在高坡上借着望远镜在细细的观看,在看到了罗马士兵的战阵之后却也是在不住的点头。

    该怎么说呢?陆仁有看过一些有关罗马的大片,片中少不了会有一些这样的镜头。但那些大片里的镜头只能说是徒有其型而无有其神罢了,你也不能指望着那些领盒饭的群众演员能真的把古罗马时期那些罗马士兵的那种状态给演出来是不是?反正一句话,大片里的镜头,只要能忽悠忽悠同样是没什么见识的看片观众也就行了是不是?

    可这会儿呢?真正的战士和领盒饭的群演,在本身的气质、气势上就有着天壤之别,而且现代人也不太可能会具有古典时代的战士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野性。而当这些古时的野性统合到一起的时候,那股子肃杀之气便会扑面而来,足以让胆子小点的人不寒而颤。

    陆仁是看得不住的点头,心说真正的古罗马战阵的确是名不虚传,而站在陆仁身旁的帕琉斯见陆仁如此,脸上也不由得显露出了几分得意的神色。这家伙虽然与那领兵将领不太对付,但总归是罗马人,现在眼见着罗马士兵那么威风,心里还是很有着那么些自豪感的说。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陆仁在看了一会儿之后,却忽然扭头向另一边的陈笠问道:“阿笠,你看这罗马战阵,与我们华夏的秦汉战阵相比如何?”

    陈笠眯着眼道:“整齐严密,战力不可小觑,确实名不虚传。但如果是要和我们华夏这边的秦汉战阵相比的话……不是在下自大,真要是对上了还真不太好说。”

    陆仁闻言也笑了笑,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说是说秦汉战阵,其实主要说的还是秦代的方阵。

    秦军方阵可以说是秦国集权管控和强力军事制度的集中体现,方阵中弩、步、车、骑的规则分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图。根据地形地势,敌我方力量优势对比,方阵的统帅摆阵布兵,时而严阵以待,时而机动灵活地调整着阵法的变换,以最有效的方式调集着内部组织资源。

    秦军方阵中有一种步兵方阵,手持七米长矛,将它端平,靠它很长的优势刺伤敌兵。而秦朝的弩有效射程可达一百五十米,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武器,甚至还拥有一套自己的瞄准系统,所以秦人在作战时,在没有短兵相接的时候,就通过秦弩重创敌人的主力。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前排的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阵不变。而为了将几千人、几万人变成一个铜墙铁壁的方阵,士兵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武器和作战方式来看,长矛手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而秦军在与当时的匈奴的作战之中占到不少的优势,与这种战阵的科学性也密不可分。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军的战阵在某些地方与希腊的马其顿方阵很像,但是多兵种的配合性却似乎要胜马其顿方阵一些,毕竟希腊、罗马时期的欧洲弓箭不怎么样,可华夏这边嘛……

    汉代对秦代的战阵有所继承,不过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嘛,也许是因为许多因素之故,一些东西没有能完全的继承下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由于汉武帝对骑兵的大力发展,加之战事主要都是在中原或北方的平原地区,使得骑兵成为了汉代的主流兵种之一,当然既无法也不可能完全的取代步兵,但是步兵的发展多多少少的也因此受到了一些冲击。

    只是这些事和陆仁可没什么关系,再者陆仁的地盘,除了后来搞定的辽州之外,基本上也不都不怎么适合骑兵的作战,所以陆仁对步兵的发展可是非常在意的。考虑到秦代战阵战术的资料不是很全,而且陆仁也打不起那种太拼兵力的仗,因此陆仁走的是精兵路线,同时对希腊的马其顿方阵也有所借鉴,改良出了适合自己这里使用的步兵战阵。为此当初陆仁还在荆州混的时候,都曾经与诸葛亮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

    换句话说,陆仁手头上的步兵战阵是一个“杂交改良品种”,有现代的战术思想,有古希腊马其顿方阵的影子,同时还有一些诸葛亮的八阵图的味道。听起来可能是有点乱,但真要是交上手的话,绝对可以让轻视陆仁搞出来的战阵的人欲哭无泪。

    而且陆仁搞出来的战阵有流传去曹刘孙三家,只是由于曹刘孙三家没有陆仁这里完整的装备体系,打不出陆仁战阵的完整威力。大致上可以这么认为,就是刘备和曹丕的战阵大概只有陆仁完整战阵六到七成的战力。但是曹刘孙三家都不乏能人,因此都对步兵战阵进行过相应的改动。而他们所作出的改动,在与西域联军的作战中经历过了实战,却也从侧面证明了陆仁整出来的步兵战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总而言之,现在罗马士兵摆出来的步兵方阵在陆仁的眼中虽然不错,但也就是不错而已了,如果是让陆仁指挥自己的步兵与之对战,哪怕陆仁知道自己的军事水平不行,却也敢说分分钟就能把这五百罗马士兵给击溃。

    别的不说,光是在装备方面就差得太远了。方盾组成的乌龟壳是很硬,陆仁这里的常规弓弩或是火枪可能是打不穿,但是正规军的每个步兵的腰上都挂着四枚手榴弹的说,所以光是扔两轮手榴弹过去,可能对面的罗马士兵们就差不多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三百六十回 东西交锋(五)

    练想法是想法,现实是现实。

    此刻看到演练战场中的罗马乌龟壳方阵,陆仁是真的很想安排自己这里的正规步兵们甩几百个手榴弹过去再看看最后的结果,但毕竟不能那么做。

    这里且不提这只是一场战术演练,不能真的闹出人命。就用意来说,陆仁主要的目的是想看到的是罗马士兵们的真实实力,进而以此为标准,大致的推算一下安息方面的战斗能力,所以不能动用什么太过火的东西。

    双方之间的距离并不太远,这时也已经进入了前锋人员相互试探的阶段。罗马士兵这边是扔出了一些没有枪头的镖枪,马超这边则是远远的回以一些没有锋刃的圆头羽箭。战术演练嘛,用的武器当然都是处理过的,免得真的造成什么人员伤亡。只是即便如此,双方为了各自的面子都打得比较小心,所以这最初的试探性攻击都是为了测定己方的有效射程,基本上都还没有能摸到对方的边。

    确切的说,马超这边的箭能远远的射到罗马士兵,而罗马士兵们的镖枪却摸不着马超这边骑兵的边。其实罗马当时的镖枪在老手的手里,其最大投射距离也才不过六十英尺,那么按一英尺大约是30。5厘米来换算一下,也才不过18。3米,二十米都不到。这里可别拿现代的体育竞赛里的标枪项目来说事,两者之间的区别可是很大的,就比如说战阵里的士兵可没有地方给他们进行助跑,这就能让镖枪少掉很多的动能了。

    反观马超这边,骑兵们所使用的都是陆仁方面改良出来的骑兵弩。基于骑兵的特性,这种弩的射程当然比不上步兵弩,但也不用多说,水平射击射个五十米左右那是轻轻松松的事,这就能超出罗马那边的镖枪一倍以上的射程了。

    而马超在经过了试探性的攻击,发觉对方的远程打击都是落在了距离自己仍有十多二十米的地方的时候,就哂笑着率领骑兵们玩起了骑兵骑射的风筝战术。只是这些射出去的羽箭嘛,落在对方的乌龟壳上也只是发出一些叮叮当当的声响,却没有什么杀伤效果可言。

    总而言之,目前的情况是罗马士兵们追不上马超的骑兵,可是骑兵们也有点奈何不了罗马士兵的乌龟壳,算是进入了一个僵持不下的阶段。

    双方打得还算是精彩,陈笠却站到了陆仁的身侧低声问道:“主公,为何不让马孟起使用火器破敌?在下虽然有些看不惯这些罗马人的趾高气昂,却也承认他们的战阵坚固异常,寻常的弓弩之物破不开他们的防御。但如果是使用火器的话……”

    陆仁摆了摆手打断了陆笠的话,同时还扭头看了一眼另一边正紧张观战的帕琉斯,这才回过头向陈笠道:“阿笠,有些事情你还不是很懂,我也不方便跟你解释,你只要知道我这么安排有着我的用意,而并非是想搞什么公平的对决就行了。再说了,真要是动用火器的话,那些罗马士兵肯定会出现伤亡,回过头来在外交层面上我会不太好说话的。”

    陈笠看了看陆仁的神情,点了点头不再说话。而陆仁看着演练战场中的战况,人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陆仁是有火器,同时还知道安息那边也有火器,但是根据陆仁收集到的情报,安息方面的火器目前还仅限于火炮和极少数的投掷型火药武器。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属于攻城类的武器,在野战方面却很少有用得上的时候,所以说安息与罗马之间的战事仍然是以冷兵器的交锋为主,少量的热兵器在野战的场合只能起到一些辅助性的作用。

    而这也是目前罗马能和安息打成一个平手且僵持的状态的主要原因。当然了,陆仁出口给罗马的一些火器也起到了一些扳平局势的作用。但就整体的数量而言还相对有限,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罗马能和安息打成平手,也足以说明安息的火器水平还不怎么样。

    对于这种情况,陆仁作出的判断是并非婉儿搞不出来,而是安息那边的基础工业还没有能够跟得上来。要知道安息可不是农耕性的国度,确切一点的说是半农耕半游牧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