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1111章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1111章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肃那也是人精中的人精,谁要是真把鲁肃给当成了老实而厚道的人那就是大傻瓜,至少在陆仁的眼中,鲁肃就是那种看起来老实,实际上相当擅长扮猪吃老虎的人物。而这样的一个人物,又哪里会不明白现在孙权的的某些心态。

    先是在心中暗暗的叹了口气,跟着鲁肃就转移了话锋:“主公可还记得十几年前曾经带着在下去暗访过夷州的事情?”

    孙权这回到是点了点头。其实对于那次的暗访,孙权也是心有余憷,因为当时他和鲁肃意外的被陆仁给撞上了,而陆仁当时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最后还是选择了把孙权和鲁肃给悄悄的送回了江东,并没有做别的事情。直到现在,孙权都认为那是他一生之中最为凶险的事件之一,却没想到会是那样的结局。

    当然鲁肃要说的不是这个:“其实那个时候,主公应该就有留意到陆仁海运方面的强大,而他在外海之地有着多少的土地与人民,一直以来我们也是所知不详,甚至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陆仁在外海之地不过就是有着几个贫瘠小县而已。或许十几年前的陆仁的确是这样,可是十几年之后的小县又会是何等情形?主公啊,在这个问题上得好好的想一想陆仁的治国之能。”

    孙权还是黑着脸,但这回却是很不甘心的点了点头。鲁肃的话没错,十几年前的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小县,在陆仁的手里平平稳稳的发展了十几年之后,又还会是个只有几千人的小县?

    鲁肃又看了几眼信文,然后沉声道:“公瑾的来信上说得很清楚了,主公若是应曹丕之邀而举兵攻仁,或许是可以暂得一时之利,但根本就不太可能毁掉陆仁的根基或是灭掉陆仁,那么随之而来的就将会是陆仁的全面报复。而且到了那个时候,陆仁的目光只会盯在江东,同时还会因为之前的三线之局不在,他可以集中所有的兵力向江东寻仇……主公,陆仁的兵马可不好惹!”

    接着鲁肃又指了指北方:“最为在理的却是这一条,一但陆仁全力的向主公寻仇,曹丕难道介时还会出兵帮助主公?他能按兵不动的坐山观虎斗都算是好的了!而最大的可能,只能是曹丕趁着主公与陆仁交战之时也自北面出兵攻我江东。到了那个时候,江东危矣!”

    孙权沉默了。许久之后,孙权才问道:“可是这次的机会真的难得……”

    鲁肃连忙摇头:“主公还不明白吗?这次的机会固然是难得,但是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得让陆仁难以翻身才行,而公瑾火急差人送来这封书信的用意,就是在告诉主公我们根本就没办法把陆仁给搞得难以翻身。如若贪图眼前的这些近利,只会给我们江东埋下祸根。”

    孙权又沉默了,然后起身在厅中来来回回的踱起了圈。而在转了几圈之后,却又把周瑜写来的信拿起来反反复复的细看。就这样来来回回来的折腾了许久之后,孙权忽然向鲁肃问道:“子敬,如若孤执意出兵,你待如何?”

    这回换到鲁肃沉默了。不过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鲁肃冲着孙权来了个“拜伏于地”,言辞恳切的道:“在下会拼死劝谏主公不可出兵。”

    孙权笑了,赶紧上前扶起了鲁肃:“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之前众僚争论不休,子敬你却一言不发,孤知道你不是不想争论,而是你也和孤一样为此事而犹豫不决。子敬之才胜孤十倍,而子敬现在已经肯明言,那就是心中已有了正确的决断,孤又何必再如此犹豫?”

    鲁肃这时也松了口气。其实以鲁肃与周瑜之间的交情和相互了解,使鲁肃在一看到周瑜写的信的时候就知道这兵绝对出不得,剩下的问题只是如何去劝说孙权而已。现在孙权明显的已经是不想出兵了,鲁肃当然会松口气。

    而这时的孙权又看向了信尾,眉头却也皱得很紧:“陆仁许以在曹丕之事平息之后将桂阳郡划与孤,子敬你说这会不会是陆仁的缓兵之计?桂阳富庶,现在于势危之下陆仁许以此诺,可是等事情平息了,这陆仁又哪里会怕孤?这地,又能要得过来?”

    也难怪孙权会这样,这都是被刘备之前的借荆州给整出心理阴影了,而鲁肃对此却也有些无奈。说老实话,周瑜来的这么一手带着很明显的讹诈之意,陆仁那头会不清楚?再等到事情平息了之后,心中不爽的陆仁来个反悔也完全有可能。

    其实这时的孙权和鲁肃都有点想提前派人去接收,但是周瑜的信里写得很清楚,首先是桂阳郡的接收不是件容易事,孙权得作好一些相应的准备才行;其次,这个时候的陆仁可是相当的敏感,而且陆仁已经作好了一些相应的准备,几万大军随时都有可能从中亚撤回来,所以孙权在这个时候千万别过份的去刺激陆仁而使得事态直接性的恶化。

    最后周瑜还明确的表示桂阳郡只不过是一个给陆仁和孙权下的台阶而已,能要来固然是好,要不来的话其实也没关系,双方别打起来就行。而且陆仁如若反悔,其实还能给孙权将来对陆仁的外交活动提供一些有利的借口,打击陆仁在江东方面的声望。

    只是话又说回来,这么一口肉不让马上吃,让孙权的心里有些酸酸的。这么说吧,孙权那可是做梦都想着要扩张势力,现在这么大好的机会要放弃掉,总得让孙权喝点汤汤水水的吧?不然的话孙权的心理上实在是难以平衡。

    正烦着心,忽然有人来报说陆仁的使节到了建业,并且求见孙权,这让孙权和鲁肃当时就是一愣,心说怎么来得这么巧?

    巧个毛线,周瑜人在锡兰,信要送到孙权的手上肯定要经陆仁这边的手,所以信和使节的时间点荀彧都是算好了的。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孙权看过这封信之后,使节才过去说话。

    陆仁的使节正式求见,孙权也不敢怠慢,所以马上就按照正规的礼节去接待。等见到了人,孙权和鲁肃却发觉是老熟人赵雨……赵雨虽然是女孩子,但却是陆仁手下的头号外交官,虽然说常年是负责与曹魏方面的外交活动,但孙权这里也真没少跑过。

    不过孙权和鲁肃在看到是赵雨的时候却有些头痛,因为他们可都领教过赵雨的厉害,为此还感叹过怎么这世间的奇女子都跑到陆仁那里去了。这些其实是时代观念的问题,说得太多也没多大的意义,不过孙权这边,或者说曹刘孙三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陆仁的影响,在境内开办了一些女子学校,并且试着让成绩优秀的女性去负责一些合适的工作,效果还不错。

    这些不扯,该走的过场、该说的客套都搞完之后,孙权就向赵雨问起了来意。赵雨也不含糊,直接就取出了随身带着的地图道:“公瑾兄的来信,吴候想必已经看过了吧?”

    看看孙权点头,赵雨就捧起了那卷地图:“我家主公(正式的场合赵雨称陆仁为主公,平时则是称陆先生)事后觉得在事情平息之后再划桂阳郡于吴候未免有些不够诚意,所以决定现在就将桂阳划于吴候。这里有主公写来的亲笔书信,再就是这份桂阳郡的地图一并奉上。而吴候接收桂阳郡的官员一到桂阳,与现有的官员完成交接诸事之后,桂阳的原有官员就会撤离。”

    此言一出,孙权也好,鲁肃也罢,还有厅中的一众幕僚全都呆在了当场。幕僚们呆住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周瑜写给孙权的信上是什么内容,所以一听说陆仁划出桂阳给孙权都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至于孙权和鲁肃则是压根就没想到陆仁竟然会这么爽快。这才刚刚在头痛着这口肉要怎么做才能吃进肚子里,陆仁就直接的把肉给扔出来了?

    厅中是一片呆滞,居然没有人去接赵雨的话。而赵雨看了看这气氛,不由得轻声笑道:“吴候这是要让小女子亲手奉上此图吗?就不怕小女子也学荆轲来个图穷匕现?”

    这明显的就是一句玩笑话,到也逗得厅中一片的讪笑。孙权回过神来,赶紧让侍从去赵雨那里接过地图和书信。只是孙权固然是美滋滋的,旁坐的鲁肃却好像是想到了什么,脸色马上就变了几变……

    ————————————————————

    (前些天和书友q聊,他说很欣赏瓶子这破书的一个地方就是有很多勾心斗角的情节,瓶子回头看看好像还真是这样,而他建议瓶子去写官场文来着……瓶子不写那个。另外明天国庆,瓶子要外出活动,多半来不及更新,大家理解下哈!)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卷三 第三百四十二回 逐一应对(五)

    深冬之季的荆州,大地已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雪景很美,诸葛亮这时也是难得的得了一会儿闲,正站在窗前观赏着雪景。

    自建安十二年出仕于刘备,到现在已经十七、八年了,当年二十六岁的年青人,现在也已经是四十五、六岁的中年大叔。不过按照汉代三十六岁就可以以“老夫”自居的习惯,诸葛亮也差不多可以划入“老夫”一系之中。

    在原有的历史上,诸葛亮由于庞统的阵亡、刘备的取川失利而率军进入川军增援刘备,之后诸葛亮基本上就是把根扎在了川中,直到病逝于北伐的途中。

    不过从整体上来说,诸葛亮的入川其实是有些迫于形势,再从刘备入川时是把诸葛亮给留在了荆州来看,《隆中对》里的“择一上将出宛洛”里的“上将”,本来应该是诸葛亮而不是关羽。要知道诸葛亮从小在荆州长大,对荆州的状况十分的了解,再联同上诸葛亮自身的才干,诸葛亮的确是最适合的人选,至少是最适合的人选之一,关羽、张飞等人都得往后排。

    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陆仁的介入以及所引发出的那一系列变故,使得庞统在刘备取川并没有失利,而且庞统也并没有阵亡,使得诸葛亮到是因此而继续留在了荆州。不过刘备留给诸葛亮的关羽和张飞嘛,却因为刘备在对西域联军作战的时候负伤一事而不管诸葛亮的赶去了汉中,闹得那时的诸葛亮在荆州差点出事。

    后来西域联军被击溃,刘备也觉得诸葛亮的身边不能没有一些能打的人物,就把赵云和魏延给回调到荆州。赵云不用多说,谁用谁放心;至于魏延嘛,这家伙本来就是荆州系的将领,应付荆州方面的军事问题也没什么问题。

    再就诸葛亮本人而言,虽然前前后后的有着不少的波折,自己驻守荆州也少不了要和孙权那边不断的扯皮,但总的来说刘备集团也还是在按照《隆中对》的大体设想在走,所以诸葛亮还算是比较欣慰的。至少比起原有的历史上这时的诸葛亮已经是处于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状态,现在的诸葛亮还没那么累。

    至于北伐曹魏之事……且不说这个事本来就是一种政治口号,就说诸葛亮本人也是相当务实的人,他在《隆中对》里就明确的指出“待北方有事”才能有所行动,可现在的曹魏那边又哪有什么变故可言?所以在此之前,守好地盘、积蓄好实力才是硬道理。

    总之一句话,关羽会大意失荆州,但这种事却很难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再以诸葛亮那种“诸葛一生唯谨慎”的作风,一生之中最大的失误也可能就只是在街亭之战里错用了马谡而已吧?

    其实现在的诸葛亮也挺累的,毕竟在荆州这里经常要和孙权那边就荆州问题扯皮不断,不过不会像原有的历史上受刘备托孤之后在川中独挑大梁那么累而已,诸葛亮也完全应付得过来。所以在这个时候,忙完了荆州今年秋后的那些事情的诸葛亮也能忙里偷闲的赏一赏雪……就是在这样的天气,诸葛亮还是习惯性的会手执羽扇,时不时的还要摇上几下的那种作派着实会让人看着有点蛋痛。

    吹了几下风,身上难免会有点冷,诸葛亮就顺手抄起了手边的暖酒灌了几口,然后就接着欣赏雪景,但这会儿的诸葛亮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旁人就不得而知了。只是正在这看似难得的悠闲的时候,黄月英却领着马谡匆匆的赶了进来,诸葛亮扭头一看二人的神情就知道有事,连忙放下酒瓶再向二人问道:“何事惊慌?”

    马谡一身的风尘,显然是刚赶回来的。这会儿见了诸葛亮也来不及行礼,而且以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也不用讲究太多,所以是直接抄起了暖炉上的另一瓶暖酒,去盖之后一仰脖就咕咕咕的灌下了肚中。暖了暖身再缓过来这口气之后,马谡就急道:“大事,大事!陆仁有意的要将桂阳郡划给孙权!!”

    这里顺便说一下,对于荆州的白氏五常,陆仁当初也动过念头,不过赤壁之战前的陆仁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像徐庶、甘宁、张仲景这几个人才都是连拐带骗的才整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