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81章

天下豪商-第981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六岁的赵桓从殿后徐步走出,身穿赭黄袍,头戴平脚幞头,为天子常朝之服。这位新鲜出炉的官家也和他的太上皇老爹一样,颇为强壮,很少得病。

    他的眉头拧着,脸上没有一点笑容,显得忧心忡忡。

    皇帝他当然是想做的,做梦都想。但是梦中的皇帝却没有真实的皇帝那么难当!

    梦中没有正在郑州河阴渡河的“百万东贼”,也没有敢于当街刺杀太宰的新军武夫,更没有一个让出皇位跑路,却又居心叵测的亲爹太上皇……哦,还有一个盘踞东海国,被维新派捧为“东海贤王”的亲弟弟。

    他屁股底下的那张交椅,简直是会咬人的东西啊!

    常参更多是礼仪性质的朝会,参拜之后,赵桓就直接到崇政殿处理政务。和他的父亲赵佶统治中后期的“懒政”风格不一样。刚刚上台的赵桓是相当勤政的,根本不会听凭两府集议,而是要亲理政务。所以他的崇政殿理政相当辛苦,常常要忙活到下午才能结束。

    而今天崇政殿议政的主要内容,则让赵桓有点无语。

    今天首要讨论的是举行礼部试的问题!

    这可真是……赵桓的妹夫武义勇都过了黄河,很快就要打到开封府了。大宋朝廷居然还在认真讨论科举考试的事儿!

    可别一帮举子进辟雍学宫考场的时候是宋朝,考完出来变成大周共和国了!

    不过赵桓也不敢取消这次礼部试,把他爸爸推翻的“二月政变”不就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吗?

    可别再来一回……虽然赵桓屁股底下的御座会咬人,但他还是不舍得交出去的。

    捏着鼻子和蔡攸、苏迟两个有气无力的宰相讨论好了知贡举的人选和礼部试的日期,赵桓又问起了他老爸赵佶的情况。

    “回禀陛下,”回话的是新任知枢密院事耿南仲,“太上皇的车驾已经抵达了颖昌府,再有10日就能抵达襄阳府了。”

    “哦。”赵桓应了一声。

    对于赵佶的行踪,他每天都要问两次以上!

    因为赵佶是往东走还是往南走,可是性命交关的事情!

    如果赵佶东去徐州,很有可能在理性派和东海王赵楷,还有大宋银行的支持下复辟登基。

    到时候大宋可就一分为二了。

    “太上皇走得匆忙,宫中妃嫔宫女都来不及带走。”赵桓道,“可以派高尧辅和周云清各带一营兵马,护送太妃和宫女、女官,及宫中部分财物去襄阳府。”

    高尧辅和周云清是赵佶的心腹。赵桓不敢把他们留在身边,又不敢除掉他们——他们手中都有兵!而且高尧辅是灵州高尧康的弟弟,杀了他,灵州会不会有变?

    周云清又多年担任武学总教头,在军中威望很高。动了他,搞不好牟驼岗的新军又要炸毛。

    干脆找个借口让他们走吧……

    赵桓又道:“岳和护驾有功,让他做京西南路经略安抚使兼职襄阳府事。”

    岳和的官运真是没得说了,现在阶官到了节度使,职官到了安抚使……而且他从军以来还从没打过胜仗!

    不过两府宰执们却毫无异议,因为岳和护着赵佶……只要他把赵佶安全送到襄阳而不是徐州,那么就当得起节度使和安抚使了。

    安排好了爸爸的事儿。赵桓还是没功夫管妹夫武义勇,因为他还有个宝贝弟弟赵楷要对付。

    他向复古党的领袖,刚刚当上御史中丞的何栗打了个眼色。

    何栗马上出班上奏:“陛下,东海郡王、交趾郡王以皇子之身出镇藩国,有违祖宗家法,宜将二王召还,并在撤藩国行郡县。”

    “诸卿以为如何?”赵桓目光炯炯地看着殿中的臣子们。

    苏迟出班奏道:“交趾国距离开封府遥远,朝廷鞭长莫及,设立藩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东海国靠近中原,的确不应该设立藩国。臣以为可以将东海郡王转封去星州,封南洋国王。”

    “转封?”赵桓想了想,“东海郡王愿意去吗?”

    “陛下,老臣可以走一趟东海国。”苏迟道,“也许可以说服东海郡王答应转封。”

    “如果他不愿意呢?”赵桓问。

    苏迟沉默无言。

    东海国是有武装力量的!京东商市有商团,东海国本身还拥有一支实力不弱的舰队。

    如果朝廷要动粗,真不知道怎么收场……

    可是不拿下赵楷,赵桓的皇位也不踏实。就算赵楷不反,他老婆武美娘,东南八州的豪商,还有理性派的学者们,多半也会煽动赵楷造反。

    赵桓冷冷道:“苏卿,那就有劳你走一趟东海国了……朕总要先礼后兵!”

 第1380章 大宋好妹夫

    (全本小说网,HTTPS://。)

    郑州,河阴,孟津渡。/全本小说网/https://。/

    炮声隆隆,将孟津渡南岸的宋军阵地轰得烟尘斗乱。数十门4斤和6斤大炮就在岸边放列,炮手们都脱光了膀子,操弄着大炮,将一发发的炮弹装填进炮膛,再发射出去。

    共和军的官兵,以排为单位,纷纷登上纲船渡船,向黄河对岸的孟津渡口冲去。

    渡船冲上滩头后,挥舞着斧枪的壮士嗷嗷叫着跳下船头,冲向一处处宋军防守的残垣断壁。

    守在孟津渡的是从牟驼岗调来的新军,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不过就是实在有点“新”,士兵们在军官的组织下列阵而战还能凑合。可是不断从黄河对岸打来的炮弹让他们无法列阵。只好依托渡口的房屋残垣死守。

    不过部队散开后的厮杀,往往就在考验官兵的武艺了。能够使用斧枪的“二代军事公民”中的佼佼者,无论在武艺还是在士气上,都要超过他们的对手。

    而且……武义勇麾下的人马还多!

    他的两个师有两万六七千人,而被开封府的朝廷打发出来守河阴的曹勋麾下,只有不到5000人马。

    哪怕曹正将拼了命,把中军摆在了孟津渡前沿,还不时率领亲兵上去和敌人肉搏,但还是无法抵挡越来越多的,渡过黄河的共和军战士。

    共和军战士每夺下一处宋军死守的要冲之地,就会升起一面万符旗。看到万符旗升起,黄河北岸等待渡河的官兵,以及从怀州、卫州征集来的民伕,就会发出巨大的欢呼声音!

    在河北岸的渡口码头附近,来来往往的都是装满物资的车马。怀州和卫州来的民伕一队队的粮食辎重输送上来。又将从河南撤下来的伤员撤下去照顾。骑兵马队四下奔驰,传递命令,警戒战场。

    新组建的共和军的河南军团(督军武义勇)对孟津渡南岸的攻击,正如火如荼!

    在二月下旬,开封府发生变乱的时候,武义勇一直在准备渡河战役。

    岳和当时蒙骗了赵佶,在二月政变发生的当天,武义勇的部队虽然到了孟津渡北岸,但是并没有船只随行。

    而且他的两个师经过连续的行军作战,已经变得相当疲惫,急需休整。

    所以武义勇根本没有办法马上发起渡河作战,如果没有二月政变,他可能要在黄河边上准备到四月份以后。

    可是当开封发生变乱,赵佶黯然退位,赵桓被牟驼岗新军拥戴上台的消息传来后。

    黄河北岸的人心再一次发生大动摇。不仅在被共和军占领的怀州地面上有更多的士绅投靠,连尚未被全部占领的卫州,也望风归顺。

    得到了怀、卫二州士绅官员的支持,武义勇自然很快得到了足够的船只。

    渡河战役也就可以提前发动了!

    而在黄河对岸,变乱中的大宋朝廷也没有多少力量可以布防,只是把牟驼岗诸部中比较靠不住的曹勋派去当知郑州事,负责防守黄河。

    可是曹勋的兵力有限,又算不上精锐,实在抵挡不住共和军的优势兵力不停攻打。

    眼看阵地一块块丢失,曹勋也知道守不住了!没有办法,只得一边收拾残军退往荥阳要地挖壕坚守,一边差人去向开封府的大宋官家告急——您的妹夫武义勇带兵过河来了!

    您赶紧拿个主意吧!

    ……

    “恭喜督军,宋贼逃跑了!”

    在黄河北岸孟津渡口,正在向武义勇道喜的是个穿着绯色官服的宋朝文官,名叫郑亿年。是前任知枢密院事郑居中的儿子,政和七年的进士,不久之前还是宋朝的权知卫州事。

    在李孝忠的大军途径卫州时弃城而逃,躲到了黄河北岸的新乡(也属于卫州),在得知开封之变后,立即投降了武义勇——他和武义勇算是亲戚,那个郑居中认了郑皇后做妹子,而武义勇的老婆赵玉盘是郑皇后的女儿,也就是郑亿年的表妹。所以武义勇算是郑亿年的表妹夫……

    既然是表妹夫,当然是自己人了。所以郑亿年跟着武义勇鞍前马后,非常卖力。武义勇可以那么快就筹集到足够的船只,他可功不可没。

    “唔。”武义勇点了点头,笑道,“长卿,你是汴梁子,该知何处的汴梁的死穴要冲,且说来听听。”

    “回中将的话,”郑亿年满脸堆笑,“开封府的命门有两处,一是黄河;二是陈留。

    黄河者,悬河也!只要掘开黄河堤坝,就能放水淹城。中将军中有火药,炸坝应该不难吧?”

    武义勇瞅了郑亿年,不置可否,“还是说说陈留吧。”

    开封府有一百多万人口,放大水都淹了……武义勇还没那么凶残,而且他摆明了是胜利者,何苦干这种自招骂名的事情。

    “陈留扼守汴河水道,这是东南六路米粮入开封府的咽喉要冲。”郑亿年道,“中将只要挥师绕过开封,进占陈留,再派出骑兵劫持纲船,夺取米粮,就能在陈留长驻久留。甚至可以用抢到的东南财帛招诱京东、京西各路好汉,扩大声势,吓跑宋主赵桓。”

    “还是这个办法好!”武义勇点点头。

    “另外,”郑亿年又道,“赵桓此人胆气不旺,与其父无二,若闻天兵过河,一定胆战心惊,多半会遣使议和。”

    “议和?”武义勇一愣,他压根没请示过上面应该怎么和宋朝议和。

    郑亿年笑着:“我大周天朝自然要灭宋一统天下的,但是也不妨先哄骗一下赵桓,开出个让赵桓心痒的条件……这样中将的兵马就容易在陈留站住脚跟了。”

    “也是个办法!”武义勇想了想,“那什么是让赵桓心痒的条件?”

    “这个……下官也不知道,”郑亿年笑着,“不过下官可以去替中将探听一二。”

    “好!”武义勇笑道,“长卿,你好好干,等本督取了开封府,一定保举你做知开封府事!”

    “谢过中将。”郑亿年满脸堆笑,向着武义勇就是一礼揖拜。

    ……

    武义勇大军渡过黄河,并且向开封府快速推进的噩耗,在三月初三这天就传到赵桓耳中了。

    这回赵桓不在公开讨论这事儿,而是把耿南仲和何栗叫到了崇政殿私下商量对策了。

    “陛下,不能打啊!”耿南仲只是摇头,“还是得讲和……哪怕割了河北、河东,只要能转寰几年,让咱们行了复古之法,就不怕打不回来。”

    “不可,万万不可!”何栗摇头道,“天下强兵,无非燕赵秦晋。割让了河北、河东,燕赵晋三地皆为周有!大宋独有一个秦地,如何以一敌三?”

    “可是现在河东大部、河北大部已经为敌所有了。”耿南仲道,“全取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若不议和,开封府都没有了!”

    “陛下,”何栗道,“议和可以,但是割地不行……至少不能真的割!否则开封府的人心军心,又得动荡一回啊!”

    听见开封府的人心、军心,赵桓就心惊肉跳。

    “若东贼攻城,可守得住?”赵桓又问。

    何栗点点头,耿南仲却摇摇头。

    何栗道:“开封府有百姓上百万,其中丁壮不下20万,另外朝廷还可以招四方勤王之兵。”

    耿南仲问:“粮食有吗?器械有吗?空有20万壮丁,没有粮饷器械有何用处?

    至于天下勤王之兵……如今攻打开封的一非蛮夷;二非流寇。与天下人何干?”

    隋唐五代时汉族割据政权互相兼并的例子太多了,也没见几回能号召到天下秦王之师的。

    从这一点来说,大宋现在的处境还不如历史上挨金国胖揍的时候呢!

    那时至少有不少民间的义军助战。而如今,只看见各处喜迎王师……义军?宋朝有啥好的?周国又有啥不好的?

    姓武姓赵,共和帝业,和老百姓有啥关系?

    现在可不是天下兴亡,而是国家兴亡。

    对天下的匹夫来说,周兴宋亡其实挺好的。别的不说,因为周国搞土地兵役制,而且执政府的管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