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78章

天下豪商-第978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现在的事情已经不是钱能摆平的了。

    因为开封府城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大宋急需一场彻底的变法图强!

    就在琼林宫中的赵佶忙着布置总退却的时候,一群儒服举子,有几个看着还有点寒酸,神情严肃,沿着万胜门内大街缓缓向前,直奔琼林宫的宣德门而去。

    当先一人,二十七八年纪,目如朗星,美髯飘飘,身材飞扬。温文之中自有一种阳刚雄健之气。

    正是复兴君子之一的抚州举子欧阳澈。

    因为陈东早就是朝臣级别的官人了,自然不能参加公车上书。所以这一次公车上书的领袖,就变成了几个著名的复兴党举子。其中又以欧阳澈、张柄、雷观等几个活动能力比较强的复古党举子为核心。

    现在他们就走在众人的前列,已经到了宣德门广场的登闻鼓楼前。

    登闻鼓楼前已经有接应他们的人了,知登闻检院事赵鼎正立在鼓楼下面,看守鼓楼的老禁军士兵,都恭敬站立在两旁。

    因为在宋太宗时期,登闻鼓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时被敲响,所以就有了规定,必须要有敌兵围城,太子薨逝等重大事由才能击鼓。

    而判断事情大不大的,则是知登闻检院事,也就是赵鼎现在所担任的官职。

    举子们公车上书的时候,还有许多人沿途散发传单,传单上的内容都是关于“反对迁都襄阳”和“坚守开封抗敌”的。

    那些散发传单的人也都是士子打扮,一边发传单还一边大声鼓动:“诛六贼,保开封,逐暴周!”

    不少开封市民也被鼓动起来了,作为天子脚下的臣民,他们当然反对迁都。天子迁都可不会带上他们!

    而大周共和国的元老院也不会放着好好的天津不住,跑到吃饭都成问题的开封来建都。

    所以大宋官家一走,开封府就将不可避免走向没落。

    不少依靠大宋朝廷的官人兵士吃饭的开封市民,又怎么会支持迁都?

    所以当上书队伍走到宣德门外广场的时候,人数已经不是以千计,而是以万计了!

    大家都高喊着口号:“诛六贼,保开封,逐暴周!”

    呼喊声震天响起,和隆隆敲响的登闻鼓声一起,直透过重重高墙,传入了崇政殿中。

    在登闻鼓楼下取了欧阳澈等人写的《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和《抗敌十策疏》等两篇上疏的赵鼎,也几乎同时到达了崇政殿——根据宋朝的祖制,凡击登闻鼓,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上朝。

    知登闻检院事则须立即入殿面君,上报击鼓的原因,如有上书,则需立即转交给君王。

    “陛下,宣德门外有数千举子公车上书,另有数万百姓跟从……”赵鼎将两份上疏高高举过头顶,“这是数千举子所上的《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和《抗敌十策疏》。请陛下过目!”

    “混帐!”赵鼎的话刚刚说完,赵佶就喝骂了一句,“这些举子是想让朕做武三郎的俘虏吗?”

    说完,他也不看赵鼎逞上来的上书,只是大声道:“宣王宗濋速来!”

    王宗濋是殿前都指挥使,管着为数不多的禁军,也兼管驻防万胜门的一将新军。

    在赵佶宣召王宗濋的时候,这位殿帅已经带着几百名禁军到了宣德门广场,看着外面的人山人海,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得到官家的宣召后,他马上一路小跑着去了崇政殿。只看见气急败坏的赵佶在大殿里面来回踱步,一群宰执人人肃立,大气儿也不敢出一下。

    “王宗濋,命尔速调万胜门兵弹压!”赵佶看见满头大汗的王宗濋,毫不犹豫就下达了镇压的命令。

    现在可不能听那些读书人和小市民的话!

    暴周随时过河,等他们过了河,再跑就难了……

    王宗濋这厮昏头昏脑的,早就没了主张,领了赵佶的旨意蒙着头就去万胜门大营调兵了。

    。。。。。。。

    几乎同时,开封府郊外牟驼岗大营之内,一群青年军官正在校场上聚集!

    武学学丞秦桧正站在一处木台上,高声朗读着欧阳澈等人所写的《抗敌十策疏》。

    这份《抗敌十策疏》虽然是欧阳澈他们写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却都出自复古党的几个大君子,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战守方案,主要就是说变法改革的。

    提出了“授田土以置军户”、“以贤士大夫办理乡兵、团练”、“免夏钱以养小民”、“重征东南商税以充军资国用”、“尽收冶铁之业以产器械”、“严禁东南商人与敌国贸易”、“撤东海、交趾藩国以归一统”、“联合金、凉二国以制东贼”、“以钱财、器械资助高丽义士复国”、“严惩通敌卖国之贼”等抗敌十策。

    这十策如果全都实行了,那无异于在大宋进行了一场彻底的社会改革。大宋将会从“重文轻武,重视工商”,转变成“文武并重,重农抑商”。而东南八州一国的工商阶级的好日子,将会一去不返,彻底沦为朝廷的肥猪。

    与此同时,武人将会得到授田的权力,在政治地位上也能和士大夫略同。而士大夫也要负担起办团练抗敌的责任。普通的农民则可以变“二税”为“一税”。

    总之,在场的武夫军官,毫无疑问将是“十策”的受益者!

 第1376章 宣和复古——岳衙内进步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太好了!早就该实行抗敌十策了!”

    “没错,再不实行以土养兵,大宋就要亡国了!”

    “是啊,河北之战就说明问题啦!兵少啊……寡不敌众!俺们大宋的人口分明比他们多几倍,养的兵还没有人家一半多,这怎么能行?”

    “得快些实行啊!再晚就来不及了!”

    “现在就有点晚了……”

    牟驼岗大营校场上的青年军官们听完秦桧朗读的《抗敌十策》,就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这帮青年军官可都是上过军校,有文化会思考的主儿。

    当然会思考河北之战为什么会打成这个德行?

    河北宣抚司的指挥当然有问题,河东路的溃败也是重要的原因。但即便没有指挥上的错误,也没有东贼迂回河东作战的行动,河北战场还是必败!

    因为河北战场上是至少60万东贼打30万官军。东贼多一倍啊!如果东贼不向河东迂回,那么河北战场上的东贼就有75万了。

    这可不是75万被裹挟的流民,而是75万(其实没有那么多)组织良好,训练有素的精锐。是个个都能上阵厮杀的!

    30万官军怎么打得过?

    而且也不应该用30万官军去打75万东贼啊!

    大宋人口比东贼多好几倍,土地和财税也多好几倍!

    咋到上战场的时候人就没了呢?

    秦桧看着台下议论纷纷的青年军官,提起嗓子大声吼道:“诸君,现在聚集开封的举子正在公车上书!开封的百姓也和举子们一同向官家进言了!

    诸位都是朝廷的武官,抗贼的英豪,难道不应该向天子进言吗?”

    马上就有人响应,“对,对!我等也应该进言!”

    “没错,若不进谏,回头又得去以寡击众,白白死了不说,国家也会灭亡的!”

    “是啊,自古成王败寇!若是再败,我们就是寇,东贼就是王了!”

    军中也是有复古党支持者的!前几日秦桧借口上任之喜,在牟驼岗大营外的酒楼设宴,就请了军中的复古党人。酒宴就是吹风的,让大家在今日跟着起哄。

    为了将牟驼岗的新军军官煽动起来,复古党的君子们可是动足了脑筋。

    所以今天秦桧只说《抗敌十策》,而闭口不提《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因为新军军官们都是内行,如何不知开封府难守?

    因此他们并不反对放弃开封府,只是在什么时候放弃开封的问题上有所争议——依岳飞日前在宴席上所言,守开封不过是为了营救收拢河北溃兵。

    真到百万东贼过黄河的时候,开封还是得放弃的!

    而另有一些军官则主张立即尽快放弃开封府。因为和河北的败兵相比,开封的朝廷无疑更加重要。

    兵没有了可以再招,要是朝廷被人连锅端了,那可就是玩完了!

    因此秦桧今天就干脆不说《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只求牟驼岗大营这里有1800余青年军官在《抗敌十策》上署名……只要他们署名了,大事就成功了一半!

    这可是九个将的基层军官啊!开封府百分之九十的刀把子都在他们手上,他们要是想搞政变,呵呵……

    所以只要骗到他们的联名上书,琼林宫里面的那位官家马上就压力山大了!

    ……

    同一时刻,枢密院军机房主事张浚也到了牟驼岗,不过他并没有出现在校场上,而是在牟驼岗大营外的一所宅邸内,宴请驻牟驼岗的九个将主。

    他们分别是姚古的儿子的姚平仲,王禀的儿子王荀,在平交趾之战中冒头的田师中,西军将门出身的王庶、张中孚,高俅的次子高尧辅,宗泽的儿子宗颖,周同的儿子周云清和曹家将门出身的曹勋。

    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可靠军头,其中西军出身的有三人,开封军将门出身的也是三人,文官子弟出身的一人,还有三人是开封军的底层军官提拔上来的。

    其中的高尧辅、周云清更是赵佶的心腹。

    这九个军头再加上一个驻扎万胜门的岳和,就掌握了保卫开封府的五万几千新军!

    不过驻扎在牟驼岗的这九个军头也不敢不给张浚面子。毕竟张浚是枢密院军机房的主事,论起真来,也是大家的顶头上司。

    而且张浚也有堂堂正正的理由,就是要制定“御驾亲征”的作战方案,现在来摸一下各部的底细。

    谁也不能不来吧?不仅各将的将主,连各将的副将、机宜长都被叫到了这所不知道是谁的宅邸里面。由张浚和枢密院机宜房的几个官人找他们一一谈话,了解情况。

    另外,这次谈话是机密。所以进入宅邸后的将主、副将、机宜长们就不能和外界联络。

    他们根本不知道秦桧和几个武学宫的老师跑去煽动一票青年军官了……

    摸底摸了一个上午,很多事情还没摸清楚,所以先开饭,吃完继续“摸”。

    在饭桌上,张浚拐弯抹角的问起了诸将对于复古变法的态度。

    摸清楚了,才能决定在太子登基后谁能用,谁不能用了!

    可是一摸之下,张浚却有点失望了。这批上了年纪,有了地位和财富的武人,大多都对复古变法抱着谨慎的态度。

    不说支持,也不说反对,全都含糊应付,看起来都是属狐狸的主儿……

    ……

    牟驼岗的九只狐狸被张浚糊弄的时候,开封府万胜门大营中,还有一只姓岳的病狐狸正在被儿子忽悠。

    “大人,这次的风波如何收场可不好说!复古党人背后可是太子……而开封阖城百姓都是反对天子亲征的!说不定还会闹大!我家现在是坐在风口浪尖上,稍有不慎就是灭门惨祸啊!”

    听着儿子的老成之言,岳和真是欣慰啊!

    看来挫折的确能让人进步的,愣头青一样的岳飞,现在也慢慢长出狐狸尾巴了。

    “好,说的好……咳咳……”岳和咳嗽了几声,“大郎,你能这样想,为父就放心了。”他顿了顿,“但是官家的令旨兵符已经到了,你说该怎么应付?”

    “肯定不能杀人!”岳飞道,“宣德门外的举子一个都不能杀。否则太子一旦即位,我家可就有灭门的危险了。”

    岳和点点头,“但是我家受天子厚恩啊!”

    “那就更不能杀人了!”岳飞道,“开封府阖城百姓,我们能杀多少?而且这次的风波,显然是太子鼓动起来的!

    太子焉能没有后招?万一牟驼岗的九个将……”

    “不会,不会的,”岳和摇摇头,“牟驼岗的九个将主都是忠臣。”

    “将主管什么用啊?”岳飞摇摇头,“直接带兵的是营将、队正啊!现在开封府的各位将主能直接把握住一个营就不错了,其余各营,都在武学出身的武官手中……而且为了凑齐带兵的武官,还有两届的武学生提前毕业。现在开封军中可是少壮的天下!”

    “那咱们怎么办?”岳和眉头皱着。

    “大人,”岳飞眼珠子转了转,“咱们的骑兵哨探不是放到黄河边上了?”

    “那又怎样?”

    “如果东贼大军渡河了……”

    岳和看着儿子,“大郎,你的意思是……把官家吓跑?”他吸了口凉气儿,“你和为父老实说,太子许了你什么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