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69章

天下豪商-第969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和十年,正月十八日。(全本小说网,https://。)

    春寒料峭之中,一条铁灰色的长龙正在燕山、太行山和恒山交汇的山路上面,弯弯曲曲,滚动一般的前行。

    这一带就是被称为襟带桑乾,表里紫荆的飞狐口或飞狐峪。乃是太行八径之一,是连接幽燕之地和并代之地的要径,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飞狐峪的地形,当然是非常险要的。此处的海拔在5000尺到9000尺间。山路的北坡,紧挨着蔚州壶流河盆地,山的南坡则是乱石横卧,浊流湍急的拒马河上游河谷。山道狭窄,最宽处只有五六十步,最窄处只有两步上下,只能让一辆马车通过。

    由于飞狐径所属的蔚州是金国的地盘,过去几年中都是重点设防的地区,在本来就狭窄难行的道路上还人为设置了许多障碍,在最狭窄的路段还用大量的木石整个儿进行了封堵。

    所以正在通过飞狐径的这支灰色的大军,现在走得无比艰难。时不时还会暂停前行,等待前方的工兵清理路障,修补道路。

    除了道路难行,这支军队的负重也是空前的!无论将领还是士兵,人人都背着一大包的行李,其中的战兵还穿上了甲胄,携带者武器。所有的马匹都没有驮人,背上全是补给物资。还有不少体型高大的骆驼,更是驮着轻型的一斤半火炮(弹重),呼哧呼哧的走在队伍当中。

    武义勇也在队列当中,他拄着一根木棍,也打上了绑腿(这是武好古在几年前想起来的办法),背着一大包行李,艰难的在山道上步行。周围全是河东军团军机司的官兵。他现在河东军团总军机,也就是军团参谋长,正随队走在飞狐径上。

    他这样的身份地位,和普通的步兵一样步行,还背着行李,搁在宋朝那边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的。

    不过共和军就是这个规矩!大家都是公民,虽然也有等级,但也不是天上地下了。而且共和军非常强调军官年轻化,一来是为了给源源不断从骑士学院毕业的新人腾位子;二来就是为了现在这样的情况——朝气蓬勃而充满干劲的军官能给一支正处于军事革命时代的军队,注入异常的活力!

    这活力不仅在于军官们体力充沛,积极向上,可以和士兵同甘共苦,还在于他们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敢于去尝试新技术和新战法。

    就在武义勇所在的机宜纵队的前方,这个时候正行进着一队扛着重型火绳枪的火枪手!

    这是一种重达20斤的单兵火枪,必须假设在支架上才能开火。所以火枪手们还得随身携带一根支架,负重就可想而知了。

    火枪的击发机关和枪托是参考天津弩设计的(天津弩有个枪托),射击时枪身架在支架上,枪托抵在肩膀上。只有这样才能抵消这种火枪巨大的后座力!

    而火枪最关键的部分枪管,则是用铁板卷成的,口径达到七分,可以发射一两重的弹丸,可以击穿150步外的瘊子甲!

    不过这种火枪的精度不怎么好,有效射程也就几十步,可能还不如天津弩。

    当然了,火枪的破坏力是天津弩不能比的。如果披上质量不错的瘊子甲,内里再加身棉甲,在几十步的距离上挨个十几支弩箭也不见得会致命。

    可要是换成重型火枪的一两弹丸……那就是一发入魂!哪怕是命中四肢,也得砍手砍脚,能活下来也不可能再上战场了。

    不过大周共和国的兵部和都军机司对于这种被命名为“共和八年式火绳枪”的武器并不满意,一度不打算装备。但是在迂回河东的作战计划被提出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因为迂回河东的逼近之路飞狐径太难走,重型火炮很难通过,为了弥补部队火力上的不足。就只好给一部分弩兵换装“共和八年式火绳枪”了。

    在刚刚过去的共和八年冬天,隶属于共和军陆军第一师、第二师、第十一师的数千名弩手,就全都变成了火枪手,没日没夜的在摆弄赶制出来的“共和八年式火绳枪”。

    顺便一提,这种新式武器都是由天津炮厂和燕山炮厂总装的。其中的关键部件枪管,也是由两家炮厂的技师用低碳的坩埚铁片锻打而成,内膛还用钻床进行了削切,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和历史上明清两朝的炸膛枪可不是一回事儿,所以可以放心使用的。

    部队渐渐停止了前行,数万人马在狭窄的山路上停了下来。

    “原地休息!吃点干粮……”

    “不得喧哗!”

    军官们的命令声音此起彼伏,武义勇则抬头看了看天空,现在还没到中午饭点儿,部队不应该停止前进,除非是遇上了什么阻碍。

    两个传令兵一前一后,沿着狭窄的山路奔跑到了武义勇身前,行了军礼:“中将,前队在小岭鞍附近遭遇了不明身份的军队。”

    小岭鞍是飞狐径上的至高点,从小岭鞍上往北可以眺望蔚州盆地,往南则可以居高临下俯视飞狐小城。

    “不明身份?”武义勇问,“是金兵?是宋兵?”

    “不知道。”

    这个回答有点让人意外。

    武义勇皱了皱眉,对身边的副军机张轩道:“定武,我去看看,你先去中军吧。”

    “好!”张轩道,“勇之,你可小心点……或许有埋伏。”

    “也许是萧干的人马。”说完武义用将自己背包丢给了一名亲随兵,然后招来几名护卫,就大步向前而去了。

    他的分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金兵显然不打算死守飞狐径。在河东军团的先头部队出紫荆关西进后,守卫飞狐径的金兵就跑没影了。所以一路过来,都没有发生什么战斗。

    也许在飞狐径的西面,靠近瓶形关一带的金兵也撤走了。这样萧干的人马就有可能东进接应。

    不过小岭鞍距离瓶形关可不近,萧干的兵马过来的也太快了吧?

    ……

    “火枪兵,检查器械!”

    “检查完毕!”

    “完毕!”

    武义勇赶到小岭鞍下的时候,一队火枪兵已经列好了队形,正在进行最后的装备检查。

    大队的刀盾手就在他们身后列阵,太阳光下,一把把锋利的大横刀闪烁着刺眼的光芒。

    大约半个旅的共和军步兵,已经进入了战场!

    原来他们在这里遭遇到的不是萧干的部队,而是来自昭义军的一队的兵马。

    驻守在小岭鞍的金兵还算仗义,跑路前派人通知了附近的宋军——飞狐径是个十字路口,主道是东西向,副路是南北向,就连接着定北三口。昭义军在那里驻了兵,还修了堡垒。得到金兵撤退和周军入侵的消息后,马上派兵入驻了小岭鞍。

    “至少有一个营以上的宋军!没有火炮,不过配备了弓弩,我们试着攻打了一次,他们至少齐射十轮!胸墙工事早就有的,但是没有壕沟,没有鹿砦……

    我们打算用火绳枪和他们远距离对射,看看能不能耗尽他们弓箭手的体力。”

    “什么时候能发起总攻?”武义勇骤然发声。他身边的军官都抬起头来,每个人都目光凝重。

    “如果确定敌人只有一个营,”武义勇道,“那么就尽快总攻,不要拖延,兵贵神速!现在宋军已经知道我们向河东推进了,所以时间宝贵!”

    一个大周共和军的上校对武义勇道:“中将,预计半个时辰后发起总攻。”

    “半个时辰?”武义勇用锐利的目光射了他一下,“为什么不是马上?一营昭义兵打不败吗?还需要耗尽弓箭手的力气?我们没有瘊子甲?

    马上冲击!一个时辰内务必拿下小岭鞍!知道该怎么做吗?”

    武义勇从来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可能是他十三岁就上阵杀人的缘故,也有可能和他从小就接受军官养成教育有关。他的性格有点冷酷,长得也凶,一对锐目中射出的光芒都能把人给刺伤了。

    而且他对部下也颇为严厉,挨骂处分从来不留情。

    另外,他也不大在乎士兵的生死!

    零伤亡从来不是他追求的目标!

    在他的催促下,打头阵的陆军第一旅很快就组织起了第一轮猛攻。大队的步兵成密集的阵列缓缓向前,最前面的是扛着重型火枪的枪手,列出了四五排,全都全装披甲,脸上都有面甲防护,整个就是移动的铁人。

    在他们身后的,则是同样组成密集队形的刀盾兵,不过没有携带盾牌,而是带着个手炮——就是个手雷,填装了火药的铸铁圆球下按个木柄,点上火后用力投掷出去。

    这种手炮比火枪更早完成开发,原本是用来对付棱堡的武器——通过挖掘壕沟逼近棱堡外围,再投掷手炮。不过在试验中发现手炮常常投掷不到足够的高度,所以也有点鸡肋。因此拖延了一段时间,直到去年冬天才装备给河东军团。

    掷弹兵后,则是大队使用长柄斧枪的刀盾兵。现在周军中的刀盾兵并不一定都使用刀盾了,而是演变成了肉搏和近战兵种的称谓。

    使用的武器也非常多样化。有刀盾、有手雷、有斧枪,通常都由武艺高强的精英步兵充当。

    火枪、手雷、斧枪组成的战阵,滚动着向昭义军固守的阵地碾压而去!

 第1364章 大宋式的胜利

    (全本小说网,HTTPS://。)

    随着共和军的排枪一阵阵打响,小岭鞍上的宋军阵地前方,很快就是一片硝烟弥漫了。(全本小说网,https://。)因为小岭鞍并不是什么开阔地,几百支火枪根本摆不开,所以只能分成几排,打完一排就往回撤,让身后的火枪手开火。所以火力的输出有一定的持续性,一排排打过来的弹丸射在土墙上,力道很大,顿时就是烟尘斗乱。不时有站在矮墙背后的弓箭手和弩手被一两重的弹丸击中,马上就是血肉横飞!

    已经变成昭义军大将的武松武二老爷,马上就感觉到不对了。周国共和军的进步太快了,又整出什么新玩意儿了!好像是造出了可以单兵使用的“小炮”,大概是骆驼炮的升级版吧?

    而且周军第二波的冲锋就明显变得猛烈起来了。不是在七八十步外开火,而是冲到了五十步内才进行第一轮发射。

    在发射排枪的同时,他们的队伍还在滚动前进——打一阵排枪,就在烟雾的掩护下前进几步,然后是又一阵排枪!

    这可不是为了消耗自家弓箭手的气力,而是要上来近战了。

    他赶紧传令:“把所有辅兵都集中起来,编组成队,由本官直接掌握!”

    武二爷可是屡北屡战的昭义军的大将,怎么打胜仗早忘记了,可怎么打败仗可是太知道了。

    看现在这架势,武松就知道要败了。所以立即拼凑好了殿军。之前从南面过来的时候,他就事先寻好了打埋伏的地方——这边是山区,要设伏真是太容易了。也不求把周军怎么样,吓唬他们一下,让他们慢点追还是办得到的。

    不过昭义兵也不是完全的豆腐渣,就在火枪打响的时候,他们的弓弩也开始反击了。一波波的将箭雨抛射出去,落在了周军士兵的盔甲上,发出了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

    也有一些火枪手被宋军的劲弩射伤!弓箭基本上射不穿冷锻甲,但是弩箭的穿透力要强劲许多,是可以对披甲的兵士构成一定威胁的。但是也做不到一击致命……除非特别凑巧,否则很难达成必杀。

    所以火力密度大了几倍都不止的弓弩,是很难对披甲的周军造成重大杀伤的——后世总有人幻想用弓箭去对付18世纪、19世纪的欧洲线列步兵,理论上还真说得过去。因为弓箭的射速更快,火力密度更大。可要是把时间往前推个两三百年,换成冷热兵器相交时候那种穿着板甲的各种方阵兵。弓箭对他们的杀伤力可就有限了,除非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进行精准射击,避开敌人身上覆盖的板甲。

    理论上也是可能的,只是在大炮和火枪反复开火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硝烟,遮挡住弓箭手的视线……

    今天小岭鞍上的风不大,所以在共和军的火枪手打出几轮排枪后,两军阵前就是烟雾升腾了。

    在烟雾的掩护下,跟在火枪手背后的掷弹刀盾兵已经点燃了木柄手炮的引线。

    在几声刺耳的哨声之后,就开始助跑投弹了!

    几十个上百个锤子一样的手炮从天而降,大多落在了昭义军弓弩手的人堆里面,还没爆炸,就当场砸晕了十好几个。在后方高处观战的武二爷也是一愣。这是什么打法?丢锤子砸人?这能砸死几号人?

    正纳闷的时候,一团团火球就在在昭义军弓箭手人群中腾起来了!

    “该死!是手炮!”武松忍不住就喝了一声。“手炮居然可以这样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