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65章

天下豪商-第965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饿了多少年了,能不给吗?

    所以今天到来的武将,不管新派旧派,都带着账本——旧派手下带兵的也是新式军官啊!要不然他们怎么指挥?怎么训练?宋朝新军也和周国共和军一样,是非常讲究标准化和精确化的军队。列阵、队形、战壕、车堡、大炮布设,统统都要按照条例进行。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老派的军官连新式的阵图(赵佶画的)也看不懂,也不会进行绘图。怎么指挥部队?

    因此平时怎么压制是一回事儿,现在可不能不大把放赏。要不然大军根本上不了战场……

    不过新来的张浚、刘子羽和刘子翚哪知道这一套?

    没等吕惠卿和姚古出来,看到下面十个正将提交上来的晋升名单和各种账单,就有点头皮发麻了。

    “什么?这都三百多个转官了……哪有这样的?仗还没打,就开始升官了?”

    “钱也要得太多了!一个营就要二十万缗……五十个营要一千万!这也太多了!”

    “不给就打不了仗?这什么规矩?怎么能这样?太不像话了!”

    在场的正将副将听了这话,都面面相觑。原本机宜司的军官也是新的,都帮下面要钱要官。哪有打回票的?机宜司和下面的新军军官要不穿一条裤子,以后怎么指挥?两边抬扛吧!

    在平交趾之战中建功的熙河第一将正将曲端是河北新军军官们的头头,这个时候当然得出来说话了。

    “三位军机,下面的营队官佐平日带兵辛苦,转官又殊为不易,以至于不少带兵多年的队正、营副,都还没有一个官身。眼看大军就要开拔,大家伙生死都不知道,怎么都得把转官的文书报去开封府吧?要不然大家伙还有什么士气?

    钱当然就更不能少了!官佐要转官,下面的兵募则要见钱!没有钱,路都走不了,还打什么打?”

    “一个营要20万?”张浚怒气冲冲看着曲端,“一个营才900余人,就敢要20万?想钱想疯了吧?”

    “均摊下去一人也就二百多,够干什么呀?”曲端摇摇头,“而且现在打仗都是扎硬寨,围车堡,讲究持久,一场大战没几个月完不了。期间还有可能多次拔营转移,每一次都得放赏,上阵一次也得放赏……没20万备着,哪个营将敢把兵马带出去?”

    曲端的话当然是有道理的。现在是棱堡、硬寨、车堡、火炮和重型火枪(骆驼炮)流行的时代。

    战争模式就是持久!

    打个棱堡几个月,打个车堡硬寨搞个把月也不算什么。

    除非是两支军队存在代差,或者一方存在明显的失误,否则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分出胜负。

    而根据河北宣抚司机宜房所制定的“对策”,宋军在河北战场上的思路也是持久抗衡。靠硬寨、呆仗、棱堡,依托险要之地慢慢和周国打消耗。

    这种打法当然是可行的,以宋国新军的战斗力和装备,和周军打对攻的确是有困难的——车堡、硬寨在攻势作战中也没有用啊!他们的火力又不够,骑兵也没优势,总不能让长枪兵顶着对手的霰弹冲锋吧?

    再说了,要是麻利打完了,新军将士们宰谁去啊?打着仗才能要钱要官!

    可是张浚还是觉得曲端等人在狮子大开口,说什么都不答应往上报。

    就在两方面闹哄哄争执的时候,屏风之后传来了靴声。然后就听见宣抚司都统制姚古的声音:“吵什么呢?宣帅驾到了!都站好班次,不可军前失礼!”

    原来是吕颐浩来了!

    吕大宣帅这些日子因为撤掉了一批新式军官出身的机宜,换上了知兵的文官,所以烦心事儿少了许多——原本的军事机宜代表的是下面的同窗,现在的机宜则在替吕颐浩遮风挡雨,效果自然是不一样的。

    不过那是平时,现在大战就在眼前,这些文官机宜能不能应付就不好说了。

    底下的将领和机宜们才按品级站好,就看见吕颐浩板着一张脸走进了公厅。将领和机宜们纷纷拱手行礼,倒也有几分恭敬。

    但是吕颐浩也知道,恭敬是表面的,上下博弈才是眼下要应付好的事儿。

    要不然大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上战场?

    吕颐浩朝着麾下的诸将淡淡一笑,“诸位,本官刚刚接到金牌急报,东贼约三万步骑已经在清州城和钓鱼寨棱堡之间渡过黄河,目前正在黄河西岸构筑营垒,并以骑兵迫近清州城!

    现在便是尔等武将为国杀敌的时候了!天子养尔千日,耗费民脂民膏无数,为的就是今时今刻!诸将当体圣心,当畏军律,奉命唯谨,事上为勤!

    至于赏赐转官,本官自会为尔等力争!”

 第1358章 当打仗变成了生意

    (全本小说网,HTTPS://。)

    吕颐浩说的都是场面话儿,底下的将领们自然要给面子,全都从小肚子那儿提足了气儿,轰然应喏!震得这议事的公厅都嗡嗡响动。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吕大宣抚脸上也堆出了微笑,在公案后面坐下。双手伸出,示意大家也都坐下。

    “诸位都是受皇恩久矣的宿将,不少还是世受皇恩,和大宋休戚与共。这次,相信诸位也不会让官家和天下人失望的……本官要坐镇河间府离不开,出兵抵挡东贼的事儿,就拜托诸位了。”

    吕颐浩说得和气,才坐下来的众将却都是面无表情。虽然大家都想好好拍一拍吕大宣帅的马屁,但是接下去的仗还有的打!

    所以下面的人必须安抚好了,得有个交待……该升官的升官,该放赏的放赏,有些饿太久的,还得让人家贪一点儿!

    要不然一肚子怨气上战场,不好好打仗还是小事儿,给你来个哗变倒戈,麻烦可就大了。

    而且新军制度严,油水少是出名的。宋朝的新军在很多制度上也抄周军的。营队标准化和军官轮换制度都有的——除了将主倚重的少数军官外,大部分的军官都要定期轮换。

    一营十八个官每三年就要换一圈,很难养成个人势力。想要吃空额和克扣军饷就不容易了,最多在军粮上做点文章,不过也捞不了几个小钱。而且上面还有将主、副将,哪容下面的营队军官克扣太多?

    另外,宋朝在十几年前还制定了一个御史监军制度!现在虽有改动,但大致上也保留了下来。

    不过御史不会常驻军中,而是定期巡查。主要就是查账!这些御史都是进士,和新军军官不是一个系统,所以就使劲儿查,查得带兵的营队军官很难下手捞油水……

    平日就没油水,少前途。现在好不容易熬到打仗了,还能不把大刀磨快了使劲儿宰?

    吕颐浩笑吟吟的看着大家,然后就开口叫了宣抚司总军机张浚的字号:“德远……”

    “属下在。”

    “诸将的保举状和犒赏账册递上来了?”

    “已经递上来了……”

    看到张浚有点吞吞吐吐,吕颐浩眉头一皱,“怎么啦?还没收齐?”

    “已经收齐了,”张浚马上道,“只是需索甚多,保举转官的有三百多人,犒赏的备金每营要20万。”

    “一营要准备20万?”吕颐浩拧紧了眉头。

    保举300多个官还好说。这些官大多数是早就该给的,只是为了磨一磨新派军官的锐气才压着。现在都要上战场了,怎么能不给?

    可是一营20万缗的备金就有点勒索的意思了!

    大宋这个士大夫之国的武官做事情来,却比对面那个奸商之国的军头更像是商人啊!

    打仗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桩可以发家致富的买卖吧?

    真不是知道他们在武学宫里面念得圣贤之书都用到哪里去了?

    心里怎么想,嘴上却还得笑呵呵应付着。

    因为他也知道,大宋军中会做买卖的可不仅是将主!下面的营官队正,最底层的大头兵,一个个都是生意人。

    将主们就是大包工头,下面的营官队正就是小包工头,大头兵就是小工。

    一层层的讨价还价吧……所谓知兵的文臣,就是会讨价还价,知道什么时候要用雷霆手段,什么时候就得哄着下面的一***商”。

    之前把“擅开边衅”的锅甩出去时已经伤了人心,如果现在再压得太狠,那下面的人就真没干劲儿了,这仗也不必打了。

    “一营20万,50余营就是1000万……”吕颐浩道,“宣抚司可没那么多钱,得去找转运司想办法了。而河北漕司并不在河间府,而是摆在大名府。本帅可以把要钱的文牒送去大名府,不过大名府方面不可能那么快把钱送来。

    要不这样吧,各营先带5万缗上路,余下的等钱财运到了,马上就给。”

    一旁的张浚听了这话,顿时大摇齐头。不过吕颐浩只当没看见,只是笑吟吟看着曲端。

    曲端就是个喜欢出头的性子,当下就起身言道:“宣帅既然答应了俺们,那俺们也没什么好说,回去便令儿郎们出阵。不过5万缗的确不多……开拔费一兵就得给5缗,军官给二三十缗。一营就需要花掉五六千缗!

    另外,还要采买一些酒肉带着上路,还得采买一些民间的牲畜车辆,修理器械也得花一点。如果手松一点,一万缗都花得出去啊!”

    吕颐浩知道,一万缗根本不够!

    一营有18个军官,一人分500缗就没了9000……只是这钱分得不合规矩,不能摆在明面上说。

    可要不分也不行,大家都有今天没明天了,不得给家里留点底子?

    宋朝新军的军官家里可没有庄园!

    “知道了,知道了,”吕颐浩笑着,“本官又不是第一天掌兵,怎么不知军中的规矩?只要能挡住周兵,些许钱财官家还会舍不得?”

    有了吕颐浩的保证,诸将都放心了,十个将主全都出列,排成一排,一齐躬身:“请宣帅授以方略!”

    吕颐浩满意地点点头。方略对策,早就由军机房拟定完成了。当然不是张浚他们拟定的,而是在之前的军机房军官们制定的多个预案中挑选出来的一个最稳妥的方案。

    就是快速推进到霸州大城县城——这里位于清州州城的西北,和清州城、钓鱼台寨形成了一个大三角形。

    在占据了大城县城后,大三角的三个角就可以遥相呼应,周军如果甩开这三个角,直接往河间府扑击,后勤线可就完全暴露在宋军的刀口下了。

    只要大宋官家掏钱够爽快,河北一战的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

    “两,两千万缗!?他们以为真的钱是大风吹来的吗?”

    琼林宫中,河北的“账单”已经寄到了!

    2000万缗!

    不是1000万……因为周军是分两路进兵的,除了出清州河北西路军团之外,还有个进攻沧州的河北东路军团。由王禀率领10个将去抵抗,这10个将当然也都是“生意人”,不可能不要钱的。

    赵佶怒气冲冲地问:“纪卿,你说说,这钱该不该给?”

    纪忆也是一脸纠结,他本来以为有5000万就能扛一阵子了,可没想到河北方面狮子大开口,一下子就索取2000万……要是给了他们,这一仗还不得打掉几个亿?

    看见纪忆不言语,赵佶气呼呼地问:“你不是总说师周长技以制周吗?周国给了多少钱?”

    “禀陛下!据臣所知,东贼出兵、上阵和获胜之后,都无需放赏银两铜钱。有功者记落干大、中、小功即可。战后再论功行赏,或升官,或授勋,或授民爵(公民身份),或赏田庄,只有一小部分功赏需要花钱。”

    回答问题的是中书舍人兼侍讲何栗。周国要杀他,而他却对周国的各种制度了如指掌,而且颇多赞赏。

    他说:“贼虽商国,但并不事事言利,行军打仗也不会当成买卖来做,比咱们大宋要强啊!”

    赵佶目光投向张叔夜,张叔夜连忙出班奏道:“禀陛下,东贼之兵虽不事事要钱,但是所取之地,十之八九都分给他们了……贼之大者,无出其右,还做什么买卖?”

    也对!

    如果周国拿下了河北,那么河北的土地就都是周军将士的田庄,河北的小农就尽是周国骑士、府兵的客户了……都这样了,谁还在乎几个小钱?

    现在可还是自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时代,所以社会财富的大头是土地!大头都分给兵将了,他们还好意思要钱吗?钱有什么用啊?喝酒玩女人,爽一把就造没了,那有田庄实在?那是传家的财富啊!

    河北的一亿多亩土地的市价至少几亿缗!

    而且周国军事公民的田庄是免税免杂派的(教育摊派除外),也不会被贪官污吏盘剥(周国的官吏需要军事公民的选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