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962章

天下豪商-第96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投靠咱们的宋军机宜报告,”武义久说,“除了驻守演变堡垒中的一百余营新军之外,宋军还有约50营的后备兵,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援兵开过来!”

    他顿了顿,“咱们的部队的确可以从两个棱堡间穿过,但随后还是得和至少50个营的宋国新军展开决战。预计敌人将会采取车堡和硬寨等战术,很可能会进行长时间的激烈交战。”

    “难道会打不赢?”武义久问。

    陈剑笑道:“怎么会打不赢?无非就是死伤数目大一些罢了。不过边境上的一百个棱堡中的守军很可会在他们的主力决战失败后逃逸。

    咱们可没办法分出100路追兵!

    而且昭义军的几十营新军,多半也会跟着一起跑路。都军机司估计,他们会退往大名府、开德府、安利军和卫州,依托黄河和几座被改建成棱堡的城池进行防御。阻挡咱们渡河!更有可能在稍后退到开封府周围,甚至会在开封会战后再退往襄阳府。”

    武义勇接过话题道:“河北宋国新军的150营加上昭义军的四五十营乃是精华。如果不能全部消灭,而让其中相当一部退往长江流域,将会让南北战争长期化。如果逃往襄阳府的宋国朝廷痛定思痛,启用复古党人进行彻底改革,那么将来鹿死谁手,就未尝一定了!”

    武义久问:“都军机司准备怎么办?”

    陈剑冷冷道:“我们想绕过宋军的河北防线,以有力一部直扑开封府,并且在开封府城下同南下的宋国河北诸军进行决战!

    将他们全部消灭在开封府境内!

    如果有可能,就把大宋朝廷整个俘虏,一举实现南北混同!”

    “一统天下?”武义久的目光只是集中在了那副大宋北方地图上面开封府的方向。

    一举消灭大宋新军的主力,然后速取开封府的设想实在太吸引人了。

    开封府这几年的核心地位虽然有所动摇,但还是大宋的首善腹心之城。庞大的大宋朝廷就居住在那里!想要迁移去襄阳府或徐州,可没那么容易。

    而且和固若金汤的襄阳、徐州不同。

    开封府是一座无法守卫的城市!这座城市既没有办法囤积足够多的粮食应对长围,也没有办法抵挡黄河水的冲击。

    这座必救而不可守之城,才是围点打援中最理想的那个点。

    如果大宋朝廷跑去了襄阳,那周军就鞭长莫及了。就算周军的陆军不顾一切打过去,海军舰队也不可能跑到汉水中上游去啊。

    至于徐州的那个24角大棱堡……没有任何一支军队会想去进攻它的。如果大宋朝廷溜进去,那么周军只有进行持久的围困。

    不过考虑到徐州附近就是淮南粮仓,恐怕是很难把徐州大棱堡饿垮的。

    所以在大宋朝廷下决心离开开封府这个不可守的破烂城堡前,就将之包围,无疑是将宋军主力和朝廷一网打尽的最佳方法。

    “怎么绕?”武义久问,“从哪里走?”

    陈剑道:“从他们想不到的地方和能够沿途筹集粮食的地方走。

    因为从天津府到开封府至少有1000里路程,我们的军队最快需要走20天。在开封城外进行的会战很可能要持续一个月。如果算得宽裕一点,我们的大军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而且在这两三个月中,北流黄河上的运输一定是无法进行的。而宋国的河间府路、沧州路和昭义军辖区,除了棱堡之外,还有大量的乡间壁坞,乡间团练办得也不错。

    一旦我军入侵,宋人将会坚壁清野,让我们很难获得补给。而千里携粮则是兵家大忌!”

    其实千里携粮未必是大忌,只是周国陆路的后勤运输能力有限。不可能在不借助运河的情况下,将足够至少可供20万大军食用两个月的粮草运到1000里外。

    所以沿途筹粮,将是周军速取开封府的前提保证!

    ……

    “爹爹,您可真叫女儿担心死了。”

    “有甚好担心的?你爹爹我到哪儿都带着一营假子兵,还能叫人害了?”

    “可是您现在却不是元首了……”

    “不是元首好啊,元首多累?一天到晚都是公务,你三哥现在还在开会,看看,天都黑了。”

    “可是,可是……三哥儿当了元首,大宋和咱家就打起来了!女儿和东海王夹在中间,日子能好过?”

    天津,界河北岸,武家别院中,武好古正笑眯眯的和自己的长女武美娘说话。

    武美娘已经当了好几年的东海王妃,和丈夫赵楷一起居住在封国。夫妻两人有不少共同话题,他们都是新学的学者,都在云台学宫任教,都喜欢艺术品和古玩,都是花钱没数儿的人……在艺术、古玩、学术和胡乱花钱之外,他们还生了一儿两女一共三个孩子。算得上是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可是这种神仙般的生活,却因为宋朝和周国的战争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爹爹,”武美娘笑吟吟看着父亲,“不如您和三哥儿说说……岁币如果嫌少,还可以再加一点。三百万怎么样?好商量的,怎么都比打仗强啊!”

    武好古看着生了三个娃娃,身材却保持得极好的女儿,笑着回答道:“美娘,你想不想弄个皇后当当?”

    “当什么?”武美娘一怔,愣愣地看着父亲。

    “皇后!”武好古笑道,“想不想当?”

    武美娘张大了最,瞪着一双明眸,“爹爹,您,您是想……”

    “我想什么不重要,”武好古摆摆手,“关键是你和东海王想不想?”

    “想……就能当上吗?”武美娘看着父亲,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认真。

    作为大宋皇子兼封国之君的正妃,她怎么会不想当皇后?

    武好古点了点头,笑着:“只要你和东海王想,我就能让你们如愿以偿。

    不过你们不能在海州或徐州当皇帝和皇后,得去江南。以后南宋北周,互为兄弟之邦。”

 第1354章 南宋VS北周?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好古并不认为大周共和国有一举统一天下的实力。(全本小说网,HTTPS://。)因为天下太大,相对来说需要土地的军事公民又太少了。现在迫切想要得到庄园的军事公民,大多是第一代军事公民的次子、三子、四子等“余子”。人数顶天就是五六十万,有一亿多亩土地就足够安置了。

    等到这一代“饿狼”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周国又会暂时失去扩张动力——有了庄园当然得要花心思经营管理,然后娶妻生子,去制造下一代“饿狼”。

    而且周国对待科举士大夫和私田的态度非常苛刻,在宋人看来无异于暴政,肯定会引起反抗!

    那种传销檄而定天下的和谐场面,是不可能发生的——周宋之战的本质是一场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旧的秩序将会被粉碎,而新的秩序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确立。

    此外,变革并不仅仅发生在周国,也同样发生在大宋,只是比较温和,也不大彻底。

    所以大周共和国的军队面对的不是历史上那支豆腐渣一样的北宋军队,而遇上了以周为师的大宋新军。

    而且军事上的变革不仅出现在组织上,还出现在技术上,还是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热兵器的时代已经提前到来了!

    当火药武器遇上新式职业军官后,手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就成了可以左右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了。

    而宋朝东南沿海的手工业规模大于以天津为中心的周国手工业,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代差。只是在某些领域落后,比如火炮铸造和造船。

    但是两边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不过保持在10年上下。

    而随着青铜火炮铸造技术的日益成熟,10年的技术差距很快就不算什么差距了——在历史上,青铜火炮一共存在了数百年,在青铜火炮的成熟期,10年间的技术进步几乎微乎其微。

    现在周国的野战炮兵之所以可以领先宋军,也不是因为他们能够铸造更大的火炮,而是周国有足够的马匹可以拉炮,而宋朝没有足够的挽马。

    至于火绳枪的技术领先就更难保持了,因为火枪比火炮更容易缴获。以宋朝东南的冶铁业水平,只要缴获了周国的火绳枪,进行逆向工程,做出山寨品几乎没有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宋周之战最后演变成一个新的南北朝的概率极大。

    虽然最终的统一还是可以实现的——毕竟东亚大陆边上没有一个英格兰搅屎棍——但是对峙和交战的过程肯定会比较漫长,维持几代人都不算什么。

    所以出现一个“南宋”也是大概率事件。

    武美娘沉吟了许久,终于浅浅一笑,语调里面还有点撒娇的声音:“爹爹,还是您心疼美娘,只是我夫君只有弹丸大的地盘,也没有雄才大略,如何能成就帝王之业?”

    武好古微笑:“昔日的界河商市不也是弹丸之地?不照样支撑起了大周共和国?界河商市能做到的事情,京东商市就做不到?

    为父就给你和东海王支几招吧,东海王是有大义名分的。一旦开封府生变,他就有机会争一争大位了。而东海王进位为帝的关键有两个,一是理性派;二是徐州的大宋银行!

    理性派有人才,大宋银行有钱财,有人有钱,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了。”

    ……

    冬意在天津市渐渐浓郁了起来。将至的显然又是一个凛冬!现在还是十月末,在清晨最寒冷的时候,界河的河面上偶尔就能看见小块的浮冰,到正午太阳高照的时候才会完全消融。

    这是界河即将冰封的信号!界河冰封之后,船只就办法离开天津南下了。

    所以在天津市小住了十来天的东海王妃武美娘,今天就乘坐着京东商市的船厂生产的七千料“沙船型”战舰,离港而去了。

    所谓的“沙船型”,是指一种不怕沙滩,可以在沙质海底的海域航行,也能在江河湖泊中航行的平底船型。多用于内河级北洋近海航行,并不适合远航,进入水位较深,风浪较大的南洋近海也比较危险。

    不过在上海——京东——天津航线上,此时却活跃着数以千计的大型沙船。而主要在海州湾和淮南东路附近海域活动的东海国水师,所装备的主力战舰也是几艘大型火炮沙船。

    目送宝贝女儿乘坐的海船离开,武好古并没有马上离开码头,而是和儿子武义久、武义勇一块儿,在界河岸堤上散步。

    “准备什么时候开打?”武好古一边走一边问,“有用得着为父的地方,尽管开口吧。”

    两个儿子目前看起来还算和睦,武好古也比较放心。只要他们俩团结,武家在共和国的权势就不会衰退。

    “等黄河冰封后就开始进攻。”武义勇说,“海上也做好了准备,陆战队和舰队已经集中到了五岛列岛。两边会一起下手,让宋军首尾难顾。”

    “冰封?”武好古一愣,“你们要去啃宋军的棱堡?”

    “棱堡是啃不动的,”武义勇笑道,“但是可以从两个棱堡间穿过。”

    “穿过以后呢?”

    “当然是同宋军的野战之兵对峙了。”武义勇道,“拔不掉背后的棱堡,咱们的大军也不敢太过深入,所以绕开他们的野战兵团是不可能的。估计宋军的野战之兵也不可能和咱们打堂堂之阵,多半还是用车堡、硬寨相抗。”

    “能打下来?”

    “打当然能打下来,”武义勇道,“不过我们也不会那么呆。”

    “哦,”武好古点点头,“吸引他们的兵力?然后在海上下手,夺取京东东路?”

    “海上也是虚招,”武义勇道,“能打下登州的蓬莱县和黄县就不错了。这样渤海就是咱们大周的内湖了!”

    “那实招在哪儿?”

    “在西路!”武义勇说着话瞧了眼兄弟武义久。

    “西路?”武好古想了想,“西路可不好走啊,到处都是山险之地。”

    武义久笑着:“路好不好走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强敌挡路,能不能筹集到粮食。大人,这两件事儿得劳烦您出面了。”

    “哦?你们想……”

    “萧干!”武义久笑道,“他和爹爹可沾着点亲啊!”

    武好古回过头,看着两个笑嘻嘻的儿子,摇摇头苦笑道:“你们啊……这不是为难我吗?”

    “大人,为了国家,您就勉为其难吧。”武义久笑着。

    武义勇也道:“大人,萧娘子的气儿也生得差不多了吧?”

    武好古连连摇头,“光是萧干倒戈也不够啊!河东名门豪强多得是,而且到处都是山寨、壁坞。”

    武义久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