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92章

天下豪商-第892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魂儿。

    原来是她的宝贝儿子武好文当了国贼,犯了众怒,惹得半个开封城的人要诛杀他!

    冯大妈马上跑着回了家,把武好文从小妾的被窝里面揪了起来,就要拉他去城外躲避。

    可是没等武好文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就有一群四学学生和开封府的市民跑到武家大宅外面闹事儿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要亲自动手诛杀武好文?

    武好文宅子里面是养着护卫家丁的,领头的一个还是周同的弟子,当过御前猛士,人称史教头的壮汉。看见苗头不对,立即就建议武好文母子突围。

    可是武好文和冯大妈哪有这样的胆子?宅子有大门高墙护卫,看着还比较安全。要冲出去,会不会被人乱刀劈死?

    这两位一犹豫,聚集在武家宅外面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一眨眼的功夫,外面的街道上就是人山人海。而且连后门、偏门都叫人堵上了,

    武家的仆人丫鬟也都跑散了,连护院的家丁都散了一半。只剩下史教头和几个白波武家的佃户子弟,还死命护在武好文身边。

    外面传来的喊声越来越响,都在大喊:“诛武贼,杀奸商!”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家丁连滚带爬的来报,说是外面的贼人正在寻找引火之物,眼看就要放火了。

    这下可真是上天无门,入地无路,要惨死在开封府城了。

    就在母子二人大哭起来的时候,武家大宅正门已经被人点燃了!火光冲天而起,还伴随着一阵阵的叫好!

    “烧!烧死国贼!”

    “烧死奸商!”

    “对,烧死姓武的,武家人最可恨……”

    “没错,没他们家哄抬房价,开封府的房子也不会那么贵!”

    “姓武的还好色如命,凡是上过《花魁画报》的娘子,都和他睡过!”

    “太可恨了……”

    武家人当然是可恨的!武家不仅卖国,而且还卖房子——开封府最大的地产商就是他们家的万家行!

    另外,佳士得唱卖行又是哄抬房价地价的推手。每每都能唱卖出个天价!

    除了卖国、卖房子,武好文还是开封府除了官家之外最有女人缘风流才子——花魁行也是武家的产业,这些年来捧红了不知道多少花魁娘子。

    开封府苦汉子们的梦中情人,大多都让武好文“潜”了又“潜”,睡了又睡的……武好文多遭人恨,就可想而知了。

    就冲这一点,开封府的苦汉子就饶不了武好文!

    ……

    “快快快!快去抓武好文!别让武好文跑了……”

    “快让开,本官是御史中丞张克公,奉旨捉拿卖国贼武好文!”

    武好文家冒出的火光,已经被御史中丞张克公瞧见了。

    这下张中丞可急坏了!少一根毛都不许!要整个烧死可怎么办?那还不得给打发去交趾国陪纪忆?

    而且,武好文的那个弟弟武好德瞅着和官家的几个儿子特别像!要是这位也被烧死了,张克公担心自己连交趾国都没得去了!

    所以他也是豁出去了,不避艰险,亲自带着御史台卒往武好文家冲去。一边冲还一边在马背上喊着“奉旨捉拿卖国贼武好文”什么的!

    唔,只要把武好文抓进御史台御,这家伙就死不了了。

    开封府的人民群众也是忒善良,以为武好文进了御史台狱就完了。所以听见张克公的喊话,都是一片叫好。还纷纷让开道路,让张克公和御史台卒们好去救人,哦,应该是抓人!

    从御史台到武家大宅的路虽然不近,但是架不住张克公马快。总算在武家大宅的第三重宅门被烧毁前赶到了。

    这个时候,武家大宅的外宅已经被洗劫一空。不少地方还有过火的痕迹!

    “御史台狱奉诏捉拿犯官武好文!尔等阻挡在本官马前,可是暴周的奸细!”

    张克公骑马进来,看见武家内宅的门前聚集了不少地痞闲汉,马上就拿大帽子压人了。

    他是将门出身的汴梁子,最知道该怎么吓唬禁军汉子了。一个敌国奸细的罪名压下来,他们还不怕吗?

    在场的老禁军有人认得是张克公,马上喊了起来:“张中丞冤枉啊,我等都是好百姓,听说武好文卖国,所以才来捉拿。”

    “好!”张克公的演技真是没话说了,当场就一本正经地说,“你们都是好百姓,待本官捉拿了武好文,你们都有功劳,跟随本官回御史台,个个都有一份赏赐!”

    吓唬完了,赶紧递根“胡萝卜”,赏赐什么的,都好说,只要能救出武好文、武好德兄弟……

    “多谢中丞!”

    开封府的劳动人民到底淳朴,被张克公一忽悠,都满心欢喜的道谢了。

    张克公松了口气,连忙让人扑灭大门上的火灾,然后亲自走到门前,提起嗓门大喊:“本官御史中丞张克公,奉命前来捉拿武好文!武好文可在否?”

    武好文和冯二娘就在内宅大门后的一间屋子里,听见张克公的喊话,冯二娘都要哭晕过去了。武好文却大松了口气儿,捉拿是不怕的,落在人民群众手中才可怕!

    “史教头,你赶紧扶本官去束手就擒……”

    虽然不怕,但是武好文还是有点腿软,只得让史教头扶着他出了内院。

    张克公看见武好文出来,马上板起面孔,“大胆武好文,你可知罪吗?”

    “知罪,知罪……”武好文看到来抓他的御史,简直跟见了救星差不多了。他聪明着呢,知道去了御史台狱就安全了——在开封府可没人敢请他喝毒鸡汤。

    “不瞒中丞,”武好文低声又说,“我家内院之中,还有卖国的证据若干,请中丞派人查抄。”

    对对对……张克公心想:武家有钱!而且还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字画!一定不能让乱民抢走。

    张克公马上下令跟随自己而来的御史台卒封锁了武家内宅,严禁任何人入内销毁武好文卖国的证据。然后才亲自将武好文押往御史台御关押!

    ……

    就在武好文被捕的时候,崇政殿内,赵佶还在和重臣们商量查封奸商产业的事宜。

    共和行、万家行、花魁行、酒仙行这些商行,肯定不是奸商,都是忠商,不能查封,必须好妥善保护!要不然回头还得赔钱给武好古!

    另外,大周驻开封府的公使馆也得保护起来,要不然也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至于开封府城中其他有背景,有后台的,当然也不是奸商了。开封府的繁荣,还是需要他们的……

    剩下的那些没有背景,没有后台,就得被揪出来平民愤了。

    “杀人就不必了,”赵佶吩咐道,“统统流放吧,流放去交趾国,给纪忆打个招呼,好好照看他们……再从封桩库中拨点钱财,让他们带去交趾做本钱。

    唉,总之,他们都是替人受过!”

    赵佶交待了一番,眉头还是紧紧拧着,似乎是在苦苦思索。

    过了一会儿,他才摇摇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好端端的,怎么就乱了起来?”

    “陛下,今次的乱子,是因为四学学子上书引发!”童贯上奏道,“奴婢以为,应该对四学加强管制!

    另外,开封府物价、房价的确太贵,小民难以忍受,须得设法缓解。否则早晚还会有变乱发生。”

    “太贵……可有办法?”

    “陛下,”蔡京道,“开封府物价腾贵是因为人口太多,消耗也就水涨船高,超过了漕运能够负担的程度。想要缓解,只有疏散一些人口。只是……谁愿意离开开封府呢?”

    “朕离开怎么样?”赵佶忽然说,“潘孝庵营建襄阳府已经多年,城墙、宫殿、街市都已经建成,是时候宣布襄阳府为大宋南京了。”

    赵佶的这番话一出来,大殿里面人人瞠目结舌。

    虽然大家都知道官家命潘孝庵营建襄阳府是作为陪都使用的,但当时的情况是耶律延禧兵临黄河。而现在,危机早就过去了。官家怎么还想要跑路去襄阳府呢?

    “陛下,应天府就是南京啊。”蔡京低声提醒,“再出一个南京,恐怕不合适吧?”

    “那就把应天府的南京给拿下了。”赵佶说,“应天府距离开封府太近,亦是无险可守,定为南京有何意义?还是襄阳府好,依山傍水,有汉水之便,能得东南财赋。又紧靠关中、淮西壮士之家,足可招募精兵。实在是帝王之居啊!”

 第1257章 官家想跑

    (全本小说网,HTTPS://。)

    赵佶这话,怎么听怎么想要逃走啊!

    金兵还没大举南下的迹象,当皇帝的就想着逃跑。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这个君看着还是有点昏啊!

    君昏,臣自然也奸了!

    吃透了赵佶心思的蔡京马上就调整了思路。皇上既然要跑,那么作为奸臣就应该为跑寻找借口,创造条件,以便让皇上可以堂堂正正的逃跑。

    这才是好奸臣!

    蔡大奸臣眼珠子一转,办法就有了。

    “陛下,老臣以为开封府房价高昂、物价腾贵的原因不是人口过多,而且还是不事生产的人口太多的缘故。人口虽多,产出太少,所用所食,全都靠运河供应。而运河又因为水浅、淤积等原因,运力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朝廷不得不限制开封府城的扩建,以致城内房价高昂。物价也日贵一日。如果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就应该减少城内不事生产的人口!”

    对对对!赵佶连连点头,心道:朕就是不事生产的人口,应该转移到襄阳府去……

    “谁是不事生产的人口?”赵佶问。

    “这个……”蔡京忽然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赵佶道:“但说无妨。”

    “宗室就是不事生产的人口。”蔡京道,“本朝宗室人口众多,三祖以下人口已经多达两万余人。虽然在先帝朝就准许太祖、秦王之后迁居西京和南京。但是留在开封府的宗室依旧众多,人口在万人左右。算上服侍宗室之人,怕是十万都不止了。

    如果都能迁往襄阳府,应该能空出许多土地,也能节省许多粮食物资。”

    蔡京的账算得很好,开封府的低端人口是没法单独外迁的。迁出去也没人管饭,没人管饭就要造反,造反就有可能影响到开封新军……

    中端这边,工商业也不大好迁。把他们迁走了,开封府的市面萧条,也没人去为庞大的官僚阶层提供服务了。

    而且工商业会往哪儿去?搞不好就是天津市,武好古的力量就更强了。

    所以要迁就得从吃财政饭的开始。现在吃财政饭的,就是官员、军队和赵家宗室了。

    官员和军队不大好动,把他们弄走了,开封府的首都功能就没了。

    所以能动的,就只剩下宗室这一块儿了……开封府这边宗室不少,他们不仅要吃干饭,领俸禄,而且还有占有土地房产。他们拥有的房产,又多是官产。一旦迁移,这些官产就可以收回继续发展房地产事业了!

    “只怕他们不肯迁走啊。”同知枢密院事童贯插话道,“都是太宗的子孙,也不好用强。”

    “朕带头去不就行了?”赵佶一拍御案,笑着说,“朕南巡南京襄阳府,令宗子弟跟随护卫。等到了襄阳,就设立一军,令宗室子弟充任军职,再给他们分配房产居住。”

    看来官家逃意坚决啊!

    上回耶律延禧打到黄河边上的时候他就想跑,现在看见汴梁子也靠不住了,逃跑的意志就更加坚定了。

    几个大臣心里明白,嘴上都不好说什么。他们都是奸臣嘛,自然不会拦着昏君。

    而且昏君逃跑的理由也冠冕堂皇,为了给人满为患的开封府减少谁是不事生产的人口啊……

    看到臣子们都不言语了,赵佶也就当大家是沉默以示支持了。

    于是就笑道:“除了开封府的宗室也可以陆续迁往襄阳府,西京洛阳和南京应天(商丘)的宗室也可以迁往襄阳。西、南二京距离开封府不远,所需粮食物资,也都要依靠漕运补给。将宗室南迁,则可依靠汉水供应,应该会大大减轻漕运的压力。”

    三京宗室人口有二万多人,加上妇女、仆役,二十万都不止。如果都迁往襄阳府,单是漕米一年就能省下一百余万石。

    而依靠汉水提供补给的襄阳,则根本无需担心缺粮的问题。汉水可不是运河,一年四季都不结冰,而且水深足以供几千料的大船航行。一船就能拉几千石!

    而且襄阳府周遭也有粮食产区,往北是南阳盆地,往南是江汉平原。根本不用担心养不活几十万市民。

    “陛下圣明!”

    蔡京、邓洵武、童贯等一干重臣,到了这个时候,也就只有喊圣明的份儿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