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90章

天下豪商-第890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通往宰执之路的捷径。

    最多干上一年,张孝纯就该入枢密院担任同知了……

    这场交趾之战,可真是打得人人眼热!特别是一群还在苦苦熬着资历的新军低级军官,还有那些还没毕业的武学生们,简直眼睛都红了。个个都后悔没跟着去打交趾!

    交趾没有轮上,北面的女真又不让打,挺好的四方灭金策偏偏不采纳,还倒着出去八十万缗的岁币。这事儿可真是忒气人了!

    那三个卖国求荣的国贼,简直是死有余辜啊!

    ……

    “龙图,听说开封府的那帮书生想要伏阙上书,把咱们好不容易谈下来的盟约给搅黄了?”

    “书生意气而已,官家不会听他们的。”

    “是啊,河东这边疲敝如此,怎么可能遂行四方灭金策?”

    “也不是一定不能实行,还可以从朔方、昭义进兵……”

    河东,太原府城外的一处接官停内,刚刚圆满完成卖国使命的武好文和他的副使张邦昌,正在和太原府这边的两位疆臣,河东路安抚使宗泽还有河东路转运使吕颐浩把酒言欢。

    四人之中,有三人是国贼了!

    除了主管河东防务的宗泽,其余三人都参与了和谈,而且都是主和派。

    因为宋朝的转运使有时候会拥有移牒外交之权,所以河东转运使吕颐浩一直在负责和金国的交涉,直到武好古、张邦昌使金。

    而他的观点也和武好古、张邦昌一样。都认为不能和金国开战。理由则是河东实在太疲敝了!

    河东北部在宋辽战争期间,一度被辽军占领,直到萧干归宋,才勉强收回。好几年沦陷敌手,而且还不断有昭义军支持的义军和辽军拉锯。

    几年下来,到处都是满目疮痍!昔日人烟稠密的好地方,现在都是大片荒芜的场面。

    而这些荒芜的土地,又没有办法分配给骑士户和府兵户。因为这些土地要么被有权有势的原主索回,要么就被驻河东的诸军将领侵吞,要么就被昭义军支持的豪强占据。想要重新分配,真是难如登天!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河东路转运使吕颐浩和转运使宗泽头疼的事儿。最让他们俩头疼的是萧干的并代军,折家的府麟军……这两路军阀之间天天摩擦,同时又对朝廷充满怨气。

    萧干是举太原归宋的,本来想捞个河东节度使。结果大宋朝廷却收回了太原府这块在河东来说,绝对一等一的好地方。把萧干一脚踢到忻州、代州这些地盘去了。

    而府麟军和萧干打了好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好不容易盼到胜利了,好嘛,敌人变成了同僚!而且人家还占着理应属于府麟军将士的土地——府麟军中有不少代州、忻州等并代军辖区的豪强。他们抗辽几年,好不容易熬到了胜利,却连自家的土地都收不回,能满意吗?

    所以府麟、并代两军,这段时间一直在互相斗争。而并代军东面的昭义军也跟着起哄,想要把萧干从代州赶走。

    哪怕在萌古人入寇的时候,并代军和府麟军、昭义军之间的斗争都没有停止。

    而河北路安抚使宗泽,同样对萧干充满敌意——他和昭义军的关系太密切了,当然看不惯萧干了。

    总之,整个河东中部、北部,不是萧条荒芜就是剑拔弩张,而且朝廷还同时得罪了萧干、府州折家和一堆在宋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豪强。

    想要依靠河东来支持四方灭金策,根本就不切实际。

    不过宗泽还是不支持向金国支付八十万岁币。

    “大同府的情况如何?”宗泽问,“应该不比太原府好多少吧?”

    “一片荒芜!”武好文道,“如果没有咱们的八十万,金人到今年冬天就该断粮了……在这之前,他们是一定会铤而走险的!”

    “他们铤而走险,也是咱们的机会啊!”宗泽道,“只要金人今年秋天掠不到什么,他们在大同府就很难站住脚跟了。明年春天正好遂行四方灭金之策,不求全胜,但求让金人无法安居耕种。至明秋,大同府境内少不得一场大饥。到时候,还怕大同回不到朝廷手中吗?”

    宗泽用兵,完全是昭义军的风格,不求速胜,只求持久,用持久战拖垮对手就行了。

    “金兵不是辽兵,未必不能攻坚。”武好文只是摇头,“而且这么个打法,没有几千万的军费怎么够用?现在不过80万一年的岁币,花几千万出去,不值得。”

    吕颐浩也说:“金人未必粮尽……汝霖兄莫忘了还有一个武崇道!他会眼睁睁看着金人被朝廷降伏?唇亡齿寒啊!”

    武好文只是摇头,“不必论了,反正官家也不欲战。花个80万买个天下太平有什么不好的?

    等咱们回京向官家复名,北方总能有个十年太平。也能让河北、河东恢复一下元气了。”

    “说得也是……”宗泽摸着胡子,“这些年河北、河东的确是苦了。”

    ……

    “这次的国贼,就是武好文、张邦昌、吕颐浩三人!

    武好文是正使,张邦昌是副使,吕颐浩则是河东转运使,在武好文、张邦昌入金前就是他负责和金人谈判的,而且他也一直主和,反对四方灭金策……”

    青城学宫,论道殿中,太学领袖张浚,正将刚刚得到的消息告诉一帮太学、武学、青城学宫和嵩阳书院的学生领袖。

    “消息可靠吗?”马上有学生提问。

    “千真万确,咱们在武好文身边安排了眼线。”张浚道,“河东安抚使宗汝霖是主战的,但是无奈朝廷不支持,转运司衙门也不支持,无可奈何啊!”

    “既然知道了奸臣,那咱们就发起上书吧!”

    “对!上书!伏阙上书,弹劾国贼,反对议和!”

    “弹劾国贼,请诛国贼……”

    底下人沸沸扬扬吵嚷起来了,个个都义愤填膺。张浚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眼前这些人基本上可以发动四学中的一半士子了。好几千人伏阙上书,一定可以让天子回心转意。

    自己也一定能名扬开封府,三年后的大比,说不定能点个状元……

 第1254章 为诛国贼,杀奸商 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宋政和五年,五月初四,清晨。/全本小说网/https://。/

    开封府外城的南熏门刚一打开,守门的厢兵就怔住了。往日这个时候,应该是贩卖猪羊的商人驱赶猪羊入城屠宰的时候儿。南熏门外应该挤满了臭哄哄的猪羊。可是今天不知是什么日子,猪啊,羊啊都不见了踪影。反而有几千个穿着儒服或袍肚的青年,挤在城门外的官道上。

    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书生和小武官一大清早就在南熏门外等开门?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举行大朝会?没听说啊……还有,猪啊,羊啊都上哪儿去了?怎么不见踪影?难不成今天开封府要集体吃斋了?

    守门的兵丁正发愣的时候,门外的士子和小武臣们就呼啦啦的向南熏门走去。

    南熏门这边是有税卡的,进城的猪羊都要点数收税。所以城门之内,还有拦路的栅栏。士子和小武臣被栅栏拦住了,守门的兵丁也不知道该不该去把栅栏搬开——那么许多的士子和小武臣同一时间都要入城,这事儿怎么看都不对啊!

    “快快搬开栅栏,放我等入城!”

    马上就有一位相貌堂堂的年轻书生嚷了起来,看上去他就是个领头的。

    “这位秀才,”一个四十多岁,生得高大粗壮的监门官立刻满脸堆笑地发问,“你们那么多人一块儿进城,是要做什么?”

    带头的这个年轻书生正是太学领袖张浚。

    “不瞒监门,我等乃是四学士子,今日入城,乃是要伏阙上疏,乞诛国贼!”

    “国贼?”那监门一怔,“谁是国贼?”

    “武好文、吕颐浩、张邦昌三人,就是国贼!”张浚说,“此三人昨日返京,带回来卖国之约,每年要给北虏八十万缗岁币!”

    “八十万?”那监门叹了口气,“本朝终究不能用兵……便是一时振作,终究也是无用功。”

    这监门官原是个御前猛士,也就是房奴兵。年轻时曾经追随高太尉西征,赚到了一套开封府的房产,还得了官身。后来御前猛士直渐渐废弛,他的年纪也大了,无心从军,就谋了个监门的差遣。

    现在看到这群年轻的士子武臣,立即就想起自己当年也有意气风发的时候,顿时心生感慨。

    “监门哪里话来?”张浚道,“自当今官家临朝,我大宋国力日盛一日,便是兵事也直追汉唐。只要官家不被奸臣蒙蔽,又何愁北虏不平,暴周不靖?”

    那监门摇摇头:“既然大宋国力日盛,那官家又怎会被奸臣蒙蔽了?难道大宋是在奸臣治理下国力日盛的?”

    一向能言善辩的张浚居然被一个粗鄙的监门给问住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现在的大宋,君肯定是昏的!都不怎么上朝听政了,还不昏庸?至于臣……奸的也不少啊!要不然大宋四百州军怎么只有十几个发展的不错,大部分地方都日益萧条呢?还不是因为奸臣太多,清官太少吗?

    可是大宋的国力鼎盛也是肯定的!虽然大部分地方萧条,但是朝廷的收入有十几个繁荣的州府军支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长。

    而且朝廷的军力也远远超过之前的一百多年。虽然燕云还是没有能收复,但是西贼、河湟、交趾都被打得服服帖帖。

    其中灭交趾之战打得实在让人目瞪口呆,熙宁年间出了那么多兵马都没打败的交趾,这回朝廷拢共就派出去几千人,再加上海路市舶制置司的水军,三下五除二就把交趾给灭了……

    “搬开吧,快搬开吧!”

    “你这监门还想挡我们四学学生上疏吗?”

    “快快搬开!”

    张浚一时无语,他身后的士子们却等得不耐,纷纷高声呵斥起来。

    那监门也不敢阻拦,连忙命令手下人搬开了栅栏,放一大群书生武臣入了开封府。

    开封府城内的早市已经开始了。南熏门内大街的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早饭摊子。一些住在开封府南城的低级官吏,这个时候正在一边吃早饭,一边准备去衙门当值。还有一些开封府城内的士子,多数是府学生和小学生,这个时候也正背着书包上学堂。

    看见一大群的士子和小武臣哗啦啦涌来,都觉得要出事儿了!马上就有人高声发问了。

    “你们是哪里的秀才?”

    “太学、武学、青城学宫还有嵩阳书院的……”

    “一大早入城做什么?”

    “伏阙上疏,乞诛国贼!”

    “谁是国贼?”

    “武好文、吕颐浩、张邦昌三人,便是国贼!”

    现在开封府城内是有报纸发行的,也不是旬报,而是进化到了日报。而朝廷又是个四面漏风的大筛子,什么消息都存不住。

    所以武好文、吕颐浩、张邦昌三人带回来的卖国盟约,现在已经闹得满城尽知了。

    伏阙上疏的士子们一提三人的名字,大家伙儿就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去看看!”

    “去看看秀才们怎么弹劾国贼!”

    “这三个国贼太可恨了……”

    “好端端的天下,都是叫这些国贼弄坏的!”

    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何况是在宋朝的开封府。

    南熏门内大街上路过的小官吏、学生,还有一些没事儿可干的闲汉,甚至还有一些地痞,全都来了劲儿。一边起哄,一边加入了伏阙上疏的人群,全都向内城涌去。

    上书的人群就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一开始不过三四千人,等入了内城上了御道,人数已经过了一万!

    御街两侧,都是开封府最繁华,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了。看热闹的人,当然也就更多了。人群一路向前滚动,一路上还有人不断加入,很快就是人山人海了。个个都义愤填膺,恨死了国贼。

    国贼当然是可恨的!不过对开封府的民众而言,还有比国贼更可恨的存在,那就是奸商了。

    这几年开封府的物价、房价那是节节攀升啊!而寻常百姓的收入却是长时间停滞不前——这种情况和开封府的经济结构是有关系的。开封府总的来说不是一座生产型的城市,和天津市、京东市、上海市、明州市、泉州市、广州市是不一样的。

    开封府没有庞大的手工业可以为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原本还有一些,但是随着东部沿海的商市崛起,开封府的手工业大量外迁去了成本低廉,交通方便的沿海商市。

    而开封府的经济,就变成了以地产、金融、服务业为支持的局面。但是这三个行业只能为少数人提供比较高的收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