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50章

天下豪商-第850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围以后,又不愿意自己给去死,还想拉着四万禁军和高氏的族人、门客一起殉死。

    结果他的亲弟弟高永福都不干了……高永昌不能投降不等于高永福不能投降啊!

    所以他就遣了密使出城联络投降,以一州都管为代价,把自己的亲哥哥给卖了。割了脑袋,献到了武好古跟前。

    看着高永昌的脑袋,武好古难过眼泪都下来了。抹着眼泪就说:“这又是何苦呢?又是何苦呢?想当年大家一起立志反辽,一起干一番大事业。如今辽国未灭,你怎就落得身首异处了?

    你这是何苦?共和本就是天下为公的,以你的才华和反辽的功劳,还怕没有元老之位?便是元老院之首席,只要众位元老都支持你,你也能做得,何苦和共和军兵戎相见?”

    武好古说到伤心之处,泪如泉涌,几乎要放声大哭起来。

    大帐内的共和军众将,还有和高永福前后脚到来的郭药师等人,全都被武好古的仁义感动,陪着一块儿掉眼泪。只有高永福既尴尬又忐忑——他可是背主弑君之贼,不会让武好古一刀砍了去收买渤海人心吧?

    正忐忑呢,武好古已经哭完了,嗯咳了一声,开始说话:“大娘子,尔夫君已逝,你也节哀顺变。高永昌自会以天子之礼下葬,你和高永昌诸子,以后就去天津市居住。今后的一切开销,都由我来负责,你只管照顾孩儿,替高永昌祈冥福便可。”

    高永昌的妻子大氏恶狠狠看来眼自己的小叔子,然后冲武好古拜了拜,口中称谢。

    武好古接着又对高永福和郭药师说:“高二郎,郭大郎,这次多亏了二位,要不然不知要死多少人了。

    郭大郎,你想要哪个州?只管和我说。”

    郭药师闻言大喜,“禀执政,俺老郭就想要个离辽国近些,方便出兵的州。下回执政伐辽的时候,老郭好当个先锋官。”

    “好说,好说。”武好古笑着,“回头让马人望安排,他对辽国东京道、中京道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哪块地盘可以养兵!

    另外,你的兵马也需要放赏。我先给你二十万缗,随你发放。再给你二十个入读骑士学院的名额,你挑军中粗通文墨又年轻的军官送到天津来。让他们学了共和军的兵法再回你那里去,将来就方便共和军总军机房指挥你的大军了。

    对了,上次你派到我这里来的甄五臣挺机灵的,让他也到骑士学院来学兵法吧。”

    郭药师只是笑着:“某家多谢执政,也替甄五多谢执政了。”

    安排好了郭药师,武好古又看着高永福。

    这厮和郭药师不一样,郭药师虽然也靠不住,但他是土豪出身。除了岳父是大氏家族的人,身边几乎没有渤海豪右。连他自己到底是渤海人还是汉人都不好说,多半是混血。所以武好古不担心郭药师号召渤海豪右作乱。

    但是高永福就难说了,他可是渤海右姓大族出身。而且哥哥高永昌还当个渤海大元国的皇帝,门下可不少渤海右姓豪门出身的追随者。

    而这些渤海右姓豪门都是大地主!

    辽东的土地,要么属于契丹权贵,要么属于渤海右姓,要么属于寺庙,只有一小部分被郭药师这样的土豪占据。

    所以武好古的土地政策对这几方面势力的打击是很大的,自然也不指望他们的效忠了。

    现在契丹人跑了。和尚、尼姑不值一提,要么走,要么还俗结婚生小沙弥去。就只剩下渤海右姓这帮地头蛇了。

    别看他们现在作鸟兽散了,但是离彻底打倒踩上一脚还早呢!

    而且打倒他们也不容易……武好古也不可能发动群众斗地主。因为他只是想换一批人到辽东当地主,可没想过把右姓的土地分给渤海劳动农民。

    所以对广大渤海劳动人民来说,武好古的政权和契丹政权没有两样,甚至更加可恶。

    如果现在不把盘根错节的渤海右姓处理一下,自己早晚还得和他们打仗。不过武好古毕竟是大儒,要在辽东搞大屠杀也是做不出来的。

    “高二郎!”武好古的语气已经放沉,“你杀兄弑君,实在不是忠义之士所为,所以我不能封你在辽东了。”

    “执政……”高永福额头上的白毛汗都出来了。“小底不求官职了,为富家翁足以。”

    武好古看着他,“本执政向来说话算话,既然许你州郡,自然有地盘封给你。你可知道虾夷大岛吗?”

    “虾夷大岛?”高永福摇摇头。

    “就在日本国东面海上,距离釜山商市2000多里。”

    虾夷大岛当然就是后世的日本国北海道的所在了!

    眼下这个岛屿并没有落入日本人的手中,还是由虾夷部落控制。安东府去年就派人上了岛,在岛屿南部和日本本州相望的一个海湾处建立了一小小的据点,名叫“北海馆”。而且还据此和虾夷岛上的阿努伊人进行了接触。还在阿努伊人向导的带领下,稍微进行了一点探索。知道虾夷岛是个很大的岛屿,大部分是山地,被森林覆盖,也有一些平原,也拥有肥沃的黑土地。

    另外,岛屿周围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如果得到足够的食盐供应,可以发展出咸鱼产业。

    “这个岛屿现在已经被安东府的人占领,可以交给渤海右姓管辖,以后就改名为渤海州。”武好古顿了顿,“高永福,你就是渤海州的大王!

    选5000户在大元国中任职的渤海右姓人跟着你一起去吧!”

    这是要流放荒岛啊!而且还是高丽海外2000多里的荒岛!

    去了,还能活着再回家乡吗?

    高永福听了武好古的话,噗通一下就跪了,磕头如捣蒜。

    “执政饶命,执政饶命,小底但求一介平民,只求安安稳稳在家乡老死……”

    “怎恁般没有志气?”武好古不阴不阳地说,“你大哥高永昌虽然狂妄,但终究不失男儿志气,你年纪轻轻,又是大元的晋王殿下,怎只求个老死家乡?”

    这话……

    高永福吓得汗出如浆,跪在地上只是发抖。

    武好古看着他,冷冷道:“高永福,本执政在此与你相约,只要你肯带5000户渤海豪右去虾夷大岛,共和政府必不负尔等。这虾夷大岛距离辽东虽远,可是和日本国只隔着一道窄窄的海峡。如果你们5000户渤海壮士能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开垦土地,整备兵甲,将来未必没有入住日本国的可能!”

    高永福跪在地上,额头上黄豆似的汗珠还在往下掉,心脏也是呯呯直跳。

    入主日本国?

    真的假的?骗人的吧?不过好汉不吃眼前亏啊!真要和武好古顶下去,没准自己吃饭的家伙回头也得给装进盒子里去……

    想来想去,高永福也没招了,只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好!”武好古笑着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你就随着本执政的大军一起入辽阳府吧。

    去虾夷大岛的事情也不必着急,好好准备……明年能够启程就不错了。唔,现在准备得越充分,你们在虾夷岛上就能越快站稳脚跟了。记得多带一些壮士,多预备一些兵器和战马。”

    武好古当然是真的想让渤海右姓在虾夷岛上大显身手了,哪怕他们打到日本本州东北去,武好古都是乐见的。

    虽然武好古不想让共和政府直接卷入对日本国的战争,但不等于他不会放点东亚大陆上的牛鬼蛇神去和日本人为难。

    渤海右姓的那点武力在共和军面前不够瞧的,但是搁在日本本州东北,那可是无敌的强兵啊!

    单是右姓子弟组成的骑兵,就能冲得日本武士们东倒西歪了。而且武好古还会向他们提供兵器甲胄,保证他们能在日本东北部打出一片天地。

    等他们打开了局面,再贩卖兵器给日本国,让他们去打一场“抗夷战争”,这样日本人民就得努力挖黄金、挖白银用来换兵器了!

 第1199章 要开始分地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辽国的土地制度和宋国是不一样的。(全本小说网,HTTPS://。)辽国的私田其实很少,而且多数都集中在南京道。在其他地方,基本上是以官田为主。东京道这边,情况也是这样的。基本是没有私田的,土地都是官有。

    而辽东这边的官田又分为无主荒地、屯田、在官闲田三大类。无主荒地可募民耕垦,纳租于官。屯田多为军屯,由军士耕作,收获除军士自养,悉归国家。在官闲田也可以募民耕种,纳租于官。

    另外,契丹、奚部、女真等部落,在辽东也占有土地,这些土地同样是官有。契丹贵人在辽东所建的头下军州,所占的土地,就是这种分给部落的官田。

    不过辽国朝廷一些粗疏,权门大族,经常会私占官田,开垦耕种,又不向官府登记,以逃避田租……我家在显州占有的土地就是这样的。”

    正在辽阳皇宫中,很尽职的在给武好古讲解辽国土地问题的,正是马人望。

    他当过辽国南面官的大官僚,而且长期都主管“计司”,也就是管民政和财政的高官,对于土地问题,当然是非常了解的。

    这个时代,宋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土地私有制度——就是那个被后世误解为“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私有制。

    实际上,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没有人把土地私有和封建挂钩的。

    封建嘛,土地要封的!花钱购买那不是封建……

    所以宋朝的土地所有制其实不是封建的,倒是武好古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在建立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骑士户和府兵户的庄园,其性质是职田。也就是用土地的产出来支付骑士和府兵薪水,所以骑士户和府兵户占有的庄园都是免税、免租的。而且骑士、府兵本人,和规定数量的丁口都不必缴纳免役钱和户税。

    当然了,骑士户和府兵户中可以豁免的免役钱和户税丁口数目是不一样的。骑士户可豁免的丁口多,府兵户可豁免的丁口少。

    而辽国这边当然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主了。不过辽国的管理比较粗疏,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授田兵役制度。

    对于官田的管理更加混乱,贵族豪强肆意占田圈地,寺庙也跟着一起占有土地,朝廷也不怎么过问。

    所以辽东那么多的黑土地,开垦的面积也远远大于南京道,但是在税收上却远远比不上土地贫瘠且狭窄的南京道。

    南京道因为有中原官僚系统的底蕴,所以管理得比较严格。因此使辽的苏辙才会有“富家多被强取,子女玉帛不敢爱惜,燕人最以为苦”的记载。

    而在东京道这边,历史上因为冯延休、韩绍勋主管东京道计司时,欲按燕地点标准收税,结果引发了大延琳之乱,所以辽国朝廷后来采取了让步政策。

    不仅在辽东实行比较轻的租税,而且也不认真“括地”,以至于到底有多少官田被权贵、豪门占据,辽国朝廷也是不知道的。

    武好古笑着问:“也就是说辽东的土地全部都是辽朝官有的,是不是这样?”

    “基本是官有的。”

    “那就好办了!”武好古抚着巴掌,笑道:“首先就是括地!辽东、辽西这里有多少土地已经开垦,或可以开垦,都得查清楚了!

    马老,这事儿你来领衔!再让张琳、左企弓、韩企先、虞仲文他们都来辽东协助你,燕地各家子弟也可来辽东、辽西出任地方官职。如此安排可好?”

    马人望抚着胡须说:“好,好……有这些人帮忙,老夫一定可以将辽东、辽西的土地查得一清二楚。

    其实老夫在辽国做官的时候是真不敢查,查下去老命都要送掉的。现在辽东、辽西已经在共和政府治下,老夫还怕什么?”

    “对!什么都不用怕!”武好古一挥手,“共和军在辽东、辽西摆了三十万大军,管什么右姓左姓,不服气的尽管来战!”

    “他们哪敢啊?”马人望摇摇头,笑着,“而且他们也没道理,那些土地本就不是他们的,白种了一百多年,还想怎么样?

    其实也不是渤海右姓在种,都是渤海奴在种。最早的时候,渤海右姓不过是替圈了土地的契丹贵人或寺庙管理庄园。

    因为渤海右姓控制着大批的渤海奴,所以无论是契丹贵人还是那些无法无天的寺庙,圈占了土地以后,都要让渤海右姓来管理,他们也就因此做大了。”

    原来辽国东京道这里,土地并不稀有,缺的是劳动力。这也是渤海右姓可以在灭国之后,还能逐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而武好古这回,不仅要剥夺右姓的土地(其实也不是他们的),还要剥夺右姓家族对人口的控制。

    因为武好古要安置在辽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