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38章

天下豪商-第838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个角度而言,渤海人的大敌不是契丹人,而是汉人啊!

    所以现在渤海人即便要背叛大辽,也不能自立,更不能和汉人联手,必须投靠和渤海人同宗的渔猎之民女直人……

    要不然,一旦幽州共和政府赶走契丹人,拉拢了显州马氏,马上就会和渤海人翻脸,发兵辽阳府!那么好的土地,武好古怎么可能不要?他不要,他手下那么多骑士、府兵也会逼着他出兵的!

    渤海右姓有什么实力?凭什么去和幽州共和政府对抗?

    大公鼎的这一肚子话也不能当着马植的面都和高永昌挑明了说。马植毕竟是汉人……

    而高永昌现在正在兴头上,那里会想那么许多?他现在已经掌握了渤海部的精锐,又得了不少右姓子弟的支持,还和马植、阿骨打、武好古等人结盟,辽军又在旅顺会战中惨败。现在不就是渤海人大干一场的机会吗?自己怎么就不能大干一场?

    “大王,”高永昌笑着,“某家最后称您一声大王了!从今往后,渤海人的前途命运,就要由我高家来执掌了!”

    他冲着马植拱拱手,“仲甫兄,东关城这边,就有劳了!”

    马植一笑:“尽管去吧,东关城有某家在,大大王,也交给某家照看吧。”

    ……

    马植和高永昌都要反了!

    早在去年除夕之夜,他们俩就下了叛辽造反的决心。

    但是造反这事儿,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得有力量!马植的实力较强,为了反辽,他准备多年,养了大量的门客家臣,在马家的奉先军中遍植亲信。对军队的掌控力量很强。耶律延禧派来的监军,毫不费力就被马植控制了。

    可高永昌没有这样的力量,控制不住在旅顺前线近八万人的渤海兵。所以就只能借助马植的力量,让马植的军队开进东关城,控制住大公鼎,再以大公鼎的名义召集渤海诸将。然后就在东关城内进行清洗!

    因为耶律延禧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辽海冰原战役,又晕菜了好长一段时间,搞得契丹军中人心惶惶,所以就给高永昌和马植逮到机会,将渤海军中不服从高永昌的力量一网打尽。

    不过高永昌也没打算把八万渤海兵全都带上,一来难以掌控,二来也没有足够的干粮。所以他只带了其中的一半,当然是比较精锐,比较心腹的四万人。

    在大辽天庆三年正月初二下午,开出了东关城,向北直扑70里开外的辽军屯粮之所顺化城而去。

    而马植则公开在东关城打出反旗,将布署在前线的汉军全部调往东关城,然后大举登上大黑山,在大黑山的山坡上设阵,窥视下方旅顺府城内及周围的耶律延禧大军。

    与此同时,旅顺关内内的共和军主力也结束了休整,大举开出关城,也登上了大黑山。

    耶律延禧的十几万契丹精锐,一时间陷入了全军覆没的危机边缘。

 第1182章 共和国的崛起——崩溃的开始

    (全本小说网,HTTPS://。)

    “呵呵,不出朕所料,汉人果然是靠不住的!”

    旅顺府城之内,御帐中的大辽天子耶律延禧得知马植已经打出反旗,并且在大黑山设阵的消息,居然挺住了没有再晕菜。全本小说网;HTTPS://。.COm;

    不仅没有晕菜,还在聚集来的诸将跟前故作镇定,轻笑几声,还真有一点名将风范。

    “陛下,”刚刚被任命为行宫都布署兼御营都统的耶律余睹这时出班奏道,“现在汉军已叛,渤海人其心难测,形势万分危急,大军不可在旅顺久留。”

    耶律余睹是文妃萧瑟瑟的妹夫,原本官拜御营副都统,是萧兀纳的助手。因为萧奉先和萧兀纳现在双双被削去官职,所以他就晋升成了行宫都布署兼御营都统。

    “朕知道!”耶律延禧咬着牙,“看来幽州军的议和一样是个圈套!”

    “陛下圣明。”

    “余睹,”延禧道,“你是都部署,可有退兵之法?”

    “当徐徐而退。”余睹道,“我大军尚有十五万,具装铁骑亦不下两万。只要结阵而走,再以精兵殿后。马植鼠辈怎奈我何?便是幽州军也没什么好怕的,我军多马,幽州乃是以步军为主,且大筒沉重难行,不可能跟随大军急行。

    所虑者,不过是幽州铁骑万余和助纣为虐的完颜女直千余。”

    说得大气,不过御帐中的君臣都知道,幽州军的具装甲骑加上生女直的敢达意味着什么?

    如果十五万辽军结阵而战,也许不必恐惧。但是大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可以用来殿后的也就是一两万精锐,人数上根本不占优势。

    以幽州铁骑和生女直敢达的战力,打不垮你的殿军才出了怪了。

    不过这种丧气话,现在谁敢说出口?

    “谁来殿后?”耶律延禧问。

    “老臣愿意戴罪立功!”

    挺身而出的是已经被削去官职的萧兀纳。

    “臣也愿意为大军殿后。”

    萧奉先也硬着头皮挺身而出。辽海冰原之败,其实是非战之罪。

    但终究是败了!

    而且这一战显然还是大辽帝国崩溃的开始!

    辽国在这场战役中失去了三万六千多兵力,其中还包括7000名具装甲骑和600名生女直敢达。

    对于一个只有两三百万人口,极限动员力量不超过四十万的半游牧民族来说。一次战役丧失那么多的精锐,几乎是一场灾难。

    而且耶律延禧的主力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如果跑不出去,那么大辽帝国今后就不再是一个称霸北地的庞大帝国了……

    “好!”耶律延禧看了一眼身材矮小的大舅哥和白发苍苍的老师,“朕命你二人为飞熊、飞鹰两军祥稳,率领他们去殿后吧。”

    飞熊、飞鹰两军就是从冰原上撒丫子跑回来的那部分辽兵。

    他们也是罪人!如果不是他们跑得那么快,冰原之战也许还有的打。

    这两军也不是全部逃脱,只是跑掉了一万多人,包括正兵和辅兵,但是全部的具装甲骑因为被萧奉先抽调,都丧失在冰原战场了。

    所以这两个军,实际上也元气大伤,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耶律延禧留下他们,不过是丢车保帅。想为自己多留下一些拥有完整战斗力的部队……

    事到如今,他也知道大辽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接下去整个东京道都有可能被幽州、生女直、渤海人、显州马家瓜分。

    契丹人只有缩回上京道、中京道和西京道休养生息了。

    如果赵佶能继续向契丹输血,而萌古、阻卜、塔塔尔三大草原部族中又有至少一部可以被收买。那么辽国还有机会稳住盘面,之后就要看东京道的局势变化了……

    一个东京道有幽州、女直、渤海、显州马家四方争夺,机会还是有的!

    “二位萧卿,”耶律延禧道,“朕今晚就率兵北走顺化城。你二人统军坚守旅顺城及其周边营垒即可!一定要多立旗帜,张布疑兵,使敌以为我大军尚在,而不敢轻易北进。

    也不须守多少时日,只须守上一日一夜,待朕兵至顺化城,便可谋生路去。无论尔二人如何,朕皆赦无罪。若有相见之日,还可以官复原职。”

    耶律延禧纵有千般不是,但是对自己的心腹还是很仗义的。

    他也知道二萧守旅顺城是坐以待毙,想不死就得当俘虏。

    不过宋、辽、夏三朝在对待高级战俘的问题上,都是比较体面的。杀头是不可能的,释放则是有许多先例可循。

    武好古也不会为难二萧,特别是萧奉先——他家要仔细论起来,也可以当上共和国元老院元老的!

    “臣领旨……”

    “老臣当赴汤蹈火……”

    萧奉先和萧兀纳正感激涕零的向耶律延禧行礼时,外面跑进来一个袛候郎君,慌慌张张的,一看就知道不对了。

    “禀陛下,远拦子马来报,发现数万渤海兵马正在往顺化城方向而去!”

    “什么?”

    “顺化城……”

    “遭了!”

    大帐之中,顿时就是人人哗然。

    顺化城系大军屯粮之处!积麦百万石,还存着不计其数的草料。一旦失陷,耶律延禧的十五万大军就得饿着肚子退兵了。

    从旅顺府前线退到辰州就有400里!而且辰州城内的存粮也有限……

    本来还算镇定的耶律延禧眼前又是一阵发黑,眼看又要晕菜,连忙咬了口舌头,刺激了一下精神,勉强稳住。

    现在可不能晕啊!

    “谁去救顺化城之危?”耶律延禧咬着牙问。

    谁去都悬啊!

    顺化城早先因为远离前线,耶律延禧并没有布署重兵。只有万余从契丹各军中抽调的守铺兵守在那里。

    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顺化城能还有两万渤海民伕!

    他们是负责转运军粮供应旅顺大营的!

    而负责指挥这两万渤海奴的,正是高永昌的弟弟高永福。

    虽然渤海奴只是苦力,没有武装。但是揭竿而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

    风渐渐又起来了。卷起满地的雪尘,裹着在顺化城中横冲直撞,撞得粮垛的茅草顶盖沙沙作响。天色也渐渐的阴沉下来,乌云一层层的也渐渐堆积起来,颜色不是常见的灰黑,而是一种暗黄甚至带着那么一丝血色。

    守在顺化城的是年事已高的耶律大悲奴,他是参加过平定磨古斯之战的老将,长期在草原上带兵。但年事已高,今年都七十多了,不过还是被耶律延禧委以重任,出任后路都统,负责大军的粮草供应。

    他老人家已经快三天没睡觉了!在得知萧奉先、萧兀纳率兵南下冰海的消息后,他就睡不着了。

    因为他知道耶律延禧派出去带兵的这二位都不靠谱。

    这是赌命的决战啊!好歹派个敢豁出去豪赌一把的统军吧?

    耶律余睹就不错,萧干如果在的话就更好了。怎么派了个摇羽毛扇子出主意的萧兀纳和实际上是文官的萧奉先去?

    他们俩能豁出去拼命?

    结果还真被他给猜到了,五万七千大军一战而溃,丢了四万几千,大辽的国运也被他们给打没了。

    你让这老头怎么睡得着?

    而且,大悲奴也知道顺化城内的渤海奴靠不住了。他们本来就靠不住,现在大势已去,还能依靠?

    可是事到临头,大悲奴也有点豁不出去,不敢下令屠杀渤海奴。因为他害怕激起前线的渤海兵马和汉军反乱。

    而且,耶律延禧的大军也需要这些渤海苦奴日夜搬运粮草供应啊!

    把他们都杀了,苦力谁来干?

    耶律大悲奴看着天色,暗自嘀咕:“这是要来暴风雪吗?陛下的大军如果能在暴风雪之前退到顺化城,大辽便有一线生机了!”

    同一时间,高永昌的兄弟高永福也抬头看了眼天气,低声对身边推着小车,赶着骡马大车的汉子们道:“要来大风雪了,这是天助大渤海啊!只要咱们夺了顺化城门,把太师的大军迎入,然后一把火烧了粮草,辽狗的大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说着话,他用布巾遮住了脸避风,迈开腿脚,走得飞快。他身后的汉子,也都推车赶马,紧紧跟上,不多时就到了顺化城的南门外。

    顺化城本是一座小城,存不了百万石军粮和无数的草料。所以就在这场旅顺府大战之前进行了扩建,修了一个巨大的木城。木城只有南北二门,是粮草进出的要道。木城之内,就是无数的粮垛草堆,极易点燃。

    南门已经紧闭,木质的城楼上站着全副武装的辽兵,其中一个军官看着城下大队推着车辆,赶着骡马大车的汉子,大声发问:“干什么的?”

    高永福用契丹话答道:“俺们是从旅顺过来的,给陛下送粮草去的,现在回来了。”

    “太师已经宣布顺化城戒严,不许你们渤海人入内了。”

    高永福的语气中没有一丝不快,“俺们不入城,可是骡马大车总得入城吧?这可都是军资……依着军法,用完后就得归还,要是不按时归还,俺们都有罪过啊!劳烦这位将爷就在城门口收了,给俺们开张收据就行。求求将爷了,行行好,让俺们交了差,好早些回营地加固一下窝棚,菩萨会保佑您老人家的。”

 第1183章 共和国的崛起——保佑上西天

    (全本小说网,HTTPS://。)

    提到了菩萨,城门楼上的那个小军官就不好意思不拉一把下面的渤海苦奴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因为这小军官也信佛,而且虔诚得很,是吃长斋的。相信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现在眼看就是大风雪了,这些渤海苦奴多可怜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