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3章

天下豪商-第83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赵小乙就是大宋端王赵佶了,潘孝庵当然是认识他的,潘巧莲也见过他一次,不过印象不深,而且那时赵佶才十三四岁,和现在不大一样。所以潘巧莲没有认出对方。

    而赵佶则被眼前的潘巧莲给惊呆了……倒不是因为潘巧莲的绝色姿容,而是她和《潘巧莲写真图》画的,简直一模一样。

    这武好古的画技,果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惊为天人吗?”

    潘孝庵看见赵佶的表情,心中一阵窃喜。

    赵佶一定是看上自家妹子了,这国舅爷……有望了!

    这时忽然有人嗯咳了一声,打破了有点古怪的沉默。咳嗽的人是李唐,他笑着问:“小乙哥,你是带了幅画来吗?”

    潘孝庵接过话题道:“小乙哥是带了一幅画,晞古,你是行家,给掌掌眼吧。”

    赵佶将带来的画卷展开在了一张书桌上,这是一幅《瑞鹤宫阙图》,就是几只仙鹤在延福宫上空盘旋。

    “好!”李唐看了一眼,立即就叫起了好,“画得好……这仙鹤充满生趣,姿态优美,活灵活现。这宫阙……用上了‘武家界画’的技巧是吗?”

    赵佶点点头:“好眼力。”

    李唐说:“用得好,俨然得了‘武家界画’的精髓……小乙哥看来是画界奇才!足可以和武大郎相提并论了。”

    他的话有吹捧的成分,赵佶的这幅《瑞鹤宫阙图》上用到的透视技巧还有些生硬,绝对不能和武好古比。但是李唐既然看出赵小乙的不凡,当然要说点好话了。

    不过赵佶却一点不认为李唐是在吹捧自己,他一向认为自己天赋极高,在绘画上虽然还不如武好古,但是差距不大,努力一把是可以追上去的。

    所以这个李唐,眼力很不错啊!

    ……

    “终于画好了!元晖,你觉得如何?”

    武好古看着自己刚刚完成的世界名画《潘素儿的微笑》,满意地点点头。这是自己时隔九百多年创作的第一幅油画,也是人类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油画!

    “太好了,老师,这画……老师,您莫不是画圣投胎的吧?”

    米友仁的表情是难以置信——他是亲眼见武好古从打稿、调色到一笔一画把油彩抹好的。

    这手法之娴熟,对色彩和明暗的运用之高明,俨然就是在这油画中浸淫了十数年,而且还得过名师指导的高手。

    可武好古今年才二十岁啊,而且……这油画分明就是武好古自创的!

    “画圣投胎?”武好古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画好了,明天就把这画交给左卫将军,然后便回开封府了。”

 第135章 远谋(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终于要回开封府了。全本小说网,HTTPS://。.COm;

    现在是大宋元符元年十一月,武好古的这一行,在开封府外走了三四个月。钱并没赚到几个,不过却交了朋友,长了见识,还对未来有了一个朦朦胧胧的规划。

    如果辽国的情况真如马植所言,腹心崩溃,那么未来还有两种可能:一是北朝实现王朝更替,新兴的女真王朝取代腐朽的契丹王朝,就如历史上的情况一样!

    到时候,大宋就将面对一个刚刚崛起,正处于武力鼎盛状态下的大金。

    第二种可能则是女真无法完全取代契丹,从而使北朝陷入分裂,而一个分裂的北朝,虽然在武力上也很强大,但并不是难以抵抗的。

    所以武好古奋斗的目标,就是使北朝在未来的大乱中陷入分裂,而非王朝更替。

    只不过,武好古而今的能力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不足以影响北朝的未来。

    幸而眼下还是元符元年,距离那场大难还有二十多年……不,是十六七年——那场天下大乱可不能从靖康年开始算,而是应该从完颜阿骨打起兵作乱时算,大约就是1114年前后吧?

    若是真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在北朝大乱起来的时候就积极参与进去,可不能等到宣和北伐的时候再想辙。那时候女真蛮子早就在十几年血与火的斗争中做大了,养成了一支所向披靡的武力,宋军如果还是现在这样,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所以留给武好古的时间,不算太短,可也不是太长了。

    而他又能用什么办法参与北朝的大乱呢?

    现在想想,无非还是烧钱!

    用钱去支持北朝的汉人大族、渤海豪强、奚族领袖、契丹的余烬,当然还有草原上的汗王!让他们武装起来,互相厮杀,谁弱就扶植谁,谁强就打压谁……这样也许能让北朝陷入持久的分裂的动乱。

    而如此作为要烧掉的钱,恐怕是个天文数字啊!

    除了烧钱,武好古还得有人……如马植一样的能人!要不然,钱撒出去了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所以六艺书院还得办,最好能大办!不仅为武好古干涉北朝内乱提供人才,还可以为万一干涉失败后要进行的抗金战争准备人才……而这书院,不必说也是个烧钱的大熔炉。

    所谓的“六艺”比起现在大宋最主流的儒学教育,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多了大量的军事教育。比如军礼,“射”和“御”。实际上也可以把六艺书院看成一所培养基层军事干部的军校——在大宋这边,如果没有乱世出现,这些六艺书院出来的学生,大约也只能去考武举吧?

    而军事教育肯定是昂贵的,是非常烧钱的,这钱肯定不能让学生家里面出,要不然六艺书院就是开出来也没人来读。

    这六艺书院的办学经费,也得武好古想办法来筹集……

    第三则是改良马种,这事儿仿佛没有前面两件重要。不过武好古还是准备要投资,因为改良马种的初期投入不会太大。而且马种改良一旦成功,还能为武好古带来可观的收入。

    第四个花钱的大项目,则是端王赵佶,也就是未来的宋徽宗了。

    武好古的画技当然可以让宋徽宗另眼相看,对于武好古未来的事业起步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武好古没什么雄心壮志,跟着宋徽宗身边用书画混混日子倒也能有二十多年荣华富贵。

    可他要是想做成一些大事,那就得赚上几个“小目标”才够,而要捞到那么钱,还不让满开封府的贪官和青天当肥猪宰了(贪官为自己宰猪,青天为国家宰猪),那就必须把宋徽宗喂得饱饱的。

    用后世的话说,武好古就是宋徽宗的一副负责捞钱的白手套。

    这白手套得能捞上钱,还要让宋徽宗戴得舒服,还不能扎手……至少不能让宋徽宗觉得这副手套会扎手。

    武好古的事业,才能如愿以偿开展下去。

    这条路线看上去好像很憋屈,不过也没有别的法子。

    武好古如果选择科举闻达——如果他考得上的话——哪怕进入了政事堂,能够自由支配的财富和活动的空间,肯定还远远比不上一个“白手套”豪商。

    因为绝大部分“重文轻武”的大宋官家对宰相的防范程度,也就是仅次于手握重兵的将帅,是不会让哪位宰相可以在朝堂之外另开一番天地的——如今的官家赵煦是个例外,重用章惇到了言无不从的地步,但是赵佶不是这样的官家。

    在徽宗一朝,要通过大宋朝廷这个既臃肿,又低效,而且内部党争不断的官僚机构去完成对辽干涉和成千上万的六艺儒生的培养……几乎是在痴人说梦!

    想清楚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武好古却是沉沉的一叹。

    在这个时代,他赚钱的本事真心不算小了,可是要花钱的地方似乎更多啊……真不知道要赚多少个“小目标”才够花?

    “大郎,前方就是白马津渡口了!”

    “过了河,开封府城就不远了!”

    “这一路可算是有惊无险……等回了开封府,一定得去怡红院好好乐呵几天。”

    “哈哈,小乙,你还在想阎婆儿恁骚娘们?”

    “郭三哥,你就不想?这一路可把你憋坏了吧?”

    “哈哈……”

    郭京和刘无忌一搭一档的对话声音,在武好古耳边响起来了。

    武好古的这两位好友大概也和武好古一样,在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不过他们不知道二十多年后的浩劫,所以能想到的都是好事情。

    前途对他们而言,还是一片光明的。

    正和马植并辔而进童贯也听到了郭京和刘无忌的话,他马上停止了和马植的交谈,扭过头对武好古言道:“大郎,咱家已经叫人提前去渡口安排渡船了,今天定然能渡河,过了河之后先去滑州城歇息一晚,明日再去开封府。”

    这个时代黄河河道并不在开封府城北,而是在几十里到一百里开外的滑州和卫州境内通过。

    所以过了黄河之后,还有一天的路程才能到达开封府。

    童贯又道:“等到了开封府后,你先准备则个,就在家中等候传召吧。”

    太后宣召武好古回京可不等于马上会召见,太后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很多事情吩咐了以后就忘了,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想到?下面的小人物,也就只能没完没了候着了。

    “一切听凭大官吩咐。”武好古只是恭谨地回答。不过心里面还是有点忐忑,毕竟那个被自己狠狠得罪过的刘有方还在宫里面呢!谁知道这货会给自己下什么套?

    不行,自己得尽快抱上宋徽宗的粗腿,要不然……这风险还是不能完全排除!也不知高俅哥哥给自己张罗的怎么样了?

    另外,自己和陈佑文的账也得好好算一算。

    这货居然雇佣梁山贼寇来杀自己!真是欺人太甚了,一定得给他点苦头吃吃才好。

 第136章 近忧(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阴寒刺骨的冬雪,飘飘扬扬,又一次洒落人间。全本小说网https://。

    开封府,复又陷入一派冰封雪覆之中。那雪花,恍若鹅毛随风而舞,浮游空中,缓缓落下。

    又是一夜的降雪,将整个城市变成了白皑皑的一片。

    潘巧莲靠在窗上,看着窗外雪花纷落,院中的积雪越来越厚,却想到了少年时候和大武哥哥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的往事。那仿佛就是昨天才发生的,可是转眼却是多年了。

    那时她只是懵懵懂懂觉得大武哥哥最好,后来却又知道两人的情愫不过是镜花水月,而现在……大武哥哥很快就要做官了。

    这次是太后宣召!还派了宫里面的中官去了大名府,等把大武哥哥带回来,便要入宫去画太后,画官家了。

    以大武哥哥的画技,两幅画像完成后,授官那是早晚的。而且他的画现在也不便宜了,人像一纸已经开到了三五千缗,一年赚上几万缗是轻轻松松的。

    若是再傍上了端王殿下,那往后可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半年住在开封府,半年住在云台山,一年卖上几纸画……

    想到往后快乐逍遥的小日子,潘巧莲忍不住就笑了起来,缓缓回过身来。

    屋中,潘大官人坐在一旁,脸上堆满了笑容,看着自家的妹子。

    “十一哥,奴一介女流,怕不合适去见端王殿下吧?”

    端王早就派人来寻过潘巧莲,说是想要见一见《潘巧莲写真图》的真人。

    没有说别的什么,但是潘巧莲还是隐约感到一些不妥。

    毕竟现在是端王选妃的关键时刻!虽然选妃这事儿,最终拍板的是向太后,可是向太后一向宠爱端王,这是开封府权贵圈子都知道的。所以只要端王看上的女人符合做王妃的要求,太后是不会不答应的。

    而潘巧莲除了一个望门寡不大好之外,其他条件都符合。她是潘家将门女,身体也很好,生儿育女应该没什么问题,长得也漂亮,而且家里面也有钱,不是那种没落贵族。

    有钱和将门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旧党一派了——旧党的根底就是北方豪门士大夫,而将门虽然不是士大夫阶层中最高级的进士文官,但毫无疑问也是士大夫的一员。

    对于成为端王正妃,现在的潘巧莲可没多大兴趣。若是端王成不了官家,不过是个被圈在开封府的富贵闲人。比武好古也强不了太多,而且大宋的亲王谁不是妻妾成群的?

    若是当了官家……呵呵,也不知什么原因,自仁宗皇帝之后,大宋官家的寿数就都不怎么长了。

    英宗皇帝四十五岁驾崩,神宗皇帝三十八岁驾崩,而眼下的官家,才二十多岁就病病歪歪快不行了。

    另外,现在宫中的斗争也越来越残酷,连正宫皇后都被官家给废掉了……

    这延福宫,就是龙潭虎穴啊!若是没有刺虎杀熊的手段,进去也不会有好下场,还不如和大武哥哥一起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