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08章

天下豪商-第808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40章 驱虎斗虎

    (全本小说网,HTTPS://。)

    章倬的蛮族老婆说的还真对,赵佶这个窝囊废皇帝在草原上人气可高了。全本小说网;HTTPS://。m;

    先是压服大白高国,再是推平喀喇回鹘,然后又吊打塞尔柱突厥,不仅之前还对草原的霸主契丹人开战!虽然还没有分出胜负,但是战局明显对大宋有利啊。大辽国的南京道都丢光了!西京道也丢了大半个奉圣州外加一个北河套草原(被章援夺取),东京道则丢了个苏州安复军,另外还丢掉了附属国高丽。

    只不过在宋朝的河东方向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拿下了太原府和几个州郡。但是辽国失去的土地比得到的多太多了!就是傻瓜也能看出契丹人被伟大的成吉思皇帝打败了。最后的崩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草原上的英雄,包括合不勒,包括磨古斯的儿子忽儿札忽思,都不认为自己有本事打败契丹皇帝耶律延禧,可是耶律延禧却败在了成吉思皇帝手下,而且还将一败涂地。

    所以草原上的英雄一方面蠢蠢欲动,一方面也希望得到大宋的册封——自认为打不过契丹人的合不勒现在不敢想什么征服中原,那是不可能,也不敢想的。能够得到中原的成吉思皇帝册封,再借着成吉思皇帝的威名,扩大一下萌古部的地盘,合不勒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能再进一步,把萌古部落联盟变成一个汗国,合不勒在梦里面都能笑醒了。

    所以对于章倬的到来,萌古部给予了最高的礼遇。甚至同意派出几个通天巫跟着章倬去河西学习天理教!

    至于起兵相应大宋和向成吉思皇帝臣服的事情,那更是合不勒汗求之不得啊!

    毕竟章倬也没和萌古部约定起兵的时间,更没有规定合不勒要出兵多少,攻打何处?这样的合作,对合不勒并没有什么约束。而成吉思皇帝的册封,则是实实在在能壮大萌古部的威名。契丹一旦崩溃,威名越大,能够招揽到的中小部落就越多,萌古部也就可以迅速壮大了。

    所以章倬在斡难河边的使命出乎意料的顺利,不仅在第二年春天带回了几个通天巫,还带回了合不勒的使者,同时也是合不勒的从弟俺巴孩。

    但是出乎合不勒和章倬还有章援的预料,就在章倬抵达斡难河畔萌古部坐冬地的同一天。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带着最沉重的心情,正在开封府琼林宫的崇政殿辞陛,准备出使大辽,去干一件忠君卖国的大事儿!

    饱读圣贤之书的武好文从来只知道忠君爱国,如今却发现这个君和国,有时候也会成为对立面!

    譬如现在,灭辽的机会就在眼前了。幽州、河西、女真,也许还有萌古和克烈部,五家联手,都不用大宋朝廷出一兵一卒,就能把不可一世的大辽国给瓜分掉。

    分掉辽国之后,女真、萌古和克烈部,多半还会向大宋称臣,成为替大宋看守北国边境的藩臣。

    多好的事情啊!大宋的国土将会远远超过汉唐,草原大漠都将臣服在大宋脚下。虽然中原有几个藩镇,南洋有个共和制的都护府,北面一群部族之王也不会真的就岁岁来朝,年年上供了。

    但是这总比过去被契丹欺负要强吧?藩镇未必会造反,只要朝廷应对得当,它们还是可以为国守边的……

    只是这样的忠言,从武好文口中说出来,实在有点不合适啊!

    “陛下!臣以为将生女真和幽州镇勾结一事告知契丹,甚为不妥!”

    大声提出异议的,并不是武好文,而是这一次出使辽国的副使吕颐浩。

    “臣以为,没有女真和幽州起兵攻辽,辽人是绝不会以1000万缗的代价从河东撤兵的。如果因为我们将女真和幽州联合发兵攻辽的消息透露,造成女真起兵失败,那河东只怕变成另一个幽州,要被辽人长久占据了……”

    吕颐浩提出的异议让赵佶有点烦,他也不想多费口舌去解释,而是问武好文道:“武卿,你怎么看?”

    当然是支持吕颐浩了……不过只能在精神上支持!

    “陛下,”武好文说,“臣以为辽人知道还是不知道女真人和幽州将要发难的情况,女真和幽州都不会失败。因为单单一个幽州军,就没有在战场上输给过辽人一仗(宋朝这边没有把辰州之战看出是败仗),现在又多了一个生女真,辽人怎么可能获胜?我们将生女真和幽州勾结的事情告知辽人,不过是为了取得他们的信任,以便赎回河东失地。”

    吕颐浩还是不大理解:“既然辽国必败,那咱们为什么要出这1000万?等着辽国不行了,再发兵收复河东失地不好吗?”

    赵佶还是看了看武好文,武好文道:“这是陛下的驱虎斗虎之计。契丹是虎,女真也是虎。契丹太祖阿保机就曾经吃过女真人的苦头,留下的‘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警句。现在女真早就满万,已经有了不可敌的实力。让契丹人多消耗一点女真的元气,对我大宋肯定是有利的。”

    “吕颐浩,你明白了吗?”赵佶瞅着吕颐浩问。

    “臣明白了,陛下圣明。”

    “既然明白了,就用心做好这趟差事吧。”赵佶挥挥手,让吕颐浩先行告退,只留下了武好文一人。

    “武卿,你知道朕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武好文苦苦一笑,“一定是为了臣那个当了乱臣贼子的哥哥。”

    赵佶叹了口气:“武好古现在还算不上乱臣贼子,他只是有可能成为乱臣贼子。而朝廷,却无力消弭祸患,能做得只有维持契丹,以保持天下各方平衡。如此才能防止唐季五代之乱,再一次降临到天下间来。”

    “陛下,”武好文忧心忡忡,“万一,万一真如臣方才所言,辽国不可救,女真不可挡,天下群雄间的平衡也不能维持,朝廷该怎么办?”

    赵佶道:“你哥哥武好古早就给朕想好了办法,就是南迁襄阳!襄阳是个好地方,汉水之利,岘山之险。东揽淮西,西接关陇,南有江汉可通江南、巴蜀。淮西壮士,关陇英雄,江南、巴蜀之财赋,尽入襄京。而且襄京以南,更有武昌、江陵,拥重江之险,控四方通衢,实为朝廷避祸以图再举之家。”

    提前建设襄阳作为退路,的确是武好古为赵佶准备的仙招了。襄阳本就是险要之城,现在又有潘孝庵努力营建,一旦完工,除了拥有“真理”的武好古,天下各方谁能将之摧破?

    而且襄阳附近还有关中、淮西这两个可以获得优质兵源的基地。关中自古出精兵,而淮西大别山区则是“穷乡僻壤”出精兵。有江汉水系从江南、四川吸收财赋,再雇佣关中、淮西的壮士。只要励精图治,“南宋”未必没有收复中原的机会。

    即便要退守,还可以以襄阳为屏障,以江汉为防线,退守武昌、江陵。同样是重江之险,比临安那个富庶繁华的温柔乡可强太多了。别的不说,单是武昌背后的荆湖南路,也是个出精兵的地方!而距离武昌咫尺之遥的大冶,又是个冶铁重镇,可以提供精良的兵器。

    “真的要南迁?”武好文心下一抽,天子车驾一旦南迁,哪怕是迁往中原不远的襄阳,也会造成天下震动。淮河以北,恐怕就不可收拾了!

    “朕也不想南迁……”赵佶叹了口气,“所以才让你去见耶律延禧,将女真将要起兵的消息告诉他,如果他能有所防备,或许可以将天下大乱消弭在萌芽之中。”

    ……

    “什么?北地这就风云将起了?”

    “可不是嘛!官家刚刚把武二郎派去辽国,也不道能不能转寰?若是不能,呵呵,天下乱矣!”

    “大哥,既然天下要乱,那台澎的基业可就是我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了!”

    “台澎真的能搞起来?那可是瘴痢之地啊!”

    开封府城西,尚书右丞苏迟的府邸之中。刚刚抵达开封府的提举泉州市舶司事苏适,正和自己的哥哥苏迟,在书房之中密谈。

    苏适是以商讨钱引发行的名义北上的。钱引不能光靠开封府支撑,还必须有沿海的几大商市参与。几个大商市不仅有兴旺的地产业,而且还有庞大的贸易流水和市舶司自营的搏买,当然还有数目巨大的过税和住税。这些都是可以用来支撑钱引的基础。

    不过苏适对金融问题并不了解,也没多大兴趣。他现在真正关心的,就是苏家在台澎的基业。

    在武好古的努力下,台湾、澎湖的开发已经起了个头。澎湖列岛上的户口数已经超过了500,够得上一个下县的最低要求了。

    在台湾本岛上还有一个鹿港也被建了起来,位置就在后世彰化县的海边。这个地方在武好古的人上岛前,就已经是福建商人、渔民和台湾岛的土著交易鹿皮的地方。后来被海路市舶制置司下属的澎湖巡检司占据。修建了木堡、港口、商市,还用铁锅、烧酒等物品从土著那里交换了几万亩土地,开辟出来做了耕地。人口也能够得上500户了,而且还有一支由200多个恶人组成的护卫队。也足够设立一个县了。

 第1141章 金融不好玩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哥,要开发台澎,靠咱家的那点实力可不够啊!”

    苏迟看了眼自己的兄弟,本来挺老实一人,自从交了武好古这个损友,就变得越来越会算计了。(全本小说网,HTTPS://。)

    “所以就想靠卖官拉一批商人入局?”苏迟道,“那些可是海商,海商是亦商亦盗啊。你让他们在台湾岛上占了土地,开了港口,将来会不会把台湾岛变成一个海盗窝?”

    “不是这等恶人怎么能在台湾岛上站住脚?”苏适笑了笑,“岛上是有生番的!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真要是老实巴交的农夫上了岛,还不是任人宰割?大哥,和你说实话吧。

    其实台湾岛上除了鹿港,别处一直有那种亦商亦盗的海贼据点。在福建沿海横行的海贼,许多都在台湾岛的沿海有立足之处。澎湖巡检司的战船没少和他们较量。光是那些大海贼,就能吃下那十来个县了。”

    直到蒸汽战列舰的时代来临前,海商海贼都是同行。跑远洋的商船都带着武装,有机会抢上一把,没机会就老老实实做买卖。以抢劫为主业的海贼,有时候也会拉货做买卖。那种干干净净,凭良心赚钱的老实商人,是干不了出海的活儿的。

    当然了,那种老老实实的商人,也不可能在台湾岛上站稳脚跟。历史上的开台圣王颜思齐就是大海贼,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的国姓爷郑成功,同样也是海盗世家出身。

    比颜思齐更早开发台湾的林阿凤(后来带着台湾岛上的人马远征菲律宾去了),同样是个大海贼。

    “什么?你,你要卖官给海贼!?”苏迟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就不怕御史弹劾?”

    “怎么会?”苏适笑道,“可以走招安的路子啊!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嘛!这都是有惯例可循的。十几个世袭的县令或者巡检,换回一个屏蔽东南的台湾岛,还能顺便把武好古的人马从台湾、澎湖请走,何乐而不为?御史们可以弹劾,咱们也可以和官家把账算明白了。”

    这个账还真能算明白的!海贼是贼,但不是乱臣贼子!只会抢商人,不会抢大宋江山!

    “那些大海贼肯掏钱?”苏迟问。

    “怎么不肯?”苏适一笑,“大哥你以为他们很欢迎澎湖巡检司的战船?过去几年每到冬天,海路市舶制置司的舰队就会南下澎湖避冬。好几十艘桨帆战船,看着都吓人!花一百多万送走这帮瘟神有什么不好的?而且还能得官得地盘。”

    几十条大宋官军战船汇集澎湖可不仅是看着吓人,而且还会给那帮海盗商人带去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那么多官军战船在海上转悠,谁还敢拦路抢劫?那些可不是摆摆样子的战船,是打过两次三佛齐海战的精锐。

    不仅不能敢拦路抢劫,连保护费也得扣减。那些冬天进出泉州的商船,都不肯交钱了。所以那帮亦商亦盗的海贼都是又恨又怕,除了掉眼泪却也没别的办法。

    “这事儿容为兄再想想。”苏适说着话,又从书案上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苏适,“二哥儿,这是潘十一郎的信,你且看看。”

    潘十一郎就是武好古的大舅哥潘孝庵,现在是知襄阳府事,正勤勤恳恳替赵佶修避难所呢!

    “钱引……”接过书信细看了一遍,苏适就皱起了眉头。

    潘孝庵在信中对朝廷正在推行的钱引改革,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的不同意见主要是从两方面出发的。一是认为钱引的基础不牢,只有开封府和京东、上海、明州、泉州、广州等城市商市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