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805章

天下豪商-第805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撬捣舷喙恕皇钦馇菔碧筒怀隼窗。〖腋覆煌饽萌莺褪胁八镜那靡易猿铩!

    “自筹?苏市舶,您准备怎么筹集到一百五十万?”

    “筹得到!”苏适冲范之文招了招手,“把台湾岛的地图拿出来看看。”

    武好古在台湾投入的资源,除了建设了一座鹿港市,开垦了鹿港周围的十几万亩土地,就用在了对台湾地理的测绘和探索上了。一张台湾地图,很快就展开在了苏适眼前。

    “看看,多好的岛屿啊!岛北有个大山谷(台北),有块挺大的平原(桃园),岛屿东面海边还有个平原(宜兰),岛子西面则是一长条的平原。可垦土地,总在1000万亩以上吧?而且降雨充足,气候温暖,种植稻米一年至少可以两熟。”

    范之文皱眉问:“苏市舶,您该不会想让人在台湾岛上开垦种地赚钱吧?”

    苏适呵呵一笑:“本官可没那么傻……本官的意思是,台湾岛上还是有许多地方可以开辟成县的。至少可以开辟十四五个县吧?本官留两个就够了,剩下的唱卖出去,怎么都能有一百五十万了。”

    “卖出去?卖给谁?”

    “卖给商人啊!”苏适笑道,“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不养人,老百姓就多经商为业,特别是做海商。身家百万千万者那是车载斗量。花个十几万缗买个世袭莽替的县官,会没有人愿意?这可是鲤鱼跃龙门了,从此以后就不是任凭官吏鱼肉宰割的商人,而是拥有土地民众的一县之主,由如西北、西南的那些土官一样。”

    “朝廷能答应?”范之文问。

    “能!”苏适笑道,“因为有幽州在!台澎若属幽州,东南半壁,国家府库,随时可能为幽州所侵!若欲使台澎变成东南之锁钥,腹地之屏蔽,就必须设置县市,屯田经营……多好的理由啊?”

 第1136章 官家,有人要卖国!

    (全本小说网,HTTPS://。)

    开封府,玉清道德宫工地。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在被开封府繁华市井包裹着的内城景龙门内,正有一处新辟的园林式道观工地。方圆总有数里,园中除了正在用红砖垒砌的宫观建筑,还有一座人造土山,正由无数的民伕劳役忙着运土堆土。正在修建的宫观名叫玉清道德宫,道德宫中的土山名叫艮岳。乃是为了当今官家求仙修醮所建。赵佶本就迷信道教,过往励精图治的时候,还压着修道的心思。现在受了打击,就更加痴迷道教。所以受了从河西返回的刘无忌的蛊惑,下诏修建了这座玉清道德宫。

    不过大兴土木,修建玉清道德宫也不完全是浪费民脂民膏,因为玉清道德宫并不是一座寻常的道观,而是道教改良运动的中心!

    没错,道教也要改良了!

    天理教的崛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道教的地位。仔细说起来,天理教和道教几乎就是同源的。天理教的“天理”和道教的“道”根本就是相同的存在。所以天理教也把《道德经》列为经典,把老子列为圣贤。

    所不同的,则是天理教并没有一个神仙体系,也不认为凡人修仙的理论。天理(道)之下,就是圣贤。而“穷理”和“传理”,才是凡人成为圣贤的方法。

    而成为圣贤的人,依旧是肉骨凡胎,不会腾云驾雾,不会长生不老,只是精神和天理相通,可以在死后荣归天理,为万世所敬仰和效法。

    这套理论,几乎将道教的哲学内容完全给夺走了,只留下一堆神话故事给道士们去讲。

    可是神话不是宗教,更不可能成为强大的信仰。所以刘无忌领导的河西道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章援的天理教击溃,不仅没有得到信徒,反而有许多跟随刘无忌西进的道士倒戈投靠了天理教。

    而刘无忌自己,也知道炼丹求仙这套是骗人的把戏。当然也能看出天理教比道教的高明之处。

    天理教的理论简单而完善,而且无法证伪,并且可以用《理性论》和《分析论》进行论证——铿迭的“万物有源论”就可以拿来证明天理(道)的存在。简单说一切事物都有源,宇宙是一切事物的总和,自然也有起源,而宇宙的起源就是“主”,就是“天理”,就是“道”。完全可以将这三者看成一个事物。但是天理教更加理性,是建立在理性和实证基础上的,而不是直接的“天启”。基于这个理论,天理教甚至可以质疑“天启”,将“天启”看成是“圣人作伪教化世人”,也就是用《理性论》和《分析论》寻找到“主”、“天理”、“道”的圣人假托天启……

    这套理论的战斗力和凡人修仙的道教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后者很容易被人拆穿,前者则很容易引发一场“以理服人”的斗争。

    不过天理教现在不仅在河西传播,在碎叶传播(大石头的地盘),还在生女真和萌古部落中传播。要以理服人的话,呵呵……那些人可都是善于讲理的。

    所以刘无忌的道士在河西输个精光,不少道观刚刚建成就变成天理书院了。相比之下,中土的和尚们还厉害一点。还可以去找点唯识宗的理论和天理教绕一绕。实在不行,还能关起门来修密教。

    而输得精光的道士们,也不是没有收获。他们收获了“道”,可以在排除凡人修仙的理论后,重建一个道家神仙体系——只要没有凡人修仙,道家只要以“道”为一切主宰,创世之源,将“天庭”和“地府”变成由“道”创造的世界(人死后的世界),将老子和赵公明变成“得道”的圣人。理论倒也比较完美了。

    从河西返回的刘无忌就和郭京、林灵素、郭小小等人,一起改良了道教,就形成了所谓的道德宗。

    这个宗派不再讲究凡人修仙,而是讲悟道得道和积德得道,得道为圣,死后为仙……再要想靠磕药成仙,是不可能的了。

    而只喜欢神仙,不喜欢嗑药的赵佶,显然对改良后的道教非常满意。不惜耗费巨资,在开封府修建玉清道德宫,作为道德宗的总坛。

    为了监督玉清道德宫的修建,赵佶更是隔三差五就来视察一番,顺便也和几位道友探讨一下仙人魂魄下凡的问题。他认为自己多半就是个谪仙,下凡走上一遭,就是要好好享受的,不需要为天下之事太过烦恼。

    朝政什么的,交给蔡京、何执中、苏迟、吴居厚这些人去集议就行了,只要太太平平,不惹出乱子,就无量寿佛了。

    这个时候,赵佶正在一栋刚刚修成的阁子里面,和几个道友讨论着自己是不是天庭的星君下凡的时候。一名中年宦官,穿着朱袍,急匆匆的走近,到了阁字外面,才站稳了行了一礼:“陛下,杨戬求见……幽州又有上奏了!”

    “幽州……”赵佶一听到“幽州”,马上就忧愁起来了。他自言自语道:“幽州怎么又上奏章了?已经好多日子没有上奏了,天下太平的,多好啊?杨戬说是什么事儿,要不要紧?”

    “回禀陛下,杨戬说是要紧事情……好像有人要卖国。”

    “卖国!?”赵佶一愣,自己最近没有下过卖国的旨意啊!

    “谁那么大胆,谁要卖国?”赵佶问。

    “有好多,奴婢记不住名字,只晓得杨戬说是生女真节度使,还有两位高丽平章公都要卖国……”

    原来是别人的臣子要卖国,那还好……不对,天下要乱了!

    赵佶猛地站了起来,脸色大变,大声道:“备辇,朕要去崇政殿,再派人去传蔡京、何执中、吴居厚、苏迟,都到崇政殿!叫杨戬也去崇政殿!”

    ……

    天下真的要乱了!

    赵佶一点都没说错。

    大辽国的生女真节度使,还有高丽国的两个平章,都要背叛大辽了。这样的乱子,是不会局限在大辽境内的!

    如果早个几年,赵佶还得意洋洋的时候,一定会以为这是天助大宋。可是现在,他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不想再打仗了。哪怕被辽国占据的半个河东,他也没想要收回来。

    可问题是大辽天下要乱,他这个宋国的官家也挡不住啊!

    这耶律延禧也是的,皇帝怎么当的?怎么一下就把高丽和生女真都丢了?对了,这事儿是杨戬报告的,不用说,一定是武好古在使坏了。

    生女真、高丽国,再加一个武好古,多半还要加上河西章援,也许还有萌古合不勒,克烈忽儿札忽思……那么多的敌人,耶律延禧怎么打得过!

    耶律延禧要是完了,他们一个个如狼似虎的,都要扑向大宋了,大宋怎么挡得住?

    赵佶坐着步辇行了一路,心里面也盘算了一路。越想越着急,越想越害怕,也越想越无奈。他现在和耶律延禧明面上是敌人,其实却是一对难兄难弟。耶律延禧是被阻卜、萌古、女真所困。而自己则受到幽州、河西两大藩镇的威胁。

    现在三个辽国的造反部族和两大宋国的藩镇很有可能会联合起来,这五家的力量,是耶律延禧所无法抵挡的。

    而耶律延禧一旦垮台,下一个肯定是自己!

    赵佶还是很聪明的!特别是受了挫折后,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这天下其实就是靠朝廷、幽州、河西、昭义和辽国这几方面在平衡着维持。一旦辽国覆灭,平衡就会被打破。幽州和河西,特别是幽州很有可能借此壮大。武好古现在积极参与灭辽,和生女真、高丽勾结。战后肯定要吃下不少大辽的地盘。半个河东、云中、辽东辽西一部分,说不定都会归了武好古。

    生女真部说不定也会变成武好古的属下……

    同一时刻,政事堂内,也得知了高丽国已经变成了两个,而且都要向大宋称臣,大辽国的生女真部也已经下定决心,很快就要背辽归宋的蔡京、何执中、苏迟等人,也都知道事情不好办了。

    “这这这,这武好古才消停了几个月,怎么就惹出恁大的事端?”

    “何止武好古,章援也是个惹事精,都病得不轻了,还派他的儿子章倬深入草原去联络什么合不勒……一个个都不怕事情闹大!都是乱臣贼子!乱臣贼子啊!”

    “这回事情肯定小不了啦,原本生女真是被高丽牵制,现在高丽完蛋,武好古又和他们联手,辽国东京道还不得大乱?如果阻卜和萌古再跟着一起造反,大辽就完了。”

    “那咱们能不能趁机把河东从辽人那里要回来?大不了给他们一笔军费,让他们拿着去和武好古、章援、生女真、克烈部还有什么萌古作战。”

    “如果辽国肯归还河东当然好了,只怕耶律延禧不答应啊……他要放弃了河东,又收不回燕地,那群契丹贵人会这么看他?”

    “不会答应的,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儿!天下要乱了,要大乱了……”

 第1137章 拿什么拯救你,延禧大哥

    (全本小说网,HTTPS://。)

    崇政殿。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赵佶都快急死了!

    不仅是替自己在急,而且还替耶律延禧,替大辽在着急!

    这份好心,不仅一年前的赵佶想不到,就连赵佶的列祖列宗,也不会想到居然有了这么一个“不肖子孙”。

    “诸卿,你们说说看,这可怎么办?”

    杨戬已经把武好古征高丽,会完颜,定海上之约,说服生女真部落联盟和南北两高丽一起向大宋称臣的情况,都一五一十说了。说完后,就被打发回去听消息。

    殿中,愁得都快哭起来的赵佶连声发问。

    “陛下勿忧。”还是苏辙的儿子苏迟第一个出班上奏,“辽国毕竟是大邦,广有万里,拥兵百万,其主耶律延禧又善于用兵,不会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耶律延禧善于用兵倒是公认的——赵佶和他手下的一帮士大夫官僚都一致认为耶律延禧能打。

    但是武好古的公民兵,完颜家的敢达,铁木真的老祖宗,克烈部的景教徒,河西的天理骑士联起手来,耶律延禧大概也很难扛得住吧?

    “只要耶律延禧不败亡,幽州、河西、阻卜、萌古、女真就抽不出力量对付朝廷。”苏迟道,“所以朝廷还有时间整顿防务,应付将来的大难。”

    赵佶稍微安心了一点,又把目光投向知枢密院事吴居厚,吴居厚上奏道:“陛下,臣以为整顿防务,必须从开封禁军着手,撤禁军,练新军。若能有二十万新军屯于京畿四周,京畿可保无虞,天下可保无虞。”

    “撤禁军,”赵佶眉头紧皱,“练新军……现在汇聚在开封府的府兵倒是不少,可谁能给朕练那么多兵马?”

    赵佶手中可用的练兵之才,也真是没几个了。武好古、章援都成了军阀,韩肖胄也奉命当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