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3章

天下豪商-第73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酶謇锩娴暮煤喝ゼ坛邪伞

    “对对对,西门大姐好好的女子,招甚底上门女婿?嫁个官人才好。”

    武好古的好学生米友仁不知怎的,突然关心起西门青的终身大事,他瞧了眼自己的老师武好古,一笑道:“要不,等回了开封府,我给西门娘子保个好媒吧?”

    西门青本就通红的面孔变得更红,好似一只熟透的苹果,低着头细声细气地说:“小米官人,你怎也恁不正经呢?”

    武好古也觉得米友仁的话不大妥,扭过头想瞪他一眼,却发现这小子真笑吟吟看着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武好古心想:是要把自己的弟弟武好文介绍给西门青吗?

    倒是便宜那小子了……想到这里,武好古又忍不住看向西门青,没想到对方也在看他,结果双目一对之下,武好古居然从西门青的射出的目光中发觉了浓浓的情意。

    而且,他也觉得西门青在这一刻也显出了娇媚柔情,竟不亚于潘巧莲。一颦一笑之中,自有风情无限,叫人几乎挪不开眼睛。

    幸好潘巧莲不在,要不然一定会……武好古这时突然想到了潘巧莲,忙把眼睛从西门青身上挪开。

    他只爱潘巧莲一人,呃,正室肯定是潘巧莲!

    至于纳妾,西门青这种身份,也不可能做妾的。

    而且,就算西门愿意做妾,潘巧莲多半也不会答应的……

    西门青也将目光挪开,却不怎的就转向了米友仁。米友仁冲她点了点头,又伸出右手轻轻拍了拍胸脯。

    意思大概是: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了!

    西门青羞的马上把脑袋低低垂了下去。其实她早在虞城的时候,就看上武好古了……武好古是年少英俊多金有财还有名,除了“好色”一点就没缺点了。

    不过西门青根本不在乎武好古好色,哪怕妻妾成群她也是乐意的。

    唯一叫人担心的还是武好古的身体有些弱,女人太多了怕吃不消,将来最好能习点武艺,把身体练一练。

    ……

    “老师,您觉得西门大姐怎么样?”

    晚饭已经用好了,武好古和米友仁一块儿进了柴老员外给他们安排的客房——柴家庄的条件有限,没有恁般多的好房子可以安排客人。因为武好古和米友仁是师徒,所以就安排在一个屋子里了。

    洗漱完毕后,师徒两人一时睡不着,就坐在炕上扯起了闲篇。

    武好古和米友仁早些时候还闹过点小矛盾,没想到现在成了师徒,还很谈得来。

    而这米友仁历史上可是混到兵部侍郎的人物,现在又将成为宋徽宗的师兄!将来的前途恐怕要超过历史同期了。

    而且米友仁的儒学功底也是很高的,本人又是国子监生,若是将来能在“师弟”的关照下中个进士。

    未来的“六贼”多半还得加一个米友仁,变成“七贼”了。

    不过真能这样也不错,武好古心想:至少自己多了一个改变靖康之难的支点,虽然自己还不大知道要怎么去改变历史……

    就在武好古瞎琢磨的时候,他的好学生米友仁突然提及了西门大姐姐。

    “嗯,是个好女人……”武好古脱口而道。

    话一出口,他觉得有点不对,看了看米友仁:“元晖,你怎问这个?”

    “就是一问,”米友仁笑了笑说,“一问而已。”

    “哦。”武好古点点头,心想:西门是个好女人,可惜和自己是无缘的……因为自己只爱潘巧莲。

    米友仁看着老师,心里却想:武大郎和西门青才是有缘人呢,那潘巧莲……多半会喜欢上端王殿下吧?

    那可是皇后娘娘的前程啊!

 第11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上(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元晖,你觉得那位马植如何?他能和我朝的儒生相比吗?”

    武好古和米友仁交谈的话题又转向了马植,这位辽国来的汉人大族子弟到哪儿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本小说网,https://。)

    “马植?”米友仁笑了笑,摇摇头道,“老师,您怎把他和儒生想到一块儿去了?”

    “怎么?他不是儒生吗?他可是精通六艺,多半还师出北朝名儒吧?”

    “师出名儒?”米友仁还是摇头,“老师,虽然辽国这些年也开始崇儒了,不过他们的儒和我朝的儒还是……还是有些不同的。”

    “哦?”借着昏暗的烛光,武好古看着米友仁,似乎在等待他的结论。

    “我朝的儒业以德为重,以文次之,所修的是文德。”米友仁说,“而北朝的儒业,却偏重武略,教养出来的不是大儒,而是谋臣军将……这等人物自是有些用兵治国之才的,但是有才而无德,却是国家取乱的根本!

    辽朝有马植这样的儒生,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啊!”

    武好古点点头,米友仁所言非虚,马植这样的人的确不是辽国之福!

    米友仁接着说:“另外,儒业若是兼修六艺,所育之人虽允文允武,但是研习六艺的花费太高,普天下又有多少人家可以负担?若儒业以兼修六艺为上,又如何承担教化万众之则?

    而万众百姓中的佼佼者若不能修儒,又如何科举入仕呢?如果没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通天之梯,这天下英雄可就……”

    科举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取材,而是为了搭起一部通天梯,让天下英雄都沉迷到经义文章中去。

    只有这样,大宋王朝的内部才容易安稳!

    米友仁笑了笑,又说:“而且科举入仕之途是很难的,一千个读书人里面也不见得有一个能中进士。那些考来考去都考不中的儒生,要个个都和马植一样文武双全,满腹韬略……天下还能太平?”

    答案肯定是不能!

    马植这样的“大儒”是既可以攘外,又可以乱内的!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攘外机会可以给他们发挥,那他们就是一个个定时炸弹!

    如果大宋有几万个十几万个马植这样的“儒”,契丹、女真是不怕的,就是铁木真来了也未见得能讨好,可是内乱大约也要来了。

    汉以强亡的根源,大约就是曹操、袁绍、刘皇叔、诸葛亮这些“汉儒”本事太大了。

    “可是辽国眼看就要大乱,”武好古思索着说,“辽国的大乱迟早要波及到我朝,没准就是一场天下大乱,若是我朝没有一大批允文允武的儒生可以担负天下兴亡。

    只怕这大好的河山,就再没有太平安逸的日子了!”

    米友仁瞧着年纪和自己仿佛的武好古,很有一些哭笑不得,“老师,您还真是……真是心怀苍生啊。”

    “怎么?”武好古望了眼自己的学生,“你难道不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米友仁的脸色顿时郑重了一些,“这话说得好啊,不知是哪位鸿儒所言?”

    这八个字是清末大儒梁启超在顾炎武的名句:“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上总结归纳出来的。

    不过武好古不能和米友仁提梁启超和顾炎武的名号,于是想了想,就在自己的记忆中找到了一段《列女传》上的典故,他正色道:“昔日鲁漆室邑之女亦知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

    你我皆是官宦之后,读书之人,焉能不知天下兴亡与众庶祸福之关联?若天下有倾覆之难,你我还得悠游逍遥乎?”

    “先生教诲的是。”米友仁刚才是坐着和武好古说话的,现在听了他的一番言论,立马就站起来行礼了。

    武好古现在说的,可都是道理,是儒家的大道理!

    就是拿去国子监和太学里面也可以说一说的。

    武好古看见自己的学生如此态度,也来了劲头,哪里还有一丝睡意,继续往下说道:“辽国的情形,若真如马植所言,便是大乱将至了!

    如今天下乃是三分,又以南北二朝并立为主。若是北朝大乱,我朝岂能置身事外?而北朝易主,到时候可就是新起强悍之贼取代衰败软弱之邻。”

    “天下三分?”米友仁喃喃道,“老师说的不错,如今天下的确没有归于一统,燕云未复,灵夏也未收复。”

    武好古点点头,“况且我朝君臣北望燕云一百多年矣,若是北朝有乱,又如何不会趁乱北伐?到时候北伐取胜,自然是汉唐之雄再现,若不胜,天下当向何处去?”

    “老师,您觉得我朝北伐燕云能胜吗?”

    武好古轻轻摇头,北伐燕云是胜不了的。靠开封府的那支名存实亡的禁军不行,靠看似强大的西军精锐同样是不行的。

    至少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败得很惨!童贯指挥的北伐大军甚至不是被女真打败的,而是溃在辽国残兵手中。

    耶律大石和萧干凭借为数不多的被女真人打残的兵力,就轻易粉碎了北宋的大军,彻底将一个军事上完全瓦解的弱宋王朝展示在了天下人面前。

    所以北伐燕云是赢不了的,而坐视女真摧毁辽国,全取了燕云之地,恐怕也安稳不了几年。

    刚刚从林海雪原中出来的女真人可不是吃斋念佛很多年的契丹人!

    一年三十万的岁币可打发不了他们。而且,辽宋之间的澶渊之盟,也是靠大宋将士浴血奋战打出来的!

    而现在宋军的战斗力,还能和九十多年前的真宗朝相比?

    “元晖,辽国若是真的乱起来,对我大宋而言,同样是一场劫难!你我都是读书之人,而且也和大宋国运连在一起,得早做准备才是。”

    “早做准备?”米友仁沉默一会儿,“先生是想真的入仕途吗?”

    米友仁说的“真入仕途”当然不是做个不管正事的“文艺官”和“挂名官”,而是大宋朝真正掌权的科举文官。

    宋朝虽然以“冗官”著称,官员数量很多(其实也就几万),但是真正能对朝政形成巨大影响力的,也就是文科举进士出身的官员。宰相必由进士出!若想入主中枢,就必须是进士出身。

    而要为国家未来的命运做些准备,似乎也只有去做宰相了。

    “真的入仕又能做甚?”武好古反问,“我朝自王荆公变法图强,事情做了不少,法也变了许多,国用也足以支持与西贼连年征战,冗兵也裁撤了几十万,还行了《将兵法》,整顿出了不少系将禁军。

    元晖,你认为我朝还有甚底图强之举是可做,是可为之的?”

    后世人人都知道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可是在大宋元符年间,人们的看法恰恰相反。所有人都认为变法已成!

    因为在王安石的追随者章惇、曾布和蔡卞等人的主持以及哲宗皇帝的支持下,王安石所倡导的多项新政,在元祐、绍圣和元符年间都已恢复实行。而王安石提出施行的《将兵法》,更是从来没有被废除过。

    所以到了元符年间,熙宁变法可以说已经取得了成功。便是让武好古去做宰相,似乎也没什么可以做的了。

 第119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下(求收藏,求推荐)

    (全本小说网,HTTPS://。)

    真的没有可做的吗?

    其实是有的!便是如后周世宗柴荣那样,练一支足以扫荡北国的雄兵!

    “还有练兵!”米友仁思索着说,“王荆公所推的新法之中,最无争议的就是《将兵法》,然而《将兵法》只是强健了西军,却没有解决开封禁军和和河北禁军衰弱的问题。(全本小说网,https://。)

    因而如今我朝也出现了唐朝时的强枝弱干的局面……”

    北宋的西军本来就和中央禁军和河北禁军不太一样,在熙宁新政前就存在府州折家军,麟州杨家军和青涧城种家军这样的世将,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其他北宋禁军是不大一样的。

    熙宁变法中实行的《将兵法》又进一步加强了西军将门对军队的控制,再加上西北连年征战,军队得到锻炼,民风也日益强悍。所以西军的战斗力相对河北和开封禁军而言,实在是太强大了!

    这种外强中虚的军事布局,是绝对不利于北宋朝廷的统治的。

    而要消除西军作乱的隐患,方法只有两个:一是瓦解西军;二是在开封府练新军!

    瓦解西军肯定是不行的,至少在西夏降伏前不能这么干,要不然小梁太后就要到开封府来做太后了。

    而在开封府编练新军……仿佛也不大可行,因为同样的事情,后周世祖柴荣就干过!

    米友仁苦苦一笑,又言道:“其实我朝的新政皆因西贼而起,而西贼之祸又因兵弱而起。要摧破西贼,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练一支新军。因为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