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14章

天下豪商-第714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辟的。

    至于西北宣抚司、朔方帅司、河西帅司(大教化团)的军事机宜,虽然由武好古推荐的因素,但是征辟权还是在高俅、童贯和章援手中。

    只有开封府的三衙四军和模范新军的总机宜房,是由都军机司负责组建的。

    “叶帅司所言甚善。”武好古笑着,“机宜的确是幕职官……那么由宣抚司推荐一位副总军机给诸位如何?下面的各将、各团练司,也都安置一名宣抚司推荐的副军机。

    宣抚司自不会干涉各路各军之事务,但是有了这些个副军机,就能尽快知道前沿的情况了。”

    他一边说话,一边给纪忆打眼色。这是他的底线了,如果连副军机都安插不下去,宣抚司是空头的不说,连纪忆这个都转运使也很难掌握各路的一手军情了。

    “我看可以啊,”纪忆笑道,“不如也给我派个军机吧……我这个河北都转运使可是有按察将吏之权的,总也该知晓前方军务吧?”

    “那是自然。”武好古连忙应答道。

    纪忆插手军务是没有办法的!宋朝的军事指挥就是这样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打起仗来谁也不知道主帅到底是哪一位?

    反正在眼下的河北,武好古可不认为自己能指挥得动下面的四个安抚老爷,也不会认为纪忆是自己的“后勤部长”。

    看到纪忆这个河北的财神爷支持了武好古,许将、梁子美、叶祖洽和王旉也不好再拒绝了。

    不过军事机宜大权他们是不会交出去的,最多也就是让武好古的耳目插进来。

    四个安抚使不会让出军令权,纪忆这个都转运使当然也不会把自己掌握的筑城、器械、粮饷的权力交出去。

    看到武好古说的差不多了,他微微一笑,就接过话题了:“既然诸位帅司都觉着要在沿边的七州三军一府广筑城池堡寨,那么咱们就先商量一下这城池堡寨该怎么筑起来吧?这事儿,可是下官的职责所在啊!”

 第1009章 生产力就是战斗力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七州三军一府广筑城池堡寨可是一笔大买卖啊!一共十一个州府级的行政区,光是县城就有好几十座,军寨堡垒更是多达数百座。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除了界河商市及其周边有不少违规建成的“红堡”,其他地方的城池堡寨都是一百年没好好修过的。现在如果有十分之一要改成砖包土的城堡,光是红砖和泥灰就需要以千万级的巨款了。

    而且修筑城堡也不能光有砖头和泥灰,还得增设大量的守具器械,这可又是一大笔的开支。

    许将衙署的内厅之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手里握着巨款的河北都转运使纪忆。

    纪忆不慌不忙,先啜了一口茶汤,然后才缓缓开口道:“这回要修筑的城池可不是一座两座,而几百座啊!恁多的城堡,靠都转运使司一家忙活是不行的,少不得宣抚司、各路帅司、州府,还有下面的县衙军寨一块儿出力。

    今天咱们就议一议各方面的分工,还有修筑城堡的花销要如何分担吧。”

    说到这儿,纪忆就扫了一眼武好古,“河北军务以宣抚司为首,不如先请武宣帅说说得修什么样的城堡吧?”

    “不仅是修什么样的城堡,还有在哪儿修筑,这两件事儿得宣抚司的总军机房把握。”

    武好古接过话题,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场的四个安抚使还有监军谭稹都没有提出异议,反正他们不是真懂军事,又何苦掺和这种没油水还担责任的事儿?

    “由谁来施工,可以慢慢商量。”武好古接着说,“用什么样的材料筑城,现在倒是可以定下来。宣抚司的意见是所有的州城、府城、军城,要尽可能修成砖城,和界河商市一样,用红砖包土的办法修城。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砖城比土城坚固耐久;二是砖包土可以在原有的土城基础上增筑,不仅工期短,施工的难度也比夯土版筑要简单,质量也容易控制。”

    修筑城堡的用工这块儿,武好古和纪忆都没有办法插手,都得由地方官去动员民伕。他们能管得着的,也就是提供筑城的红砖、泥灰和监工了。

    “十几座城堡呢!”梁子美皱眉道,“那得用多少块砖?”

    武好古答道:“如果按照界河商市的修法,一步大约用砖四万块,另外还需要八千斤界河泥灰和四万斤泥沙。”

    他这话一出,顿时就把内厅里面的几个老头给吓着了。

    “啊!那么多!”

    “这哪里用得起?”

    “太多了,太多了……”

    “一窑砖才多少?得烧到何年何月去?”

    许将、梁子美、叶祖洽和王旉四人虽然都是比较精通实务的文官,但毕竟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对于实证学派的一套又不怎么看得上,所掌握的信息难免有点落伍了。

    他们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的思维,是根本不能想象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中的敞口砖窑是怎么烧砖的。传统的封口式砖窑,一窑砖也就是5000块。如界河商市的城墙,修一步就需要整整八窑的砖。

    而出现于十年前的敞口砖窑,在得到了商市资本的青睐,以及汇集起来的劳动力,还有通过水路运抵的廉价石炭结合在一起之后,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最新投产的敞口砖窑一次就能烧制五万到六万块红砖。效率是传统封口砖窑的十倍!

    因此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现在都发展成了工业化生产红砖的中心!在没有制砖机械的情况下,两大商市一年的红砖产量合计高达一亿多块!不仅能满足两大商市本身的需求,而且还能通过水路销往各地。

    界河商市高大坚固的城墙所需要的红砖,也不过就是两大商市一年的产量而已。

    武好古扫了一眼几个老头,笑着解释道:“用砖多少,得看包砖多厚了。包砖包厚了,用砖自然就多。包得薄了,用砖自然就少。界河商市一步四万砖那是因为包得厚了,而且城墙又高大。如果适当包得薄一些,一万两万,甚至五六千块砖也能修一步城墙了。沿边边大部分的州城、府城都不大,一般就是十里八里,三四千步上下而已,有个两千万到四千万块砖也能修一遍了。

    而且沿边七州三军一府中的真定府城原本就是个石头城,无须包砖,沧州又有界河商市遮挡,也不需要立即给新州城包砖。所以只剩下六州三军,一共九座城堡要改建成砖城,用砖三亿到三亿五千万块应该就够了。另外还要使用五六千万斤界河泥灰。

    至于县城和堡寨,可以先加固土城凑合,将来再慢慢修建成砖城。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三亿五千万块砖,五六千万斤泥灰,再加上搬运的成本,两百万缗怎么都没跑的!另外,运输这些红砖和泥灰的纲船,照例可以由河北都转运使司免除沿途税卡的过税,纲商们顺便还能捎一点私货。

    “崇道,那么多块砖,那么多的泥灰,价钱怎么算?”许将一边说,一边眯着眼睛打量武好古。

    武好古笑了两声:“这事儿可不归我管。忆之,你是转运使,你说吧。”

    纪忆皱起眉头,似乎在心里面权衡,梁子美则插言道:“这事儿应该和买吧?可不能由着商人哄抬价钱。”

    和买这事儿可是个大坑!

    给多了御史正好弹劾,扣武好古、纪忆一个贪鄙纳污的罪名是没跑的。给少了,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的自由贸易环境可就被破坏了。

    而且纪忆虽然是都发运使,但是他这个地位的官,也不可能亲自过问买砖头的事情。必须得交给下面的属员去负责,这里头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可就多了去啦!

    听到梁子美之言,许将也赞同地点点头,转头又瞧着纪忆:“忆之,你意下如何?”

    纪忆笑道:“许相公,梁大学士,这和买的法子虽好,晚辈却是不能采用的。毕竟这一次整顿河北防务并抗御契丹的开支过于庞大,天子已经许了万万缗……其中若有疏漏,百万之数都是小的!以晚辈的这点德行,怎么承担得起?”

    “忆之,你想怎么办理?”

    纪忆笑道:“小额零碎的花销先不说,这大额的采买……依着我的意思,得是坦坦荡荡的才行。”

    “坦坦荡荡?”许将笑道,“商人大多奸猾,怎么能坦坦荡荡?”

    “商人奸猾,更需要我等官人以坦荡应之!”纪忆道,“大额的采买,应该公开发包,让有能力供货的商人都了应包。由都转运司、五路帅司,还有河北宣抚司和谭大官共同派员商讨决定发包的对象。”

    他说的办法其实就是后世的招投标,最早是出现在界河商市的公务采买和工程项目之中的。后来被京东商市、云台学宫、格致学宫,以及共和行,界河营造行、界河船行、界河兵器所、界河铁厂、界河银行和京东银行等一大批新式的商行所采用。

    纪忆作为京东商市的创始人,自然是知道这种运作方法的。其实发包、应包中的猫腻也不少,只是比打蒙包的“和买”要强一点,而且也容易堵上御史老爷的嘴。

    而且纪忆还多留了一个心眼,把许将、梁子美、叶祖洽和王旉,还有谭稹都拉下水。这样御史台要挑刺儿,就得把河北地方上的要员一网打尽了……

    许将点点头,又和梁子美、叶祖洽、王旉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都觉得这个法子不错。

    本来这“一万万缗”的大买卖,他们四个是很难插手的。纪忆却主动开了口子,请他们入局,这个是正中他们的下怀啊!

    看到几个老头都没意见了,纪忆又对武好古说:“崇道,砖石泥灰还是小头……真正的大头还是器械军资啊!新军加上团练,总共三十多万人。需要的甲械兵器,可谓数目惊人!如何采买,也得有个坦坦荡荡的办法吧?”

    “甲械兵器不是应该从军器监和都作院取得吗?”梁子美皱眉道,“怎么还要采买?”

    北宋的兵器生产,理论上都是官营的,包括武好古控制的界河兵器也是河北宣抚司的“都作院”。自然也就没有“采买”,而只有下发钱粮物料了。不过这种完全不讲究效率和效益的管理模式,自然造不出什么好兵器了。

    通常情况下,有厢军军额的军匠都是拿铁饭碗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是一样的待遇。管事的官员大多都是外行,啥都不知道,下面的吏员军匠当然糊弄事儿了。

    所以不少都作院和作院的军匠,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私活。同时再以人手不足的名义,要求官府去拘一些农人市民来作院服徭役,让他们去胡乱生产兵器应付差事。

    而且都作院和作院的设置都很不合理,并不考虑交通、物料和需求,完全根据行政区划设置。安抚路设都作院,州军府则设作院。也就是说,大宋四百军州和二十几个安抚路,一共开了四百多个“兵工厂”,没一家“兵工厂”的规模和效率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1010章 这是洋务运动?

    (全本小说网,HTTPS://。)

    纪忆苦笑着看了眼梁子美,叹了口气,“梁大学士,您真的以为咱们河北的五个都作院和三十八个作院,真的能造出多少可用的兵甲器械吗?”

    不包括河北宣抚司直辖的军器房兵工厂,北宋的河北四路(不算海路帅司,但包括沧州)一共有五个都作院和三十八个作院,总共四十二家兵工厂!

    数量多的有点让人乍舌了,比后世的河北省还小一点的大宋河北路,居然有四十二个兵工厂,听着真是有点****的意思了。(全本小说网,https://。)可是这四十二家兵工厂各自的规模,却又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了。

    其中规模最大的河北路都作院(由河北路转运使管辖),拥有的军匠员额不到500人,是员额,不是真的在设在相州和磁州的都作院工坊里面干活的工匠。因为物件不备,没活可干、官员占役和工匠去界河商市打工或创业等原因,现在真正留在相州、磁州的工坊中的军匠人数还不到50人,而且都是老朽有病,干不了活的匠人。

    河北路都作院都这样了,其余小一号的作院,那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纪忆现在给河北路都作院派活下去,那些在界河商市打工创业的高水平工匠是不会回来的,他们在界河商市赚到的钱比河北路都作院给的起码多十倍。不过负责都作院的官吏也有办法交差,无非就是花钱雇临时工或者干脆让相州、磁州的衙门去找点农夫市人来充数。这种人的手艺怎么样,能打造出什么样的兵器,用屁股都能想明白了。

    不过纪忆自己也是个奸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