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643章

天下豪商-第643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给他的两个兄弟和老爹也都转上一官……对了,他的小妈冯氏教子有方,也该给个诰命硕人了——武好古的妻子潘巧莲早就是诰命硕人了,这是根据武好古的官职所封,但是冯二娘却一直没有享受武好古之母的待遇,所以没有任何诰封。

    武好古这个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和两个弟弟马上就要升官了,官做到他这个地步,升不升都无所谓了。他现在是正任的防御使,往上三级就是太尉了。

    如果到了这一级,可就更遭人恨了!

    所以他现在要考虑的不是如何精进,而是要进二退一,暂时从开封府这个政治漩涡中消失一段时间了。

    另外,决不能让高俅这个没出息的大军阀从西北三路宣抚的位子上退下来!

    他得继续拥兵自重,功高盖主……

 第910章 乡约、乡兵、乡学

    (全本小说网,HTTPS://。)

    “我倒想看看武崇道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苏辙脸上浮着笑容,坐在开封府城外的接官亭内,面前一张案几,上面置了几个酒菜。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和苏辙对面而坐的,正是他的长子苏迟,另外苏辙的次子苏适则打横作陪。

    苏辙是来给自己的长子苏迟送行的。苏迟刚刚从西北三路转运使的位子换到陕西路转运使上,虽然是平调,但是陕西路转运使眼下可是很容易出政绩的。

    因为陕西基本上不再是沿边地区了,因此就要从高度战备向和平状态转变。数量庞大的西军需要裁减整编,压在陕西百姓肩膀上的徭役、兵役也需要大大减轻。

    而这些工作,都要依靠陕西路转运使司从中运作。

    另外,由于陕西的安抚使路在西夏崛起后就被撤销,改置了六个经略安抚使。不过陕西路转运使却一直存在,而且在陕西六路单独设置转运使(陕西六路不是一直有自己的转运使,而是有时设立,有时取消)的时候,陕西路转运使也作为它们的上级存在。

    所以陕西路转运使司,也可以看成朝廷节制陕西诸军的最后底牌——转运使司卡着西军的军饷,还卡着安置弓箭手的官田。

    这一次在整编裁减西军的行动中,陕西路转运使司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将陕西六路兵权集中于一个经略安抚使司显得威权太重,所以朝廷依旧没有恢复设立陕西路经略安抚使,但是却设立了一个陕西六路总军机房——也就是只有参谋部,没有司令部,这样意味着六路总军机房一样是个临时设立的衙署。

    而陕西路转运使司则会临时负担起陕西经略安抚使司的职责,和总军机司一起负责整理西军。

    不过这件事情要做成也不大容易,毕竟西军在几十年的战争中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势力。不少军头在朝中也有靠山支撑,不会轻易被整理的。所以整军这事儿也就拖拖拉拉,一直拖到现在也没什么进展。

    苏迟却知道武好古的手段,笑着对父亲道:“大人,武崇道敢去接这个差事,那就一定有办法的……”

    “整理西军当然难不倒武崇道,可是这事儿对他有多少好处?他现在已经是文臣的眼中钉了。再去整顿西军,得罪那群西军将门,是不是树敌太多了?而且武崇道是推掉明明可以建功的西北三路宣抚,去当这个得罪人的陕西六路总军机。你说他到底在盘算什么?”

    苏辙并不大看好安西之战,向远离中原的安西进军,分明是步了唐朝的后尘。不过万幸的是西征的主力是河西蕃军,大宋朝廷需要付出的非常有限,而且即便河西蕃军一旦战败,朝廷还可以趁机吃掉河西军。不过武好古如果做了西北三路宣抚还是会陷在灵州,这样他就难以顾及东边的云台学宫和沿海市舶制置司了……

    可是武好古却情愿去陕西干得罪人的整军,也不愿意去灵州就任西北三路宣抚。

    夹在传统的儒家士大夫和新派的实证学派之间的苏迟,当然知道武好古的处境,也明白父亲的心思。不过他却不想和武好古为敌:“不管他盘算什么,只要能将西军整理妥当,对国家总是有好处的。”

    苏迟其实是在和稀泥。

    在对待实证学派的问题上,苏辙家的父子四人,却是立场迥异的。苏辙看到了实证学派动摇国本(国本就是士大夫)的危害,因此想努力遏制。而他的长子苏迟却认为实证学派“虽无德行,但有大道”,而且“大道在德之上”,所以实证学派的胜利是不可能阻挡的——没有人可以用德战胜道,两者的高度完全不可相比。

    至于将学派之争变成权力斗争,苏迟就更加不屑了,在他看来天大地大都没有道理大。况且,玩弄权术也不是自家老爹所擅长的,而武好古现在又能够批量培养实证人才和精悍武官。就算武好古倒了,他培养的人才还是会成长起来,早晚占据朝廷的中枢。

    既然实证学派不可战胜,那么反对还不如与之同流合污……这样自家将来说不定也能当上相公。

    至于苏辙的次子苏适,干脆成了实证学派的干将之一,现在接替了米友仁接掌界河市舶司。

    而苏辙最小的儿子苏逊,也和父亲一样反对实证学派。不过他并不是站在官僚的立场上反对,而是作为一名儒家学者在反对武好古的学说,试图从释道玄学之中汲取思想,去反对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

    “武崇道的学问虽然有可取之处,但其一味精进求成,忽视立德。又进用过速,不过七八年间,就已经门徒众多,良莠不齐。且实证学派所需财帛过多,使之不得不立足大埠商市,以巨商大工为本,长此以往,天下必不为士大夫与共!”

    苏迟暗暗叹了一口气。

    苏辙的这番话,肯定是很有道理的。以实证学派眼下就拥有的人才和钱财,再有个十年二十年,肯定能颠覆本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格局。

    而固有的权力格局被颠覆的过程,往往会伴随着急剧的动荡,甚至会有一场席卷天下的大战!

    这样的前景,当然也不是苏迟愿意面对的。可是他也有点无计可施——他的年纪比苏辙小的多,自然也能更快的接受新生事物。对实证学派看得更透,了解的也更多。因此也知道这个学派对于工商业是有很大的加速作用的!

    如果实证学派大兴,那么工商业一定会加速发展。而工商业的加速发展,又会让“烧钱”的实证学派有更多的资金去“格物致知”。

    而传统的小农(指小农经济,地主也是小农经济的一部分),一定会日益受到大工、大商,乃至大农的侵害……以小农为基础的士大夫,自然会跟着一起衰败下去。

    “既然实证学派重道而轻德,”苏迟还是在为自己打算,“以孩儿愚见,那我们不如也开办一所学宫,专门招收德才兼备之生员。”

    这也是个办法,可是办学宫很烧钱的!苏辙阴沉着脸,“……可是钱从哪儿来?难不成要仲南去向商贾募集?”

    苏辙是宰相,苏适又是实证派干将和提举界河市舶司事,要搞个几十万缗开办个“四川大学”那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可问题是你拿了商人的钱,就不得不培养他们的子弟,就如现在的京东格致学宫里面也充斥着豪商子弟……格致学宫的老师们都是从云台系高价挖来的,而且也和云台学宫一样热衷于各种“格物”项目,钱花得和流水一样。所以主持学宫的章儋、章倧(都是章惇的孙辈)也就不得不招收了许多财子来买单了。

    而且“财子”并不一定都是伸着张脸专门找抽的纨绔子弟,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比乡下地主的儿子差。之所以在科举考试中占不了上风,是因为他们的基数远远小于乡村士大夫。

    可是现在,哪怕在不怎么在乎学费的青城学宫之中,乡村士大夫的子弟的占比也很低。

    所以有些事情,你想得很好,可是实际做起来,就会不知不觉的走歪了道!

    苏迟皱眉道:“大人,新鲜的事物总是比较昂贵的。现在云台学宫出来的生员不多,出路又好,要么做官,要么做幕,能为人师表的本就不多,而需求又大,薪俸自然不低了。不过现在学宫日益扩招,新学生员也渐渐多了起来,将来的新学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昂贵了。”

    新式教育的高成本,很大程度是因为老师的高薪——同样的情况在后世的清末民初也是存在的。毕竟是物以稀为贵嘛!而且眼下也没有地方去请外国老师,就只能从云台学宫和辟雍学宫的生员中招人。而这两个学宫的生员,特别是云台学宫的生员素质很高,出路也广,身价自然也就不菲了。

    不过这种高身价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随着学宫(大学)越开越多,实证学派生员的身价必然会贬值。

    到时候,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新式学堂出现了。

    “那得等多少年?而且实证学派助力工商太甚,真到那时,国事当已被奸商恶贾所乱。”

    实证学派的道理是对的,这一点苏辙也不否认,但是他也发现实证学派所具有的颠覆特性了。

    “那大人想要如何呢?”苏迟知道自己的父亲一定有了什么主张,“孩儿鲁钝,大人不妨明言。”

    “你在西北多年,难道不知蓝田吕氏乡约?”苏辙道,“如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府兵,不就是出自蓝田吗?在为父看来,乡约、乡兵、乡学才是国家的出路啊!”

    “乡学?”苏迟一愣,“教什么?怎么办?”

    苏辙笑道:“为父不知道,不过武崇道一定有办法!伯充,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知道了!”苏迟想了想,“整军、乡约、乡兵、乡学都是一体的。武崇道不能只整西军,不管其他。否则西北必然大乱!”

 第911章 关陇的幽灵 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阳春二月,一场精贵如油的春雨,随风而至。(全本小说网,https://。)

    雨不大,只下了半个时辰便停了下来,很快就云破日出,春日的艳阳也洒了下来。土黄色的大地在阳光下蒙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色,其间还有大片大片的嫩绿麦苗钻出的泥土,正在欢快的生长。可是看着阡陌连绵的田野间,葱嫩的绿色被金黄色模糊了开去,武好古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连带着苏迟、赵佳人、陆人嘉、何天然、王彦、苗傅、刘正彦这些和他一块儿策马前行的官员也都跟着皱眉头了。

    今春陕西的降雨明显偏少,所以冬小麦的长势并不理想,哪怕是武好古这个不会种田的汴梁子,一路自东行来,也能感觉到越往西去,土地就越贫瘠,人口就越稀疏,工商百业就越萧条。

    在被认为过分重商的界河商市、京东商市周遭,这会儿早就是一片庄稼茁壮成长的场面了。那里的土地远比关中平原肥沃,而且那里水源充沛,少有旱灾,只要没有人异想天开要改变黄河流向,水灾也不常见。基本上就是种什么都能有不错的收成,比起江南水乡也差不了多少。

    此外,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周围的乡村地区交通也非常方便。水路四通八达,陆路也不难走,到处都有上好的官道。这个时节,那里的河道上早就是轴橹相连,官道上也都是来往的客商。

    正因为有周围发达的农业作为支撑,两大商市才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数十万的工商人口,如果把这两大商市挪到贫瘠的关中,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就无解了,更不用说商市中的许多产业还需要从农村获取原材料——主要是各种经济作物和牲畜,比如茶叶、丝绸、酿酒的粮食、马匹、牛羊、黄豆等等。

    所以邪恶的资本主义萌芽,现在出现在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也许还有明州、泉州等沿海大城市,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在武好古看来,历史上的大宋也无疑站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门槛上了,但是由于缺乏“文艺复兴”的条件,也就是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可以鼓励技术进步的哲学基础,所以就无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毕竟科技进步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而这个思想上的限制条件,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实际上,现在的南北两云台已经变成了两个创新中心。已经在冶金、火药、造船、印染、机械、育种、建筑和建筑材料等多个行业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

    另外,在基础科学研究上,云台学宫和青城学宫这两年也硕果颇丰。云台学宫在格物学(光学、力学、化学等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而青城学宫则在算学和逻辑学方面取得了成就,主要是“概率学”、“统计学”和“归纳演绎法”——这都是大数学家李清照的贡献!

    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赌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