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568章

天下豪商-第568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传世的学问?”张康国拈着胡须,低声沉吟,“如果朝廷下诏毁禁呢?”

    林摅摇头道:“如今天下是南北二朝,朝廷的大诏能到辽国?

    况且,谁来做这个鼓动天子焚书坑儒的恶人?如果真学毁不了的话,恶人就要遗臭万年了!”

    “彦振,你赞成武好古的学问?”张康国看着林摅问。

    林摅是蔡京的心腹,也是以实干闻名的。他是个官二代,靠父荫入仕,本人却没有中过进士。能够爬到今天的地位,一是靠蔡京提携,二是确实有点能力。身为办事的官,自然能看出武好古的道理是真的。

    不过林摅还是摇了摇头:“学问是真的,可人却是邪的!”

    “这如何说?”

    林摅笑道:“武好古不是好人啊!不是早就有人说他是个恶儒吗?此人终究是个大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还有点无君无父!”

    “无君无父?”

    林摅道:“界河商市不就是无君无父?大权归于元老院,所谓元老院其实就是个商会。商会替代了民之父母,不就是无君无父吗?可是武好古这么干,却也将参加元老院的一帮人给绑上了贼船。”

    张康国连连点头,官是他大,但是看问题却是林摅更加通透。

    武好古的道理是真的,人却是邪的!

    真的道理肯定会传承下去,而邪恶的人,却又很难消灭……因为武好古让太多的权贵豪门跟着一起发了大财。不仅有大宋的权贵,还有大辽的权贵,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而且,”林摅接着说,“现在大宋可不止一个界河商市,还有京东商市呢!枢相有没有发现海州那边在闷声发大财吗?章子厚、曾子宣、吕望之和纪忆之这些人都特别安静吗?”

    被林摅那么一提醒,张康国也觉得有点奇怪了。前一阵朝里朝外不少人建议要取消界河商市的自治之权,还有人建议要彻查商市有无通辽。可是在这波风潮中,本来和界河商市好像仇敌一样的京东商市一派却集体噤声。连京东商市支持的旬报上也不说一句界河商市的坏话了!而蔡京也因为得不到新党中章惇、曾布两派人马的支持,也就无法进一步对界河商市下手,只能不了了之……

 第807章 一直在模仿

    (全本小说网,HTTPS://。)

    京东商市的话事人们当然是憎恨界河商市的!

    友商是冤家啊,纪忆、吕嘉问这帮人恨不得武好古做倒闭了才好。(全本小说网,https://。)

    可是他们在和武好古斗争时,却遇到了两个非常大的难题。一是京东商市和界河商市之间是存在“交叉持股”的——纪忆本人就是界河商市的股东,界河商市元老院里面也有纪大官人的代表!

    与此同时,武好古在京东商市的投资也非常庞大,京东商市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天涯镇就是武好古投资开发的。另外,在界河商市中和武好古合作的海州吴家、潘家将门、米家、王家将门(王诜)等等,也都在京东商市投了巨资。

    虽然京东商市并不是完全的商人自治,而是“官士商共治”,但是这些背景强大的股东依旧在京东市老会中拥有很大的发言权。

    另外,在界河商市影响力极大的云台学宫的总部,其实就是在海州的云台山,和京东商市就隔着一道海峡。

    因此京东商市和武好古是脱不了干系的!如果武好古被打成奸贼逆臣什么的,京东商市肯定得受牵连。对于章惇、曾布、纪忆和吕嘉问这些人而言,就少不得要血亏上一笔了。

    而另一个难题,则是纪忆、吕嘉问这些人现在都是“模仿者”,他们一直在模仿武好古的思路。也就是说,界河商市存在的问题,京东商市多多少少也是存在的。如果让蔡京把界河商市整死了,那么京东商市也得战战兢兢过日子。

    再说了,如果把武好古一棍子打死了,他们以后抄谁的去?

    对于章惇、曾布这些新党大佬来说,支持蔡京拿界河商市开刀,就等于把自己的把柄递给蔡京,他们才没那么傻呢。

    而且,武好古明里暗里推行的许多政策,对于京东商市台前幕后的大佬们来说,都是有利无弊的……他们跟着拿好处,又不担什么罪名和风险,何乐而不为之?

    “岳祖丈,这是《理性论》,这是《形学》,这本是《工兵学》,都是从云台学宫里面流出来的原本。”

    在海州城南最大的豪宅蒲园之内,最近有点发福的提举京东市舶司纪忆,正将几本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搞到手的书册,交给了一身宽松的便服,在内堂上首安坐的章惇章老相公。

    章惇慢慢摸出一副水晶打磨的眼镜,戴在鼻梁上面,然后拿过《工兵学》翻看了起来,翻了几页,眉头大皱。

    怎么看不懂啊?自己那么大学问,怎么还有看不懂的书?

    “岳祖丈,您得先看懂了《形学》,然后才能看懂《工兵学》。”纪忆在旁笑着说。

    “《形学》是甚?”插话的是海州最大的煤老板吕嘉问。

    他现在可是有钱了!不仅贩卖石炭狠捞了一笔,而且还在京东商市的地产上赚了个盆满钵盂,最近还和纪忆、潘孝庵、武诚昌(武忠义的儿子)、花满山(其实是共和行出资)等人合伙,准备挖一条运河!从海州的天涯镇一直挖到沂水——沂水直接通泗水,泗水则通往徐州,连接大运河!也就是说,这条二百多里长的运河一挖通,以后徐州到海州的交通就更加便利了。

    当然了,这条运河是要收过路费的!过路费由京东市舶司和投资挖河商人分账……这可是躺着赚钱的大买卖啊!

    可不止是收过河费,运河沿岸的土地还得增值,还能开发新的市镇!这个时代海州是北方最大的海港(目前仍然超过界河商市),而徐州则是中国的工业中心。用运河将这两个地方直连起来,肯定可以打造出一个无比繁荣的经济带。

    这买卖多大,用屁股都能想明白了。

    当然了,章惇、纪忆、吕嘉问他们都是有梦想的人,不会只想着捞钱的。

    他们现在的梦想,就是在海州开一所可以和云台学宫分庭抗礼的大学!

    而开办大学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理想。现在不是有了右榜进士吗?右榜进士注重实学,而且允文允武。

    所以传统的儒家书院教出来的学生多半考不中右榜。而为了“抢占右榜”,章惇、曾布早就琢磨要开大学了。只有这样,他们的徒子徒孙,才能在将来遍布朝堂。

    可是之前他们没现在那么有钱,而且也很难请到能担任大学教授的先生,所以就一直搁置着。

    不过到了如今,钱已经不是问题了!人才也不是问题——云台学宫已经教出好几批学生了。只要肯花钱,挖一批过来有什么难度?

    而且,云台学宫的学问也在过去几年变得越来越系统化,而且越来越有条理,抄起来也容易多了。

    根据最新的科目变化,现在云台学宫有了“儒学”(包括传统的儒家经典、理学、实证和理性主义等等)、“文学”(教人作诗写文章)、“算学”(包括形学)、“格物学”、“生物学”、“武艺”等六门基础学科,以及“军学”、“音律”、“律学”、“画学”、“工学”、“营造学”、“航海学”、“医学”、“农学”、“地理学”、“史学”等十一门专业学科。

    另外,还在学宫之下建立了骑士学院、工学院、营造学院、船政学院、律学院、医学院、书画学院等七个独立的专科学院。

    学宫的学生,也分成了“博士科”、“通才科”、“专科”三大类。其中“博士科”和“通才科”的学生必须攻读六大基础学科,然后再加上几门专业学科(有必修,也有选修)。而专科生则是有选择的学习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走的是专精路线。

    此外,云台学宫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书院,称为科举书院!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高级科举补习班。

    凡是博士、通才两科毕业的生员,都可以免试进入科举书院接受最多三年的科举强化训练,以便去参加科举考试。而专科毕业的生员,只要考试及格,也可以进入科举书院就读。

    也就是说,云台学宫现在是既能培养实干之才,也能帮助生员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这样的学宫,自然有了吸引天下读书人的能力。不仅生源一年比一年多,连学费也开始变得有点高昂了!

    看到云台学宫的红火,章惇、曾布、纪忆当然得要模仿了。也不困难啊,反正他们现在有钱了,把云台学宫的课本拿来照抄,再挖云台学宫的老师,请来云台学宫毕业的生员。不就能照葫芦画瓢办起来了?

    而这所筹办中的大学,取了“格物致知”中的“格致”二字为名,称为“格致书院”,就准备开在距离海州不远的徐州彭城。

    “吕学士,这本就是《形学》,”纪忆又给吕嘉问递过一本书,“这是一本算学的课本,算学分成数和形两大科目。如果学会了数和形,再学格物,学画学,学工学,学营造,学船政等等,就都有基础了,可以事半功倍。就是做买卖的时候算账记账,也都是能用上的……”

    纪忆接着又给章惇和吕嘉问讲解了一番“数”和“形”这两门学问的要义,说得口干了,停下来喝了口茶,却听章惇忽然问道:“大食国那个哈里发是怎么回事儿?武崇道为何要促成使团前往?还有那个三佛齐又是怎么回事儿?”

    纪忆放下茶盏,思索着答道:“武大郎不知上哪儿打听到大食国的都城巴格达有个哲理大学,收藏了许多西域国家的学问,因而想一窥究竟,就琢磨要遣使前往。一度还想让孙婿做个使臣的……至于三佛齐则位于一处连着东西两大洋的海峡,因为是通商要道,所以富得流油。孙婿估摸着武大郎想要那里也搞个商市吧。”

    “原来如此。”章惇抿了一下嘴,抬眼反问,“那你打算去大食国吗?”

    “去,去大食国?”纪忆一愣,心说:去哪儿干嘛?现在提举市舶司干得好好的,跑那么老远有啥意思?而且自己还是个摩尼教徒,大食国哈里发可是天方教的首领,见了面该说什么呀?

    “你得去!”章惇抬眼看着孙女婿,“你要不去,这辈子就是个提举市舶司了!你真的不想有荐跻二府的一天吗?”

    一听见荐跻二府,纪忆马上就是双目灼灼有神,身子更前倾了一点:“岳祖丈,孙婿还有这样的机会?”

    章惇开怀笑着:“怎么没有?官家对你有点芥蒂是不假,但是只要用得着你,二府还是进得去的……倒是武大郎没有进士身份,现在又有了大将的地位,反而绝了进入二府的道路。所以在海外和市舶司这方面,官家能够依靠的就是你。所以你不能惧怕大食国遥远,得走这一遭,还要沿途记录各国风物,最好写成游记,将来献给官家。以官家的轻佻,一定会很感兴趣的。到时候少不了你一个翰林学士!只要到了官家身边,将来还怕没有二府可以进吗?”

 第808章 一城之主武大郎

    (全本小说网,HTTPS://。)

    九月的界河,北风大起,寒气南来,河上却行船如梭。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此时正是海船往东南而去的最佳时节,满载北货,乘风而下,纵有千里之遥,也可以朝发夕至。

    城市中的豪商、伙计、工匠,乃至隐居避祸或者在此出仕的各色人等,也都在这个秋去而未去,冬来则未至的时节,加紧奔走活动。似乎都想在寒冬将界河封冻之前,多寻找到一些机会,或者多享受一点自由而且安全的美好生活。

    对于携带者妻儿从开封府远道而来的武好古来说,机会和自由还有安全,同样是他想在界河商市这个属于他的化外之地得到的——随着干过的挖封建主义墙角的坏事越来越多,武好古的心也越来越虚了。总是担心某个御史老爷带着群台卒忽然把自己逮去乌台喝鸡汤!

    在他看来,界河商市还是比较保险的地方。至少御史台不可能来界河商市抓人。要抓也得出动禁军啊。考虑到宋军当下的战斗力,如果不动用西军和高俅的府兵,大概是不可能攻破界河商市的!

    站在一艘显得有点陈旧的官船的船头,一身便服的武好古正用一种父亲打量孩子的眼神,看着几千步外的红色城墙——似乎又长高了不少!而且还出现了一个个突出的“马面”,也都是用红砖垒砌起来的,隐约还可以看见巨大投石机被安置其上。

    另外,在商市南城的一侧,一座高大的“红堡”也已经被垒砌起来了,外表呈现圆形的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