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477章

天下豪商-第477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开封府扩建和新内城工程完工,赵佶就不必住在陈旧的皇宫大内,而是可以搬迁到琼林宫中长住了!

    对于开封府扩建之后可能增加的人口的粮食供应问题,武好古也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北粮南运的规模。从现在的150万石小麦一年,增加到200万石面粉一年——为此他还准备鼓励界河商市发展面粉加工业。

    以后运到界河的辽东小麦,都可以加工成面粉再进行南运。

    可是出乎武好古的预料,赵佶在大喜之后,居然提出让武好古去当两直都虞侯,去西北前线指挥殿前御马直和御龙猛士直打仗……

    ……

    “可是臣在界河商市,界河市舶司还有一大摊子事情……”

    武好古哭丧着脸给自己找借口——他是真不想去西北!在他看来,打败西夏比收复燕云困难多了。因为收复燕云是20年后的事情,到那时武好古连节度使的官阶都有了!毫无疑问可以替代童贯当上宣帅了。

    而且他还可以通过界河商市对燕云地区进行渗透和经营,还可以建立从属于界河商市的武力。所以宣抚燕云的难度,其实并不是很大。

    只要他能掌握全权,在北辽覆亡之时以援辽的名义出兵,在燕京城下逼退金兵,就可以招抚燕云豪强和契丹残余。把燕云十六州纳入大宋的版图了。

    而他现在去西北带兵,不过是两直都虞侯,能管的就是8000人的兵马——指挥的事情他倒不担心,他比高俅有利多了,因为他在界河商市已经搜罗了不少军事人才。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幕僚团!

    另外,童贯、王禀、杨可世、杨可弼这些将领也是有一定能力的。所以指挥几千人的部队不是问题。

    但是西军的现在情况太复杂了!内部盘根错节,上层还有东西两路争功,更牵扯到朝中新党旧党的党争。说是个泥坑也不为过!

    “大郎,”赵佶却一点也不知道西军前线的坑有多大,还笑着和武好古说,“这事儿是蔡京提出来的,朕一开始也觉得不妥。不过细细一想,倒觉得这是个立功的机会啊。”

    原来是蔡京要害我!武好古心里那个恨啊!怪不得蔡京会被后世称为六贼之首,果然是坏蛋……

    赵佶的自我感觉却是好的不行,继续对武好古说:“如今西北大捷在即,一定可以攻下无定河畔诸州的!你只要能把两直精锐的士气再鼓舞起来,就一定能立下大功。到时候,就该给你加遥郡了……27岁的遥郡啊!将来还怕没有太尉做吗?若是能收复燕云,还可以封王。”

    赵佶说的“太尉”可不是下面人拍马屁叫的注水太尉,而是正二品的武阶之首!

    又是太尉,又是封王的,好像还是真心的,说的武好古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不过他也知道蔡京一定有后招!目标多半就是界河商市和界河市舶司了!

    这可是自己的根本啊!

    想到这里,武好古眉头紧皱,一脸凝重地说:“陛下,臣知道您的一片苦心,但是界河商市和界河市舶司才是臣的根本……如果让人挖走了,臣就没有办法替陛下做事了。”

    赵佶笑着点头:“西北之战打不了太久的……界河商市是你的,朕不会让别人动它的。至于市舶司,你推荐个人来暂代便是。无论是谁,朕都照准不误。这样总可以放心了吧?”

    能放心吗?对头可是蔡京啊!

    能说不放心吗?赵佶是官家啊!官家都拍了胸脯,再不放心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武好古在心中一叹,站起身,冲着赵佶一礼揖拜:“臣愿意去西北为陛下攻城略地!

    不过臣还有个小小的要求!”

    “说吧,”赵佶笑着,“大郎想要甚底,只管开口便是。”他指了指正在跳舞的美姬,“便是看上了朕的舞姬,朕也送你。”

    武好古道:“臣不要陛下的舞姬,臣想要自行招募数百效用以补两直兵力之不足。”

    所谓“效用”,其实是分为“效用”和“勇敢效用”两种的。前者其实就是将领的私兵,多由族中子弟或者客户中的壮士充任。许多西军将门都养了大量的效用士,用来陷阵冲杀或出谋划策。

    而勇敢效用则是国家兵士,只是不用入营,只是每季校阅时才会集中,不过更多的是临时招募勇敢效用,战后解散。其实就是一种在正规军之外的雇佣兵。因为招募和遣散的权力下放到了领兵的将主或文官之手,有那么一点兵为将有的意思,所以战斗力也比寻常的禁军强大。

    “好!就准你自募效用……几百个太少,一两千也可。”赵佶笑着点了点头,拿起酒杯,“朕祝卿旗开得胜!”

    ……

    “你答应官家了?”

    “答应了!”

    第二天下午,离开了琼林宫的武好古就到了苏东坡的相府,将自己被蔡京阴了一把的事情,告知了二苏兄弟。

    苏辙眉头紧皱,“怎么能答应?你又不会打仗,万一有所闪失,如何是好?”

    武好古看了一眼对自己不大信任的苏辙,苦苦一笑:“打仗的事情,晚辈自有办法应付。”

    他从琼林宫出来,就打发周云清立即北上界河,请慕容忘忧南下了。打仗的事情,慕容老头可是专家,至少是个战术专家!

    “你有真有办法?”苏东坡望着自己的学生——如果要写文章填词什么的,他倒可以帮忙,打仗,呵呵,苏东坡也不会。

    “有!”

    苏东坡笑道:“那就不必担心蔡京了,有为师看着,他使不了坏。”

    苏辙摇头道:“蔡京未必会存心使坏,只是本朝的兵事素来就有多方掣肘的弊病。用兵的规模越大,这个毛病就越严重。章惇当权的时候还可以全力支持章楶,使得西北军令统一,章楶也得以发挥。可如今蔡京弄权更兼西北两帅争功,想要大捷是不大可能的。”

    苏辙对兵事永远是非常悲观的,在他看来宋朝的体制如此,根本不适合用兵。

    他又叹了口气,道:“不过大郎你也不是没机会,现在西路的钟傅恐怕难有大作为了,但是东路的陶节夫暂时还可以建功。大郎只需要见好就收,还是可以在西北捞个遥郡回来的。”

    苏辙到底是当过很多年执政的老官僚,对官场上的路数是很清楚的。现在西北西路的熙宁军上下已经吃饱了,本来就不想再打了,还被钟傅那么一搅和,锐气已失,人人都想着保全功劳。虽然泾原军还没有立功,但是靠泾原一路的兵马怎么可能攻破西夏的右厢军?

    倒是东线的鄜延、河东、环庆诸军看到西线大捷,都跃跃欲试想要立功,多半能打出一个不错的开局……如果能见好就收,倒也能让这一次的宋夏大战有个不错的结果。

 第682章 大工程和好爸爸

    (全本小说网,HTTPS://。)

    “师叔,您觉得陶子礼能打出个大捷?”听苏东坡那么一讲,武好古的兴头也有点儿起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

    立功他当然想啊,如果能去西北转一圈,回来加个遥郡有什么不好?如果还能捞个善战知兵的虚名,以后经略燕云的大任自是非他莫属。

    这可是最大的事情了!

    “陶子礼能受章楶大用,如何会没有点儿手段?只是其人胆大而好赌,稍欠稳健。若是生在初唐,遇上那位天可汗,也许会成就一番虚名。”苏辙说着,嘴角露出了一个讽刺的笑容,“只是本朝兵事,务求稳健。一味贪功冒进,早晚会铸成大错……所以大郎你一定要记得及时离去,不要被陶子礼言语挑动,想劳什子不世之功。”

    “师叔所言,晚辈一定牢记在心……若能攻拔一二州郡,晚辈就找个借口回京。”

    攻拔一二州郡?说得到轻松!苏辙心说:武好古和那陶节夫没准能成莫逆之交——因为两人都那么爱吹牛!

    大宋和西夏打了恁多年,成功夺取的西夏州郡只有一个,就是神宗年间五路伐夏之战时被李宪夺取的兰州。现在武好古一开口就是攻拔一二州郡,他真以为西夏的城池那么好打吗?

    武好古这时却在心里盘算,无定河畔属于西夏的州郡有银州、石州、夏州、宥州、龙州、洪州、盐州等七个州。说是州,其实就和大宋的县城差不多,城墙也不坚固,肯定不能和界河商市相比。自家也别太黑心,打掉两个州就收手。到时候就让界河商市散步辽国大兵压境的谣言,自己就能名正言顺带着两直精锐回师界河。

    苏东坡这时又开口了,“大郎,那3000套房子你有办法了?”

    “有了。”武好古点头,“扩建开封府城吧,把西墙拆了,然后将南北城墙向西延伸四里,再修一堵新的西墙,把琼林宫都包括进去。这样就有足够的土地修建房屋了……”

    开封府的城墙并不是规则的四方形,而且南北长,东西短。其中西城墙的长度大约是十五里。也就是约七个半公里,西扩四里后,开封府城内的面积就一下子多了十五个平方公里。其中一半要给赵佶使用,修建琼林宫、辟雍学宫和各种官署还有官员、亲贵的赐第。剩下的七个半平方公里则用来修建居民区和商业区。按照一个平方公里一万人的密度计算,至少可以安置7。5万人,多一点8万人问题也不大。折算成“石库门”和“筒子楼”住宅,大约就是两万套。拿出一半分发给“房奴兵”做奖品,另一半还可以卖出至少五千万缗!

    “西扩四里后,开封府的人口又得增加不少吧?”苏辙马上就想到了开封府人民的吃饭问题,“粮食能供应得上?”

    其实造成开封府高房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吃饭问题。因为北宋时期中原地区非常繁荣,出现了开封、洛阳、大名、应天等一系列人口数十万甚至一百数十万的大城市,还有了郑州、陈留、颍昌、徐州等十几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使得中原地区城市人口数量过多,超出了周边农村的承载能力,不得不从东南六路调运粮食。

    而运河水路有限的转运能力,同时又限制了中原大城市,特别是开封府的发展。所以开封府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只扩建过一次。如果这次武好古提出的扩建计划得以实施,将是开封府城在北宋一朝中的第二次扩建。

    “粮食可以走黄河南运入汴河供应。”武好古道,“这次西扩后,开封府的人口最多能增加十万。按照一人一年消耗三石半米面计算,需要增加三十五万石。并不成问题。”

    三十五万石或者五十万石还不是问题,可要是让开封府的人口增加两百万甚至更多,所需增加的粮食供应可就是几百万石了!这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

    所以开封府的地理位置,实际上就成了限制资本主义在北宋发展的一个瓶颈了。

    “但北粮南运毕竟受制于辽国。”苏辙正色说道,“现在已经有谣言说你从北面运来的粮食并不是购买自东南,而是从辽国买来的。”

    “绝无此事!”武好古连忙否认。

    不过他也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现在辽粮南运的规模那么大,怎么可能一直隐瞒下去?而且界河市舶司到底有没有从东南六路购买粮食,那还不是一查就查出来了?

    这可不是几百几千石,而是将近两百万石啊!

    “那界河有没有可能被辽国切断?”苏辙问,“现在和辽国的关系已经有点紧张了。如果无定河大战再起,不排除辽国会以截断界河为要挟。”

    “不会的。”武好古摇摇头,“界河也是辽国东京道粮食运往燕京的通道,如果切断,燕京城就会缺粮了。”

    “现在不必想那么久远,还是先顾眼下吧……房子肯定得盖,不仅两直精锐要房子住,在京的大小官员也要住房子,还有不少亲贵在西城有土地,这下可赚翻了。所以开封府城西扩是人人欢喜的”

    苏东坡说着话,没有什么表情的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云雾茶,又道:“不过这么大的事情少不了一番争利。大郎,你觉得谁负责西城修造比较合适?”

    西城修造的事情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琼林宫修造所从一开始就是以修建新城区的目标在进行运作。在修缮琼林宫的同时,还以各种名目收地囤地。而共和行、潘楼、潘家金银绢帛铺、蔡攸、李诫、高俅、苏大郎等等“内幕人士”,也在想尽办法收购城西土地。

    武好古闻言点头:“老师,扩建开封府城之事自然少不了府衙的参与,所以权发遣开封府一职非常关键。学生想推荐沧州的施太守来主持开封府。

    另外,琼林宫修造所这两年一直在负责营造,还修建了琼林宫红墙,完全可以负责西城修造事宜。”

    苏东坡轻轻点头,施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