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444章

天下豪商-第444章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菜市场”,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拥有了十万人口,差不多达到了一个州的级别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界河商市,变成了一个董事会管理的中型城市了。

    董事会管理的城市,统治基础其实是比较薄弱的,就是三十三家股东。而且这三十三家股东细论起来,大部分都不算是“资产阶级”,而是贵族官僚……至少他们主要的身份是贵族官僚!

    而那些行会行首,虽然不一定是良心乌黑乌黑的资本家,但绝大多数都没有贵族官僚的成色,大多都是从事工商业的市民。

    “潘二哥,”武好古又问潘琦,他的年纪和武好古仿佛,辈份却小了一辈,在他一辈中行二。“你怎么看?”

    “我看行啊,”潘琦笑着,“只要行税清清楚楚的收上来,公议就公议吧!”

    “郝大官,您看呢?”武好古不动声色,又把问题抛给了提举界河应奉局的内官郝随。

    郝随是刘太后的心腹,但是在内官之间的斗争中却败给了庞宽、杨戬和梁师成,被踢到界河商市来了。

    “咱家也觉着可以,”郝随道,“反正已经有了京东商市的先例,咱们照着办理也无不妥吧。”

    京东商市其实还没开张呢!不过商市的管理办法,却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

    “曹殿直,您老人家怎么看?”

    武好古现在问的是曹家将门的一个老头,是曹彬的后裔,却是不吃香的庶流,因而被派到界河商市做买卖。

    “行啊,”曹老头一笑,“有了个行首会,以后咱们亲自和行首们谈,怎么都比现在好吧?”

    武好古心想:这老头真以为那帮行会商人都很好说话吧?

    “马大哥,”武好古又把问题出给了马植,他是八个辽人元老的首领,“你觉得能开个行会院吗?”

    八个辽人元老都是贵族味十足的家伙,其中四人出身燕四家,一个萧保先兄妹的族人,一个奚王府的买卖郎君,一个是十二宫帐派出的买卖郎君,还有一人是会掷骰子的辽国宰相李俨(又名耶律俨,靠掷骰子赢了个宰相)的子侄。

    不过这八个辽国的显贵在界河商市这里却比较弱势,因为他们都没什么商业眼光,除了卖马卖羊卖木头,基本上什么也做不了。而且分给他们的八个坊的土地,大部分都早早卖出去套现了,也没卖出什么好价钱,只有马植把土地交给西门青运营,才囤住了大部分土地,而且还赚到了一大笔绢,现在他大概是辽国首富了。

    “开就开呗!”马植也是一脸无所谓,“不就是一些商人嘛!还能翻了天?某看他们也是不堪胥吏勒索才提出这般要求的。”

    就是一些人畜无害的商人?武好古心里笑了笑:中国古代的商人看上去是没怎么太厉害……不过真的开了商市下院,那可就不是少数商人参与的事儿了,因为行首并不一定只有资本家才能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行首嘛!这三百六十行其实就是社会工种的总称,代表的是以城市市民为主的群众。

    一旦有了行首下议院,就等于界河商市的市民有了真正的议政之权。而有了议政权力的市民,就会变成西周的国人,就是西方的公民了……好好的一个“界河菜市场”,这下要变成公民们的灯塔市了!

    你们这些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官僚真是什么都不懂啊!

    武好古摇了摇头,笑道:“既然大家都赞成开行首院,那么不如就同意他们的请愿吧……诸位可有反对的?”

    没有人反对。董事会怎么会反对一个更好的,更透明的捞钱的办法呢?

    “那就算通过了!”武好古接着说,“不过咱们也不能白白给那些行会议税的权力!”

    权力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行首们这一次也没怎么斗争,就拿到了成立行首下院的权力可不妥,所以必须要让他们付出点什么!否则这些行首早晚被惯成刁民。

    “对!不能白给!”西门安国马上附和,然后又问了一局,“元首,那咱们该提甚条件?”

    武好古看了眼这个粗旷高大的汉子,笑着说:“本元首建议在界河商市实行公民制。”

 第636章 从菜市场到公民城市 下

    (全本小说网,HTTPS://。)

    “公民?何为公民?”

    元老院议事厅内,很快就有人提问了。(全本小说网,https://。)

    公民是什么?

    武好古斟酌着说:“公民有推选行首和被选为行首之权;公民有参与商市管理之权,可以担任商市公职;公民有在界河商市之公学堂念书上学的权利。”

    “当公民那么好?”向宝摇摇头,不解道,“那对咱们商会有甚好处?”

    “一分权利,必有一分付出!”武好古沉声道,“公民有恁多的好处,自然也要付出不少了。

    首先是纳税!界河商民须得照章依法纳税并且达到一定的数额,才有资格成为公民。

    其次是服役!界河公民,凡是男子,年16至60岁,身体无残疾或大病者,都得在界河商市保甲登记在册。然后根据年龄大小,轮番服役不等之时日,并且需自备刀弓矛戈盾牌,只要不超期服役,就不支给薪饷。”

    武好古本来也不大了解公民什么的,后世早就淡化这个了……不过在当了界河商市元首之后,他还是根据一些关于公民权的记忆,再结合界河商市的实际情况,把公民权利义务什么的给脑补出来了。

    “又要当兵,又要纳税,这公民也没甚好当了。”张克相连连摇头,“那谁要当啊?

    张克相虽然是将门子,但是却在精神上歧视武人,更看不起当兵的。

    武好古笑了笑:“要当界河商市的公民就是这个规矩,不想当也没人逼着的。只是别在界河商市谋求公职和行首,自己或儿子也不能在商市读公学,不能入云台学宫界河分院。”

    也就是说,不肯当兵的界河商民,就不能做官,也不能接受公办六艺书院和界河云台学宫的教育。而由界河商市和界河市舶司出资开办的六艺书院和界河云台学宫,在某种程度上将是直通右榜进士的路径!

    纪晟道:“现在界河商市差不多有十万人口,符合公民条件又肯当公民的怎么都过万了吧?过万的保丁,是不是多了些?

    而且将来商市的人口还会增加吧?二十万到三十万都是有可能的,到时候会有多少公民?两万还是三万?”

    两三万人的公民军队,再加上至少几百人的骑士保正,也许还会有不少雇佣军……界河商市拥有的武力,是不是太强了一点?武好古这个是界河元首还是界河军节度使?

    纪晟、向宝和张克相的耳朵一下就竖起来了!

    这可是罪证啊!得来全不费功夫!

    武好古却是无所谓地一笑:“二十万人的大城有两万个登记在册的保丁算多?那些保丁又不可能天天服役,平均一年能在役十天二十天就不错了。这样一来,在役的保丁也就是一千多人……能算多吗?”

    倒也不多……可是城市男性公民会不会超过两万?现在界河商市就有十万人口了,一二十年后有二十万人一点不奇怪。二十万人中应该有十万是男性,其中成年男性至少五万。也许会人人都会符合条件(条件是可以降低的)并且成为公民!

    与此同时,界河商市周围的骑士家族也会在商市的扶植下发展壮大,将来没准会有两三千人的骑士随时可以被商市所用。如果再加上两三万公民兵,也许还会有不少雇佣军和“马木鲁克”,界河商市的武力的确不容小觑。

    ……

    “甚底公民?不就是迫人当直娘贼的保丁吗?”

    “不是公民就不能当行首……这不是在刁难人吗?”

    “可不是嘛!咱们出钱不行吗?”

    “咱雇人当保丁不成吗?”

    元老院大楼里面,一间新整理出来的议事厅里面,这个时候挤满了各个行会的行首,人人都捏着一张刚刚发下来的手写的通告。通告内容就是关于在界河商市成立“行会院”和实行“公民制”的。

    行会院议税大家都是赞成的,怎么也比现在由行税务来打蒙包强啊。

    可问题是当行首怎么还和当公民、当保丁挂钩了?虽然行首并不一定非得有多少产业,但实际运作中能当上的都是大商人。堂堂大商人怎么能当保丁?勉强当个保正也就罢了,可这保丁怎么当?这不在开玩笑吗?

    “元老院首席元老驾到!”

    大家正议论纷纷的时候,忽然就听见有人大声唱名——是武好古武大元首带着界河商市元老院的另外几个元老,一块儿过来了。

    “见过元首!”

    “见过大官人!”

    “见过提举!”

    在场的一百多个行首,纷纷起身向武好古行礼。也甭管他们想不想当保丁,有没有被界河商市的行税务敲诈过,武好古的面子还是要给的。那怕是两天前向元老院提出请愿的几个行首,这会儿也是恭恭敬敬的。

    他们反对的是贪官杜文忠,可不是英明正确的元首武好古。

    武好古在西门安国和慕容忘忧等几个元老陪同下,走到了厅堂正中的地方,一屋子穿着绫罗绸缎的行首都很自觉地在他周围围成了一圈。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和武好古很熟,有不少还是共和行的管事儿。

    武好古冲着这些人拱拱手,然后满面笑容地举起了手挥了挥,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今日本元首把诸位请来所为何事,诸位应该知道了吧?前日诸位所请的开行首院议税,经过元老院议论,现在已经同意了,具体的议税细则,会在稍后出台。而在开行首院的同时,本元首还提出了在商市实行公民制的办法,也蒙众元老的支持,得以通过。现在本元首就和诸位解释则个……”

    底下的人顿时安静了下来,都伸长了耳朵在听武好古这个元首说话。说实在的,大部分人并没有提出要开劳什子行首院议税。虽然行税务那些官不官吏不吏的家伙的勒索让他们不快,但是做买卖的都习惯掏钱,勉强也能接受。反倒是公开议税让他们不习惯,而且也不一定有好处。

    公开议税实际上就是元老院直接掌握了行税的额度和分派!元老院是股东代表,是董事会,他们的刀磨得只会更快!而且连收买都不可能。

    武好古目光炯炯地看着在场的行首们,成立下院和实行公民制早就在他的计划之中。现在不过是提前,哦,也不算是提前,只是按部就班而已。毕竟界河商市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最初的设想。

    而且公民城市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建成的,甚至不是眼前的这一代人可以真正接受。有些改革要想成功,是需要换上一代人的。

    臣民意识,早就深入了每一个宋人的骨髓,恐怕这辈子都改不了啦。

    要改变,只有从下一代开始!

    而立足于下一代的改革,当然是越早开始越好。

    得让界河商市的下一代从小就建立起参与商市的治理和当兵保卫商市的意识——这其实也没什么,现在阿骨打他们那里的女真野蛮人也知道要参加部落公议,也知道要拿着武器保卫部落。

    西周那时候的国人,也是要议政,要扛着戈矛为国而战的!

    至于宋朝的百姓,其实也有那么一点参政议政的意识——比大清子民在这方面的意识可强多了!别以为越靠近现代,老百姓的思想就一定越进步。宋朝时老百姓可以站着见官家,而且不杀上书言事者。而煌煌大清可是秀才有一言建白就要杀无赦的!

    而且宋朝的城市化率和工商业占经济的比重,也远远超过清朝。所以清朝可以想象的宪政和共和还有公民,在宋朝也没有什么不敢想的。

    武好古顿了顿,又笑着说,“诸位一定不大愿意充当界河商市的保丁……诸位都是广有家产的豪商,自然不愿意当一个保丁。不过这事儿不是不可以通融的,诸位只需要在一年之中,以保丁的名义,跟随本元首打上十五天的猎就行了。当然了,阎婆儿你就不必当保丁了,保丁可不要女的。”

    阎婆儿也应景一般地回道:“奴倒是想去来着,若是元首不嫌弃,奴家就跟着当个营伎如何?”

    半开玩笑的荤段子,说得满屋子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武好古又举了下右手,大家伙再次安静了下来。

    “不过这公民的好处还是颇多的!其中最大的,就是儿子、孙子可以在咱们界河商市的公学读书了!界河商市收了你们的行税也不是都用来给公行发薪水,给朝廷还有辽国上供,给股东分红的,还有不少是要用来建设商市和办学堂的。咱们界河的公学,可都是云台学宫派人来当老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